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的今天,一代搖滾傳奇「貓王」Elvis Presley被發現死在家中浴室。
他走得太早,以至於許多人並不非常了解他,尤其是年輕一代。但我們都聽過「貓王」的大名,知道他著名的一身白衣和誇張的扭胯,知道他開啟了一個搖滾時代。
哪怕是對他有些失望的約翰·列儂,也曾說過:「貓王之前,世界一無所有」。
但願人們都忘記他之後的憂鬱墮落和肥胖,記住他最初少年般迷人的樣子和永遠磁性的嗓音。
去年8月,在「馬世芳:聽說美麗島」分享會現場,我們強烈要求馬世芳老師進行了一次現場「聽說」,做一期他自己說「一定不會在[聽說]做的節目」——貓王和他的Blue Moon。
現場的安靜、臺上的空曠、馬世芳老師娓娓道來的介紹,和隨著介紹飄起來的貓王的歌聲,引人無限遐思與沉醉。
是為念。
貓 王 和 他 的 Blue Moon
講述人:馬世芳
現場視頻
▼
理想國的同事希望今天可以有一段短短的現場演示,怎麼介紹一首歌。我到飛機降落北京機場,到理想國辦公室才知道有這個任務。到底要介紹什麼歌呢?那就來介紹一個我在[聽說]裡不會介紹到的歌。
馬世芳科普時間:Blue Moon
這個你們認識嗎?這是月亮,昨天大家抬頭看了一下月亮嗎?知道昨天是藍月嗎?知道的舉手。昨天是一個很特別的天文現象,或者曆法上面的時刻,大家要多多訂閱科普相關網站。
藍月是什麼意思?並不是昨天晚上的月亮變成藍色。藍月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在曆法上面的現象。大致上來說,我簡單講,一年是地球繞太陽轉一圈,一個月是月亮繞地球轉一圈,所以一年有12個陰曆月,12個月亮的循環。但是365天沒有辦法整除月亮繞地球的圈數,所以每一年會多出11天左右溢出來的天數。溢出來的天數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發生一個現象,就是這一年滿月會有不止12次,會有13次的滿月。
多出來的那次滿月怎麼辦?這個在曆法上面就要處理這樣的問題,所以平均每2.7年,會有一次,一個月會有兩回的滿月,或者一個季會有三回的滿月,三回以上的滿月。這個現象少見,所以西方人叫做bluemoon藍月,最早為什麼叫這個說法,不清楚,有很多說法,但是現在引申成罕見的現象,所以英國有一個電影叫做《Once ina Blue Moon》,意思就是很少見,很偶然的、很少見的,不常見的情況之下。
這個(現場展示圖)就是從1999年到2020年會出現藍月的次數,紅箭頭的地方就是2015年7月31日這次藍月,兩種不同顏色的月亮是因為曆法的算法不一樣,有一種是陰周農民曆的算法,另一種是根據每個月有兩次滿月的算法,所以會有不一樣的算法,這些你們回去慢慢研究。
這些跟音樂有什麼關係?有,因為歌名裡面Blue moon的歌很多,你們回去搜索一下,很多歌都會提到Blue moon。Bluemoon這個意向,在英文裡面它可以有兩重的意思。Blue不但是顏色,它也可以是憂鬱的、憂傷的,藍色的月光灑在你的身上,反映出你憂傷的心情。感覺很浪漫。這又可以延續到原來的Blue moon的意思就是機會很渺茫的、很少見的,2.7年才有一次。
今天我要講的這個歌,歌名就叫做《Blue moon》。
一切開始的地方:太陽錄音室
唱歌的這個人大家都認識吧,貓王,Elvis Presley,帥的不得了的這個帥哥。講到Elvis Presley,我們應該特別提一提當年提拔他的那位唱片公司的老闆。
1953年的時候,當時他才18歲,還在開卡車送貨,這個小鬼書也念不好,功課也一塌糊塗,家世蠻貧窮的,愛唱歌,但是也沒有什麼當明星的機會。他很想要出頭。有一天他自己攢了一些錢,走進了在美國田納西州孟非斯市的太陽錄音室。這個太陽錄音室當年錄了很多黑人演唱的節奏布魯斯的唱片,都是黑人唱的。Elvis年輕的時候也聽很多這家唱片公司出的專輯。
他進這家唱片公司,你覺得他是要遞履歷表說你們籤我當歌星嗎?不是。當時太陽錄音室兼營另外一種兼差,你只要有錢,你交若干錢,他可以幫你錄一張唱片,這個唱片世界上只有這一張,現場就去唱,他現場幫你錄,錄出來的唱片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塑膠的唱片,那時候還沒有塑膠的原料,當時是一分鐘78轉,也不是成膠,它是類似於蠟盤的非常脆弱的那種,有點像視聽片,只能刻一次,沒有母版。這個唱片放很多圈之後,可能那個刮痕就讓人沒法聽了,但是至少它是一個屬於自己的錄音作品。
18歲的貓王攢了一點錢走進太陽錄音室,說我要送我娘一個生日禮物,我想唱兩首歌送給她。自己錄一張唱片,A面一首歌,B面一首歌。根據歷史學家考證,這個說法很有問題,因為貓王家很窮,他們連唱機都沒有,你送了他媽這個唱片,他回家沒法放,所以有人推測,貓王應該想趁這個機會向老闆展示一下自己的歌喉有沒有機會來當明星。好像真相不是很清楚。
照歷史的發展,應該是傳奇故事就要在這一瞬間爆出火花。唱片公司老闆叫做Sam Phillips,Sam Phillips之前錄了很多黑人唱片,他老是在說我要是碰到一個白人小夥唱歌能有黑人的爆發力我就發了,他也發了,我正在找這個聲音。應該要天雷勾動地火聽到Elvis 唱歌馬上把他籤下來之後就一路長虹,對不對?沒有,並不是這樣,他第一次錄音表現不是太好,老闆對他也沒什麼太大的印象,後來Elvis 又跑去這家錄音室,又想辦法纏住錄音間裡面的秘書小姐,給了很多暗示,說什麼活他都可以幹。
後來終於有一次,要錄視聽片,本來說好要錄視聽片的那個歌手臨時請假沒法來,他們就想到有那個開卡車的小夥子,也許可以讓他來唱唱看,他們就找他來試唱一下,唱得好像還可以,那就這樣吧,不然下一次你準備好時間到我們錄音室來,我們幫你錄點東西看看會怎麼樣,也許會有一些不錯的結果。我相信當時Sam Phillips作為太陽錄音室的老闆,做夢都不會想到後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That's all right!
這已經到了1954年了,1954年7月,Sam Phillips幫他找了兩個樂手,一個是彈電吉他的,一個是彈doublebass,就是那種豎起來的大的貝斯,低音大提琴。一個叫做斯科蒂·穆爾(ScottyMoore),一個叫做比爾·布萊克(BillBlack)。
這是1954年,老闆在右邊,左手邊是Elvis,他那時候才19歲,就已經打扮的油頭粉面的。中間那個彈貝斯的比爾·布萊克,右邊這個是彈電吉他的斯科蒂·穆爾,他們就是三個人,Elvis 自己彈木吉他,老闆前面的這個大碟子就是刻片機,現場馬上錄音刻片。
這個三人組合進錄音室去開始錄,唱這些老歌,這時候一定是天雷勾動地火,馬上發了一個搖滾樂,從此歷史改變了。沒有,不是這樣的。他們那天越唱越沒勁,歌唱的一首比一首糟糕,人越來越渙散,老闆看著一路的錄,錄音室開著也是要付錢的,所以就覺得大概不是個辦法,就說我們休息一下,大家出去喝喝可樂,可能心想大家休息休息就各自解散回家吧,大概沒戲。
就在這個時候,Elvis 那個壓力太大了,就想休息了,休息就開始亂唱歌。他忽然開口亂唱歌,斯科蒂·穆爾跟比爾·布萊克也就跟著亂彈,打蛇隨棍上,一頓亂彈。Sam Phillips一聽到他們在那邊亂玩,他衝進去說:「你們剛在唱什麼?」ElvisPresley不好意思說,「沒有了,我們在亂唱。」「再唱一次、再唱一次,等我先按錄音的那個鈕再唱。」
然後他們就再唱一次。就這樣錄下了Elvis 在太陽錄音室的第一首單曲《That's All Right》。
這首歌被認為是當代搖滾史非常重要的石破天驚的起點,從這首歌開始,Elvis釋放了他的能量,找到了真正可以表達他獨一無二的聲音特色,還有那種自由奔放的狀態的那種表現方式。
Slapback Echo:難以複製的回聲
Elvis Presley從1954年到1955年在太陽錄音室錄下了一批歌曲,在這個時期,Elvis的受歡迎,大概只有在美國南方的區域性電臺,到處去在一些電臺節目或者小型的演出去唱歌,但是他的潛力很快被更多人看到。
到1955年,Sam Phillips把Elvis Presley的經紀權,所有的權利全部用當時聽都沒聽過的巨款賣給了全國性的大唱片公司RCA Victor,RCA把年輕的貓王籤到他們的旗下。1956年的時候RCA幫Elvis Presley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這個就是當年雜誌上面的廣告,這張唱片的封面現在已經變成了流行文化史的經典。
在1956年發行的這張唱片裡面收錄了不止一首Elvis 在1954年在太陽錄音室就已經錄下來的那批作品,那批作品非常有趣,因為幾乎所有的歌的樂器,都只有Elvis 自己的木吉他,斯科蒂·穆爾的電吉他,他是彈空心電吉他,還有比爾·布萊克的貝斯。但是在那個小小的錄音室裡面,他有一種很特別的回聲的效果。比爾·布萊克彈貝斯的時候,那個貝斯的弦彈在紙板上面會發出一種類似節奏樂器的聲音,所以你聽的時候會錯覺以為有鼓,有一種鼓聲的感覺,那是貝斯的弦打在紙板上的聲音。有的歌Elvis 用手掌拍他的吉他的琴身,製造一些節奏樂器的聲音。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是,Sam Phillips在錄音室裡面安裝了當時最先進的錄音器材。當時在錄音室,他裝了兩臺開盤式錄音機,為什麼要裝兩臺呢?兩臺機器可以製造出回聲的延音的效果,這個是在早期沒有電腦可以輔助的情況下,我們希望聲音聽起來更溼潤,聽起來更豐滿,聽起來有更多的變化。
但是當時只有單聲道的技術,他就只好用土法煉鋼的方式,用兩臺錄音機串聯起來,第一臺錄音機錄進去之後馬上播放出來,播放出來的訊號進到音控臺,再送到第二臺錄音機再錄進去。這中間會有一點點的時間差,大概可能有一秒鐘的時間差,或者半秒鐘的時間差。這半秒鐘的時間差就會造成好像有兩個人在演唱,有兩組樂隊在演奏,演奏的聲音是一樣的,所以聽起來就好像有一個回聲的效果。這個效果用兩臺錄音機可以完成,要是用物理性的方式創造半秒鐘的延音的效果,你得讓錄音這個房間的長度直徑至少180米,這個很難,沒有這樣的財力。
但是很有趣,Elvis 後來籤到RCA唱片公司,RCA昂貴的錄音室沒有能力也沒有技術複製當時在太陽錄音室這個技術,他們真的找到180米寬的房間讓Elvis 去錄音,然後才能錄出來像《Heart break Hotel》那樣的回聲效果。這個回聲效果特別有名,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Slapback Echo,就好像一巴掌打下去再打回來的回聲效果。
貓王 x Blue Moon:夢遊一般奪人心魄
《Blue moon》這首歌就像Elvis 早期所有錄製的作品都不是他自己寫的,Elvis不是一個會創作的歌手,他都是翻唱前人的歌曲。但有趣的是他總能在翻唱前人作品的過程之中,去找到屬於自己獨有的語彙,獨有的面貌。所以你聽到Elvis 唱的老歌就只記得Elvis的版本了。
《Blue moon》這首歌最早是1934年的錄音,所以在Elvis唱這首歌的時候,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老歌了,已經在當時變成一首標準曲目了。最早最早的是一部電影的插曲,本來歌詞不是這樣寫,後來作曲人覺得這個旋律有市場潛力,所以請他的作詞搭檔,另外填了新的歌詞,變成以《Blue moon》作為歌名,然後又另外去錄音,另外發行單曲,很受歡迎。
雖然Elvis在錄這首歌的時候,這首歌在歷年的美國排行榜上已經出現過好幾次。當時在這張專輯裡面,這首歌並不是主打歌,它放在B面倒數的位置,但是現在聽這首歌,不到三分鐘的長度,你會聽到這是一個很慢版的抒情曲,很慢很從容。
Elvis在這個時候19歲,這個19歲的卡車司機,一個月前才剛剛錄下第一首所謂的搖滾曲,你要知道在這個時候所有的後來會發生的黃金傳說、榮華富貴都還沒有降臨在他的身上,一切都還是未知,他就是一個愛唱歌的年輕人,他不會去想到什麼改變歷史,更不會想到這首歌問世六十多年,還有人會在遙遠的東方聽這個歌。
他就是愛唱歌,他覺得這麼唱特別爽,特別有味道,特別過癮,特別放肆,他這麼唱了。當時所有的錄音必須同時在錄音室裡面樂手一起演奏,加上當時的唱片公司老闆所能掌握的尖端技術,他自己研究出來這樣的回音效果,你好像聽到兩個貓王在同時唱給你聽,就成就了這麼一首曲子,你聽Elvis的嗓子在真假音之間轉換,你聽這首歌從容的節奏。這是一個61年前的錄音。
是不是有一種像夢遊的感覺,他的那個假聲往上飄,飄上去、飄上去,真是一個奪人心魄的聲音。Elvis錄這首歌的時候故意選在深夜,他在晚上唱這首歌,那個感覺才對。
搖滾樂的新生
他在唱這個歌的時候,想像一下,在1954年,在美國南方田納西州孟非斯城裡面的這家小小的錄音室,這個19歲的卡車司機,決定要唱一首二十年前的歌,他還沒出生的時候就紅的一首歌,但他決定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唱它,愛怎麼唱就怎麼唱。他也不去想唱完之後會怎麼樣,他也不太會去想結構、編曲、錄音、技巧,沒有,一切就是直覺,那種直覺最撼動人心,從核心湧出來的一股原初的力量,搖滾樂是這樣誕生的。
Elvis Presley在1954年,在太陽錄音室開口唱《That's All Right》那首歌開始,搖滾樂這門藝術真正跨出了決定性的一步,當然並不是說這之前沒有搖滾,而是Elvis他這樣的聲音,還有他這樣英俊的形象,還有其後隨之而來的連鎖效應,讓這樣形式的音樂,這種自由的、奔放的、無拘無束的、充滿了青春荷爾蒙的、充滿了性感的暗示的聲音,它變成了讓一整個世代的青年人為之風靡、為之傾倒的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一切都從1954年開始。
所以54年到55年Elvis Presley在孟非斯太陽錄音室錄下了這批歌曲,對搖滾樂歷史的重要性,就好象西方文明史在看待《聖經》的死海殘卷一樣的重要,真的就是這麼的重要。
在座應該很多都是文藝青年,你們要是對Elvis的故事延伸出來的創作有興趣的話,1989年大導演賈孟許有一部電影叫做《神秘列車》,是一個三段式的電影,非常有趣的片子,整個電影就是用《Blue moon》這首歌串起來的,有機會的話找來看一看。
這就是今天想和各位分享的一首歌的故事,謝謝大家。
點擊回顧本次分享會全程記錄
很高興見到你 | 馬世芳[聽說]分享會
本文編輯 | 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