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玩意,
幾乎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備著,
甚至成為海淘爆款;
▼
這個場景,幾乎你一想到孩子發燒,
腦海裡面就會冒出來。
▼
但是艾德叔叔告訴你,
退熱貼這樣用都用錯了……
▼
如你所知,「發燒」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身體被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入侵,免疫系統細胞會出來跟它們作戰。
這個時候,負責調節咱們身體溫度的腦部器官【下丘腦】就會調高身體的標準溫度,比如本來標準體溫應該是37度的,它給調成39度了,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冷(其實你已經38度啦,額頭滾燙滾燙的呢),並且不會出汗(因為大腦覺得你還沒到標準呢,毛孔不給你打開)。
而且因為免疫細胞作戰的情況不斷激烈,下丘腦這位仁兄會不斷提高體溫標準,導致體溫越來越高,但是你卻越來越冷。因為身體自己覺得冷啊,就會命令肌肉通過顫抖來產生熱量,所以你就打冷戰啊……
當免疫細胞把外來侵略者殺得差不多了,下丘腦就會把標準體溫下調回正常溫度標準37度。於是你的身體就會發現:哇塞!好熱啊!連忙把全身毛孔打開,通過大量出汗,把熱量排出體外。
所以,是退燒了才出汗,不是出汗了才退燒。
說回咱們親愛的退熱貼。
發燒的時候,因為體溫標準提高了,所以即使體溫已經升到39、40度,仍然不會出汗,熱量都在身體內憋著,所以身體很難受。
無論是吃退燒藥還是用物理降溫的方式,目的都是為了幫助身體減少熱量,從而覺得舒服一些,同時避免了因為體溫過高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退燒藥的原理通俗來說就是欺騙咱們的下丘腦,讓它把體溫標準下降,身體趕緊出汗降溫。
溫水擦浴的目的是通過水把皮膚表面的溫度帶走,從而降低身體的溫度。可惜這個辦法效率太低了,國外的研究發現,全身溫水擦浴的方式只能維持30分鐘。(所以權威機構包括中國兒童發熱診斷處理指南、美國兒科學會、香港衛生署、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研究所、《尼爾森兒科學》等等都不建議溫水擦浴作為最適合的降溫方法。)
退熱貼或者冰袋的原理跟溫水擦浴一樣,通過熱交換帶走身體熱量。不過你想想,面積那麼丁點大的退熱貼,能帶走多少熱量呢?所以,退熱貼對降低體溫沒什麼幫助。
當然,我們牢記一個準則,所有的退熱手段,都是為了讓身體更舒服,如果退熱貼能讓孩子舒服一些的,貼也無妨(雖然沒啥用);如果孩子不喜歡或者不舒服,就不需要勉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