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八旗子弟」這個名稱持有偏見了,在大清朝那是正規軍呢

2020-12-27 蘭姐故事

在很多人眼裡,一說「八旗子弟」,都會把這個詞和「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掛靠在一起,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偏見。清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全是由八旗子弟保衛的。如果沒有八旗子弟大清王朝能夠存在嗎?何為八旗子弟?清代八旗制度是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組織,是清王朝立國、維護國家政權之本。清代八旗包括滿洲八旗、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其在旗者統稱為「八旗子弟」。清代的滿族都在旗,都是八旗子弟。那些在旗的漢軍旗人、蒙古旗人,也是八旗子弟。所以,籠統地說「八旗子弟」如何如何,還要注意到這一點,否則打擊面就會太大。

1583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其勢力不斷擴大。大約在1601年建立了四旗,即黃、白、紅、藍。並於1615年增加為八旗,即在原來的四旗上鑲邊而成。至此,滿洲八旗遂成定製,形成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八旗制度貫穿整個清代,所有的滿族人都被編入八旗,可謂全民皆兵。「旗人」每年國家要給「錢糧」,戰時要為國家效力。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建立了「大金」,史稱「後金」政權。1621年,後金定都遼陽。1625年,後金定都瀋陽。1635年,皇太極建立了蒙古八旗。1642年,皇太極又建立了漢軍八旗。至此,清代八旗制度基本完善。

八旗的編制分為三級,即牛錄、甲喇、固山。牛錄是最基層的組織,滿語的意思是「箭」。這是女真人的習俗,過去女真人打獵每10個人為一組,其打頭的稱「牛錄額真」。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之初,就採用了這種傳統的方式,將牛錄作為一個最基層的組織。按照定製,每一個牛錄的兵力為300人,其首領稱「牛錄額真」,漢譯為「佐領」;每五個牛錄為一甲喇,其首領稱「甲喇額真」,漢譯為「參領」;每五個甲喇為一固山,其首領稱「固山額真」,漢譯為「都統」。按照這種編制,我們就可以大致算出八旗兵的人數。一個牛錄有300人,五個牛錄1500人(一甲喇),五個固山7500人。也就是說,一個旗的兵力是7500人,那麼八個旗就是6萬人整。最初的滿洲八旗兵丁,也就只有6萬人左右。如果再加上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也就有18萬左右的兵力。

在清朝,被編入旗的統稱為「旗人」,也就是「八旗子弟」。這些旗人是清王朝的基本軍事力量,他們主要負責保衛大清王朝。事實上,清代的八旗子弟,在反對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清代初年,清王朝為了鞏固自己在全國的統治,四處出擊,八方平亂。剷除三藩,平定準噶爾之亂,降緬甸、安南、廓爾喀等等,大小戰爭連年不斷。康熙皇帝曾三次親徵準噶爾,乾隆皇帝則有「十全武功」。儘管,清王朝出於封建統治需要,有些戰爭具有民族壓迫的性質,但大多數戰爭是正義的戰爭,尤其是清代前期的一些戰爭。

比如,乾隆皇帝曾自詡「十全老人」,並寫有《十全武功記》一文,「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噶降,合為十」。其中,平定準噶爾,受降廓爾噶,降緬甸、安南等役,都是無可非議的正義之戰。應該說,乾隆皇帝在維護祖國統一,保衛邊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相關焦點

  • 俗話說清朝成也八旗,敗也八旗,那普通八旗子弟能享受什麼待遇?
    漢人在建立了等級性的行政機構管理龐大國土的時候,一些漁獵民族也沒閒著,建立了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其中代表性的,就要數清朝的八旗制度了。 八旗制度起源於女真人的狩獵活動,狩獵講求的是互相配合,整個狩獵的團隊被稱為牛錄,指揮者成為牛錄額真,女真人在後來的對外戰爭中也使用這種隊伍形式。
  • 清朝八旗你懂多少
    其實,我們首先得知道一件與認知差異極大的奇特事實,那就是清朝的"奴才",地位可是比"臣"還要高呢!因為當時的八旗制度,使得漢臣與滿臣有所區別,臣多半是漢臣的自稱,滿臣則自稱"奴才"。"奴才"聽起來雖然像是低賤的奴僕的稱呼,但實際上它的社會地位卻比漢臣高,故自稱為奴才,可要覺得很光榮呢!那麼,什麼是"包衣"呢?包衣,全稱為"包衣人",又稱"包衣佐領管領下人"。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全都改了漢姓,你知道哪幾個呢?
    而在我國歷史之中,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是滿族的人口,卻並沒有我們心裡想的那麼多。根據這些年人口普結果的計算,目前滿族的總人口,也就有一千萬人左右,在我國的其他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中,也是位居第二的。但是在現實之中,很多時候我們卻很少能發現那些清朝八旗子弟的後代,這是為什麼呢?
  • 清朝的八旗子弟不僅可以分到房,還能減免刑罰,這是為何?
    一六四四年,清王朝建立,每一代皇帝都不虧待八旗子弟,還供養他們。有人說,許多八旗子弟濫用職權,招致不少憤慨,首先不說地位高的八旗子弟,只說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他到底享有什麼特權?先來看看他們的「不動產」,清朝剛入關時,就出現了「馬圈地」現象,王公貴族子弟騎著馬在規定時間內跑,能跑多遠就能跑到哪裡去。
  • 清朝入關之時,八旗子弟留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普通子弟有什麼特權
    這就讓我們對「八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作為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會有什麼樣的特權。拋開統治階級,說一下普通人大家能對他們擁有的特權更加了解。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政治、經濟、社會這三點進行出發。從政治方面來分析,首先清朝在入關之時,由於在短時間內佔領了大量的財富、土地。所以,會按照階級的高低來進行分房。
  • 清朝滅亡,滿人改漢姓,這幾位明星都是八旗子弟的後裔
    清朝滅亡,滿人改漢姓,這幾位明星都是八旗子弟的後裔八旗子弟改漢姓並非清朝衰亡後才開始。據史料記載,在唐朝靺鞨/渤海時期、金朝中後期,都曾出現過「改漢姓潮」。1912年2月,溥儀宣告退位,「改漢姓」再次興起,民國初期尤為盛行。
  • 清朝八旗子弟的真實生活,驍勇善戰到驕奢淫逸,後人依然保留傳統
    反觀封建時期,歷朝歷代的皇親國戚都過著這樣的生活,尤其是清朝,八旗子弟都是吃著朝廷的俸祿。雖然這樣的生活是比較好,但是容易讓人廢掉,慢慢喪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從而淪落成一個驕奢淫逸之徒。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八旗子弟都是滿洲人,其實並不是,在最早的滿洲軍隊中,已經有蒙古人和漢人了。
  • 八旗子弟今何在?
    「八旗子弟」,多指八旗旗人的後人。滿淸的八旗,以旗為號,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是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其中正黃,鑲黃,正白為上三旗,當年由努爾哈赤親自統帥。八旗軍曾經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一支軍隊八旗人的後代稱八旗子弟八旗子弟憑血統關係,憑祖宗福蔭過著驕奢閒逸的生活,官二代終至於爛得不成樣子。滿
  • 晚晴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究竟有多麼腐朽?
    八旗子弟崛起於白山黑水,由弱變強,以幾萬之眾,最後蛇吞象一般佔領了大江南北,建立了大清王朝。時人誇耀說,「滿洲兵至萬,橫行天下無可敵」。怎麼才過了兩百多年,當年的鐵騎就變成草包了呢?  這都是旗人咎由自取。當年,清朝全靠八旗鐵騎南徵北戰,才奪的江山,王朝建立後還得依靠八旗軍隊控制天下。入關後,清朝規定八旗子弟專事武裝,不得從事其他行業。
  • 晚清老照片:圖2八旗子弟醉生夢死抽鴉片,圖4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
    晚清老照片:圖2八旗子弟醉生夢死抽鴉片,圖4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 大戶人家的孩子和父母在拍照,有錢人家的孩子像塊寶,被媽媽捧著懷裡。富人家的孩子從小不愁吃不愁穿,養得白白胖胖的。曾經讓滿清引以為傲的八旗軍,到了清朝末年,八旗子弟貪圖享樂,早已失去戰鬥力,甚至連戰馬都不會騎,遛鳥、喝茶、瞎溜達成為日常習慣,不少八旗子弟迷戀上抽鴉片。圖中就是養尊處優的八旗子弟,正在醉生夢死地抽鴉片。受西式訓練,這是一個連,看來那時候一個連大概不到20人。鴉片戰爭後,由于洋務運動的影響,他們都用的是洋槍,在靠著腿放著,仔細看可以看到。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的後代在黑龍江種田,至今保留祖先的傳統
    例如在電視中,我們看到了到康熙時代的盛世境況,也了解到和珅是個貪得無厭的大官,在講述清朝歷史故事的電視劇中,我們還經常聽到「格格阿哥」這樣的稱呼,自然也聽過「八旗子弟」這樣的詞語,知道他們是清朝時候的勳貴子弟。如今新中國已經成立了,不知道這些曾經的八旗子弟們,如今又流落何處呢?
  • 電視劇全是騙人的,這才是晚清真正的八旗子弟
    圖為無憂無慮的八旗子弟。圖為坐在洋車上的八旗子弟。 清朝入關的時候,八旗子弟是香餑餑,後來到了清末,中國深受外國列強的欺壓,這些只會貪圖享樂的八旗子弟也加快了大清的滅亡
  • 電視劇中常說的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
    清宮劇中,人們總會看到有些紈絝非常得意地向別人亮出他們的身份並炫耀:我是八旗子弟! 那麼,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呢?
  • 平史 | 被慕洋犬吹上天的羅馬帝國統治者,實則連晚清的八旗子弟都不如!
    以上這些,連西方的歷史學家也不敢輕易否認,而我們的一些慕洋大V卻還在恬不知恥地大張其詞,可見其用心之叵測。(荒淫無度的羅馬公民) 不過,今天筆者想告訴讀者朋友們的還不止這些,筆者還要帶大家去認識一下羅馬帝國土地上的那幫「洋八旗子弟」——羅馬公民。 我們都知道滿清有一幫享有特權的「八旗子弟」。
  • 八旗沒落,私人武裝強大,清朝就不怕出現藩鎮割據嗎?
    太平天國運動歷經14年,其深遠影響之一就是:清朝賴以發家之八旗子弟被打殘,走向衰敗,無法逆轉;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漢族地主勢力崛起,湘軍、淮軍、楚軍等「私人武裝」成為清朝政權新的軍事支柱,改變了清朝入關以來之軍政格局。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代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仍然保留祖先傳統
    一個是元朝,另一個則是清朝。清朝時期,我國是由滿族人統治,而提起滿族,就不得不說到滿族八旗。其實,八旗最初是滿族的一種生活軍事制度形式,而且最初只有六旗,發展到後期,又有一部分蒙古人和漢人被編制進來,擴充成了後來的八旗。所以很多人認為的八旗即為滿族人的想法是錯誤的。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八旗鐵騎,可以說是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土地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甚至放眼當時的整個世界,在冷兵器對抗上也絕對是堪稱一流勁旅。在明末清初的戰場上,包括明朝的正規軍,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朝鮮的軍隊,以及同樣精通騎射的蒙古部落軍隊,都不是清朝八旗鐵騎的對手,並且往往是一觸即潰,從而也留下了那句經典的「滿萬不可敵」。
  • 清代普通的八旗子弟是如何上學的,教育方式與漢人又有什麼不同?
    八旗官學,顧名思義,就是清朝專門為八旗的平民子弟設立的一類特殊學校,它隸屬於國子監,並專門聘請了助教和教習來上課。八旗是清朝統治者十分倚重的階層,因而清朝十分重視八旗子弟的教育,以從中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八旗子弟。 清朝時期八旗官學的發展經歷幾個階段,下面簡要述之。
  • 清朝士兵衣服上「兵」和「勇」,有啥區別?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很多影視作品的背景都喜歡選擇清朝,咱們看到電視劇上的清朝士兵的衣服上有的寫著「兵」字,有的則寫著「勇」字。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是一臉疑惑,這兩個字有啥區別呢,是按照戰鬥力劃分的嗎?別看這隻有一字之差,但是這裡面可是很有講究的呢!
  • 進來看看,也許你是八旗子弟!
    進來看看,也許你是八旗子弟!八旗最初源自於女真族,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比如說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等等。每一個都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地位。後來也逐漸發展成了各種姓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滿清八大姓氏,現在都變成了什麼?說不定你就是八旗子弟。打開百度App,看更多美圖一、愛新覺羅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的姓氏,是八旗之中最顯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