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最厲害?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0-12-28 騰訊網

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人(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最開始只有兩個旗,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所領的黃旗和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所領的黑旗。後來由於黑旗在夜間不便區分,所以就改成了藍旗。

隨著努爾哈赤勢力的擴大,旗下人口不斷增多,為了便於管理,於是又增添了一個白旗,由努爾哈赤長子褚英擔任旗主。

後來,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舒爾哈齊和褚英都相繼獲罪被處死。努爾哈赤將原來的三旗改為黃、白、紅、藍四旗。不久後,又在四旗的基礎上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至此,八旗制度初步形成。

八旗的第一代旗主分別是:努爾哈赤擔任正黃旗、鑲黃旗旗主;努爾哈赤次子代善和代善的兩個兒子嶽託、碩託擔任正紅旗、鑲紅旗旗主;努爾哈赤五子莽古爾泰擔任正藍旗旗主;努爾哈赤侄子(舒爾哈齊之子)阿敏擔任鑲藍旗旗主;努爾哈赤八子皇太極擔任正白旗旗主;努爾哈赤之孫(褚英之子)杜度擔任鑲白旗旗主。

八旗旗下的單位稱為牛錄,每個牛錄有三百人,原則上每旗應有二十五個牛錄。但是實際上,每旗的牛錄數量都不一樣,而且隨時會調整。努爾哈赤在位時期,八旗牛錄數量大致為:正黃旗四十五個牛錄,鑲黃旗二十一個牛錄,正紅旗二十五個牛錄,鑲紅旗二十六個牛錄,正藍旗二十個牛錄,鑲藍旗三十三個牛錄,正白旗二十五個牛錄,鑲白旗十五個牛錄。

天命八年(1623年),當時努爾哈赤已經六十多歲了。於是他將自己親領的兩黃旗大部分授予他和大妃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即阿濟格(18歲)、多爾袞(11歲)、多鐸(9歲)。當時正黃旗和鑲黃旗經過調整,各自擁有三十個牛錄。阿濟格領正黃旗十五個牛錄、多爾袞領正黃旗十五個牛錄、多鐸領鑲黃旗十五個牛錄,剩餘鑲黃旗十五個牛錄依舊由努爾哈赤親自統領。同時,努爾哈赤還明確表示自己去世後,由阿濟格擔任鑲黃旗旗主,多鐸擔任正黃旗,另賜一旗給多爾袞。

由於經過此次分配後,鑲黃旗成了努爾哈赤唯一親領的旗,所以鑲黃旗也被稱為頭旗,並且在此後一直被稱為八旗之首。

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在眾人擁護下繼位。皇太極將鑲白旗旗主改為他的長子豪格。同時,為了體現黃旗「國主之色」,皇太極將屬於他們父子的兩白旗和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兩黃旗進行對調。不過所改變的僅僅是名稱和旗號,各旗旗主所統領的人事關係並沒有改變。

天聰九年(1635),有人告發已經去世的原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德格類謀反,皇太極趁機剝奪了莽古爾泰、德格類一門的旗權,並調任豪格擔任正藍旗旗主,兩黃旗則由他親自統領。從此,八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格局。上三旗作為皇帝的親兵,由皇帝直接統領。

清朝入主中原後,多爾袞成為滿清第一號人物。小皇帝順治(皇太極第九子)對他又恨又怕,無奈地尊稱他為皇父攝政王。

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誣陷豪格,將其下獄。同時,他調任多尼(多鐸次子)、阿濟格頂替豪格成為正藍旗旗主,而他自己則擔任正白、鑲白兩旗旗主。此外,他還將正藍旗調出上三旗,將自己的正白旗調入。此後,上三旗和下五旗未再變動。

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終於揚眉吐氣對死後的多爾袞進行了清算,原來由多爾袞所領的兩白旗也重新易主。正白旗作為上三旗之一,收歸皇帝本人統領。鑲白旗則由豪格之子富綬擔任旗主。

此後,八旗的格局為:皇帝統領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禮親王(代善世系)統領正紅、鑲紅兩旗;肅親王(豪格世系)統領鑲白旗;豫親王(多鐸世系)統領正藍旗;鄭親王(濟爾哈朗,舒爾哈齊之子)統領鑲藍旗。

清初時期,旗主的權力還是非常大的。後來經過幾代皇帝的不斷分化,從清朝中期開始,八旗實際控制人都是皇帝本人了。

八旗之間原則上沒有排名先後之分,也無實力強弱之分。八旗中的旗人在待遇上也沒有任何差別,不存在上三旗旗人比下五旗旗人享有更多福利的情況。但上三旗包衣和下五旗包衣在待遇上差別巨大,前者是吃皇糧,後者是領王府俸祿。

此外,上三旗旗人比下五旗旗人擁有更多機會,比如皇宮內廷侍衛一般都是上三旗旗人才能擔任。在上三旗中,頭旗為鑲黃旗而不是正黃旗。下五旗則完全沒有先後之分。

相關焦點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八旗鐵騎,可以說是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土地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甚至放眼當時的整個世界,在冷兵器對抗上也絕對是堪稱一流勁旅。在明末清初的戰場上,包括明朝的正規軍,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朝鮮的軍隊,以及同樣精通騎射的蒙古部落軍隊,都不是清朝八旗鐵騎的對手,並且往往是一觸即潰,從而也留下了那句經典的「滿萬不可敵」。
  • 清朝的八旗如何排名,哪一旗最為尊貴?
    清朝八旗制度中,級別最高的應該是正黃旗。要區別各旗的排名和地位等級,首先得從清國的八旗制度起源談起。八旗制度的起源清的祖先是建州的女真人,屬遊獵的少數民族,主要以捕獵為主要生活來源。這就是八旗制度的最先雛形。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後,不斷吞併相鄰的部落,人數不斷增多。為了便於管理,也為了提升打仗的戰鬥力,每個牛錄的人數,逐漸擴充到三百人,牛錄額真就成為了這三百人的將官。後來,隨著軍隊人數的不斷增多,努爾哈赤就將部隊分別編成四個牛錄。為了區別管理,每個牛錄分別授予「黃、紅、藍、白」四種顏色的旗幟。這就是最開始時的四旗。
  • 清朝八旗制度,哪一個旗是老大,他們排名的依據是什麼?
    ,滿族成員也被稱之為「八旗子弟」,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八旗是那八個,是怎麼來的,他們之中誰是老大,具體是如何排名的!在這一個階段,很顯然最尊貴的自然是正黃旗,鑲黃旗。1923年,已經60歲的努爾哈赤,將自己手下的兩個旗,分配給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經過一番調整之後,努爾哈赤本人只控制一部分鑲黃旗,從這個時候開始,鑲黃旗成為八旗中的「頭旗」。皇太極繼位之後,他將鑲白旗分配給兒子豪格,為彰顯尊貴,又將兩白旗的稱號,與多爾袞三兄弟對調。
  •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清朝的八旗制度,起源於金代女真人時期的「猛安謀克」制度,通過此將所轄部眾的生產生活與軍事戰爭有效的組織結合起來,以此進行統一的領導,所有部眾同生活,共生產,拿起武器一起上戰場打仗,放下武器一同捕獵生活。這樣一套軍事和社會組織相結合的制度,被譽為清朝能夠定鼎中原、一統天下的重要基石,同時也為後來大清王朝從興盛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 清朝八旗你懂多少
    它是指在八旗制度下世世代代皆服役於皇帝或皇家宗室的一種奴僕群體,曹雪芹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屬於正白旗包衣。雖說是皇帝的奴僕,但只有"上三旗"的包衣,才有那個資格踏進紫禁城當差或是擔任宮女。在說上三旗之前,先來談談清朝八旗吧。八旗是指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的一種"軍政合一"、"寓兵於民"的組織,也就是說它是一個專屬於清朝,同時集合著軍事徵戰、製造生產與行政管理於一體的社會組織。
  • 八旗為什麼又叫二十四旗,裡面哪個旗地位最高?王爺貝勒們是不是都在正黃旗?
    大隊的滿語叫固山(滿文gūsa),漢語叫旗。前前後後,一共建立了八個大隊,他們依照顏色進行區分,這就是從「牛錄製」發展到了「八旗制」,八個大隊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八個旗。再後來隨著八個大隊的人口進一步增加,每個大隊內部又根據人丁特點不同分成了三個大隊,這就分成了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故而也被稱為「二十四旗」。
  • 八旗格格
    說到每人的民族時,我們同桌就餐的有漢族,有回族,另外還有一位滿族人。他說他是正黃旗人。有人問起滿清的八旗歷史由來,沒人能說的清楚了。當時我想起去年十月份拍了一組環境人像片,拍攝時當場的攝影師就有人說,這組人像片的裝扮、表演等有點象「八旗子弟」。就想利用這組片子把滿清的八旗建制搞清楚,因為滿清政府統制的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264年的歷史。
  • 滿洲八旗,對清朝統治做出巨大貢獻的制度之一
    我們最經常聽到的應該是蒙古鐵騎,但其實女真族的騎兵也是非常厲害的。但其實這戰無不勝不的背後,女真族以騎射打天下和滿洲八旗制度是分不開,是具有深刻內涵和悠久歷史的一種獨特的旗人制度。八旗制度的建立女真族和漢人不同,他們從小就習騎射之術,每個人的騎射都十分了得,所以也稱清朝是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女真族人以騎射立本,雖然沒有蒙古族人那麼剽悍善戰,但是也絕對不差。最開始的時候,女真族還沒有建立統一政權的時候,努爾哈赤就已經建立了八旗制度。
  •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八旗制度的來源八旗制度的開創者是滿清的奠基人努爾哈赤,他原本是依附在明帝國部下的女真人,因為憑藉著和明朝名將李成梁親密的關係,慢慢的將自己的部落發展壯大,並最終形成了滔天之勢,努爾哈赤慢慢的統合了女真各部,為了將各部落的力量凝聚起來,所以他開創了旗制,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四個旗,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
  • 吳京出身的滿洲正白旗,在清朝八旗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眾所周知,正白旗是滿洲八旗之一,一直是清朝最為倚重和信任的軍事力量,那麼,在滿洲八旗內部,正白旗的地位又如何呢?八旗之中之一的正白旗,在八旗之中地位還是很高的。清順治皇帝之後,八旗之中由皇帝直接統領的上三旗就徹底確定下來,分別為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也就是說,清朝入關之後,正白旗一直是由皇帝直接統領的上三旗之一。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滅亡。
  • 為什麼清朝八旗中,正白旗能夠和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這時候,最尊貴的「上三旗」是正黃旗,鑲黃旗,鑲白旗‍由於努爾哈赤最寵愛他的大妃阿巴亥,因此,就把直屬於自己的也是最重要的兩黃旗,給了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中的兩個——阿濟格和多鐸。只有阿巴亥剩下的最後一個兒子多爾袞沒給,可能是努爾哈赤太寵愛多爾袞,努爾哈赤一直把多爾袞留在身邊,雖然努爾哈赤說過要另外給他一旗,但是到底給多爾袞什麼旗,並沒有明說。因為努爾哈赤想讓多爾袞繼承自己的汗位。
  • 電視劇中常說的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
    本篇文章只講狹義上的八旗,廣義來講,八旗包含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族八旗,總共二十四旗。 八旗子弟指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這八旗旗人和他們的後代。八旗制度是清朝的特色,它分為上三旗與下五旗。
  • 八旗是清代特有的嗎?抬旗、出旗是什麼意思?
    上次還允許「自願」,這回壓根沒有「自願」這個說法,你說我不出旗成不成呢?不成,直接採取強制性措施。大批漢八旗自此被掃地出門,自個兒願做點啥做點啥去吧,皇糧這口飯您就甭合計了!抬旗與出旗是八旗制度演變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現象。它對包衣乃至八旗本身的影響,更非同小可。當然這都是滿族統治者的決定及所頒布一系列政策的結果。
  • 滿洲八旗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哪一旗?慈禧此舉給出答案
    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清朝的建立是一個非常「勵志」的過程,從努爾哈赤13副盔甲起兵,到順治入關、康熙統一全國,絕對是史詩級的過程。清朝能夠發家,「八旗制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早期努爾哈赤建旗時,只設立了正黃、正紅、正白和正藍四旗,而鑲黃、鑲紅、鑲白和鑲藍四旗是時隔15年之後才增設的。
  • 清朝「八旗旗主」是何來頭,為何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在努爾哈赤四處徵戰的時期,憑藉著這支八旗的雄勇善戰,努爾哈赤不但收復東北其他部族建立後金,後來更是從山海關長驅直入,如同一把利劍插在了明朝的心臟上。可以說,在滿清入關之前,這支隊伍是滿清入關之前最強大的戰鬥力。所以在滿清一統天下之後,這支八旗隊伍,無疑就是最大的功臣。
  • 俗話說清朝成也八旗,敗也八旗,那普通八旗子弟能享受什麼待遇?
    漢人在建立了等級性的行政機構管理龐大國土的時候,一些漁獵民族也沒閒著,建立了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其中代表性的,就要數清朝的八旗制度了。 八旗制度起源於女真人的狩獵活動,狩獵講求的是互相配合,整個狩獵的團隊被稱為牛錄,指揮者成為牛錄額真,女真人在後來的對外戰爭中也使用這種隊伍形式。
  • 別對「八旗子弟」這個名稱持有偏見了,在大清朝那是正規軍呢
    在很多人眼裡,一說「八旗子弟」,都會把這個詞和「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掛靠在一起,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偏見。清代八旗包括滿洲八旗、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其在旗者統稱為「八旗子弟」。清代的滿族都在旗,都是八旗子弟。那些在旗的漢軍旗人、蒙古旗人,也是八旗子弟。所以,籠統地說「八旗子弟」如何如何,還要注意到這一點,否則打擊面就會太大。1583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其勢力不斷擴大。
  • 清朝:「八旗旗主」和「鐵帽子王」見面,誰給誰行禮?
    ,原來的四旗就變成了八旗,這就形成了貫穿整個清朝的「八旗」制度。 八旗中每一旗在權利上是平等的,除了汗王(皇帝)自己統領的鑲黃、正黃和正白三旗外(上三旗),其餘五旗(下五旗)都設置一個旗主。
  • 清朝八旗子弟的真實生活,驍勇善戰到驕奢淫逸,後人依然保留傳統
    反觀封建時期,歷朝歷代的皇親國戚都過著這樣的生活,尤其是清朝,八旗子弟都是吃著朝廷的俸祿。雖然這樣的生活是比較好,但是容易讓人廢掉,慢慢喪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從而淪落成一個驕奢淫逸之徒。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八旗子弟都是滿洲人,其實並不是,在最早的滿洲軍隊中,已經有蒙古人和漢人了。
  • 清八旗中正旗與鑲旗有何區別 上三旗曾有變化 事關多爾袞一場謀害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八旗制度當中,所謂的正旗與鑲旗到底存在什麼不同之處,這其中八旗制度曾經發生過一些順位上的變動,並且還牽扯到多爾袞與豪格的一場鬥爭,那麼帶著這些介紹,我們開展今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