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非常小心!」對這件事關臺灣前途大事,傅高義為何如此提醒蔡英文

2020-12-24 騰訊網

當地時間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逝世。傅高義生前多次對兩岸關係、臺灣局勢發表觀點。他提出,2021年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都會以美國的利益為前提,重新調整所謂的美臺關係。

「中國不是敵人」

在今年10月接受臺灣《遠見》雜誌視頻採訪時,傅高義提醒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兩岸問題不會留到下一代解決!」「要非常小心!」

傅高義告誡蔡英文當局,不要只聽信美國的單方面聲音,應該要同時聆聽大陸釋放的所有訊息,仔細解讀其中意涵,帶領臺灣走往正確的方向。

傅高義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之前的記錄太差,一旦落選,不知道他會做出怎樣的舉動。在他看來,要提防11月3日到明年1月20日這段總統交接權力空窗期,「這會是一段非常危險的時間」。

對於美臺關係的未來,傅高義認為,雖然現任川普政府頻頻對臺當局釋出所謂「善意」,但選後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都會以美國的利益為前提,重新調整所謂的美臺關係。

傅高義今年7月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表示,臺灣問題引發的衝突更有可能升級為「一場對全人類造成災難性打擊的大戰」,為避免這樣的重大危險,必須加強美中領導人間的理解。

兩岸關係的關鍵在於中美關係。7月3日,美國百名專家學者及政商界人士在《華盛頓郵報》網站上刊登了一封致川普及美國會議員的聯名公開信,題為「中國不是敵人」。傅高義就是這封信的執筆人之一。信中表示敵視中國對美國無益,這種做法或將孤立美國。

在12月1日以視頻方式出席北京「香山論壇」時,傅高義形容中美關係正處於歷史的低谷,應想辦法推動中美高層、專業人士和工作層3個層級的溝通。他呼籲美國徹底改變看待中國的眼光,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建設性努力給予更多認可。

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對於傅高義逝世,臺灣知名出版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回憶了與其交往經歷,並表示,傅高義能深入東方文化,了解影響社會發展的各種因素,這位西方大學者是一位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我和傅高義在1990年代逐漸熟識起來。在1992年,他由日本返美的途中,我邀請他至我任教的威斯康辛大學演講。去機場接他時,傅高義帶著兩個超大皮箱,全是書。」高希均回憶,面對300位學生演講時,傅高義打趣地問是要用日文演講或是中文,學生都睜大了眼睛。「他之所以如此問學生,是鼓勵他們學語文要趁早,他自己是在大學時就學會中文。」

傅高義是知名中國與日本問題專家。在高希均看來,他對待事情看大局,沒有偏執立場。「他先是研究日本,從日本文化裡看到根源其實來自中國,於是兩個國家一起研究。」傅高義終生認為,良性的中日關係不僅有益於維護地區穩定,也對全球的發展有益。

知名學者金耀基教授曾對傅高義有深刻且全面性的評價:「《中國和日本》是傅高義第一次把中日作為合一研究對象的著作。他以中日朋友的身分,以抱著同情態度的旁觀者角度,期待兩國以同理心尋求互解互諒,開啟和平、發展的歷史交流新起點。」

高希均認為,傅高義以中日兩國友人的情誼,胸懷千年歷史的專業知識,為大家破解中日關係之「謎」與「結」。他被稱為「既可與中日兩國領導人,又能與街頭老百姓平等交流的思想家」。

「傅高義不是以西方優越感的心態來分析東方世界,也不以冰冷的架構作量性分析。」高希均說,他能深入東方文化,了解影響社會發展的各種因素,這位西方大學者是一位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傅高義去世,10月份剛給了蔡英文五個字
    傅高義曾提醒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兩岸問題不會留到下一代解決!」「要非常小心!」 《朝日新聞》剛剛消息稱,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
  • 傅高義生前曾勸蔡英文:別只聽美國的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 據臺灣《中國時報》12月21日報導,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享壽90歲。傅高義生前最後一次接受媒體專訪時呼籲蔡英文面對兩岸問題「要非常小心」。
  • 我們為什麼懷念「中國通」傅高義?
    為了實現這一願景,我們這三個國家的下一代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傅高義的兒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教授史蒂文12月21日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電子郵件採訪時這樣說道。 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夏天,史蒂文曾和父親、繼母夏洛特·伊克爾斯一起在廣州中山大學度過了一段時光。
  • 逝者紀念 | 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 曾談中美關係40年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傅高義對我國廣東社會經濟情況進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廣東:一個省會的規劃和政治(1949-1968年)》。我們特此重發傅高義在2018年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講座上發表的「中美關係40年」談話,謹以此紀念。
  • 傅高義出版《日本第一》後的二十年發生了什麼?
    於是,傅高義和當時的妻子蘇珊娜選擇舉家來到日本,進行了兩年的田野調查,這促成了他第一本關於日本的著作《日本新中產階級》的誕生。此後,傅高義每年都至少訪問一次日本,長久、持續地觀察這個東方社會。他們終於將目光投向這股「遠東神秘力量」,不少公司開始像日本當初學習西方那樣,反過來向日本學習,譬如質量管控、分包系統等等。傅高義認為,這些都是日本可以向美國提供的經驗,「日本的競爭力會為美國經濟復甦鋪平道路」。此外,他建議美國政府也可以學習日本政府模式,加強宏觀調控,增強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
  • 這回,蔡英文被打臉,臺媒:被美國勒索不是第一次,臺灣前途堪慮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妄圖挾洋自重,加劇兩岸對立,損害兩岸關係。據臺媒披露,繼對美推動採購魚叉岸防飛彈系統等兩項軍購案外,民進黨當局曾於4月初又提出要求美方對岸基飛彈系統報價。對此,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張哲平28日上午證實,確實已向美方求購岸基魚叉飛彈,並稱全案若順利,飛彈可於2023年返臺服役。
  • 廣安老友追憶傅高義:曾在飯桌上脫口而出廣安方言
    傅高義曾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數十年,對中國的政情、輿情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2013年年初,《鄧小平時代》在中國出版發行,受到極大關注。廣安作為鄧小平同志的故裡,和傅高義也有一段緣分,他先後在2006年和2014年來到廣安。對於傅高義去世,傅高義的廣安老友們心情沉痛,紛紛追憶傅高義。
  • 人物|傅高義:研究東亞數十載,去世前仍心繫中美關係未來
    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聲明中說:「我們非常悲傷地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教授(1930-2020)去世。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75年和1995-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a true champion of our center),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會非常想念他。」
  • 臺灣年內的五件大事,都挺糟心的丨別了,2020
    臺灣年內的五件大事,都挺糟心的2020年臺灣年度代表漢字評選,選出來的一個「疫」字,獲得28441票,由臺灣「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推薦。然而從谷歌搜索排名得到的答案,臺灣人真正關心的,無論是關鍵字,還是最熱門的話題,都是2020美國總統大選。
  • 阿扁要蔡英文小心蘇貞昌 臺灣學者:恐怖的還在後頭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與媒體人趙少康日前在節目中上演「大和解」,陳更在節目中親揭「蔡蘇不合」內幕,引發各界關注。臺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指出,陳此舉是要提醒蔡「小心蘇貞昌」,此舉背後是十足的政治考慮,目的是為自己的特赦見縫插針、製造矛盾;然而,當談到「誰沒拿過陳水扁的錢」,陳說出「沒拿過的出聲一下」,也埋下後續波瀾的伏筆。據報導,丁仁方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專訪表示,陳水扁是個「十足十的政治動物」,他的所有談話、動作都是經過算計的。陳如今的算計目的何在?
  •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突然辭世,自傳大綱剛備好,中國各界緬懷
    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負責人克裡斯蒂娜·戴維斯率先向日本《朝日新聞》透露了這一消息。戴維斯說,傅高義是在接受外科手術後因為恢復不佳而突然離世。 時隔半個世紀,當《鳳凰周刊》記者在2019年再度提起這段往事時,傅高義顯得很得意,還咧嘴笑道:「你也看過那封信?」
  • 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撰文追憶傅高義:去世前心繫中美關係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Ezra F. Vogel)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20日去世,享年90歲。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隨後發布消息:「我們非常悲傷地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教授(1930-2020)去世。
  • 蘭斌強:蔡英文同時將臺灣「金馬」和體育推到懸崖邊!
    令臺灣體育運動前途黯淡。電影和體育是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內容,在臺灣為何鬧到如今的境地?從這兩起事件的發生過程不難看出,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推行的「臺獨」路線。蔡英文上臺才兩年多就將臺灣的「金馬」和體育同時推到懸崖邊!
  • 蔡英文又要幹「大事」
    導讀:近日,蔡英文和臺灣國際造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等人,在高雄剪彩了「潛艇臺灣造」建造案開工典禮。這意味著「潛艇臺灣造」正式開工,預計將在5年後交付首批潛艇。1979年,臺灣在美軍撤離後建立了潛艇部隊。1980年左右,臺灣計劃從荷蘭購買6艘潛艇的計劃受到了大陸的反對,最終只購得兩艘。之後,臺灣對建立潛艇部隊的計劃依舊沒有死心,多次向德國、瑞典等國家用多種手段購買,但都沒成功。臺灣「自製潛艇」,蔡英文又要幹「大事」 2001年4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不顧中國大陸的反對,計劃將8艘常規潛艇連同其他軍事裝備出售給臺灣地區。
  • 臺灣由筆尖變尖兵?陳學聖提醒蔡英文:戰爭要流血不是打嘴炮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提出大陸若攻臺「首戰即終戰」,美軍不可能來,引發熱議。中國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接受訪問時表示,中美兩大強權對抗,臺灣從「筆尖」被推到變成「尖兵」,不知道臺灣要付出什麼樣代價?執政者一定要提醒,雖然馬英九這些話不中聽,可是要人去講。
  • 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突然去世 他曾直言中美「脫鉤」會帶來「大麻煩」
    來源:貝果財經原標題: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突然去世 他曾直言中美「脫鉤」會帶來「大麻煩」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21日報導,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的一間醫院去世,享年90歲。報導稱,傅高義在醫院接受手術,因治療後情況不理想而突然逝世。
  • 四件大事暴露蔡英文危機,島內目光轉向大陸
    然而,近期臺灣發生了四件大事,暴露了蔡英文當局的危機。四件大事中的第一件就使得島內民眾的目光轉向大陸:臺灣《工商時報》日前發表社論稱,沒有兩岸貿易的臺灣將失去可觀的成長動能。該社論列出數據表示,臺灣今年「出口」得以成長主要是依靠大陸和美國市場,而來自大陸市場的貢獻更是美國的兩倍以上。
  • 先生高義
    《紐約時報》的評價是,「迄今為止中國驚人而坎坷的經濟改革之路的最全面的記錄」——這個評價無疑是十分中肯的,從沒有一本書,能將中國改革開放的真實面貌,如此完整地呈現在美國人的面前,而且還能做到如此暢銷。即使是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裡,仍不能消除不同文明之間巨大的隔閡。
  • 蔡英文為何如此快速「淪落」
    如果搜索「『總統府』發言人」,可以看到一大堆「這件事『總統』說過了」,也就是說,蔡英文充分感染了她的近身幕僚,幕僚們都相信,蔡英文既然說了,當然就沒問題了《史記》中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