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逝世。傅高義生前多次對兩岸關係、臺灣局勢發表觀點。他提出,2021年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都會以美國的利益為前提,重新調整所謂的美臺關係。
「中國不是敵人」
在今年10月接受臺灣《遠見》雜誌視頻採訪時,傅高義提醒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兩岸問題不會留到下一代解決!」「要非常小心!」
傅高義告誡蔡英文當局,不要只聽信美國的單方面聲音,應該要同時聆聽大陸釋放的所有訊息,仔細解讀其中意涵,帶領臺灣走往正確的方向。
傅高義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之前的記錄太差,一旦落選,不知道他會做出怎樣的舉動。在他看來,要提防11月3日到明年1月20日這段總統交接權力空窗期,「這會是一段非常危險的時間」。
對於美臺關係的未來,傅高義認為,雖然現任川普政府頻頻對臺當局釋出所謂「善意」,但選後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都會以美國的利益為前提,重新調整所謂的美臺關係。
傅高義今年7月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表示,臺灣問題引發的衝突更有可能升級為「一場對全人類造成災難性打擊的大戰」,為避免這樣的重大危險,必須加強美中領導人間的理解。
兩岸關係的關鍵在於中美關係。7月3日,美國百名專家學者及政商界人士在《華盛頓郵報》網站上刊登了一封致川普及美國會議員的聯名公開信,題為「中國不是敵人」。傅高義就是這封信的執筆人之一。信中表示敵視中國對美國無益,這種做法或將孤立美國。
在12月1日以視頻方式出席北京「香山論壇」時,傅高義形容中美關係正處於歷史的低谷,應想辦法推動中美高層、專業人士和工作層3個層級的溝通。他呼籲美國徹底改變看待中國的眼光,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建設性努力給予更多認可。
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對於傅高義逝世,臺灣知名出版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回憶了與其交往經歷,並表示,傅高義能深入東方文化,了解影響社會發展的各種因素,這位西方大學者是一位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我和傅高義在1990年代逐漸熟識起來。在1992年,他由日本返美的途中,我邀請他至我任教的威斯康辛大學演講。去機場接他時,傅高義帶著兩個超大皮箱,全是書。」高希均回憶,面對300位學生演講時,傅高義打趣地問是要用日文演講或是中文,學生都睜大了眼睛。「他之所以如此問學生,是鼓勵他們學語文要趁早,他自己是在大學時就學會中文。」
傅高義是知名中國與日本問題專家。在高希均看來,他對待事情看大局,沒有偏執立場。「他先是研究日本,從日本文化裡看到根源其實來自中國,於是兩個國家一起研究。」傅高義終生認為,良性的中日關係不僅有益於維護地區穩定,也對全球的發展有益。
知名學者金耀基教授曾對傅高義有深刻且全面性的評價:「《中國和日本》是傅高義第一次把中日作為合一研究對象的著作。他以中日朋友的身分,以抱著同情態度的旁觀者角度,期待兩國以同理心尋求互解互諒,開啟和平、發展的歷史交流新起點。」
高希均認為,傅高義以中日兩國友人的情誼,胸懷千年歷史的專業知識,為大家破解中日關係之「謎」與「結」。他被稱為「既可與中日兩國領導人,又能與街頭老百姓平等交流的思想家」。
「傅高義不是以西方優越感的心態來分析東方世界,也不以冰冷的架構作量性分析。」高希均說,他能深入東方文化,了解影響社會發展的各種因素,這位西方大學者是一位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