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語編劇黃金周大會•《戰狼2》編劇劉毅:編劇工作很不穩定,我們需要經紀人
1月6日,第一屆華語編劇黃金周大會繼續在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進行。當日的論壇以「故事燃典」故事驅動文化產業為主題,在與會的熱烈討論中,會議的氣氛達到了一個高潮。
映美傳媒創始人吳延
當日上午,藝恩與組委會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北京名赫集團聯合主辦了「劇」焦未來——洞見編劇產業發展分論壇。期間,映美傳媒創始人吳延發表了自己對於視頻網站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他認為,
「中國網際網路和視頻產業的付費用戶增長非常迅猛,網際網路給了用戶更大的空間。我們從以前的千人一面,很多人去看一個內容;到現在千人千面,現在用戶在看網際網路內容的時候,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喜好看到不同的推薦內容,這是網際網路大數據發展的結果。
而網際網路圈層化也會帶來信息的孤島化。用戶喜歡一個內容、喜歡一個APP或者喜歡一種媒介形式就會持續呆在裡面。比如說二次元的人可能不是很關注三次元世界發生了什麼,很多喜歡優愛騰影視劇的人從來不去B站,甚至大家的日常用語都是不太一樣的。
在這樣用戶的基礎上,網際網路賦能的關鍵就是匹配,從製作規模,分發模式到推廣方式的高度匹配,才能成就一部好作品。以匹配的分發模式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今年大熱的《延禧攻略》還是去年大熱的《白夜追兇》基本上都是純網劇或者首發在網絡。這就是分發渠道的改變。
當然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內容本身的創作。我們要迎接隨時而來的趨勢和改變,現在無論哪個平臺的內容都要看口碑,現在不能再像以前去迷信大IP、大製作、大明星。只有真正的好內容才能打動人心,為好內容匹配最適合的商業運作才能穿透人群。「
緊隨其後的是「劇」焦未來——洞見編劇產業發展的圓桌論壇。論壇由藝恩解決方案中心副總經理劉翠萍主持。電影《戰狼2》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北京喜多瑞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總裁劉毅;淘夢創始人兼CEO陰超;北京造夢機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電影《影》製片人劉軍;留白影視副總裁趙曦玉參與了討論。
首先,劉翠萍提到了目前國內編劇市場的現狀,14萬名職業編劇,但只有3%的編劇每年能有作品播出,每年市場容量10億-20億元等等。對此,四位嘉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藝恩解決方案中心副總經理劉翠萍
劉毅率先發言,他指出,編劇行業確實是一個穩定性不高的行業,「編劇創作周期很長,所以經常在一段時間內很努力在寫,但沒有獲得什麼收益。而且編劇和製作公司來講相對弱勢,所以我們成立了編劇公司喜多瑞,還在深圳成立了編劇聯盟,為的就是提高編劇的權益。現在國內編劇產值佔比很低,空間還很大。」
作為以網絡電影為主的出品方和發行方,陰超也談了自己的看法,「網絡電影在2018年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大幅提高。這幾年網絡電影質量給很多年輕人才的成長提供了機會。中國影視生產力還不充足,還需要更多編劇、導演等人才的參與。」
緊接著,劉軍談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對整個行業做出了樂觀預期的同時,也談及了自己的一些隱憂,「現在編劇市場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真正出來好的劇本還是太少了,不是說編劇不好,有的是環境問題,編劇可選擇範圍很窄。」
最後發言的是趙曦玉,她認為編劇行業遇到的困難不單純是行業本身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鏈的問題,「對一個劇本的評價其實沒有非常定量的標準,所以製片方找編劇有點盲人摸象,只能去找能在市場上識別到的編劇,即有成功作品的編劇。但一個作品的成功或者爆款的形成是一個團隊合作結果,未必是因為劇本的優秀,即使是,也未必適合製片方項目的類型和題材。或者很多製片方為了可控,傾向於與新人編劇合作,這也是之前的大IP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可能IP數據很好、文本基礎好,很多製片方會認為,用幾個年輕人改一改,問題也不大。這兩種情況,都是我們開發過程當中遇到的非常實際的困難。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編劇行業現在的困難。」
針對編劇的評估,劉翠萍發起了第二個問題。劉毅認為:「基本上沒有好劇本等著製片公司去拍,製片公司大多數情況下要選擇的是編劇,而非劇本。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第三方機構,也就是編劇經紀公司,他們更了解編劇,會幫助製片公司選擇合適的編劇。這些機構不僅能夠幫助製片公司找到編劇,也能幫助編劇維權,他們可以提供法務等服務。一方面榜製片公司降低尋找成本,也可以給編劇創造更好的創作環境。
陰超則從片方和發行方與編劇的合作模式談了這個問題:「從我們會通過一些數據,做好前期分析,在劇本創作前給創作者一個市場信息作為參考。還有就是價值觀的問題,最好是能夠打動人或者是讓人感同身受的主題,這是我兩個最主要看的。」
劉軍則從《太子妃升職記》的案例中表達了他對於片方和編劇關係的看法:「首先這個故事我自己要喜歡,電影和劇都是主觀的。然後我們會有一個小組,找一些年輕人來看。比如在做《太子妃》的時候,我們就找了一些年輕女孩來看,她們覺得這個故事特別有意思,然後加上編劇的策劃,再添加一些現代元素,讓整個劇變的更有現代感,比如廣告植入什麼的,大家就會覺得很有意思。」
對於項目開發和選擇,趙曦玉也談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片方在做判斷時,考慮的維度會更多:「現在影視作品尤其是劇集,某種程度上是網際網路產品,製片方當然要考慮到用戶或者觀眾的需求和審美,但是同時也需要考慮的是平臺的需求。這個平臺是否適合播放這樣的題材和類型,是否偏好偏好這樣的題材和類型,以及可以在平臺得到大致的採購價格和成本預算,都需要有一個大致的估算,然後衡量公司的資金使用計劃、開發和製作能力、整合資源的能力,甚至進行營銷前置,預判劇集產品上線的時候會用的營銷策略或者是打法,這樣在明確產品規劃的前提下,才能對一個項目的立項進行決策。」
最後主持人劉翠萍談及了編劇權益的問題,作為影視行業中的弱勢群體,這個問題早已是熱門話題。對此編劇劉毅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編劇要做到「有組織,且謹慎的選擇合作夥伴」。
對此,陰超認為「影視是綜合藝術,要相信團隊的力量」。劉軍則認為「這需要製作公司事先想清楚,提前規劃好劇作路線,以及找對人。」 劉軍介紹,在《太子妃》項目中,作為製片人,他提前策劃好了內容方向,因此敢於大膽啟用新人編劇,最終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趙曦玉則對劉軍的看法表達了肯定,「製作公司和製片人本身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項目的賣點是什麼,產品規劃要非常明確,你才談得上選擇什麼樣的編劇,才談得上在開發過程中有良性的溝通和合作。同時,現在網際網路改變了整個行業,編劇在創作中不可避免地面對生產鏈上各個環節的聲音,製片方也需要整合這些聲音,給編劇明確的指導和反饋,減少無效溝通和重複勞動」。
經過了40分鐘的頭腦風暴,業內4位不同角色的重量級嘉賓給出了自己對於編劇行業發展的看法。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口碑逐漸成為了決定一部影視作品經濟效益的關鍵,而編劇的素質則幾乎決定了一部作品故事的質量。正因為編劇行業也逐漸引起了各方的重視。
1月6日的會議中,好萊塢編劇Machael Reiss;新京劇的創始人,蘭新劇團團長儲蘭蘭女士;國家一級導演,北京電視臺新聞節目大型節目負責人王淳華;著名演員韓丹彤;編劇幫的創始人,北京小幫之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秘書長杜紅軍;編劇袁克平;山東衛視主任趙瑞;導演金滔;編劇昃文江等嘉賓也都從不同的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為編劇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下午大會還分別召開了以科幻、二次元等為主題的分論壇,籃球明星馬布裡等嘉賓出席會議,並做了主題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