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這點破事兒,本來懶得噴了。
紙上談兵、譁眾取寵、四處選妃,娛樂被資本強姦後最典型的畸形產物。
然後用一句「你可以不喜歡,但請允許它存在」的萬能公式來自我掩飾。
在大多數有腦子的觀眾眼裡,郭敬明身上巨大的爭議,一早徹底變成了純粹的群嘲。
鄭鈞說過,現在的排行榜早就沒公信力了,非要說這是好東西,那只能是給一坨屎鑲金。
《演員請就位》這個節目組,洞悉了觀眾的畫像——
有點閱片量、有正常的審美、有表達的渴望。
反正流量時代嘛,不怕你罵,就怕你不關注,索性找來了金掃帚獎最爛導演、最爛影片獲得者,和中國影史獲得最高成就的導演對位;陳凱歌看不上表演零經驗的素人,我就偏偏給張S卡。
就因為他有話語權,這坨屎對了他的味蕾,其他的不解釋。
節目一播出,熱點蹭蹭上,話題咔咔打。
臺上,是參差不齊演技的比拼;
臺下,是導演們態度的角力;
鷸蚌相爭,得利的就是節目組。
這是如今90%綜藝節目的一貫套路,它們弱化了專業的傳播,過度製造節目衝突。
李少紅看透了這一點,才在第二季消失了。
我不相信郭敬明沒有基本的專業度,把S卡給零基礎的何昶希;
我也不相信李成儒不知道什麼叫節目效果,故意挑起口水戰。
這事兒看來,就是一場互相利用的遊戲。
節目組利用公眾對導師演員的印象和人設、導師演員利用節目組給公眾強化印象和人設,陳凱歌有古典美、趙薇有商業性、李成儒眼睛裡不揉沙、郭敬明撈偏門,演員們也能利用這機會翻紅、炒作,至於節目內容,怎麼熱鬧怎麼來唄。
最新一期,表演完《風月》後,面對郭敬明的點評時,黃奕的表情讓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輕蔑,點到為止的不服;
臺上,黃奕沒有反懟一個字;
臺下,黃奕在第二現場的表達,也只是提出了一種假設:郭導可能沒看過《風月》。
兩幕結合到一起,就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這組表情有極強的多議性,但媒體們一定會解讀為:你算什麼玩意?
黃奕不像李成儒,用帶有漏洞話頻繁攻擊,甚至有帶著情緒說話的影子,這也給了對手反擊的機會,李成儒直接開懟或許沒錯,站到了他不認可的對立面,如今的娛樂圈,最怕站隊;
黃奕選擇收聲,卻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郭敬明這時或許想反擊,但黃奕沒給他留下話柄,沉默是金,在顛倒黑白的娛樂圈,正義是殺不死的。
這組表情,一石三鳥。
不出預料的話,黃奕跟郭敬明這輩子不會有合作,沒必要在東山再起之際給自己樹敵;
第二,明確表達出自己對藝術嚴肅的態度,表達出自己有健康的審美;
最重要的,鏡頭精準地捕捉了她的表情,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脫離舞臺的表演?
很多人看著解氣,但90後的觀眾,確切地說,是見證過黃奕紅過的觀眾,內心多少會有一些悲涼。
《上錯花轎嫁對郎》《還珠格格3》《新女駙馬》...
20年前的黃奕,一舉一動都十分靈動,一顰一笑都充滿靈氣。
2007年,轉戰大熒幕,拍了一部喜劇《十全九美》;
雖然評價一般,但在那個年代,算是笑料很密集的古裝喜劇了。
這之後,又高調籤約了電影公司,跟賈樟柯合作。
2009年開始,婚變幾乎將出道即巔峰的黃奕推下了懸崖。
閃婚閃離、生育危機、遭遇家暴、網絡互撕、一拖十年的商業官司...
黃奕在最好的年華,在這些醜聞中疲於奔命,最後只剩一地雞毛。
站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不知道黃奕有沒有一瞬間的恍惚——
都是小燕子,趙薇在詐騙醜聞後搖身一變成了表演導師,自己卻在臺上被阿貓阿狗指指點點;環顧四周,不是娘化的男演員就是滿屏的破尿酸;搭戲的尹子維,也是曾經的當紅辣子雞,如今二人同病相憐,寄居在流量的矮簷下。
這讓人想起了《英雄本色》中的宋子豪。
從風頭無兩的大哥,到低三下四的階下囚;
好不容易熬過了苦難,卻發現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小馬哥,在跟當年的小癟三討飯。
眼前的一切,早已不是當年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