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普通的八旗子弟是如何上學的,教育方式與漢人又有什麼不同?

2020-12-26 騰訊網

八旗官學,顧名思義,就是清朝專門為八旗的平民子弟設立的一類特殊學校,它隸屬於國子監,並專門聘請了助教和教習來上課。八旗是清朝統治者十分倚重的階層,因而清朝十分重視八旗子弟的教育,以從中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八旗子弟。

清朝時期八旗官學的發展經歷幾個階段,下面簡要述之。第一個階段便是清朝入關之初,此時國內的反清復明起義不斷,清朝在出動軍隊鎮壓之餘,也希望加強對八旗子弟的教育以鞏固政權。因此在順治九年(1652年),清政府規定在各旗下設宗學,「凡未封宗室之子,年十歲以上者,俱入宗學」。這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滿語、漢語課,同時「兼習騎射」。不過清初財政有限,因而能享有官學教育的還只是少數,通過考試選拔者方能進入。

八旗官學版《論語》

第二個階段康熙時期,這時清朝政權得到鞏固,社會上開始出現承平之勢,與此同時的八旗官學也得到了穩步發展,官學生的數量也進一步增加。這時的教育內容逐漸轉為實用之學,目的是培養一批官員來治理國家。康熙皇帝特地設立了景山官學,相比其他官學,景山官學更為嚴格,官學生們按照入學考試的成績被劃分為不同等級,同時禮部每年加試一場,成績優異者「送部錄用」。通過嚴格的考試制度,保證了滿洲八旗子弟的素養。

第三個階段是雍正時期,這時的官學又有了長足的發展,門類趨於專門而全面。官學的數量額有了增加,「每旗各立一學」,大多數的八旗子弟都有了入官學的機會。同時,更多專門的官學開始顯現,比如將官學生分為專門習滿文者、習文章者、習翻譯者,這些人日後可以進入到比較對口的部門。除了八旗平民子弟,許多八旗佐領的世襲子弟也進入官學中來,學習滿漢語及漢族文化,「將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內有未及年歲,尚未上朝之佐領世職人員,亦俱令入義學肄業。」 雖然官學生的數量日益增多,但選用考試卻更為嚴格,對「行為舉止不端、不知守法安分者」者不予錄用。

北京市第一中學(曾名為八旗書院,後改為經正書院)

官學生的考試共有四種類型,除了平時要安排考試考試外,還有月課、四季會課和季考等。平時考試時,滿族學生的題目由滿洲教習出,蒙古學生的題目由蒙古教習出,考試內容與各民族的文化相關,教習改完卷後還要評定名次。月課就相當於如今的月考,滿洲、蒙古學生考翻譯,漢軍學生考時文,此外還要由助教負責考核弓箭教習。四季會課就是每個季度考試一次,試卷要交博士廳備案。季考舉行時間在每年的春、秋兩季,考試內容與月課相似,最後根據考試成績評定名次,並張榜公布,實施獎懲。

官學生

最後,在八旗官學中,學規也是極其嚴格的,官學生如果要請假,必須註明緣由,將本佐領圖記交給助教,並備案,如果請假時間超過兩個月,就會暫停發錢糧,如果超過三個月,就會被行旗開缺。再者,每年年末都會舉行「甄別考試」,由助教根據學生平時表現決定去留,如果平日裡比較懶惰、不好學者,就會被從官學開除。

相關焦點

  • 清朝入關之時,八旗子弟留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普通子弟有什麼特權
    這就讓我們對「八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作為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會有什麼樣的特權。拋開統治階級,說一下普通人大家能對他們擁有的特權更加了解。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政治、經濟、社會這三點進行出發。從政治方面來分析,首先清朝在入關之時,由於在短時間內佔領了大量的財富、土地。所以,會按照階級的高低來進行分房。
  • 俗話說清朝成也八旗,敗也八旗,那普通八旗子弟能享受什麼待遇?
    這種制度一直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終,對於我國現在行政機構有很大的先導作用。漢人在建立了等級性的行政機構管理龐大國土的時候,一些漁獵民族也沒閒著,建立了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其中代表性的,就要數清朝的八旗制度了。 八旗制度起源於女真人的狩獵活動,狩獵講求的是互相配合,整個狩獵的團隊被稱為牛錄,指揮者成為牛錄額真,女真人在後來的對外戰爭中也使用這種隊伍形式。
  • 清朝的八旗子弟不僅可以分到房,還能減免刑罰,這是為何?
    一六四四年,清王朝建立,每一代皇帝都不虧待八旗子弟,還供養他們。有人說,許多八旗子弟濫用職權,招致不少憤慨,首先不說地位高的八旗子弟,只說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他到底享有什麼特權?先來看看他們的「不動產」,清朝剛入關時,就出現了「馬圈地」現象,王公貴族子弟騎著馬在規定時間內跑,能跑多遠就能跑到哪裡去。
  • 清代八旗簡介
    咱們看宮廷劇,古裝劇,都會有聽到過八旗子弟,那麼這八旗是指哪八旗呢?
  • 八旗子弟今何在?
    清朝末年,許多「旗下人」都不思進取,非常會享樂,男的打茶圍,蓄畫眉,玩票〔非職業演員從事戲曲表演),賭博,鬥蟋蟀,放風箏,玩樂器,坐茶館,八旗子弟,一天到晚圍繞著吃喝玩樂,崇尚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不能自拔。八旗子弟,現在已經成了遊手好閒,紈絝流氓子弟的代名詞。須知當年的八旗軍是英勇善戰,戰功彪炳的軍隊組織。
  • 別對「八旗子弟」這個名稱持有偏見了,在大清朝那是正規軍呢
    清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全是由八旗子弟保衛的。如果沒有八旗子弟,大清王朝能夠存在嗎?何為八旗子弟?清代八旗制度是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組織,是清王朝立國、維護國家政權之本。清代八旗包括滿洲八旗、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其在旗者統稱為「八旗子弟」。清代的滿族都在旗,都是八旗子弟。那些在旗的漢軍旗人、蒙古旗人,也是八旗子弟。所以,籠統地說「八旗子弟」如何如何,還要注意到這一點,否則打擊面就會太大。1583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其勢力不斷擴大。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的後代在黑龍江種田,至今保留祖先的傳統
    一開始,八旗人大多都是滿族人士,隨著清兵入關後,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後來八旗制度逐漸從一種民族象徵,轉變成為一種階級象徵。 當時的八旗人,掌管著國家的軍隊力量和政治力量,八旗子弟,意味著家族地位高,社會資源豐富,後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 晚晴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究竟有多麼腐朽?
    只要有一人當兵,就可以保證一家人生活無憂。此外,八旗子弟還有大量「當差」的機會,比如押送、工程、慶典等等,除了能拿補貼,還有不菲的「灰色收入」。海關的關丁、漕運的漕丁和鹽運的鹽丁等差使,規定只能由八旗子弟擔任。這些可都是肥得流油的好差使。可以說,八旗子弟在理論上根本不用愁生計。每個旗人家庭都能從體制中獲得一份穩定、豐厚的收入。
  • 清朝八旗子弟的真實生活,驍勇善戰到驕奢淫逸,後人依然保留傳統
    現如今很多人都有「不勞而獲」的想法,但是這樣的想法並不好,每個人都應該靠勞動付出收穫。反觀封建時期,歷朝歷代的皇親國戚都過著這樣的生活,尤其是清朝,八旗子弟都是吃著朝廷的俸祿。雖然這樣的生活是比較好,但是容易讓人廢掉,慢慢喪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從而淪落成一個驕奢淫逸之徒。
  • 滿清八大姓氏,如今都叫什麼?進來看看,也許你是八旗子弟!
    」滿清八大姓氏,如今都叫什麼?進來看看,也許你是八旗子弟!八旗最初源自於女真族,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比如說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等等。每一個都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地位。後來也逐漸發展成了各種姓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滿清八大姓氏,現在都變成了什麼?說不定你就是八旗子弟。打開百度App,看更多美圖一、愛新覺羅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的姓氏,是八旗之中最顯赫的。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代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仍然保留祖先傳統
    在我國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一個是元朝,另一個則是清朝。清朝時期,我國是由滿族人統治,而提起滿族,就不得不說到滿族八旗。其實,八旗最初是滿族的一種生活軍事制度形式,而且最初只有六旗,發展到後期,又有一部分蒙古人和漢人被編制進來,擴充成了後來的八旗。所以很多人認為的八旗即為滿族人的想法是錯誤的。
  • 清朝的世襲奴才包衣,地位遠比漢人要高,曹雪芹的祖上就曾是包衣
    在包衣中,除了滿人之外,還有一部分是漢人。大概的比例是百分之六十是滿人,百分之四十是漢人,還有較為少量的朝鮮人。 清太祖努爾哈赤創造了八旗制度是人盡皆知的。在八旗的中,每一個旗中,都有一個貝勒作為主導。在貝勒以下的旗人中,大部分是隸屬於國家,但是還有一小部分人是專門侍奉貝勒的,這些人就是包衣,後來就叫做包衣佐領。
  • 電視劇中常說的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
    清宮劇中,人們總會看到有些紈絝非常得意地向別人亮出他們的身份並炫耀:我是八旗子弟! 那麼,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呢?
  • 皇帝的世僕:清代旗人與國家構建
    第三,在滿清初期,因為有人數眾多的漢軍八旗的存在,旗人更接近蒙元時的根腳,比較凸顯統治者與徵服者集團的一面,雖然漢軍與加入蒙元統治集團的漢人都處在統治集團的外圍,享有特權少於滿蒙八旗,但特權者終究是特權者,然而在乾隆皇帝使大量漢軍出旗成為民人後,八旗趨於封閉,此時更彰顯其少數民族特質的一面。
  • 電視劇全是騙人的,這才是晚清真正的八旗子弟
    圖為無憂無慮的八旗子弟。 凡是八旗子弟,7歲就有俸祿,大清朝廷每月都要給他們發放賞銀,所以這些人從小就知道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圖為坐在洋車上的八旗子弟。
  • 滿清貴族和八旗子弟在新中國成立後下落如何,都改為了其它姓氏?
    中國人一直都有認祖歸宗的習慣,很多人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祖上是哪裡人。而姓氏則是了解一個人家族和血緣的重要切入點。大家都知道上古八大姓氏,如今的姓氏都是祖宗們的姓氏演化而來的。 但大家知道滿清也有八大姓氏嗎?
  • 在清代抬旗是什麼意思?
    八旗裡的人都是旗人,旗人以外的都是民人。注意這裡的旗人,有三種,滿洲人,蒙古人,漢人,就算是漢人入了旗籍,也是旗人。民人就不多說了,就是當時的普通老百姓,漢臣等,沒有特別優惠的好處。旗人呢,相比民人,好處可太多了,不用幹活,不用經商,按時領銀子,簡直是神仙般的生活。不過,在旗人內部,實行的是嚴格的主奴制度,也可以說旗籍制度是奴隸制度。
  • 簡述清代宗室的爵位承襲,以及在經濟上享有的特權
    異姓王公貴族略有不同,有的是世襲其爵,有的略有降減後即代代延續。宗室受封年齡的情況,清初規定,皇子到十五歲,由內務府請封。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生子年滿十五歲封賜爵位。康熙二十年改定,親王以下之子,年滿二十,列名引見,請旨受封。如果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有去世的,則仍舊例準一子襲封,其福晉、夫人應領俸銀之半。
  • 八旗的歷史,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由盛而衰
    那麼,這個縱貫整個清代的滿洲八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八旗設立八旗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601年,當時的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族的戰爭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旗主和領主之前的區別只在於擁有佐領的不同,因此可以互相轉換。
  • 飛鴿傳書運送考題,八旗子弟大鬧貢院,解讀乾隆朝的順天府院試案
    八旗子弟,是清朝獨有的一種軍事和民用組織制度,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分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共八旗,又因為旗下民族不同,也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軍的子孫後代被稱為八旗子弟,也叫旗人,他們中大部分都是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