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時候,建立了八旗制度。至於八旗制度的詳細內容這裡就不再贅述,各種書友可以去自己搜索一下。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八旗制度當中,所謂的正旗與鑲旗到底存在什麼不同之處,這其中八旗制度曾經發生過一些順位上的變動,並且還牽扯到多爾袞與豪格的一場鬥爭,那麼帶著這些介紹,我們開展今天的分析。
八旗旗幟
首先,我們看一下正旗與鑲旗到底有什麼區別。筆者第一次接觸八旗制度的時候,看到正旗和鑲旗這兩個詞語,腦子裡面蹦出來的就是「正副」的差距,也就是說正旗要比鑲旗的地位要高。實際上並非如此。
其實,從地位而言,所謂的正旗與鑲旗根本沒有區別,我們在了解這所謂的八旗制度的時候,不要被他的名字所疑惑,如果換個名字,其實大家就不會產生這麼多的不解了。打個比方,正黃旗叫「戰狼旗」,鑲黃旗叫「虎牙旗」,所謂的旗號,只是便於管理和稱呼的名字而已,與地位無關。
除了地位之外,正旗與鑲旗有沒有區別?多少還是有點的,其中一個就是盔甲和旗幟的顏色正鑲不同。正旗的盔甲顏色就是純的背景色,而鑲旗的盔甲則在邊緣鑲嵌其他的顏色,除了鑲紅旗是紅底白邊以外,其餘的均是紅邊鑲繪。
八旗盔甲與旗幟
除此之外,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的資料來分析,正鑲旗之間應該沒有其他的區別。
正鑲旗之間雖然沒有區別,但是八旗之間卻有區別。同樣,這個區別造成的原因並非因為旗的名稱產生的,而是在於誰是掌旗者。
八旗制度的制定一定是為了政權統治服務的,這是任何制度被政府建立的最終目的。所以八旗制度最終受益者是皇帝本人。那麼根據這種說法來推算,誰是皇帝,誰有權力來決定八旗之中誰貴誰賤。
努爾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在他死後,皇太極繼位。但是皇太極所在的正白旗相對於其他旗來說,實力相對較弱,於是他頻繁的調整八旗間的軍隊實力,來鞏固自己的統治。這樣一來,原來的正白旗就成為了實力排名靠前的一旗,只不過原來的正白旗的人,全部調入皇太極直管的正黃旗旗下,相當於正白旗變為了正黃旗。後來皇太極又通過一系列的手段,頻繁調整,最後形成了初代的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
皇太極
後來皇太極去世,順治繼位,多爾袞成為攝政親王。手握大權的多爾袞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將豪格統領的正藍旗進行了調整,實力大大削弱,相對應的,正藍旗從初代上三旗的地位中降至下五旗中,而多爾袞統領的正白旗則順位成為了上三旗。
豪格
自此,大清帝國八旗制度當中,上三旗與下五旗的順位直到大清滅亡都沒有發生改變。
上三旗與下五旗的順位調整,還牽扯到一樁大案,就是多爾袞與豪格的皇位之爭。
皇太極死後,由於他沒有立下遺囑,導致繼承人之位沒有定數,所以各位親王以及皇子為了爭奪皇位大打出手,這其中又以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及皇太極的皇子豪格最為搶眼。
最終,在諸多老臣的幹涉下,兩位大打出手的候選人均未登上皇位,而後選舉了順治作為皇位繼承者。但是多爾袞棋勝一招,成為順治年間的攝政親王,不是皇帝,勝似皇帝。但是豪格仍然握有不小的權力,時常與多爾袞發生爭鬥。
後來,多爾袞利用自己攝政親王的權力,趁著張獻忠起義的大好時機,將豪格安排至平叛起義,想藉機將豪格剷除。
多爾袞
只可惜張獻忠根本不給力,或者說豪格手底下也的確有些本事,張獻忠竟然被豪格給擊潰,立下大功。多爾袞頓時失去了一個除掉豪格的大好時機。
但是多爾袞怎麼可能輕易放過豪格?於是在豪格凱旋歸來的次月,以誣陷豪格啟用罪人之後為將、濫殺良善充功的罪名將其下獄,最後豪格死於獄中。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