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軍服百科:希特勒的精銳部隊,武裝黨衛軍

2021-01-07 戰爭事典

原著:喬納森·諾思

譯者:姚軍

黨衛隊(德語Schutzstaffel,意為「護衛隊」,多指其下轄武裝力量,即「武裝黨衛軍」)縮寫為SS。這支精銳部隊最初是納粹領導人的衛隊,不過隨著戰爭到來,其任務範圍也有所拓展。

武裝黨衛軍

1938年時,武裝黨衛軍(Waffen SS,此時仍名為「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到1940年才改名「武裝黨衛軍」)下轄編制包括4個「旗隊」(Stanndarten,即「團」)、2個摩託化營、1個工兵營和多個支援單位。到戰爭結束時,該部隊已經擁有三十多個師,其所轄的80萬官兵甚至來自整個歐洲。

制服

武裝黨衛軍在戰爭開始之前就接收了自己的制服——衣領最初為藍綠色,其他方面則主要採用陸軍的樣式,在後續修改中也基本效仿後者。此外,由於之後不再使用那種顏色獨特(藍綠色)的衣領,因此武裝黨衛軍的M1943式制服更是與當時陸軍使用的款式極為相似。不過兩者還是有所區別——原本位於陸軍制服胸部的雄鷹圖案被移到了制服左袖上方,並採用了一個獨特的設計樣式;武裝黨衛軍也沒有使用陸軍的領章,而是佩戴兩枚黑色領章(突擊隊小隊長有銀色滾邊)。其中,右側領章上是用鋁線編織的如尼字母「SS」,左側則是相關的軍銜徽標。

(上圖)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團副官,1944年。老式軍帽戴著很舒服,也非常受歡迎。它沒有添加加固襯料,給人一種柔軟的觸感,下顎帶可以卸下。此外,帽簷進行過硫化處理,但不是特別堅硬。

武裝黨衛軍成員的軍銜徽標一般位於其制服領章和肩章上。其中肩章為黑色,並帶有兵種色滾邊。他們的兵種色也遵循陸軍體系——白色代表步兵,紅色代表炮兵,黑色代表工程兵,檸檬黃代表化學部隊,粉紅色代表裝甲兵(但武裝黨衛軍所轄裝甲擲彈兵通常使用步兵的白色,而摒棄了陸軍中同類部隊的草綠色),黃色代表騎兵和偵察部隊,淺藍色代表後勤部隊,深藍色代表醫務兵,橙色代表憲兵,淺綠色代表山地部隊。許多武裝黨衛軍成員會在肩章上添加花押或部隊首字母縮寫標誌,比如「警衛旗隊」(Leibstandarte)師或「元首」(Das Führer)師名稱的花押字母,或是表示「德意志」的「D」;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一些人平時會在肩章上佩戴部隊番號,但到作戰時就將其去掉。

(上圖)武裝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第26裝甲擲彈兵團隊員(列兵),1944年。迷彩色調製服有多個不同版本,但多由淺綠色布料製成,然後再印上迷彩圖案。它的腰部和袖口各設有一條鬆緊帶,腰部這條可在穿過10個小孔後(將此處)繫緊。大部分制服的正面都設有開口,並且可以由此接觸到裡面的衣服或裝備。

軍銜標誌

具體軍銜也可通過位於制服衣袖上雄鷹圖案下方、黑色三角形(指向下方)中的V形標誌來識別。如果所穿制服不適合佩戴肩章,軍官們還可以使用一種黑底綠色橫條標誌——高級軍官則是位於橡樹葉圖案中的橫條。大部分武裝黨衛軍成員在制服衣袖下方佩戴著所屬師袖標,少數情況下還會在此處添加表示所屬團的標誌;標誌中的字樣由鋁線編織而成,圖案也帶有(在袖標上下的)兩根鋁線邊條。他們在外套裡面還可以穿一件卡其色翻領襯衫,這件襯衫同樣可以搭配肩章。隨著戰爭的持續,襯衫和制服都逐漸改用了劣質化纖織物製造。

(上圖)武裝黨衛軍各銜級所用領章及臂章(括號內為國防軍對應軍銜)。

1. 隊員(列兵);2. 高級隊員(上等列兵);

3. 突擊隊員(二等兵);4. 分隊長(一等兵);

5. 三級小隊副(下士);6. 三級小隊長(中士);

7. 二級小隊長(上士);8. 一級小隊長(軍士長);

9. 突擊隊小隊長(總軍士長);10. 三級突擊隊中隊長(少尉);

11. 二級突擊隊中隊長(中尉);12. 一級突擊隊中隊長(上尉);

13. 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少校);14. 一級突擊隊大隊長(中校);

15. 旗隊長(上校);16. 區隊長(國防軍中無對應軍銜,但等同於英美軍隊的準將)。

帽子

武裝黨衛軍所用頭盔型號與本國陸軍相同,但他們在頭盔右側白色盾徽上標記的是如尼字母「SS」,左側則是表示納粹黨的萬字符圖案盾徽。他們越來越普遍地給頭盔罩上了迷彩盔罩(所用色調與迷彩服相同)——它於1937年首次進行測試,武裝黨衛軍到1939年時已接收6800個,參與法國戰役的前線部隊也及時裝備了這種盔罩。

武裝黨衛軍從1943年開始佩戴野戰帽。它的正面帶有獨特的骷髏圖案,以及用來將耳罩固定在武裝黨衛軍雄鷹標誌上方的兩枚紐扣。以上徽標通常都位於灰色或黑色襯布上。他們也使用標準的船形帽,但骷髏圖案在兵種色V形穗帶(指向上方)的下方,雄鷹標誌則在上方。這種帽子一般採用灰色、黑色或獨特的沙色棉布製作。

(上圖)武裝黨衛軍偵察營三級突擊隊中隊長(少尉),1940年。各國裝甲和偵察部隊在戰爭開始後就主要使用黑色貝雷帽(巴斯克貝雷帽)。德軍選擇的是一個相對大的版本,但事實證明它在車輛內顯得過於笨重,並且不方便佩戴耳機。到1941年初,這一型號大多都已被淘汰。

軍官使用帶有黑色帽牆的野戰帽,帽牆上方和帽冠周圍均配有白色滾邊(但也有人喜歡使用兵種色樣式),帽冠採用與外套顏色相同的布料製造;此外,帽牆正面還帶有以白色金屬製作的骷髏頭圖案標誌。這種軍帽的質地較硬,但可以通過拆下裡面的支撐物,使帽冠看上去不那麼圓潤。裝甲部隊最初使用的是黑色貝雷帽,但因為不受歡迎就很快被淘汰了。

儘管武裝黨衛軍沒有派出部隊前往非洲作戰,但那些駐在義大利和巴爾幹的部隊仍然使用了熱帶頭盔。

(上圖)第3「骷髏」步兵團二級小隊長(上士),1944年。這名二級小隊長攜帶著StG-44型突擊步槍。它輕便、易於製造且精度良好,每分鐘可發射大約400發子彈,所需彈藥一般被放在用皮帶和卡扣固定的長方形帆布袋裡。

外套和裝備

武裝黨衛軍所用裝備在整體上與本國陸軍相同,但也使用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皮帶扣——繪有一隻雄鷹抓住花環、萬字符標誌和該部隊座右銘「忠誠是我的榮耀」(Meine Ehre Heisst Treue)的圖案。另外,軍官還可以選擇一種帶有以上內容的圓形皮帶扣。

(上圖)武裝黨衛軍女性輔助人員,1943年。這些女性成員身穿一種風格獨特的外套,位於其制服胸口口袋附近的黑色圓形區域內標有如尼字母「SS」。從袖章可以看出,這名女性成員服役於通信部門。

外套方面最為明顯的進步就是迷彩服(Tarnjacke)。它和迷彩盔罩一樣於二戰爆發前開發,是德軍第一種重要的偽裝制服(不考慮M1931式帳篷布的話)。這種迷彩服可以反穿,主要採用棉布和人造絲製作,偽裝性能和舒適性都很不錯,可通過拉繩在胸部位置繫緊,袖口和腰部都配有鬆緊帶。它有多個改進版本,早期使用的迷彩圖案為深綠,帶有深淺不一的綠色斑點,後來還加入了黑色和褐色。著名的「斑點」迷彩圖案於1943年投入使用,但並不是武裝黨衛軍單獨佔有;其後續改良版本中還添加了棕櫚葉圖案,但用於戰爭末期的迷彩圖案仍是褐色和黑色斑點(於1944年投入使用),並且主要在淺褐色戰場環境中應用。

武裝黨衛軍在1944年時配發了一種採用偽裝材料製作的制服,用於代替原野灰版本,但數量有限。

各師的區分

武裝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成員的袖標上帶有「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字樣,肩章字母為「LAH」,領章則是如尼字母「SS」;「帝國」師的袖標上帶有「帝國」(Das Reich)的字樣(從1943年開始使用),領章上是如尼字母「SS」;「骷髏」師的袖標上原本是骷髏圖案,但在1943年改成了「骷髏」(Totenkopf)的字樣,領章上也是骷髏圖案,而不是通常的如尼字母。「霍亨斯陶芬」師、「弗倫茨貝格」師以及「希特勒青年團」師的袖標和領章上都帶有如尼字母「SS」。

希姆萊的衛隊於1943年被改編為「黨衛隊全國領袖」裝甲擲彈兵師。該師士兵在袖標上搭配了「黨衛隊全國領袖」(Reichführer-SS)的字樣,在領章上添加如尼字母「SS」,並且不同尋常地使用了熱帶制服。「格茨·馮·貝利欣根」裝甲擲彈兵師組建於1943年,他們的袖標上帶有如尼字母「SS」和部隊名稱,組建於1944年的「霍斯特·韋塞爾」師也是如此。「弗洛裡安·蓋爾」騎兵師的領章上帶有如尼字母「SS」,袖標上則是部隊名稱,其大部分官兵使用了騎兵獨特的兵種色——黃色。「迪爾勒萬格」師最初是為那些被調去執行懲戒任務官兵所設的一個旅,他們的制服領章圖案是位於一枚手榴彈上的交叉槍管。

本文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軍服、徽標、武器圖解百科》

相關焦點

  • 魔鬼利刃:邪惡黨衛軍「四大王牌」師,帝國師第一,骷髏師居第四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和正義世界為敵,甚至軍隊執行種族屠殺政策,它的失敗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但話又說回來,二戰德軍無論是國防軍還是黨衛軍,他們在二戰中卻都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戰場上很多軍人的戰鬥技巧,戰鬥意志,戰鬥紀律都讓人很佩服。
  • 黨衛軍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概況
    組建過程 1942年底,希特勒下令組建兩個新的黨衛軍師級部隊,此時德國的兵源已經比較緊張,國防軍想方設法阻止黨衛軍與自己爭奪兵源,於是黨衛隊中央技術管理局局長戈特洛布靈機一動
  • 希特勒最愛的女人,派2千精銳黨衛軍保護,檔案至今被美軍封存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希特勒最愛的女人愛娃·布勞恩。1912年愛娃出生在德國慕尼黑市,1945年4月30日和希特勒一起在地下室一起自殺身亡,年僅33歲。和希特勒做了13年情人,一天多的夫妻。
  • 1945年五月一日黨衛軍第11北歐師德國柏林帝國大廈的最後一戰
    ,令蘇聯不敢輕舉妄動的進攻,乃至當時華沙城已經亂成一團,華沙起義軍勢力已經提前佔領華沙市中心,但在德軍重兵部署情況下,蘇聯方面仍舊不敢輕舉妄動,任由德軍對華沙城進行武裝鎮壓,原因就是德軍已經在華沙兩翼地區集中所有德國當時能夠報上名號的精銳部隊,準備做一次兩翼鉗形攻勢的反擊,而蘇聯就是在耐心等待類似於庫爾斯克戰役一樣,讓德軍率先發起進攻,然後在以逸待勞來一次十足把握的防守反擊戰,因為當時以蘇聯在波蘭華沙首都外圍的兵力
  • 希特勒曾派2千精銳黨衛軍,保護自己最愛的女人,檔案被美國封存
    一九一二年出生於德國慕尼黑市的愛娃·布勞恩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與阿道夫.希特勒兩人在地堡裡雙雙自殺身亡,年僅三十三歲。愛娃·布勞恩和阿道夫.希特勒兩人一共做了十三年情人和不到兩天的夫妻。
  • 希特勒在西藏到底找到了什麼?25萬黨衛軍神秘消失
    在盟軍攻克柏林之前,一支二十五萬人的德國部隊神奇消失,許多人都認為這是最後的納粹,他們到底去哪了呢?此事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神秘西藏又有什麼關係呢? 歷史上的希特勒非常崇拜佔星術,這種佔星術有點類似中國宮中流行的厭勝之術,妄圖通過歪門邪道來害人。但是,我們還是要感謝希特勒,因為他我們才知道中國的西藏原來這麼神奇。
  • 他是希特勒專屬裁縫,為納粹打造頂級軍服,戰後創建頂級奢侈品牌
    1931年,雨果·博斯加入了該黨,而當時的希特勒就已經在為二戰做準備了。不過,希特勒一直想替換德國軍隊的軍服,畢竟自一戰戰敗後,德軍軍服的樣式一直沒換過。既然要籌備二戰,自然要擺脫之前的晦氣。不過,希特勒的要求相當高。他不但要衣服款式好看,甚至還要德國年輕人看到後有主動參軍的想法。當時好幾位裁縫設計了不少款式,但都被希特勒否決了。
  • 二戰亡靈軍團,德國黨衛軍骷髏師
    在一次大戰中骷髏圖案也成為德軍精銳部隊的標誌,例如突擊部隊和裝甲部隊等等。後來在30年代初被定為黨衛隊和其下屬骷髏部隊的標誌,其意義黨衛隊高級指導處的真正創建者阿洛伊斯·羅森溫克曾說過:「我們在我們的黑色帽子上佩帶骷髏標誌,藉以警告我們的敵人,並向我們的領袖表示,我們隨時準備用自己的生命去實現他的理想。1939年11月1日,黨衛軍骷髏師正式成立。
  • 讓你有知識的欣賞二戰德軍軍服
    為了不只是看看熱鬧,小閱上網絡上做了些功課,在此把收穫分享給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有知識的欣賞二戰德軍軍服吧,內行點,看出更多門道。微信上那些吸引眼球的二戰德軍軍服標準稱謂應該是德意志第三帝國國防軍M36制服,由納粹德國的軍服設計師設計,它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好看漂亮"(也就是耐看)。
  • 美軍將改回二戰軍服,與德軍軍服比,誰完勝?
    二戰期間,希特勒發動非正義戰爭,對世界各國人們犯下了滔天罪行,最終以失敗告終,這種教訓是值得世界人民牢記的。這裡僅是對服裝樣式的討論,不帶任何觀點。國防軍陸軍主用色為田野灰,是適用於歐洲的偽裝色,這個顏色中規中矩,穩重而大氣;海軍和黨衛軍的純黑制服則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尤其是帶上紅白兩色的袖章更顯霸氣。
  • 敦刻爾克血腥鏡頭:黨衛軍瘋狂屠殺英國戰俘
    第48師下屬144旅在公路沿線的幾個小鎮設防,部隊分布在沃姆豪特(Wormhout)與埃斯凱爾貝克(Esquelbecq)兩個小鎮之間。當年德軍是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 師,由澤普·迪特裡希指揮,這個師的前身是阿道夫·希特勒警衛團,波蘭戰役後剛擴編組建完成。
  •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德軍步兵制服
    大部分常規步兵團吸收新兵和預備役人員(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國土防衛軍」(Landwehr,年齡要求在35歲至45歲之間)則作為二級預備部隊。最根本的一次改變發生在1942年11月——步兵團正式更名為「擲彈兵團」,同時還有9個步兵團被命名為「燧發槍兵團」。
  • 世界軍服百科:一戰美國海軍陸戰隊制服
    第一次遭受毒氣攻擊對大多數部隊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衝擊。因此要時常對士兵們進行相關訓練,使他們不僅能迅速戴好防毒面具,還要熟悉戴面具的感覺。一個多世紀以來,海軍陸戰隊一直扮演著海軍步兵的角色,並且在多個國家裡逐漸演變成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其任務是執行小規模遠徵行動或作為大規模遠徵的開路先鋒。
  • 解密納粹德國最強悍的部隊,外號地獄魔鬼,士兵居然不是德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各國都誕生了不少王牌部隊,尤其是納粹德國,雖然是真正的大反派,但其麾下的王牌部隊深受軍迷們的追捧,尤其是納粹德國的黨衛軍,在戰鬥意志和戰鬥技能上更是比國防軍高出好幾個層次。在二戰的最後幾年,納粹德國真正還在戰鬥的只有黨衛軍,而數量龐大的國防軍卻選擇向盟軍投降,黨衛軍雖然是邪惡的一方,但卻因為戰鬥意志被人們銘記,尤其是黨衛軍維京師,更是希特勒手中的王牌,也是最令蘇軍膽寒的存在。和其他納粹軍隊不同,黨衛軍維京師嚴格來說不是德軍,實際上組成這支部隊的士兵大多數外國人,其中芬蘭、丹麥和挪威人佔很大一部分比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越南人民軍研發「爆款」迷彩服,只提供給精銳部隊
    和傳統迷彩服相比,K-94系列更加適合在叢林和野外的隱蔽偽裝,因此,越南人民軍僅僅將其裝備給少量的精銳部隊。由於該系列迷彩服產量很小,加上K07、K17等新一代迷彩服的更新換代。目前,K-94系列堪稱奇貨難求,成為軍品收藏市場的稀缺貨。總的來說,越南人民軍在迷彩服上的發展演變,與軍隊的發展改革一脈相傳。
  •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英國突擊隊和特種部隊軍服
    但就算這樣,該部隊此時的徽標仍然缺乏統一性——有的人在使用羅馬數字(作為部隊編號),徽標字母顏色有紅有白,表示編號的「第(No.)」字樣也經常被省略。最終,他們於1943年初對徽標體系進行了重新整理,以實現所有單位在這一方面的統一。
  • 德國納粹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坦克營、米歇爾·魏特曼該營服役
    上次說到德國二戰黨衛軍、希特勒愛將「虎式坦克戰神」,米歇爾·魏特曼,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米歇爾·魏特曼服役為「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最後一戰就是諾曼第登陸戰役,這次就寫一下「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由1942年12月24日決定組建是為了「保羅·豪塞爾」指揮的黨衛軍裝甲軍實力之所以組建一個重裝甲部隊,前身是隸屬於
  • 希特勒在西線最大規模的反擊——阿登戰役
    1944年12月16日至19日,約瑟夫·迪特裡希(Josef Dietrich)黨衛軍上將,綽號「賽普」(Sepp),率領德國武裝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在北線的進攻路線「馬爾梅迪慘案」的現場。阿登戰役開始的第二天,武裝黨衛軍第6裝甲軍團的突擊前鋒「派普戰鬥群」(Kampfgruppe Peiper),約4800名士兵和600輛裝甲車輛,在黨衛軍上校約亨·派普(Joachim Peiper)的指揮下,向西往比利時方向前進。
  • 德國戰敗後,希特勒的警衛旗隊繞過蘇軍行軍一百多公裡投降美軍
    警衛旗隊是最早建立的武裝黨衛隊軍隊之一,前身是柏林黨衛隊,一開始只是單純的負責希特勒的安全,有點類似中國古代的大內侍衛、御林軍,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閱兵時看見或者充當保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