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八旗子弟不僅可以分到房,還能減免刑罰,這是為何?

2020-12-28 希望的燈不熄滅

到了1615年,清朝的國號仍然叫「大金」,女真族的每個人都是驍勇善戰,各有所長,各有所長,努爾哈赤當時是頭領,他把女真族的人分成八個團體,並用旗子的顏色來區分。

「八旗制」不僅是戶籍制度,同時也是經濟、政治、軍事制度,為擴大八旗勢力,努爾哈赤採用了「牛錄製」,只要投奔努爾哈赤,就將其編入牛錄庫,並授予其官職。每三百人將被分成一支牛錄,這一年,共有308支滿洲牛錄,76支蒙古牛錄,以及16支漢軍牛錄,而且都是旗人,即世人所說的「八旗子弟」。

一六四四年,清王朝建立,每一代皇帝都不虧待八旗子弟,還供養他們。有人說,許多八旗子弟濫用職權,招致不少憤慨,首先不說地位高的八旗子弟,只說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他到底享有什麼特權?

先來看看他們的「不動產」,清朝剛入關時,就出現了「馬圈地」現象,王公貴族子弟騎著馬在規定時間內跑,能跑多遠就能跑到哪裡去。順治二年,圈地令正式頒布,朝廷將所佔土地,以圈地的形式分給東邊的八旗子弟,於是,一場規模宏大的馬圈活動隆重開始。

實際上,這些土地都是朝廷霸佔的漢族農民的,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暫時沒有生計,只能被迫為八旗子弟耕種田地,賺取微薄的報酬。晚清官府還改變了一種經營方式,即辦農莊,先把土地分給八旗的王公貴族,然後由內務府統一管理,然後收租,再分給貴族。

也有一種叫做「官莊」的形式,即專門設一個莊頭來管理農民,按時收租,莊頭是強取豪奪的惡霸形象。總而言之,這種掠奪土地、擴張勢力的行徑實在是太荒唐了,很快就被朝廷廢除了。

儘管如此,八旗子弟仍佔有大量土地,因為清廷將土地按人口的多少來劃分,每一個普通八旗子弟都能得到一定數量的土地。但是八旗子弟中有不少不會經營,不知道如何利用土地生財,所以到了清中期,許多普通八旗子弟手中的田產都所剩無幾,因為他們早就把田產賣掉了。

接著是房產,清朝的所有八旗子弟都可以得到朝廷分配的福利房,清朝入關後,八旗子弟的家屬都遷往北京,總共有六十萬人,八旗子弟或者當官,或者當兵,不參加任何生產勞動,完全由皇家供養。那「八旗子弟」得到的房子到底是什麼?怎樣才能憑空多出這麼多房子供八旗官兵居住?

本來,滿清入京後,就以暴力攻佔了百姓的民房,並強制遷都,使那些世代住在城中的官吏、商販、百姓等,都遷到城外,然後再把搶來的民房交給八旗子弟。但八旗子弟人數眾多,繁衍速度極快,官府分配的警衛房總是不夠,所以康熙在這一朝還下令,要已佔領四、五十間民房的八旗貴族,分一兩間給無房兄弟。然而,八旗子弟精明過人,有誰願意這樣做呢?康熙帝無可奈何,只好下令多建些房屋。有人說要建造2000個房間,就得花30多萬兩白銀。

至於來歸附的人,朝廷給他們地皮、錢,讓他們自己蓋房子,每人補助三十左右,後來又降到二十多兩,那時八旗子弟一般都能分到一兩間房。

清朝的法律分為兩類,一類是滿族的法律,另一類是漢族的法律,即「滿漢不同律」,如果旗人犯了罪,不像漢人犯了罪,就交給地方官府處理,而交與旗人會用。順治帝曾經頒布過一項關於旗人犯罪的法令,如果旗人犯有死罪,如果該旗人祖上有人立過大功,或者有兄弟在沙地中喪生,則免除一項死罪;如果犯有罪者在戰鬥中受傷,則免除一項死罪。

滿清刑法典共有五種,分別為笞、杖、徙、流、死,簡言之,就是用小木棍打,大木棍打,做苦力,放逐偏遠地區,判處死刑等等。如果旗人犯的是「笞」與「杖」型,則可改為鞭刑;如果旗人犯的是流放罪,則可改為戴枷號,如五千裡流放,可改為五十天戴枷號,總之,八旗子弟無論犯什麼罪,多多少少都能以自己的身份減輕刑事處罰。

清末三百多年間,通過科舉入仕的人不超過四百人,如果讓八旗子弟和漢人一起上科舉,很明顯,成功入仕的只有漢人,這是統治者所不願看到的。清政府重要官員都來自八旗,特別是北京城內,八旗子弟的數量遠遠超過漢人,軍機處的官員都是旗人,由此可以看出,清政府統治者不敢輕易地授予漢人權力。

八旗子弟相當於有編制的官吏,他們享受許多社會福利和補助,自雍正一世起,所有旗人都可領取紅白事補助,但根據級別不同,補助的份額也不同,其中,擔任八旗護軍、前衛的高級兵丁可領取十兩紅白事補助,二十兩白事補助。如為普通兵丁,則可得到六銀的紅事補助和十二銀的白事補助;若為普通兵丁,則得到四銀的紅事補助和八銀的白事補助。

另外,旗手如有參軍或戰死、陣亡等,還可獲得朝廷的補助,成年後,一般旗手可獲得替補本旗內部兵丁的機會。總之,作為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比漢朝人待遇好得多,享有的特權也不少。

相關焦點

  • 俗話說清朝成也八旗,敗也八旗,那普通八旗子弟能享受什麼待遇?
    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全新的管理制度——郡縣制出現了。這種制度一直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終,對於我國現在行政機構有很大的先導作用。漢人在建立了等級性的行政機構管理龐大國土的時候,一些漁獵民族也沒閒著,建立了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其中代表性的,就要數清朝的八旗制度了。 八旗制度起源於女真人的狩獵活動,狩獵講求的是互相配合,整個狩獵的團隊被稱為牛錄,指揮者成為牛錄額真,女真人在後來的對外戰爭中也使用這種隊伍形式。
  • 電視劇中常說的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
    清宮劇中,人們總會看到有些紈絝非常得意地向別人亮出他們的身份並炫耀:我是八旗子弟! 那麼,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呢?
  • 清朝八旗子弟的真實生活,驍勇善戰到驕奢淫逸,後人依然保留傳統
    反觀封建時期,歷朝歷代的皇親國戚都過著這樣的生活,尤其是清朝,八旗子弟都是吃著朝廷的俸祿。雖然這樣的生活是比較好,但是容易讓人廢掉,慢慢喪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從而淪落成一個驕奢淫逸之徒。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八旗子弟都是滿洲人,其實並不是,在最早的滿洲軍隊中,已經有蒙古人和漢人了。
  • 清朝滅亡,滿人改漢姓,這幾位明星都是八旗子弟的後裔
    清朝滅亡,滿人改漢姓,這幾位明星都是八旗子弟的後裔八旗子弟改漢姓並非清朝衰亡後才開始。據史料記載,在唐朝靺鞨/渤海時期、金朝中後期,都曾出現過「改漢姓潮」。1912年2月,溥儀宣告退位,「改漢姓」再次興起,民國初期尤為盛行。
  • 清朝入關之時,八旗子弟留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普通子弟有什麼特權
    這就讓我們對「八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作為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會有什麼樣的特權。拋開統治階級,說一下普通人大家能對他們擁有的特權更加了解。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政治、經濟、社會這三點進行出發。從政治方面來分析,首先清朝在入關之時,由於在短時間內佔領了大量的財富、土地。所以,會按照階級的高低來進行分房。
  • 電視劇全是騙人的,這才是晚清真正的八旗子弟
    圖為無憂無慮的八旗子弟。圖為玩鷹的八旗子弟。 圖為聚眾吸食鴉片的八旗子弟,看完這一張就知道為什麼大清必亡。 清朝入關的時候,八旗子弟是香餑餑,後來到了清末,中國深受外國列強的欺壓,這些只會貪圖享樂的八旗子弟也加快了大清的滅亡
  • 晚清老照片:圖2八旗子弟醉生夢死抽鴉片,圖4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
    晚清老照片:圖2八旗子弟醉生夢死抽鴉片,圖4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 大戶人家的孩子和父母在拍照,有錢人家的孩子像塊寶,被媽媽捧著懷裡。富人家的孩子從小不愁吃不愁穿,養得白白胖胖的。曾經讓滿清引以為傲的八旗軍,到了清朝末年,八旗子弟貪圖享樂,早已失去戰鬥力,甚至連戰馬都不會騎,遛鳥、喝茶、瞎溜達成為日常習慣,不少八旗子弟迷戀上抽鴉片。圖中就是養尊處優的八旗子弟,正在醉生夢死地抽鴉片。受西式訓練,這是一個連,看來那時候一個連大概不到20人。鴉片戰爭後,由于洋務運動的影響,他們都用的是洋槍,在靠著腿放著,仔細看可以看到。
  • 清朝八旗你懂多少
    尚未入關前的滿人,均隸屬八旗,因此也可以用"旗外無兵無民"一句來解釋當時的社會狀況,故八旗的重要性不需言喻;滿人入關後,清廷仍視八旗為國家的根本,所以才會派八旗來衛護京師,以及駐防衝要大城。而且,一開始不是說了嗎?唯有隸屬"上三旗"的子弟才可以入京當宮人喔!再回頭來說說八旗的雛形!八旗是源自明朝女真人(即為滿洲人)的射獵小隊--"牛錄"。請容我在此稍稍介紹一下"牛錄"。
  • 八旗子弟今何在?
    清朝末年,許多「旗下人」都不思進取,非常會享樂,男的打茶圍,蓄畫眉,玩票〔非職業演員從事戲曲表演),賭博,鬥蟋蟀,放風箏,玩樂器,坐茶館,八旗子弟,一天到晚圍繞著吃喝玩樂,崇尚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不能自拔。八旗子弟,現在已經成了遊手好閒,紈絝流氓子弟的代名詞。須知當年的八旗軍是英勇善戰,戰功彪炳的軍隊組織。
  • 別對「八旗子弟」這個名稱持有偏見了,在大清朝那是正規軍呢
    在很多人眼裡,一說「八旗子弟」,都會把這個詞和「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掛靠在一起,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偏見。清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全是由八旗子弟保衛的。如果沒有八旗子弟,大清王朝能夠存在嗎?何為八旗子弟?清代八旗制度是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組織,是清王朝立國、維護國家政權之本。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全都改了漢姓,你知道哪幾個呢?
    而在我國歷史之中,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是滿族的人口,卻並沒有我們心裡想的那麼多。根據這些年人口普結果的計算,目前滿族的總人口,也就有一千萬人左右,在我國的其他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中,也是位居第二的。但是在現實之中,很多時候我們卻很少能發現那些清朝八旗子弟的後代,這是為什麼呢?
  • 晚晴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究竟有多麼腐朽?
    這笑話說的是晚清的事兒,反映了八旗武裝腐朽沒落的事實--當時杭州上萬八旗子弟,還真只有一個人會騎馬。1911年,革命青年溫生才單槍匹馬刺殺廣州將軍孚琦,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笑話」。光天化日之下的廣州街頭,溫生才手持槍械,衝到重重護衛的孚琦的轎子前,開了第一槍。孚琦並沒有被射中要害,大喊救命。周圍的八旗親兵、護衛竟然「相顧錯愕」,茫然不知所措。
  • 滿朝被八旗子弟敗成什麼樣了?只顧吃喝玩樂,缺錢就把兵器賣廢鐵
    八旗是清朝才有的一種體制,起初最開始是用於打獵定下的制度。滿人常年身在北方,非常擅長騎馬狩獵,但單獨打獵畢竟不如一起圍獵,因為圍獵可以捕到更多的獵物。但人一多就容易亂,所以他們就做出了各分工項規定,使得能有序的狩獵,慢慢的就衍生出了八旗的制度。 清朝能在中原建立統治,八旗子弟起了很大幫助,因此入關後就被大加封賞,而且爵位可以世襲。在這樣的一種制度下,他們不僅一生富貴,而且還擁有特權,即使犯法也是從輕處罰。但這樣存在極大的隱患,很容易讓人墮落。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的後代在黑龍江種田,至今保留祖先的傳統
    例如在電視中,我們看到了到康熙時代的盛世境況,也了解到和珅是個貪得無厭的大官,在講述清朝歷史故事的電視劇中,我們還經常聽到「格格阿哥」這樣的稱呼,自然也聽過「八旗子弟」這樣的詞語,知道他們是清朝時候的勳貴子弟。如今新中國已經成立了,不知道這些曾經的八旗子弟們,如今又流落何處呢?
  • 清代普通的八旗子弟是如何上學的,教育方式與漢人又有什麼不同?
    八旗官學,顧名思義,就是清朝專門為八旗的平民子弟設立的一類特殊學校,它隸屬於國子監,並專門聘請了助教和教習來上課。八旗是清朝統治者十分倚重的階層,因而清朝十分重視八旗子弟的教育,以從中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八旗子弟。 清朝時期八旗官學的發展經歷幾個階段,下面簡要述之。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改了哪些姓氏?這幾個姓氏,八成是八旗子弟
    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赫舍裡氏等八大姓,是滿清最為顯赫的八個姓氏,它們的銷聲匿跡,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初,滿清沒有自己的語言,努爾哈赤命人創製的滿語,大多都是借鑑的蒙語,往往不被滿洲八旗接受。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代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仍然保留祖先傳統
    一個是元朝,另一個則是清朝。清朝時期,我國是由滿族人統治,而提起滿族,就不得不說到滿族八旗。其實,八旗最初是滿族的一種生活軍事制度形式,而且最初只有六旗,發展到後期,又有一部分蒙古人和漢人被編制進來,擴充成了後來的八旗。所以很多人認為的八旗即為滿族人的想法是錯誤的。
  • 清朝滿族八旗騎射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發展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清朝滿族八旗騎射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滿族在入關前對於騎射文化更多是從民俗、生產和軍事的角度加以提倡,而其成熟是在入關之後通過制度的手段加以固化。13世紀初期,女真諸部「無市井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
  • 平史 | 被慕洋犬吹上天的羅馬帝國統治者,實則連晚清的八旗子弟都不如!
    滿清王朝建立之後,自然還得依靠八旗軍隊控制天下,所以入關後清朝規定八旗子弟專事武裝,不得從事其他行業。為此,清朝給予八旗官兵穩定、豐厚的待遇,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專心當兵。大家想,什麼都不做就有體制保障、就能一輩子衣食無憂,那誰還願去學習、去做事啊?於是,八旗子弟迅速變得懶惰,很多人養尊處優、無所事事,每月就坐等著朝廷發錢來揮霍。
  • 清朝「八旗旗主」是何來頭,為何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眾所周知,滿清有一個八旗制度。而這八旗是當時努爾哈赤建立的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由滿清部族統領統率繼承,保證了相當高的嫡系繼承性。與此同時,常年在馬背上打獵徵戰的生涯使得這支隊伍的戰鬥力更加的兇猛強悍。在努爾哈赤四處徵戰的時期,憑藉著這支八旗的雄勇善戰,努爾哈赤不但收復東北其他部族建立後金,後來更是從山海關長驅直入,如同一把利劍插在了明朝的心臟上。可以說,在滿清入關之前,這支隊伍是滿清入關之前最強大的戰鬥力。所以在滿清一統天下之後,這支八旗隊伍,無疑就是最大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