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八旗中,正白旗能夠和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2021-02-08 歷史綜合體

要想知道八旗裡面「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區別,為什麼「上三旗」包括正白旗和正黃旗、鑲黃旗,就必須了解八旗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歷程。

在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手裡,滿洲女真在兼併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將被徵服的各部統編入牛錄。

牛錄是滿洲女真部落是一種作為生產和作戰的基本單位,在努爾哈赤手上逐漸代替了女真部落原始的氏族血緣組織。

《滿文老檔》記載:「淑勒昆都侖汗(也就是努爾哈赤)把眾多女真各部落的壯丁進行規劃,每300壯丁編成一牛錄。每一牛錄都設立厄真一人。牛錄厄真以下還設有其他管理人員,包括代子2人、章京4人和村領催4人。4名章京分別統領300壯丁,編成塔旦。」

塔旦就是滿洲女真共同行動的基層單位,出則隨章京打仗,如則隨章京種地。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再次進行改編,將眾多牛錄組編為四個「固山」(旗)。

固山從此不再是基於血緣關係的氏族部落組織,而是由努爾哈赤打散各女真部落的牛錄組成的軍事行政單位。

八旗的誕生

因此,固山不再依氏族姓氏或山河地理(女真氏族部落很多喜歡取周圍的高山或河流的名字)命名,而是組成黃、白、藍、紅四旗,以不同顏色的旗幟來進行區別,這就是最早的旗兵。

隨著後來的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擴軍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軍民數量也越來越多,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的前一年,又增編為八旗,將原來的四旗各分為正旗與鑲旗,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變成後來舉世皆知的八旗兵。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太祖努爾哈赤平定各地,統一各部,於是每300人設立1名牛錄厄真。5名牛錄設立1名甲喇厄真。5名甲喇設立1名固山厄真。固山厄真左右各設一名梅勒厄真。最早有黃白藍紅四色旗幟,後來將此四色旗幟鑲之變為八色,為八固山。」

據此編制,每旗有男性壯丁7500人(300X5X5)。八旗全部加起來就共有60000人(7500X8)。

男性丁壯一家老小不在八旗編制之內,但也由八旗各級官員統轄,人口數當遠超過軍兵數。

八旗制度是借鑑中原和蒙古相關制度,然後糅雜在女真氏族部落制上形成的一種較為特殊的軍政合一制度。

八旗制度的建立,為後金政權建立‍‍了一支組織‍嚴密、只聽從於汗王的強大軍事力量。‍

八旗的統管情況

八旗分別由固山厄真(後人更喜歡稱之為旗主)統領,統屬於汗王的家族。

剛建立四旗的時候,黃旗直屬於努爾哈赤,藍旗則是由舒爾哈齊掌管,白旗由長子褚英掌管,紅*旗由次子代善掌管。

努爾哈赤除掉自己的親弟弟舒爾哈齊和自己的長子褚英之後,兵權幾乎全部囊括於自己手中。

建立後金政權之後,八旗中的正黃旗,鑲黃旗,鑲白旗三旗依然直屬於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身上是皇帝服還是正黃旗軍服?

正白旗由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掌管;正藍旗由第五子莽古爾泰掌管;鑲藍旗由舒爾哈齊第二子阿敏掌管;正紅*旗、鑲紅*旗則由代善掌管。

統率一旗的人稱之為和碩貝勒。依年齡順序,代善稱之為大貝勒,阿敏稱之為二貝勒,莽古爾泰稱之為三貝勒,皇太極稱之為四貝勒。

正藍旗莽古爾泰

四和碩貝勒在汗王的周圍,分別統領後金國的軍隊,並參與國政,是汗王的左膀右臂和後金政權最高的軍政長官。

努爾哈赤還規定,軍國大事和汗位繼承,由諸貝勒大臣共同議定,共同推舉。

這時候,最尊貴的「上三旗」是正黃旗,鑲黃旗,鑲白旗‍

由於努爾哈赤最寵愛他的大妃阿巴亥,因此,就把直屬於自己的也是最重要的兩黃旗,給了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中的兩個——阿濟格和多鐸。

只有阿巴亥剩下的最後一個兒子多爾袞沒給,可能是努爾哈赤太寵愛多爾袞,努爾哈赤一直把多爾袞留在身邊,雖然努爾哈赤說過要另外給他一旗,但是到底給多爾袞什麼旗,並沒有明說。

因為努爾哈赤想讓多爾袞繼承自己的汗位。所以根據推測,努爾哈赤要給多爾袞的旗極有可能就是此時唯一剩下的「上三旗」之一的鑲白旗。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努爾哈赤突然病逝,而且還沒來得及留下傳位的旨意,就匆匆離世。

努爾哈赤突然離世後,以皇太極、代善為代表的努爾哈赤的其他兒子及侄兒們,對大妃阿巴亥極其忌憚,因為阿巴亥才36歲,又不是滿洲女真部落出身,而且她的兩個兒子阿濟格、多鐸都獨自掌管一旗,多爾袞更是汗位的有力競爭者,而且以後肯定要獨自掌管一旗。

當時多爾袞和多鐸年紀尚幼,而阿濟格又是一個衝動鬧事的性格。

皇太極他們就謊造聖旨,說依據努爾哈赤生前留下來的旨意,大妃阿巴亥必須跟隨他一生一世。說的好聽,其實就是殉葬,由此逼死了阿巴亥。

逼死了阿巴亥以後,剩下的多爾袞三兄弟,一下就失去了主心骨。

年幼的多爾袞多鐸和衝動的阿濟格怎麼會是老狐狸皇太極的對手。

皇太極通過拉攏與分化,本來他自己是正白旗旗主,他首先讓自己的長子豪格掌管鑲白旗。然後把兩白旗變為兩黃旗,再把原來的兩黃旗變成兩白旗。

然後廢掉阿濟格的旗主職位,接著把八旗軍民全部打亂混編,最後把正白旗給了多爾袞,把鑲白旗給了多鐸。

這樣一來,皇太極成功變成正黃旗、鑲黃旗的旗主。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表明自己的正統地位,因為正黃旗、鑲黃旗一直都是努爾哈赤的直屬軍隊。

通過廢除成年的阿濟格旗主之位,卻讓年幼的多爾袞、多鐸分別掌管正白旗,鑲白旗,即打擊了以阿巴亥為核心的八旗勢力,同時又不引起八旗內部的分裂,而且還能間接掌管正白旗,鑲白旗,有充足的時間敲打多爾袞和多鐸。

皇太極除了打擊多爾袞多鐸兄弟之外,還吞併了阿敏和莽古爾泰的軍隊,並再一次進行改編混編,最終,皇太極把鑲黃旗、正黃旗、正藍旗作為上三旗。其餘的作為下五旗。

這時候,「上三旗」變成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

哪知,皇太極突然暴斃,和他老爹一個套路,也在沒有確立繼承人的情況下離世了。

清朝皇帝位子的爭奪就在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多爾袞之間進行。

多爾袞的勢力略勝一籌,但是鑲黃旗和正黃旗的很多舊將,比如鰲拜、索尼等人都堅決要求皇位必須在清太宗皇太極的後代中推選出來。

最終,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戰功卓著的多爾袞都沒變成皇帝,皇帝落入年幼的順治帝之手。

但是多爾袞執掌了清朝的大權,成為清朝實際的掌管者,成為清朝第一位攝政親王。

在這種情況下,攝政王多爾袞也對八旗進行改編混編,並將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作為上三旗,而將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掌管的正藍旗踢到下五旗之中。

後來多爾袞突然暴斃,順治帝除了掌管傳統上一直直屬於皇帝的鑲黃旗和正黃旗之外,還順便將多爾袞的正白旗歸為己有,因為此時的正白旗的確戰鬥力很強,而且此時的正白旗人心惶惶,才有了順治帝的這個舉措。

這樣一來,「上三旗」變成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

此後「上三旗」從來沒改變過,這三旗的軍權也一直被皇帝所掌管,而清朝的皇權從此變得非常穩固,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都再也沒有變過。

相關焦點

  • 正白旗何德何能,為何能夠和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影視中的正白旗軍)正白旗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後金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之一。接著又吞併了滿族哈達部,這個部落便另立了一旗,叫做白旗。白色在蒙古族中是最尊貴的顏色,由此也可以看出,白旗作為努爾哈赤的嫡系部隊之一,可見是非常重要的。努爾哈赤在建國初期,為了擴大力量,打下更多的地盤,把軍隊交給自己的兒子、兄弟以及兄弟的兒子。也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八旗就逐漸形成了。
  • 吳京出身的滿洲正白旗,在清朝八旗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眾所周知,正白旗是滿洲八旗之一,一直是清朝最為倚重和信任的軍事力量,那麼,在滿洲八旗內部,正白旗的地位又如何呢?八旗之中之一的正白旗,在八旗之中地位還是很高的。清順治皇帝之後,八旗之中由皇帝直接統領的上三旗就徹底確定下來,分別為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也就是說,清朝入關之後,正白旗一直是由皇帝直接統領的上三旗之一。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滅亡。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八旗旗下的單位稱為牛錄,每個牛錄有三百人,原則上每旗應有二十五個牛錄。但是實際上,每旗的牛錄數量都不一樣,而且隨時會調整。努爾哈赤在位時期,八旗牛錄數量大致為:正黃旗四十五個牛錄,鑲黃旗二十一個牛錄,正紅旗二十五個牛錄,鑲紅旗二十六個牛錄,正藍旗二十個牛錄,鑲藍旗三十三個牛錄,正白旗二十五個牛錄,鑲白旗十五個牛錄。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最厲害?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至此,八旗制度初步形成。 八旗的第一代旗主分別是:努爾哈赤擔任正黃旗、鑲黃旗旗主;努爾哈赤次子代善和代善的兩個兒子嶽託、碩託擔任正紅旗、鑲紅旗旗主;努爾哈赤五子莽古爾泰擔任正藍旗旗主;努爾哈赤侄子(舒爾哈齊之子)阿敏擔任鑲藍旗旗主;努爾哈赤八子皇太極擔任正白旗旗主;努爾哈赤之孫(褚英之子)杜度擔任鑲白旗旗主。
  • 滿洲八旗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哪一旗?慈禧此舉給出答案
    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清朝的建立是一個非常「勵志」的過程,從努爾哈赤13副盔甲起兵,到順治入關、康熙統一全國,絕對是史詩級的過程。清朝能夠發家,「八旗制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早期努爾哈赤建旗時,只設立了正黃、正紅、正白和正藍四旗,而鑲黃、鑲紅、鑲白和鑲藍四旗是時隔15年之後才增設的。
  • 清朝八旗中,所有旗的地位都一樣嗎?事實上還真有天壤之別
    滿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清軍入關前,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是皇帝的親兵,稱為"上三旗"。餘下的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稱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貝子掌管,駐守各地。
  •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清朝的八旗制度,起源於金代女真人時期的「猛安謀克」制度,通過此將所轄部眾的生產生活與軍事戰爭有效的組織結合起來,以此進行統一的領導,所有部眾同生活,共生產,拿起武器一起上戰場打仗,放下武器一同捕獵生活。這樣一套軍事和社會組織相結合的制度,被譽為清朝能夠定鼎中原、一統天下的重要基石,同時也為後來大清王朝從興盛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 滿洲八旗是怎麼形成的?又經過怎樣的演變?最初的「八大」旗主都是誰?
    ,而將自己所領的兩白旗改成兩黃旗,這樣一來,阿濟格就成了鑲白旗的旗主,多鐸成了正白旗的旗主,由於這兩白旗是努爾哈赤所留的親軍,所以仍是八旗中戰鬥力最強的。網絡配圖,與文無關 經過皇太極的一番運作,等他死時,已為豪格留下了117個牛錄的力量,成為八旗中的第一大勢力,但多爾袞三兄弟仍然掌握著98個牛錄的兩白旗,儘管從數量上看
  • 八旗為什麼又叫二十四旗,裡面哪個旗地位最高?王爺貝勒們是不是都在正黃旗?
    後來小隊越來越多,為了方便管理,就在其上加設了中隊和大隊,也就是幾個小隊隸屬一個中隊,幾個中隊隸屬一個大隊。這種中隊的滿語叫甲喇(滿文jalan),漢語叫參領。大隊的滿語叫固山(滿文gūsa),漢語叫旗。前前後後,一共建立了八個大隊,他們依照顏色進行區分,這就是從「牛錄製」發展到了「八旗制」,八個大隊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八個旗。
  • 八旗格格
    今天就說說清朝的「滿族八旗」和「清朝八旗」。清朝的滿族八旗,大多都為皇親國戚。關於滿族八旗的知識和信息,一般人也只是在電視劇或網絡上看過,並沒有太多和深層的了解和掌握。今天就此環境人像《八旗格格》的攝影照片來了解一下「清朝八旗」到底是指哪八旗?正黃旗是不是在八旗中排名第一。
  • 清朝八旗制度,哪一個旗是老大,他們排名的依據是什麼?
    八旗制度的起源,和滿族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八旗」最初只是女真族的一種狩獵組織,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兩旗。分別是努爾哈赤、舒爾哈齊兄弟兩人率領的黃旗和黑旗。後來,因為夜間狩獵,黑旗過於不明顯,於是改為藍旗。隨著女真族的壯大,人口增多,疆域增大,為了便於管理,努爾哈赤又成立一個白旗,由長子褚英擔任旗主。
  • 清代的上三旗是哪幾個?背後藏著多爾袞與皇太極的鬥爭
    順治前,上三旗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和正藍旗,但在順治後,上三旗中的正藍旗卻變成了正白旗,此後一直延續下去。那麼,上三旗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這就要從多爾袞說起了。當年努爾哈赤本想將鑲白旗交給多爾袞,哪知卻被正白旗旗主皇太極捷足先登,鑲白旗主自此成為皇太極之子豪格。多爾袞不得不帶著自己名下的牛錄,投靠了自己的親兄弟正黃旗主阿濟格,他們二人再加上另一個親兄弟鑲黃旗主多鐸,統領著滿洲八旗中最精銳的部隊,讓皇太極即便做了皇帝也不敢輕舉妄動。可滿洲以黃色為尊,皇太極雖一時動不得三兄弟,卻不願讓他們統領兩黃旗。
  •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八旗制度的來源八旗制度的開創者是滿清的奠基人努爾哈赤,他原本是依附在明帝國部下的女真人,因為憑藉著和明朝名將李成梁親密的關係,慢慢的將自己的部落發展壯大,並最終形成了滔天之勢,努爾哈赤慢慢的統合了女真各部,為了將各部落的力量凝聚起來,所以他開創了旗制,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四個旗,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
  • 多爾袞和豪格在進行皇位之爭時,為何多爾袞主動放棄爭奪?
    也正是因為皇太極逝世的非常突然,並沒有對外指定皇位的繼承人,於是接下來由誰坐上皇帝這個寶座就成為了清朝所面臨的重大危機。因為誰來成為繼承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人選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讓國家產生嚴重的分裂,從而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在皇室子弟中,擁護者最多也是最有可能繼位的人選最終落在了豪格和多爾袞身上。
  • 八旗的歷史,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由盛而衰
    順治前,上三旗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和正藍旗,但在順治後,上三旗中的正藍旗卻變成了正白旗,此後一直延續下去。那麼,上三旗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這就要從多爾袞說起了。當年努爾哈赤本想將鑲白旗交給多爾袞,哪知卻被正白旗旗主皇太極捷足先登,鑲白旗主自此成為皇太極之子豪格。多爾袞不得不帶著自己名下的牛錄,投靠了自己的親兄弟正黃旗主阿濟格,他們二人再加上另一個親兄弟鑲黃旗主多鐸,統領著滿洲八旗中最精銳的部隊,讓皇太極即便做了皇帝也不敢輕舉妄動。
  • 八旗旗主權力有多大?理論上金大菸袋,還真能牛逼哄哄使喚和珅!
    那麼觀眾們的疑惑來了,真實滿清歷史上的八旗旗主王爺,真的能對當朝一品大員這麼強勢嗎?只能說,電視劇中表現的,部分正確。具體情況,還得搞清楚清朝八旗旗主到底是怎麼回事?所謂八旗,是滿清自關外時,就開始實行的一種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有點類似戶籍。
  • 八旗旗主權力有多大?理論上金大菸袋,還真能牛逼哄哄使喚和珅
    那麼觀眾們的疑惑來了,真實滿清歷史上的八旗旗主王爺,真的能對當朝一品大員這麼強勢嗎?只能說,電視劇中表現的,部分正確。具體情況,還得搞清楚清朝八旗旗主到底是怎麼回事?所謂八旗,是滿清自關外時,就開始實行的一種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有點類似戶籍。
  • 滿洲八旗,對清朝統治做出巨大貢獻的制度之一
    為了方便管理和收錄,努爾哈赤首先設了四個旗,分別是黃、紅、藍、白四個旗,這四個旗都是正旗,分別被稱為正黃旗、正紅旗、正藍旗和正白旗。要注意雖然後來在清朝的管理中,有默認的上三旗下五旗,還有正黃旗居上位的說法。但其實八旗軍開始的時候是一同隨著努爾哈赤喝皇太極徵戰四方,打下滿洲江山地,並沒有地位高低之分,只是在後來的政治治理當中,需要需要迎合封建制度的等級秩序,所以對滿洲八旗進行了政治化的改編,讓八旗制度成為了清政府奉行的基礎制度之一。
  • 清朝:「八旗旗主」和「鐵帽子王」見面,誰給誰行禮?
    後來隨著統一女真部落,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原來的兩旗已不能滿足需要,努爾哈赤於是把黑旗分為紅旗和藍旗,又增加了白旗,加上原有的黃旗,這樣女真人就一共有紅、黃、藍、白四個旗。 ,原來的四旗就變成了八旗,這就形成了貫穿整個清朝的「八旗」制度。
  • 滿清「八旗旗主」是什麼樣的存在?不管官多大,見了他們都得跪著
    說到清朝,我們都知道他們是滿族,建立後金的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登基後改為清,而順治成為了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而在滿清的軍隊中,分為的是八旗制度,一開始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基本上分為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這是八旗中的上三旗,而下五旗則有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和鑲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