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過去這幾個月裡,我收到了不少粉絲的申辯,也又試毒到好幾部全配音的劇集,感覺有必要把我對配音問題的看法,好好梳理一下了。例行聲明:
以下論述及舉例,並不出於對演員本人的好惡。換句話說,我不是針對誰,我是針對成天用配音糊弄事的,每一位。
——有的完全是渣演技,聲臺行表都不行。演什麼都是.jpg,但臺詞還可以靠配音彌補一二,顯得演技沒差到家。
配音信息截圖來源於「電視劇配音表」超話,下同
這一類名字太多,數不勝數。這幾年愛豆轉型演員的,你扔出去一個鍋蓋砸到10個有9個都如此,少一個算我輸。
——有的是臺詞大短板,用了配音後演技能及格。按說臺詞不及格就是演技不及格,這類單拎出來說有啥意義?
對粉絲有意義唄,吹演技的時候絕不提配音,誰敢質疑就「你是活不到ta用原音那天嗎」?理直氣壯得仿佛做錯事的是我們觀眾一樣。
——有的是普通話不過關,不用配音顯得違和。港臺藝人來大陸發展的,多半都有這個問題。
但90後的大陸演員,哪怕你是廣東福建的,
是義務教育不教普通話嗎?四川的就更匪夷所思。
拍攝時同期聲對現場環境的要求很高,想想橫店各個拍攝地趕工的場景,採用同期聲顯然會增加成本,為了提升觀眾觀看的舒適度而多花錢,不划算不划算
那後期不能演員自己配音嗎?害!
大小明星和流量的檔期多寶貴啊,哪有時間給你慢慢磨配音,多出來的工期怎麼算?不勞煩不勞煩
配音演員又便宜又專業,隨時配合爸爸的時間,
觀眾失去的只是良好的觀看體驗而已,片方可是省了大錢呢!張紀中版《射鵰英雄傳》,選周迅演黃蓉也算是形神兼具,難辦的是她低沉微啞的嗓音,與大家想像中的黃蓉不相匹配。雖然最終劇組使用了周迅原音,但因此引發的爭議至今也未完全平息——對這種大眾腦海中存在固有聲音印象的角色,當演員聲音條件確實不匹配時,使用配音是常見選擇。
孫儷的《甄嬛傳》,有傳聞說配音時已懷孕的孫儷擔心情緒激烈影響胎兒,所以使用了配音。(但也有人說就是鄭曉龍覺得季冠霖的聲音更合適,而且在《羋月傳》時仍使用季冠霖配音,就明明白白是對孫儷配音的挑剔了)
也有因為過審問題反覆修改劇情與臺詞,最後不得不使用配音的情況,這已經夠聞者落淚的了,就不多責備了。
每個人對這件事的寬容度不同,從我的角度,以下情況,我會有所寬容:愛豆跨界做演員,素人入行處女作,前一兩部劇集用配音,不爽歸不爽,理解倒還是能理解的。但一兩部劇集下來少說也一年半載過去了,有心當演員的你還沒能力進步到原音勉強可用的程度,就可以考慮放棄這一行了,放過自己也放過觀眾,好不好?演員進步有個過程,我從來不指望非科班的這些跨界演員能一兩部內就進步到臺詞上佳的水準,但首先你得
「敢用原聲」,得允許觀眾評判,哪怕在罵聲中知恥而後勇地逐漸進步,好過永遠掩耳盜鈴做啞巴演員。
哪怕我一直批評宋威龍口齒不清吐字含糊,在用原音這個角度,他也勝過同公司始終不敢以真聲示人的許凱——當然啦,宋先生下一部再沒有進步,我罵得還會更大聲。
完全不會講普通話的香港演員,說話腔調很臺灣的臺灣演員,論理改起來是難一些,所以在ta們進軍大陸的前一兩年時間裡,我會持有相當的寬容。
來吃這碗飯還嫌練普通話辛苦?那回去好不好?陳偉霆先生少說在大陸混了五六年了,部部劇用配音,今年在鵝的綜藝《認真的嘎嘎們》裡一張口,那普通話拙劣得像剛剛走過口岸,您這五六年都幹嘛了?
香港藝人看看胡杏兒的普通話,沒嫁大陸人的她可比蔡少芬、陳松伶的普通話像樣多了。
臺灣藝人對標下《紅色》裡飾演金爺的李天柱吧,人家花絮裡一口臺灣腔,一「Action」就秒變一口「努力想裝成上海本地人」的蘇北remix上海口音普通話,簡直絕了。
印象裡,王勁松因為《琅琊榜》用配音的緣故與正午鬧得不太愉快,貴圈項目的不確定性太大,職業生涯裡一直用原音居多,但個別幾部劇用了配音,大家當然能理解。
包括話語權微弱的小演員,有幾部劇用配音,我不覺得完全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但這不代表我們能接受粉絲這樣的爭辯:
「我們家XX想用原音但劇組不同意,能怪我們嗎?」劇組為什麼不同意呢?因為水平不足嗎?那你就練啊;因為趕工粗製濫造嗎?那你下次別挑這種項目啊!別鬧了,現如今連宋威龍那樣的口齒和臺詞水平,一線製作的劇組都能讓他用原音,
貴圈標準是能有多高?業界又有幾個鄭曉龍啊?我就不信你家愛豆哭著喊著要用原音劇組偏偏堅決拒絕的,不過是順水推舟雙方圖省事罷了。
這種問題還需要回答?很可惜,在當下這個畸形的娛樂圈裡,在越來越低齡化的網絡環境裡,我們就是在不停回答常識性問題。尤其電視劇這種品類,幾乎靠臺詞推動絕大多數劇情,結果負責上表情的和負責上對話的是兩個人,割裂不割裂?
活兒太多時間太趕,配音演員也沒時間揣摩角色、調整聲音形象了。所有一二線劇的主角都是
姜廣濤、阿傑、邊江、季冠霖、劉校妤、喬詩語等有數的幾位混搭,甭管屏幕上是誰的臉,閉著眼睛都像同一部劇,換了臺還是他們,完全看了個寂寞。
更可怕的是,「反正後期有配音」這種念頭,一旦深植主創內心,你們猜會發生什麼?做演員的
不好好說臺詞,能用鼻音就不費嗓子,能用嗓子就不動用胸腔,嘴能不張就不張,
反正後期有配音。更有甚者
臺詞也懶得背,一張嘴「1234567」,
反正後期有配音。有人說那是劇本沒敲定這句臺詞,導演讓演員說1234567的,怪不到演員啊!是哦,
劇本還沒攢好,戲都拍完了,反正後期有配音!導演也方便,演員臺詞聽不清?表演毫無力度?沒事,「這條過了」,
反正後期有配音!在影視工業成熟的那些市場裡,用配音絕對是演員之恥,而在我們的娛樂圈,
演員不以為恥,業內習以為常,用配音的角色甚至可以拿表演獎。「現在有幾個用原音啊還不都配音,憑啥只罵我們?!」
熱錢湧入娛樂圈,影視行業大躍進,工業水平和產能都跟不上,糊弄事兒的路子倒是一套又一套。搞慢了,這個IP不火了怎麼辦、這些流量過氣了怎麼辦?審查政策變更了怎麼辦?題材跟不上風怎麼辦?
diss從不用原音的演員及其粉絲,辱罵全員配音的劇組,你可以再理直氣壯一點。
遠離那些配音演員撐起半邊天的拙劣劇集,你也可以再堅決一點。
一些刻板印象也會讓觀眾成為配音泛濫的幫兇:
甜寵劇女主就得嬌甜嗲,男主必須醇厚霸總腔;古裝劇女主就得甜脆嗓,男主最好有把宏亮聲,或者帶活潑少年氣……沒必要,真的沒必要。比起這樣的千篇一律,我更喜歡聲音帶著演員自己的特質,也許不如配音演員的嗓音條件,但能賦予角色以個人屬性,才叫
演繹。
對她們講什麼演技的構成、角色的塑造、職業的操守、演員的發展,都毫無意義。二極體思維下,
罵角色=罵演員,反對配音=反對演員,反感無腦吹演技=反感演員。但凡你敢露出半點不贊同,你就是敵人就是黑,就將面臨成群結隊的控評辱罵與陰陽怪氣,膽氣差一點都扛不住。這群粉絲的存在,
為資本與主創聯手糊弄觀眾提供了掩護,為演員躺著賺錢編織了溫床。最後的責任人,才是不思進取的演員。整個行業都這樣躺著就有飯吃,換我去,我也未必願意坐起來啊。
有人貌似站在觀眾的角度,表達過這樣觀點:既然大量演員臺詞水平比專業配音演員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用配音是不是效果更好一些?也省得更折磨觀眾嘛。
比起直接把屎端上桌,是不是烹飪裝點一下,你更容易吃下口?你應該做的不是掀桌嗎?然後去揍那個給你端屎的,問他們憑啥餵人吃屎?如果一個演員只有用配音才能讓觀眾下咽,錯了的是這個演員和選擇ta的劇組。如果大量演員只有用配音才能讓觀眾下咽,錯了的是這個行業,和縱容了這個行業的受眾。資本逐利是本性,所以想吃什麼,你要自己喊出聲來;不想吃什麼,你也要自己狠狠吐在地上。
配音吹演技誰家強?
有這幾大特點的IP,影視化都爆紅了
我差點因為前兩集放棄了《沉默的真相》……
我認認真真在電影院看了這部大製作,就這?
浪姐為什麼讓人越來越不舒服?
爛片做過哪些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爛?
收視率翻倍後被罵上熱搜,《以家人之名》只用了一周?
論渣演技的五大流派
有些劇的爛,從第一句畫外音開始……
某些國產劇的豆瓣分啊,真的離譜……
藍盈瑩:努力沒錯,然後呢?
好演員演爛劇,你能忍幾部?
我顫抖著打開了這部倫理大劇……
這就是國產網劇天花板,不服來辯!
姐姐興風作浪,95後妹妹能不能接上 | 95花小盤點
《乘風破浪的姐姐》上線,興風作浪的精華看這一篇就夠了
你們長大了,該學會自己判斷雷劇了
一部劇超難看時,沒有一個環節是無辜的
新劇迭出,怎麼會是它勝出?
嫌《清平樂》不好看,是這屆觀眾不行?
錢拿去,劇給我,快!
四種虐粉洗腦包,簡單荒謬但有效
為什麼是他?為什麼不換?品牌選明星代言的邏輯
肖戰之禍:粉絲作妖,明星到底有沒有責任?
求求你們照照鏡子,自己長得像傻白甜嗎?
邏輯自殺、演技酸辣——2019觀劇工傷全紀錄
靳東老師,這碗飯沒人搶,也不能躺著吃啊?
2019綜藝十大名場面:翻車、互懟、Cosplay
《慶餘年》:跟著神仙編劇,做一個幸福的觀眾!
《少年的你》爭議:我們應該如何反抄襲?
貴圈選秀,不包售後
天哪,我們被這些粉圈思維洗腦啦?
《上海堡壘》:國產科幻電影這是造了什麼孽?
論霸道總裁的四個流派
貴圈的真話,都藏在這些老江湖的訪談中
誰是新生代最強資源咖?
粉絲必修課:搞死自家愛豆,只要這五招!
明星買熱搜,能不能走點心?
她最好的十年,毀在網絡暴力的狂歡裡
更多內容,關注娛樂慄場後查看~
隨手點個「贊」和「在看」支持一下嘛
後臺回復「入群」加入娛樂慄場社群
與八卦小夥伴一起吃瓜
零散娛樂觀察與影劇評
請關注微博@愛吐槽的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