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洲八旗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哪一旗?慈禧此舉給出答案
當時皇太極親領的只有正黃一旗,於是皇太極將正黃旗與正藍旗重組,編成了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而原先給豪格統領的鑲黃旗,也被改成了正藍旗。自此,正黃與鑲黃兩旗固定下來,直到清朝滅亡也沒有再有變動。 需要說明的是,兩黃旗編制的固定,並不代表滿洲八旗的其他各旗固定。
-
清朝八旗制度,哪一個旗是老大,他們排名的依據是什麼?
但是,後來政治上發生很多事情,褚英,舒爾哈齊先後被處死,努爾哈赤對三旗進行改革,想成了黃,白、藍、紅四旗,隨後又在四個旗的基礎上,增添了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1923年,已經60歲的努爾哈赤,將自己手下的兩個旗,分配給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經過一番調整之後,努爾哈赤本人只控制一部分鑲黃旗,從這個時候開始,鑲黃旗成為八旗中的「頭旗」。皇太極繼位之後,他將鑲白旗分配給兒子豪格,為彰顯尊貴,又將兩白旗的稱號,與多爾袞三兄弟對調。
-
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此文為第三部分,介紹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通譜》中所記載的滿洲924個姓氏,5391人,幾乎是均勻的分布在滿洲八旗之中。屬於「上三旗」者為1800人,「下五旗」者為2864人。人數最多的為正白旗743人,最少的是正紅旗508人。包衣旗分中屬於「內務府三旗」之人為331人,屬於下五旗包衣旗之人為396人;人數最眾的是正白旗包衣138人,最少的為正紅旗包衣34人。
-
八旗為什麼又叫二十四旗,裡面哪個旗地位最高?王爺貝勒們是不是都在正黃旗?
後來小隊越來越多,為了方便管理,就在其上加設了中隊和大隊,也就是幾個小隊隸屬一個中隊,幾個中隊隸屬一個大隊。這種中隊的滿語叫甲喇(滿文jalan),漢語叫參領。大隊的滿語叫固山(滿文gūsa),漢語叫旗。前前後後,一共建立了八個大隊,他們依照顏色進行區分,這就是從「牛錄製」發展到了「八旗制」,八個大隊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八個旗。
-
滿洲人人在旗,連皇帝都有名義上的上級
當然,大清國滅亡之後,他們的生活境況也隨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驟變,錢糧斷絕而又身無所能,一部分旗人像常四爺那樣自食其力,尋找到新的活法;一部分旗人像松二爺那樣消極絕望,自甘沉淪,成為二百多年旗人生活中最悽慘的一幕。其實,清初的旗人並非如此,他們大都驍勇善戰,為大清朝的建立立下顯赫戰功。旗人是清代老北京人當中的一種特殊稱謂。在明代和民國以後,都沒有旗人的叫法。
-
清八旗中正旗與鑲旗有何區別 上三旗曾有變化 事關多爾袞一場謀害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八旗制度當中,所謂的正旗與鑲旗到底存在什麼不同之處,這其中八旗制度曾經發生過一些順位上的變動,並且還牽扯到多爾袞與豪格的一場鬥爭,那麼帶著這些介紹,我們開展今天的分析。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於是他將自己親領的兩黃旗大部分授予他和大妃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即阿濟格(18歲)、多爾袞(11歲)、多鐸(9歲)。當時正黃旗和鑲黃旗經過調整,各自擁有三十個牛錄。阿濟格領正黃旗十五個牛錄、多爾袞領正黃旗十五個牛錄、多鐸領鑲黃旗十五個牛錄,剩餘鑲黃旗十五個牛錄依舊由努爾哈赤親自統領。同時,努爾哈赤還明確表示自己去世後,由阿濟格擔任鑲黃旗旗主,多鐸擔任正黃旗,另賜一旗給多爾袞。
-
滿洲八旗,對清朝統治做出巨大貢獻的制度之一
要注意雖然後來在清朝的管理中,有默認的上三旗下五旗,還有正黃旗居上位的說法。但其實八旗軍開始的時候是一同隨著努爾哈赤喝皇太極徵戰四方,打下滿洲江山地,並沒有地位高低之分,只是在後來的政治治理當中,需要需要迎合封建制度的等級秩序,所以對滿洲八旗進行了政治化的改編,讓八旗制度成為了清政府奉行的基礎制度之一。
-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眾所周知,八旗包括了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其中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被稱為「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統領,其餘的被稱為「下五旗」,由宗室王公統領,從這樣的稱謂以及統御關係上來,「上三旗」的地位高於「下五旗」成為了一種必然,而「上三旗」中的鑲黃旗一直以來又被稱為「頭旗」。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最厲害?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努爾哈赤將原來的三旗改為黃、白、紅、藍四旗。不久後,又在四旗的基礎上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至此,八旗制度初步形成。從此,八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格局。上三旗作為皇帝的親兵,由皇帝直接統領。 清朝入主中原後,多爾袞成為滿清第一號人物。小皇帝順治(皇太極第九子)對他又恨又怕,無奈地尊稱他為皇父攝政王。 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誣陷豪格,將其下獄。
-
吳京出身的滿洲正白旗,在清朝八旗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眾所周知,正白旗是滿洲八旗之一,一直是清朝最為倚重和信任的軍事力量,那麼,在滿洲八旗內部,正白旗的地位又如何呢?八旗之中之一的正白旗,在八旗之中地位還是很高的。清順治皇帝之後,八旗之中由皇帝直接統領的上三旗就徹底確定下來,分別為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也就是說,清朝入關之後,正白旗一直是由皇帝直接統領的上三旗之一。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滅亡。
-
舊時滿族為什麼分為上三旗下五旗
到後金建國的前一年(1615年),由於統一過程中人口數量繼續增加,又在原來四旗的基礎上擴編為八旗,並建立完善的組織體系。早年所建的四旗的旗幟都是一種顏色,即「整色」或「純色」,所以叫整黃旗、整白旗、整紅旗、整藍旗,新增加的四旗都是在原有旗色之外鑲上不同的顏色,即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分別稱為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
-
清代八旗簡介
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上下之分 八旗本無高低之分。清軍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惟鑲黃旗只屬於皇帝一人。鑲黃旗內除了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稍後,皇權進一步加強,正黃旗與正白旗又歸皇帝統屬。
-
【名家讀紅】曹雪芹的旗籍與族屬
順治元年(1644年),鑲白旗旗主睿親王多爾袞憑藉攝政王的權勢和聲威,與其弟正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互換旗纛,將原鑲白旗改為正白旗,原正白旗改為鑲白旗,從此曹家由鑲白旗包衣改為正白旗包衣。順治八年二月,睿親王多爾袞死後被降罪,削爵奪諡,籍沒家產,順治帝將正白旗收歸自己掌管,正白旗包衣歸隸內務府管轄,與內務府屬兩黃旗包衣合稱內務府三旗即上三旗包衣。
-
清朝八旗中,所有旗的地位都一樣嗎?事實上還真有天壤之別
滿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清軍入關前,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是皇帝的親兵,稱為"上三旗"。餘下的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稱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貝子掌管,駐守各地。
-
清代「抬旗」「降旗」「換旗」都有怎樣的含義?
、白、藍、紅四旗,1615年增建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其中黃、白、藍用紅緣,紅用白緣,由此組建八旗,在入關後,以正黃、鑲黃、正白為上三旗,有清帝直接掌控,餘下五旗為下五旗,同時在清太宗皇太極期間還增設了漢八旗、蒙古八旗。
-
關曉彤是滿族,她的祖上是哪一旗?和瓜爾佳氏有何關係?
關曉彤家裡祖孫三代都是從事文藝工作,他的父親關少曾也是一名演員,出演過《傾城之戀》、《大漢天子2》等多部影視劇。很多熟悉關曉彤的朋友都知道,關曉彤是滿族,說到這裡,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想必很好奇:關曉彤的祖上是滿族哪一旗呢?
-
清代的滿洲八旗旗主是幾品官?在清廷的地位如何?
滿洲八旗即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和鑲紅旗。而這八旗的最高領導者就是各個旗的旗主。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旗主並非是官職,它只是一個稱號,類似於皇帝這樣的稱號而非官職,所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旗主是無品無級的,但是作為八旗旗主他們的權利卻是巨大,那就是掌握一旗的所有旗人的所有事情,甚至是生死。而在八旗中最高的官職是從一品的八旗都統。
-
為什麼清朝八旗中,正白旗能夠和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要想知道八旗裡面「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區別,為什麼「上三旗」包括正白旗和正黃旗、鑲黃旗,就必須了解八旗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歷程。
-
清朝的八旗如何排名,哪一旗最為尊貴?
清朝八旗制度中,級別最高的應該是正黃旗。要區別各旗的排名和地位等級,首先得從清國的八旗制度起源談起。八旗制度的起源清的祖先是建州的女真人,屬遊獵的少數民族,主要以捕獵為主要生活來源。在具體的捕獵工作中,女真人往往採取每十人為一個小組。為統一行動和指揮,在這十個人當中,就會選出一個負責人,統一指揮調度,稱之為總領。每組十個人,就稱為一個牛錄,負責人就稱為牛錄額真。這就是八旗制度的最先雛形。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後,不斷吞併相鄰的部落,人數不斷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