《利器》相對於罪案,更像是一場心理治療

2020-10-23 The rest of my

卡密爾拿著酒瓶出現的瞬間,《利器》的風格就已經確立了,這個女記者滿臉倦怠卻仍然有著掩飾不住的銳利眼神,她厭棄周遭一切乃至自己,卻把自我撕扯化作了另一種難以名狀的驅動力,刺進這個混沌又昏聵的世界。如今,早已不再是本格推理的時代了,那些聳動的詭計和奇妙的密室都已經隨著黃金年代逝去,人們更願意通過罪案看到超越那些做作的、人造的、戲劇性場景之外的廣闊空間,見證人性人心的複雜維度與深邃,看見這繁花似錦又遍布瘡痍的文明世界下的孔洞。一系列優秀的社會派罪案故事在這樣的基礎上拓展著自我的疆界,他們憑藉一些重要的符號作為標記,讓人們記住,《真探》中的粘膩溽熱,《謀殺》中綿延不絕的雨,《七秒》中覆蓋一切的白雪,《罪夜之奔》中無邊的暗夜……《利器》秉承了這樣的傳統,某種程度上說,卡密爾是之前所有鬱郁寡和、不得志卻超越常人的執著的那些偵探的綜合與變型,它讓人們不可避免地想起這些優秀的前作,如果非要挑選一款可以對標的作品,《利器》確實繼承了《真探》的衣缽。這個故事來自于吉莉安·弗琳——《消失的愛人》原著作者,《利器》是她的小說處女作,其實,相較於聲名大噪的前者,《利器》一點都不遜色,在原著中,女主角卡密爾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我」是芝加哥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報記者,因為家鄉發生了兩起兒童兇殺懸案,而被主編派回逃離許久的故地,不得不重新面對勢利的母親、做作的繼父、行為詭異的同母異父的妹妹以及那個熱愛瘋傳八卦的閉塞小鎮中的每一個故人,在酒精催化和心理疾病的自毀之中,慘痛記憶與殘酷現實彼此交織。原作的敘述很有個人風格,時常用一種混不吝的腔調,故作幽默和嘲諷的寫出那些殘忍的記憶以及無助的冰冷,敘述的語氣與敘述的內容之間形成了一種力道十足的撕扯,而在改編成美劇之後,導演選擇放棄了那些幽默的呈現,而轉而加深了對於無助與孤絕的描摹。對於女主角卡密爾而言,故鄉小鎮更像一個漩渦,邪惡地自轉,吞噬一切,她自己算是逃出生天的一個倖存者,但這一次回歸又將自己重新送回了生死邊緣。就像《真探》第一季中現實交織著回溯一樣,《利器》也不停地閃回,只是,那些閃回過於迅猛,看起來更像是大腦的瞬間接通與短路,卡密爾在對罪案的刺探與躲閃的縫隙裡一次次被熟悉的環境重新激起記憶,兒時所面臨的一切像突然迸閃的火花,隨時躥起灼燒自己,然後驟然寂滅,而對於這突如其來的火焰與冷凝,彌合這撕扯的只能仰賴酒精,以及——在自己身上用利器刻畫下一串串囈語般的文字,這種旁人眼中的自毀,對於卡密爾而言更像是自救,她從小而為之,讓自己周身遍布瘢痕,這是一種確認存在的方式,用鮮血和疼痛對衝某種難以言明的隨時要被泯滅和吞沒的恐慌。《利器》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它自身建立起了一個奇妙的坐標系,一方面,它通向當下,一步步探究神秘罪案,那個被謀殺的女孩,被拔除牙齒,像娃娃般擺放在陋巷的窗臺,這到底是誰所為,又意味著什麼,這與此前的另一樁懸案又有什麼關聯,而另一方面,它又通往過去,卡密爾自己極力想去忘記和擺脫的過往,逝去的妹妹曾給家庭帶來的憂傷,自己青春年少時在小鎮的瘋狂與晦暗,原本以為忘記的、淡化的、褪色的卻都藉由這一次返回故土,重新撲面而來。這兩條線索的交織,逐漸演化成向外的輻射與向內的挖掘,記者的身份是不斷地探究,她去往警察局,去往一個個自己曾經的同學家中,去往自己母親昔日閨蜜的飯局,拿到點點滴滴不成氣候的料,而與此同時,她也在向自己逼問,自己曾經到底經歷了什麼,那些一直讓自己窒息的灰霾與霧靄到底由什麼構成?某種程度上說,這向外與向內的兩種探究逐漸成為彼此的鏡像,進而互相滲透、難以區分。故鄉小鎮像獨立存在於世的具備魔法的地界,踏上此地就會令人眩暈,它像一個兀自盤踞的怪物,等著某些生物上鉤。卡密爾自己頭腦的混沌可以解釋為酒精長久浸泡的結局,也可以被理解為這小鎮、人群、家庭共構的奇怪氣場對她的神秘影響,從而,故事愈發撲朔迷離,虛實相生。對於一些習慣了快節奏罪案劇的觀眾而言,《利器》的觀感註定是奇怪的,因為從外部形態去看,這故事根本沒有推理,懸疑堆積在那,慢慢發酵,它倒是氣定神閒濃墨重彩地環繞著案件寫人、狀景、不吝筆墨地繪製每一個人詭異的動作和欲言又止的狀態,它極其慢熱,甚至,它有更大的企圖,一直拒絕讓故事真的「熱」起來,導演有效地控制火候與溫度,強迫一切不抵達沸點,而只在與沸點相切的邊緣遊弋盤旋,這是一種強迫症般的精準拿捏,一種只把高潮懸掛在遠端當做誘惑的漫長前戲。這種敘事方式與故事本身的精神內核相得益彰。 所以,一切都愈發明了,其實《利器》甚至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罪案故事,它更像一場心理療愈,用殘酷的休克療法,卡密爾強迫自己面對試圖逃避的東西,在刺探外部罪案的同時,為自己進行一場徹底的精神洗禮。

相關焦點

  • 少女引誘網友刺死親媽的真實罪案!
    然而,入院診治,虛驚一場之後,卻上演了吉普希趁著夜深人靜時起床活動的離奇劇情!每天吞服母親從柜子藥挑選出的藥劑,而當福利機構員工前來走訪時,更被母親下藥,以藥效製造出痴呆效果……正因此,當她意識到長久以來所受的「病痛與治療」折磨都拜母親所賜,以犧牲她身心健全成長經歷為代價來謀取錢財私慾,她怎能不心態崩毀?
  • 網劇《罪案心理小組X》開播 通過觀察微表情破案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近日,懸疑劇《罪案心理小組X》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導演周建基、李浩基,編劇肖詩瑤及製作人丁叮攜主演張超、米露、李晨浩、王潤澤悉數到場助陣。現場合影 主辦方供圖《罪案心理小組X》改編自作者摸底牌的大熱恐怖懸疑小說《詭案追兇》,講述了宜慶市公安局犯罪心理四人小組,利用犯罪心理和高智商刑偵手段,破獲懸案,探尋真相的故事。2016年底,《法醫秦明》剛剛收官,取得不錯的成績。劉明麗也是那個時候剛剛接觸到《罪案心理小組X》,她非常看好這個題材,希望能在這個類型上進行新的探索,於是擔任了總製片人。
  • 大飽眼福:媲美《白夜追兇》,推理劇《罪案心理小組X》上映!
    11月22日正式開播的《罪案心理小組X》,講述了在天才犯罪學教授徐朗的帶領下,X小組接連破獲了各種匪夷所思的要案的故事。作為一個推理劇的死忠粉,小編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由搜狐自製的網劇。自從幾年前迷上了這類懸疑推理類型的電影電視劇,到現在小編已經看完了13季共幾百集的《犯罪心理》,看完了《基本演繹法》,看完了《不死法醫》、《犯罪現場調查》等等,包括之前大熱的《神探夏洛克》,小編都是一集不落。看完之後也不由有一絲遺憾,國內這類精彩的電視劇好像不多,還好後來有《心理罪》系列,有《白夜追兇》,有《法醫秦明》,讓小編也能看個過癮,大飽眼福!
  • 推薦一部高顏值網劇《罪案心理小組X》
    微信改版了,星標後不走丟,找汁源更方便。
  • 《罪證子彈》很像的士速遞,這是罪案版。
    很像的士速遞,這是罪案版。但是劇情真是一般,也沒有亮點。很像的士速遞,這是罪案版。但是劇情真是一般,也沒有亮點。很像的士速遞,這是罪案版。但是劇情真是一般,也沒有亮點。很像的士速遞,這是罪案版。但是劇情真是一般,也沒有亮點。很像的士速遞,這是罪案版。但是劇情真是一般,也沒有亮點。很像的士速遞,這是罪案版。但是劇情真是一般,也沒有亮點。
  • 愛看懸疑劇的船友別錯過《罪案心理小組X》
    經過了多輪犯罪懸疑劇的轟炸後,當船長看到這部劇時還是產生了眼前一亮的感覺,它就是天途品牌專區——搜狐視頻的《罪案心理小組X》。雖然說起來,這部劇並沒有多麼搶眼的明星陣容以及多麼燒錢的大製作,同時也並沒有鋪天蓋地的花式宣傳,但是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部良心之作,或許初看平平無奇,但再看絕對讓你驚豔,正所謂內容為王就是如此。
  • 如何像心理治療師一樣提高人際關係?
    這篇文章,原標題是How to Improve Any Relationship by Thinking Like a Therapist,作者Nick Wignall是一名心理治療師,他在文章中分享了其基於執業經歷而總結的5條實用技巧,幫助你更高效地提高人際關係,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燒烤怪談·解析版】心理治療師
    他戴一副窄邊黑框眼鏡,說話慢條斯理,充滿自信,像是什麼領域的專家。果然,沒坐下來多久,他介紹自己姓陳,是個心理醫生,準確地說,是個心理治療師。 我一下來了精神,跟陳醫生說,自從寫了燒烤怪談,我心理也出了點問題;平時無論跟誰說話,總猜疑在他們普通的外表下,也隱藏著讓人毛骨悚然的秘密。既然今晚都坐在一起了,能不能順便幫我治療下?
  • 什麼是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與心理諮詢,尤其是與治療性諮詢在很大程度上互相重疊、相通,助人的目的、機制大同小異,可以放在一起討論。一般而言,二者區別主要在於對象各有側重——心理治療主要針對臨床病人,而心理諮詢主要針對普通諮客。
  • 大數據:抑鬱症的「心理治療」VS「藥物治療」,解釋非常全面
    前一個腦細胞的神經末梢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其使命是載著信息,跨越細胞間隙,像郵差一樣把信息傳遞下去。這類化學物質,就叫神經遞質。那麼抗抑鬱藥物是什麼原理呢?這幅圖你應該可以看懂,也就是通過各類藥物的機理影響我們大腦分泌神經遞質的濃度來幹預我們情緒的變化。
  • 心理治療師為什麼那麼少?
    當然,更有可能是筆者所在省市的三級報名審核人員有著健康中國的戰略眼光,秉持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思維,用改革創新的管理意識,正確理解了心理治療師的報考資格條件,為讓更多有志於心理治療的醫務人員通過報考學習,掌握心理治療師的系統技能,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醫務專業工作者,而並非有意讓他們轉行從事心理治療師的職業,行使審核權時手下留了情。
  • 愛人,是最好的心理治療師
    心甘情願為對方付出,除了親情之外,沒有其他的關係能像愛情這般。於是情侶們結婚生子,組成家庭,他們不僅是情人更是親人!愛人,在這個環節中起到了親人的作用。很多人尋找伴侶其實就想尋找那種可以給自己有安全感的人,為什麼?因為心理的缺陷。除了父母,愛人成了自己最好的心靈伴侶。他們將作為自己的治療師,就像天使一樣,治癒著我們的傷痕,讓我們獲得新的生長。
  • 罪案心理小組X劇情介紹大結局是什麼 罪案心理小組X看點介紹
    從過去的老劇《重案六組》到如今的《心理罪》,從國外的《犯罪心理》到國內的《白夜追兇》,就在小編陷入劇荒中,忽然發現,搜狐自製劇《罪案心理小組X》悄無聲息的播出了,還播了大半,現在支撐小編看下去的就是小編的強迫症,罪案心理小組X大結局究竟是什麼?
  • 罪案心理小組X-你的表情出賣了你
    罪案心理小組成員:唐森:罪案心理小組組長,公安部犯罪心理專家,犯罪側寫師。徐朗:罪案心理小組成員之一,公安大學犯罪學教授,微表情專家。丁嘉琪:罪案心理小組成員之一,刑偵專員,武力值max。謝磊:罪案心理小組成員之一,電腦技術高手。
  • 精神病醫生和心理治療師與心理諮詢師有什麼不同?——成都棕南精神...
    大多數普通人無法完全理解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如果您有疑問,不清楚誰有問題。今天成都治療精神病研究醫院將向您詳細解釋。   其實這始於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  近年來,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數普通人可以列舉幾種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症」等。
  • 淼叔:低調的日本罪案研究專家
    但很多罪案的情節多少會令人覺得匪夷所思,比如無法理解的作案動機,超出想像的作案手法,以及犯罪者的心理活動和經歷,這些都是罪案愛好者感興趣的地方。而默默研究罪案多年的淼叔說自己就是專寫這些殺人放火事件的。
  • 罪案心理小組X大結局是什麼?罪案心理小組X每周幾更新在哪裡看
    從過去的老劇《重案六組》到如今的《心理罪》,從國外的《犯罪心理》到國內的《白夜追兇》,就在小編陷入劇荒中,忽然發現,搜狐自製劇《罪案心理小組X》悄無聲息的播出了,還播了大半,現在支撐小編看下去的就是小編的強迫症,罪案心理小組X大結局究竟是什麼?
  • 《罪案心理小組X》:女性向懸疑劇的一次新實驗丨專訪
    文 │薄荷 相比《法醫秦明》男女受眾的「五五開」,搜狐系刑偵題材網劇《罪案心理小組X》距離女性觀眾更近了更像是處在兩者中間,以一種「精妙的平衡感」,將微表情、側寫這些普通人看來新奇有趣,在實際案件偵破中能發揮實際作用的專業部分,和破案四人組時而嚴肅時而嬉鬧的日常結合在一起。 「有關風月」的感情戲份甚至更弱。
  • 恐懼症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在恐懼症的治療上是研究得最徹底,同時又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a、認識治療法 醫生必須首先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分析恐懼對象。指出其恐懼的原因是因為缺乏認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懼,首先就必須要先知已。
  • 藝術心理類治療:行業尚在墾荒期 魚龍混雜誤區多
    自2007年開始用藝術方式幫助特需孩子的藝術專科老師魚苗稱,藝術治療背後有很深厚的心理知識的支撐,如果想從事藝術治療,只有技法、技巧,忽略心理,那就少了內功;而如果只有心理專業,不了解需求,藝術無法作為輔助工具為心理所用,談何可操作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