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文/趙振宗 採訪支持/馬曉溪 曾妮 策劃/禾小夕 子時)「用人要疑,疑人要用,關鍵是要用好!」《北平無戰事》中,一直躲在幕後的「建豐同志」靠一口浙江普通話火了一把,而這個聲音的真正主人,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播音員吳凌雲。雖然「建豐同志」火了,但是吳凌雲的生活並沒發生什麼變化,正職工作之外,配音依然是份不固定的工作,而且價碼也沒變,「每集200-300元」,走在大街上也不用戴墨鏡。
吳凌雲的狀態,是時下不少配音演員的常態,這其中包括「舌尖君」李立宏、「甄嬛」季冠霖、《宮》中「八阿哥」馮紹峰的配音姜廣濤……他們的聲音娛樂了全國人民,但他們卻很難像30年前的童自榮、喬榛等前輩一樣,靠聲音表演成為大眾偶像。配音,已經從30年前的表演藝術,逐漸變成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本期《貴圈》,就為您揭開「建豐同志」、「甄嬛」、「八阿哥」等聲音背後的秘密。
設計圖片
今年「十一」,上海大劇院裡上演了一場名為《輝煌年代》的特殊晚會。說它「特殊」,是因為這場晚會的主角全部是配音演員,童自榮以「佐羅」英武瀟灑的聲音開場,博得了意料之中的滿堂喝彩。之後,上譯廠(上海電影譯製廠)的老一輩「國寶級」配音演員劉廣寧、趙慎之等輪番登場,阿蘭·德隆、費雯·麗、英格麗·褒曼在中國的「代言人」們,幫臺下的觀眾找回了30年前的美好回憶。
這些角色的聲音,居然來自他們
「輝煌」一代的輝煌,源自那個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當有限的娛樂產品面對幾億觀眾突然釋放出來的娛樂需求時,所產生的放大效應威力十足。隨著市場的開放、英語的普及加上觀眾口味的變化,市場對中文對白譯製片的需求越來越少,像童自榮這樣靠一個「佐羅」就成為大眾偶像的輝煌再難出現。
時下的配音圈中,多的是像「建豐同志」這樣——配過無數觀眾熟悉的角色,卻依然不為人知的配音演員。比如之前提到的「甄嬛」季冠霖,她還是陳喬恩版的東方不敗、劉亦菲版的小龍女,以及《美人心計》裡林心如飾演的竇漪房、電影《赤壁》裡林志玲飾演的小喬、《葉問》裡熊黛林飾演的葉問夫人等眾多角色的幕後真聲。包括周星馳的御用配音石班瑜,在「星爺」的各種角色之外,還曾為《古惑仔》裡陳小春飾演的山雞以及《新白娘子傳奇》裡許仙姐夫李公甫等角色配過音。
從甄嬛到小喬,從阿凡達到rose,這些角色的聲音都出自配音演員季冠霖之口,你能聽出來嗎?
與前輩們把配音當藝術表演的態度不同,時下對配音演員的要求是:「儘量貼近片中主演的聲線」,不要「出彩」和「再創造」。所以如果不是非常專業的觀眾,很難聽出這些角色的聲音竟然出自同一個人,有人甚至還以為這些聲音就來自於劇中的明星自己。
黃渤曾靠彩鈴賺錢,張涵予配過唐老鴨
前輩們是譯製廠的專職「工人」,如今的配音演員大多是兼職,多數是各大院校播音、表演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比如季冠霖,原本出身京劇世家的她,大學時進入了天津師範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後到北京做起了配音工作。「舌尖君」李立宏、「建豐同志」吳凌雲等,也都出自播音專業。TVB(香港有線電視)配音組的李沁芯在接受騰訊娛樂採訪時提到,今年TVB配音組就從北京傳媒大學等院校的播音和表演專業招來了幾位新人。而大家熟悉的演員張涵予,在中戲學表演期間,就已經是一名專業的配音演員了。他的配音作品除了《拯救大兵瑞恩》等大片之外,還包括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中的唐老鴨。
黃渤和張涵予可都是配音演員出身
而記者調查發現,國內不少藝術院校,也設有配音專業,包括同濟大學、四川音樂學院、吉林藝術學院等等,其中四川音樂學院的配音專業還是川音的「金牌專業」。在國家一級藝術院校裡,北京電影學院曾在2002年招了一屆配音專業培訓生,如今的「五十億帝」黃渤就是其中的一名學員。在之前的採訪中,黃渤曾提到,在配音專業就讀期間,為了賺錢,他配過不少當時正火的彩鈴:「我祝您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星高照、四喜發財類似這樣的。什麼你撥叫的機主已奔向火星,請聽到嘀的一聲後留言」。不過因為市場需求有限,這個配音專業,招了黃渤這一屆之後,就停辦了。
要問配音演員都怎麼幹活?回答通常就一句話:在配音間裡,拿著臺本,對著話筒念臺詞。聽著簡單,但真要做好,並不比吊威亞躲炸彈的演員容易。一天工作12小時是常態,而且為了避免雜音,封閉的配音間內還不能開空調和風扇,「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也不過如此。
2000-4000集之後,才敢說自己會配音
不滅的聲音造就不滅的人物,童自榮的「佐羅」就是其中一個。如今再回憶起那個時代的生活,這位配音界的前輩在接受騰訊娛樂採訪時頗為感慨。
據童自榮回憶,在上譯廠工作時,一部電影至少要兩個星期方能完成。「那會兒大家都把配音當藝術來做。」工作期間,配音演員甚至吃飯、睡覺都在揣摩角色、醞釀感情。而就是因為這份投入,騎著自行車還在想臺詞的童自榮,竟沒發現一輛卡車正向他駛來,瞬間被撞飛。幸好最後只是皮外傷,當時的圍觀群眾還把「佐羅」被撞飛當成了笑談。
《甄嬛傳》中皇后的臺詞被網友點讚
前輩的經驗,多少也傳給了一些認真的後輩,季冠霖坦言:「正式入行前,在家對著電視練,如果沒有2000-4000集的訓練量,都不敢說自己會配音。」《甄嬛傳》配音工作初期,每次配完一遍,她都會聽一遍,感覺不行立馬重來,有時一段戲要錄七八遍。
《甄嬛傳》中,與季冠霖搭檔的「皇后」蔡少芬的配音張艾,也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據她介紹,接到這個角色後,自己索性把蔡少芬的照片下載成電腦桌面天天對著看。為了準確拿捏好「皇后」這個角色,她看了十幾部講皇后、女皇的古裝影視作品,參考了包括潘迎紫版在內的多版武則天配音,來尋找母儀天下的端莊感覺。
哭戲要控制,哭得太投入會暈倒
工作時,配音演員的動作也是有要求的。聽起來很簡單,就是「儘量不要動」,因為動作幅度大,會產生雜音,影響錄製。即便是一些為了情緒到位不可避免的動作,幅度也一定要小,「甚至連配音時穿的衣服,大家都會儘量選擇純棉材質的,因為沒有聲音,羽絨服這類的肯定不行。」吳凌雲說道。
雖然不能動,但感情卻必須跟著角色走,只不過配音演員比演員更難發揮,難怪配音界有這樣一句話「配音都能演好戲,但演員未必能配好音」。比如一場哭戲,演員可以哭得酣暢淋漓,但配音就得把握好分寸,既要感情到位,眼淚還不能多,否則不但會看不清屏幕,聲音也可能失控,還得重新來過。
配這場戲時,季冠霖哭得太厲害只能暫停
「配音不像表演,可以根據劇本很投入,配音演員既要表現出這種情緒,又不能在表情上釋放這種情緒,這點就很難。你哭了,怎麼看臺詞啊?」季冠霖其實就有過類似的經驗和教訓,「配甄嬛的第一個孩子夭折那場戲時,因為太投入真哭了出來,眼淚太多了,看顯示屏是虛的,看不見顯示器上的角色,也看不清劇本上的字。這時候雖然情緒很好,但必須停,因為我看不清演員的口型,也不知道說到哪一句了。」
為了保證配音效果,錄音棚不但全封閉,還不能開電風扇和空調。有時因為情感起伏太大,加上空氣不流通,配音演員還會發生缺氧暈厥的狀況,但稍做休息後還得接著來。
一天工作12小時,《甄嬛傳》配了半個月
對於配音演員來說,朝九晚五是不現實的,他們工作時間通常從中午12點持續到晚上12點,「看似省力,實際非常考驗人」。
季冠霖工作時要在封閉的錄音棚呆12小時
一般來說,十幾集的連續劇,三天時間能配完,「大家一起『大部隊作戰』的話一天三集左右。」季冠霖告訴記者。如果是單人單錄速度更快,像她為《甄嬛傳》的配音工作,76集的戲,半個月就錄完了,平均一天錄五集。
在TVB配音組工作的李沁芯在接受採訪時告訴騰訊娛樂記者,「基本上我們一個月至少要配完三部戲,而且經常要跨戲(不同的電視劇同一時間段配音)。」至於工作時間,「8小時是最基本的,從早上9點開始,到凌晨2、3點也是家常便飯,就算中間有空檔,也只能在公司stand by。因為TVB的錄音棚在將軍澳,相對香港市區較遠,交通也不便利,回家再回來實在太麻煩,索性就在公司等著。」
最怕感冒,嗓子壞了打胎盤素救急
配音演員最怕的就是嗓子出問題,沒活幹的時候還好,萬一配到一半,嗓子出問題,耽誤了整部戲的進度,可就麻煩了。吳凌雲向騰訊娛樂記者透露:「有時情緒激動的戲比較多,聲嘶力竭地喊多了之後,嗓子會受傷。一旦發炎聲音變啞,就要去醫院做霧化治療——用吸霧的方式消腫,消除炎症。霧化是慢的調養,倘若遇到緊急狀況,可能還要去醫院打胎盤素、組織液來救急。」
你以為真是梁朝偉在說話?其實是張藝。
TVB配音導演張藝則表示,「最怕的就是感冒」,而且配音工作都在密閉的配音室完成的,「往往只要有一個配音感冒了,就會倒一大片。」談及保護嗓子的秘方,張藝笑說:「其實大家都知道,不抽菸,少吃辛辣,可在現在的城市生活,誰又能做到呢?」
前輩們都是國家「工人」,工作由組織指派,沒有工作,國家也照發工資。但市場化之後,配音工作慢慢變成了承包製。除了登陸大銀幕的引進外語片配音仍走四大譯製廠渠道,大部分影視劇如果需要配音,基本都通過配音導演來找人。一個工作完成後,大家就各自散去,等下次工作再聚到一起。
接活全靠配音導演,也分淡季和旺季
「有組織、籤約的專職配音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職或自由職業。」吳凌雲告訴記者。吳凌雲本身是央廣的電臺主播,他做配音就屬於兼職,而像「甄嬛」季冠霖就是自由職業者。
童自榮那個年代,配音演員歸譯製廠管。
他們如何接到工作呢?記者採訪了解到,無論內地還是香港,都是同一種模式,影視劇的製片人或後期統籌會先與配音導演聯繫,談好自己對聲音的需求,再由配音導演按照對方的需求尋找自己身邊合適的配音演員。「一般就幾十人」,身為配音導演的姜廣濤告訴記者,「配一部《神鵰俠侶》就40-50人,而像剛剛完成的由範冰冰主演的《武則天》,為了給裡面170多個角色配音,我找了70人,這算規模很大的了。」
說到配音導演和配音演員之間的關係,就有點像群頭和群演,什麼時候有活說不準,不僅如此,淡季旺季也十分明顯。一般來說,過年前幾個月是旺季,「因為劇組6、7月拍攝的很多,大家又想在春節前完成後期,所以年底會很忙。」吳凌雲向記者透露。倘若到了淡季,配音演員可能一兩個月都接不到工作。「所以有的人淡季就選擇回家,畢竟北京消費確實太高了。」
不管淡季旺季,唯一不變的是,配音演員不管是跟配音導演還是製片人,都不籤合同,價格談好就進棚開錄,圈子不大,出事兒的也少,靠的是信任和口碑。
被大導演相中,也有可能成為「御用」
當然,除了「群頭中心制」,偶爾會有一些導演和製片人,為劇中某個主要角色海選配音演員,張藝就是這麼成為張國榮專屬國語配音的。
1990年代中期,當時徐克剛剛完成電影《大三元》的拍攝,之前一直為張國榮配國語的配音演員不巧接了另一部戲。為了給「哥哥」再找一個合適的國語配音,徐克找遍了香港所有的國語配音師,但都不盡如人意。就在徐克頗感無奈時,正在錄音室旁聽的「學員」張藝得到了試音機會。
張藝入行半年就為張國榮獻聲,很幸運
「當時我剛入行,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錄音室旁聽,偶爾有機會能配配邊角。」張藝說道。而當張藝在麥克風前念完第一句臺詞後,徐克當即決定讓他為張國榮配音。「只是旁聽了半年,一下就能為張國榮配音,確實非常幸運。」而據張藝說,之前有前輩在錄音室旁聽了一兩年都沒有機會為主角配音。去年,張藝在《衝上雲霄2》裡為張智霖配音,效果很好,張智霖工作重心移到內地之後,張藝也經常被找到內地,為張智霖出演的各種人物配音。
跟張藝類似,石班瑜成為周星馳的專屬配音,也有運氣的成分。當年《賭俠》裡和周星馳演對手戲的是劉德華,公司希望戲裡兩個人的聲音落差能大一些,第一天找來的配音演員不太滿意,第二天又找來幾個人試音,結果石班瑜入選。但他當時並沒想到會成為「星爺御用配音」,只不過在後來一次次的合作中,靠「用功為自己贏得了機會」。
石班瑜能成為星爺御用配音,也是偶然。
內地配音演員成為「御用」的則有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宣曉鳴,相似的聲線,深厚的表演功底,讓他成為周潤發的配音不二人選。從《滿城盡帶黃金甲》開始,《黃石的孩子》《孔子》《讓子彈飛》這幾部發哥參演的電影,都是由他配音完成的。
承包了大腕的聲音後,他們依然成不了明星
雖然之前已有多部戲的合作,但直到《孔子》完成後,宣曉鳴才第一次和周潤發見面。周潤發連說了三個「好」,以此表達對宣曉鳴的感謝和讚許,甚至放話,「有了你,我再也不用發愁我的國語」。但這之後,兩人並無太多交集。
《孔子》後,周潤發宣曉鳴第一次見面。
與之類似,雖然石班瑜和周星馳在電影中有諸多默契合作,但生活中「我和他只能算神交型的朋友,並沒有多少接觸。」石班瑜覺得,周星馳一直都很神秘,喜歡戴安全帽和口罩騎著自行車從山上下來。據石班瑜透露,他們在一起,除了探討配音上的事,並沒有多少話說。
在TVB,張藝承包了張智霖、古天樂、梁朝偉等大腕兒的國語配音,不過他也表示,私下很少和明星們交流。「對演員來說他們的工作已經完成,而我們的工作則是更多地要與導演交流。」
與過去不同,如今的配音業,「用聲音把自己隱藏起來」是衡量一名配音演員好壞的標準之一,季冠霖就曾對記者說,「當我配得特別好,觀眾會覺得是同期演員的原聲;一旦讓觀眾聽出是配音的,那就說明配得很差。」除了隱藏自己的要求,現在電視劇片尾很少會幫配音演員署名,這也成為配音演員很難進入大眾視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部戲,臺前明星百萬至千萬的報酬,幕後「音」雄卻只能拿到他們的千分之一,這就是配音演員的收入狀況。普通配音的收入不比白領高多少,就算配音界的大腕,也只是略多一點而已,不可能靠配音發家致富。
香港:電視劇按「SHOW」給錢,3-5萬/月沒問題
TVB配音組的李沁芯向騰訊娛樂記者透露,一般TVB的籤約配音演員是按「SHOW」給錢,半個小時為一個「SHOW」。「每個人的合同上都會籤好一個『SHOW』的價錢,幾百港幣不等,但很少聽說超過一千港幣的。」每個「SHOW」不論臺詞多少,只發出一個怪聲還是從頭說到尾,都能得到合同中定好的一個「SHOW」的價錢。據了解,一般一個配音演員一天接3-5個「SHOW」是正常的。
內地姑娘李沁芯(左)選美奪冠後加入TVB。
「一個月下來應該能達到白領的水平,3-5萬港幣應該會有。」張藝說道。不過他也強調,配音這個行,收入非常不透明,因為私活比較多,電影、廣告等「編外」活動還可以單獨談價,所以每個人的收入差別很大。
不過,隨著TVB越來越重視內地市場,今年從內地招收了一批專職國語配音後,還增加了一項福利——解決一年住房,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也算一筆不小的費用了。
臺灣:幾十年都沒怎麼漲過,石班瑜兼職做導遊
說到臺灣配音行業的現狀,石班瑜曾對媒體表示:「從我入行前10年開始算,到如今我入行30年,近40年的時間,錄一部30分鐘卡通片的薪水基本沒有變化。1985年我配一集電視劇的價錢,到現在還是這樣。但是其他行業的工資已經漲了幾十倍了。」據騰訊娛樂記者了解,臺灣配音演員如今配一集動畫片大概能收入600新臺幣(約合120元人民幣),配一集電視劇大約能收入1000新臺幣(約合200元人民幣)。
《新白娘子傳奇》裡姐夫也是石斑瑜配音
周星馳這幾年作品減少,甚至退居幕後,石班瑜的收入也減少很多,為了補貼家用,2009年他開始兼職做起了臺灣導遊。談起其中原因,石班瑜說道,「配音環境因為(惡性)競爭而越來越糟,而且不尊重配音的專業性」,另外,「在錄音間有不見天日的感覺,當導遊可以出去遊山玩水,我也把自己當成遊客」。
內地:有人一集賺100元,有人一部電影就上萬
據吳凌雲介紹,內地配音演員的收入跟臺灣同行差不太多,「剛入行的,大概一集也就100-200元,普通配音大概300多元一集,差距不會特大。」而這一說法也從《甄嬛傳》「祺貴人」的配音閻萌萌那裡得到了印證,據她透露,一般一部30集的電視劇,酬勞不會超過五位數。旺季時,一個月差不多能接兩部戲。這樣平均算下來,普通配音一個月大概有7、8千收入,多一點也就上萬。相比電視劇,電影配音相對「投入產出比」高些,一部電影快的一天就能配完,收入1000-3000元不等,比電視劇要好很多。
當然,每個行業都有翹楚,之前提到的宣曉鳴,因為是姜文和發哥欽點,現在配一部戲能拿到五位數的價碼。季冠霖也是塔尖一族,《美人心計》的製片人張君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對記者表示,「她配完一部劇拿到六位數也不算多,但這算是配音演員中最貴的了。」
明星客串配音一部戲拿幾十萬很平常
除了這些專業的配音演員,明星偶爾也會為一些動畫片配音造噱頭,發行方要借他們的名氣炒一把,所以配一部戲拿幾十萬也是常有。
隨著影視劇市場的逐步完善,有一些對作品要求比較高的導演、製片人越來越看重配音,但是配音圈優秀人才的緊缺狀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有改觀。
配音不光是語言問題,也是拍攝需求
除了外國引進、香港製造的影視作品需要進行中文配音外,實際上國產劇和國產電影也是「配音大戶」,尤其年代戲、古裝戲更是如此。
記者曾在橫店影視城內觀察發現,一個拍攝園區內,常常有幾個劇組同時開工,劇組間的距離有時就隔了一條馬路——路東邊正在敲鑼打鼓拍結婚戲,路西邊卻在哭天搶地拍出殯戲,差別極大。此外,在影視城中,各個劇組的汽車來回穿梭,而年代戲、古裝戲中又不能出現這種現代的雜聲,所以很多戲沒法做到同期聲錄臺詞,只能靠後期配音。
橫店片場噪音大無法錄製同期聲,只能後期配音。
除了拍攝環境的問題,有一些演員臺詞功夫不過關或者一些劇組為了趕工期等不及最後精細的劇本出爐,都只能依靠後期配音補救。張藝提到,早期香港影視劇拍攝過程中,不少演員說的臺詞其實都是「1234」,「因為這些戲邊拍邊播,有時劇本還沒完成,為了趕工期,就想出了這種辦法,等到後期再用配音填充。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很少了。」
行業收入低,優秀人才太難找
2013年,獲準發行的國產電視劇超過了15000集,大部分都需要後期配音。國內不少製作人也直言,目前國內最匱乏的是優秀配音演員。有時候,劇組為了給角色找一個合適的配音,全國上下翻找,比找合適的演員還難。這麼大的市場需求,按理說應該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人才輩出才對,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北京就一百多個人」,「香港也就幾十個人」,而且很少有新人加入。
「國配」童自榮至今住在30平米的小屋內
造成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還是配音演員的收入偏低,暫且不提「國配」童自榮老師至今還居住在一間30平米的房子裡,就算是宣曉鳴和季冠霖這樣的塔尖人物,一部戲的收入也抵不上臺前那些大明星一集的零頭。而且工作強度大,沒有任何保障,讓不少人對這個行業望而卻步。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看不到前途。配音演員一直做下去,無非是以前配大姑娘小夥子,將來配老頭老太。《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為羅恩配音的沈達威,召集了幾個同行,創立了「音熊聯盟」工作室,但也只是讓生活稍微穩定一點,除了影視劇之外,還能接到一些網路遊戲配音的活。在接受採訪時,宣曉鳴也告訴記者,他把配音演員看作是手藝人,「辛苦錢,萬萬年,想靠幹配音一夜暴富,買車買房,根本不現實。」
總結陳詞:
配音在影視行業鏈條上,到底有多重要?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有多看重。因為在演員的表演中,聲音表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論是《甄嬛傳》還是《北平無戰事》,它們的走紅與其中精心設計的聲音表演不無關係。
但如今的娛樂圈又是個看臉的時代,不少影視劇並沒有太多藝術追求,只是一時的娛樂消費品而已。對於這樣的影視產品,高水準的配音的確可有可無。在配音演員姜廣濤看來,國內配音的黃金期遠遠沒有到來,而這個「黃金期」到底何時能來?能不能來?他不知道,似乎也沒人知道。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