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家和出凝聚力,出親和力;困苦時,家和出親情;悲傷時,家和出慰藉;重壓時,家和出力量;沮喪時,家和出堅強。家是甜蜜,是溫馨和浪漫,更是人生旅途的驛站。黃金梅的家是溫馨幸福的四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她們全家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樂於助人,家庭和睦,鄰裡和諧。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黃金梅的四口之家是溫馨和諧的,常常引來鄰裡、同事、親朋的羨慕和稱讚。在家務事上,她嚴格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規為標準,努力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不行」。給子女們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將「家庭」作為第一課堂,給子女上好做人的第一課。在生活中,她對待別人總是笑臉迎人,熱情的幫助別人,不計名利、無私奉獻,得到了社區鄰裡的一致稱讚,她把事業和家庭完美地結合起來,在無意之中搭起了一座展示人生丰采的平臺。
黃金梅之所以擁有今天這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和蒸蒸日上的事業,是因為要強的她,始終堅信「只有敢想敢幹,就沒有幹不成的」,因此,1995年下崗後的黃金梅走上了創業之路,靠誠信經營,從小店鋪個體戶做到了如今民營企業負責人。她本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誠信經營的信念,成就了如今這個被當地群眾津津樂道一段佳話。
黃金梅作為一名民營企業的負責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當地知名女企業家,時刻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積極與下崗失業人員開展手拉手、結對子、送真情、獻愛心援助活動,幫扶困難職工實現再就業,千方百計幫助下崗職工和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逐步脫貧解困,密切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繫,推動了幫扶工作的不斷深入,為共創穩定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黃金梅最信奉的一句話是「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黃金梅致富後不忘鄉親,為更多人帶來溫暖和力量。剛剛起步的時候,她就省吃儉用幫助兩個下崗姐妹在店裡就業,給了她們力所能及的幫助。機遇雖在,不佑虛浮之輩;困難雖大,難擋實幹之人。這就是黃金梅同志的真實寫照。
「回報社會,憑自己所能為社會出一點力,這也是一個企業家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黃金梅說到。二十幾年來,黃金梅不僅積極參加各類商業活動,支持各項公益事業,而且多次捐資助學、扶弱濟困,並每到逢年過節,還默默無聞的為孤寡老人及殘障兒童送去節日的禮物。
事業上黃金梅是個女強人,在家裡她便成了賢妻良母,她在家裡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注重美化環境,強化環保意識,從不亂扔垃圾,這些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黃金梅與丈夫還在房前屋後都種植了樹木、花草以及菜園,在為家庭創造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的同時,還可以吃到自己親手種植的新鮮有機蔬菜。
兒子兒媳結婚後便和她們住在一起,黃金梅夫婦把兒媳看做自己的親閨女一樣去疼愛,兒媳把黃金梅夫婦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來孝敬。兒子兒媳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她們夫婦請教,聽取她們的意見;她們也尊重現在年輕人的想法,相互交流對問題的看法。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得黃金梅的家庭日益融洽、和睦、快樂。許多人問黃金梅:「為什麼你的家庭如此融洽?」她認為,只要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思考問題,那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在日常生活中,黃金梅和丈夫還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常言道:「成功人士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人支持」,她說應該是「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在支持。在這個家庭裡,雖然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衝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最美家庭是什麼?家財萬貫不一定最美,位高權重也不一定最美,黃金梅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兒子兒媳的一顆孝心,助人的一股熱情,創業的一份激情,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著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這就是黃金梅的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