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清朝成也八旗,敗也八旗,那普通八旗子弟能享受什麼待遇?

2020-12-28 騰訊網

在一個小的地方,管轄起來是比較容易的,管理機構非常的簡單。但是一旦地盤擴大,管理起來就比較麻煩了。比如說周時期,由於各種條件的不成熟,各地諸侯基本享有高度的自治權,直接導致了諸侯強過天子的局面。

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全新的管理制度——郡縣制出現了。這種制度一直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終,對於我國現在行政機構有很大的先導作用。漢人在建立了等級性的行政機構管理龐大國土的時候,一些漁獵民族也沒閒著,建立了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其中代表性的,就要數清朝的八旗制度了。

八旗制度起源於女真人的狩獵活動,狩獵講求的是互相配合,整個狩獵的團隊被稱為牛錄,指揮者成為牛錄額真,女真人在後來的對外戰爭中也使用這種隊伍形式。由於戰爭調動的人數比較多,於是他們便將很多的牛錄組合在一起,以旗幟為號令,成為一個更大的作戰單位,稱之為「固山」,漢語稱為「旗」

後來,由於區別,各個固山使用的不同顏色的旗幟做區別,最後演化為黃、白、紅、藍四旗,一直到明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已經吞併了很多的部落,兵力達到了五六萬,於是他為了管理,便增設了新四旗,這個時候,八旗制度正式形成。在軍隊裡實行八旗制度,在生活中也使用八旗制度管理滿人。

等到滿人進了山海關,佔據原來明朝的天下之後,滿人便成為統治者。要知道,古代的統治者是有特權的,滿人進了關之後也是有特權的,不但有,而且很大。

滿人在穩固政權之後,曾經搞過圈地運動。和英國的那個用途不一樣,但是本質一樣,都是為了趕走農民,將土地霸佔。滿人在大片的土地上,在規定的時間內用馬跑出一個範圍,這範圍內的土地就都是跑馬者了,這種方法對漢人的壓迫是在太大了,不久之後就被廢止了。

雖然這樣,但是滿人的名下還是有很多土地的,是自己的嗎?不是,是漢人百姓的。在滿人入關之後,對八旗子弟的稅務採取減免的政策,所有就有一些漢人將土地停靠在滿人的名下,躲避稅賦,當然自己要上交稅給滿人。

除此之外,滿人在地位上稍微比漢人高一點。就拿做官的來說,清朝的朝廷大員基本都是滿人,漢臣很少有能當大員的,配享太廟的更是只有一個漢臣。而且漢臣在見滿臣的時候,要行禮,同等級也要行李,但是滿臣卻不用。

而且在法律的判罰上,滿人和漢人也不一樣,漢人犯法,一律按照《大清律》處理,絕不姑息。但是滿人犯法的時候,官員不能擅自處理,要和當地的滿人組織商量處理,判的刑罰都是比較輕的。流放一般都改成戴枷收押,死刑也改成監禁,被處死的滿人非常的少。但是也正是這種八旗制度,讓原本兇悍的八旗士兵喪失了戰鬥力,晚清的時候孱弱務不已,保家衛國都是扯淡。

俗話說「成也八旗,敗也八旗」,滿清以八旗制度建立部隊,形成了非同一般的戰鬥力,成功的建立政權。但是也因為八旗制度而丟掉了國家,落下罵名。

相關焦點

  • 清朝入關之時,八旗子弟留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普通子弟有什麼特權
    以往的歷史影視作品,我們能看到或者稍微熟悉一點的大部分都是清廷劇。這就讓我們對「八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作為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會有什麼樣的特權。拋開統治階級,說一下普通人大家能對他們擁有的特權更加了解。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政治、經濟、社會這三點進行出發。
  • 清朝的八旗子弟不僅可以分到房,還能減免刑罰,這是為何?
    一六四四年,清王朝建立,每一代皇帝都不虧待八旗子弟,還供養他們。有人說,許多八旗子弟濫用職權,招致不少憤慨,首先不說地位高的八旗子弟,只說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他到底享有什麼特權?先來看看他們的「不動產」,清朝剛入關時,就出現了「馬圈地」現象,王公貴族子弟騎著馬在規定時間內跑,能跑多遠就能跑到哪裡去。
  • 清朝八旗你懂多少
    其實,我們首先得知道一件與認知差異極大的奇特事實,那就是清朝的"奴才",地位可是比"臣"還要高呢!因為當時的八旗制度,使得漢臣與滿臣有所區別,臣多半是漢臣的自稱,滿臣則自稱"奴才"。"奴才"聽起來雖然像是低賤的奴僕的稱呼,但實際上它的社會地位卻比漢臣高,故自稱為奴才,可要覺得很光榮呢!那麼,什麼是"包衣"呢?包衣,全稱為"包衣人",又稱"包衣佐領管領下人"。
  • 電視劇中常說的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
    清宮劇中,人們總會看到有些紈絝非常得意地向別人亮出他們的身份並炫耀:我是八旗子弟! 那麼,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呢?
  • 晚晴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究竟有多麼腐朽?
    八旗武裝除了守衛北京城(京師八旗)外,扼守天下重鎮、要害,稱駐防八旗。駐防八旗的「戶口」、「編制」都在北京,本質上算是中央外派地方工作人員,還會調回北京或者調防他處。這套駐防制度的本意,是保持八旗子弟的武力,依賴精幹的八旗武裝鞏固統治。  為此,清朝給予八旗官兵穩定、豐厚的待遇,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專心當兵。一個有編制的八旗士兵,一個月能拿到三四兩銀子的俸祿,和縣官是同一水平。
  • 清朝八旗子弟的真實生活,驍勇善戰到驕奢淫逸,後人依然保留傳統
    反觀封建時期,歷朝歷代的皇親國戚都過著這樣的生活,尤其是清朝,八旗子弟都是吃著朝廷的俸祿。雖然這樣的生活是比較好,但是容易讓人廢掉,慢慢喪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從而淪落成一個驕奢淫逸之徒。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八旗子弟都是滿洲人,其實並不是,在最早的滿洲軍隊中,已經有蒙古人和漢人了。
  • 八旗子弟今何在?
    清朝末年,許多「旗下人」都不思進取,非常會享樂,男的打茶圍,蓄畫眉,玩票〔非職業演員從事戲曲表演),賭博,鬥蟋蟀,放風箏,玩樂器,坐茶館,八旗子弟,一天到晚圍繞著吃喝玩樂,崇尚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不能自拔。八旗子弟,現在已經成了遊手好閒,紈絝流氓子弟的代名詞。須知當年的八旗軍是英勇善戰,戰功彪炳的軍隊組織。
  • 清代普通的八旗子弟是如何上學的,教育方式與漢人又有什麼不同?
    八旗官學,顧名思義,就是清朝專門為八旗的平民子弟設立的一類特殊學校,它隸屬於國子監,並專門聘請了助教和教習來上課。八旗是清朝統治者十分倚重的階層,因而清朝十分重視八旗子弟的教育,以從中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八旗子弟。 清朝時期八旗官學的發展經歷幾個階段,下面簡要述之。
  • 別對「八旗子弟」這個名稱持有偏見了,在大清朝那是正規軍呢
    在很多人眼裡,一說「八旗子弟」,都會把這個詞和「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掛靠在一起,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偏見。清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全是由八旗子弟保衛的。如果沒有八旗子弟,大清王朝能夠存在嗎?何為八旗子弟?清代八旗制度是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組織,是清王朝立國、維護國家政權之本。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的後代在黑龍江種田,至今保留祖先的傳統
    例如在電視中,我們看到了到康熙時代的盛世境況,也了解到和珅是個貪得無厭的大官,在講述清朝歷史故事的電視劇中,我們還經常聽到「格格阿哥」這樣的稱呼,自然也聽過「八旗子弟」這樣的詞語,知道他們是清朝時候的勳貴子弟。如今新中國已經成立了,不知道這些曾經的八旗子弟們,如今又流落何處呢?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代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仍然保留祖先傳統
    一個是元朝,另一個則是清朝。清朝時期,我國是由滿族人統治,而提起滿族,就不得不說到滿族八旗。其實,八旗最初是滿族的一種生活軍事制度形式,而且最初只有六旗,發展到後期,又有一部分蒙古人和漢人被編制進來,擴充成了後來的八旗。所以很多人認為的八旗即為滿族人的想法是錯誤的。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改了哪些姓氏?這幾個姓氏,八成是八旗子弟
    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赫舍裡氏等八大姓,是滿清最為顯赫的八個姓氏,它們的銷聲匿跡,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初,滿清沒有自己的語言,努爾哈赤命人創製的滿語,大多都是借鑑的蒙語,往往不被滿洲八旗接受。
  • 興也八旗,敗也八旗,清初皇室權力傾軋中的納蘭家族
    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把眾多蒙古降眾合編在八旗滿洲下,一部分蒙古人正式編成八旗蒙古即「蒙古八旗」。從天聰五年(1631年)到崇德七年(1642年),又逐步編建了「八旗漢軍」。這時候八旗組織的三大部分才最後完成: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統屬於同一社會政治組織「八旗」之下。
  • 電視劇全是騙人的,這才是晚清真正的八旗子弟
    圖為無憂無慮的八旗子弟。圖為坐在洋車上的八旗子弟。 清朝入關的時候,八旗子弟是香餑餑,後來到了清末,中國深受外國列強的欺壓,這些只會貪圖享樂的八旗子弟也加快了大清的滅亡
  • 清朝滅亡,滿人改漢姓,這幾位明星都是八旗子弟的後裔
    清朝滅亡,滿人改漢姓,這幾位明星都是八旗子弟的後裔八旗子弟改漢姓並非清朝衰亡後才開始。據史料記載,在唐朝靺鞨/渤海時期、金朝中後期,都曾出現過「改漢姓潮」。1912年2月,溥儀宣告退位,「改漢姓」再次興起,民國初期尤為盛行。
  • 八旗格格
    有人問起滿清的八旗歷史由來,沒人能說的清楚了。當時我想起去年十月份拍了一組環境人像片,拍攝時當場的攝影師就有人說,這組人像片的裝扮、表演等有點象「八旗子弟」。就想利用這組片子把滿清的八旗建制搞清楚,因為滿清政府統制的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264年的歷史。
  • 滿清八大姓氏,如今都叫什麼?進來看看,也許你是八旗子弟!
    進來看看,也許你是八旗子弟!八旗最初源自於女真族,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比如說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等等。每一個都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地位。後來也逐漸發展成了各種姓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滿清八大姓氏,現在都變成了什麼?說不定你就是八旗子弟。打開百度App,看更多美圖一、愛新覺羅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的姓氏,是八旗之中最顯赫的。
  • 平史 | 被慕洋犬吹上天的羅馬帝國統治者,實則連晚清的八旗子弟都不如!
    (荒淫無度的羅馬公民) 不過,今天筆者想告訴讀者朋友們的還不止這些,筆者還要帶大家去認識一下羅馬帝國土地上的那幫「洋八旗子弟」——羅馬公民。 我們都知道滿清有一幫享有特權的「八旗子弟」。不可否認,八旗子弟對滿清王朝的建立功不可沒,他們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由弱變強,以幾萬之眾,最後竟蛇吞象般佔領了大江南北。
  • 成也制度敗也制度,八旗兵號稱滿萬不可敵,為何最後淪為雞肋?
    早在康熙初年「平定三藩之亂」中,八旗將領聽到吳三桂軍隊來犯便慌忙退卻,唯恐避之不及。更有時人評價八旗「滿洲諸將,八年不戰,皆閉營壘而已。」再如乾隆十三年的「金川之役」中,三千八旗兵攻擊數十人守衛之營寨,敗得落花流水,當時有人稱八旗兵「皆暮氣也」。
  • 滿洲八旗,對清朝統治做出巨大貢獻的制度之一
    就這樣形成了滿洲八旗的雛形,每個旗都是對應的軍隊,因此努爾哈赤將這八個旗的軍隊組合在一起出徵,稱為八旗兵,這些最開始的八旗兵都是陪努爾哈赤打下天下的功臣,因此在後來八旗子弟們通常都能夠憑藉自己所在旗地位的高低獲得相應的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