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破冰行動》氣質偏硬朗、蕭瑟,貼近案件的真實質感。因此,在後期的劇本調整中,感情戲的部分被刪減削弱,但陳珂、馬雯等女性角色與主角李飛的互動得到了加強。在戴瑩看來,刪減感情戲是為了讓該劇從類型化的角度更加極致,而女性角色的加強則為整部戲緊張的氛圍起到了節奏調節的作用。
劇情後半段,所有的角色的成長曲線都漸趨完整,觀眾不僅可以代入主角視角,也能在蔡永強、水伯,甚至是林耀東的身上找到共鳴。蔡永強、馬雲波都曾登上微博熱搜,說明他們的故事線獲得了關注,具有討論價值。
「今天早上我還看到有報導說,有《破冰行動》的粉絲去緝毒局門口獻花,說看完這個劇才真正了解到緝毒幹警的不容易。這是這個劇背後要傳遞的,所謂的尺度其實很多都是表象。」戴瑩說。
「這些都是戲劇化的部分,也是虛構的部分。」陳育新解釋說,基於真實事件的虛構,能夠提高故事的戲劇張力,「這種虛構關係的搭建必須要合理。要有儘量真實的細節、人物經歷、前史等去幫助你還原。這也是類型化創作的規律和技巧。」
對於真實感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劇本層面,也體現在製作拍攝層面。
最直觀的是演員的表現。演員的每一個情緒細節都力必須令觀眾信服,比如第一集中,李飛夜闖塔寨的情節實際上帶著堂吉柯德式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如果要讓觀眾接受李飛的行為,李飛的眼中就一定要傳達出孤獨和絕望,只有這樣他的行為才有可能具有感染力。」導演傅東育對《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表示。
演技之外,對真實感的要求體現在場景選擇、鏡頭運用,後期調色等方方面面。劇中大量專業知識,都有公安部新聞宣傳局、公安部禁毒局和廣東省公安廳的專業人士把關。比如公職人員的制服、徽章、敬禮的姿勢,緝毒的常識等。
對於大多以每季12集形式呈現的網劇而言,一部48集體量的大劇在網絡平臺上有一定的追劇門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愛奇藝從排播形式上調整為每天更新;另一方面,傅東育在拍攝期間就已經在考慮剪輯的問題,並將48集解構為四季。
「最開始圍繞李飛的命運,去逐漸探尋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再到一個敵我分明的狀態;然後是黑暗勢力全都站起來,極其強盛;到最後它們被圍剿覆滅。」傅東育希望在這樣的方式下,每一季有各自的焦點,層層鋪墊,將觀眾引向海陸空立體圍剿的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視和愛奇藝播出的《破冰行動》,從開篇、結構、到總的集數都並不相同。戴瑩告訴我們,基於央視全年齡層的用戶屬性,剪輯版本更加符合線性敘事邏輯。而愛奇藝由於用戶中年輕群體佔比更大,剪輯版本採用了更多倒敘和插敘的方式,「儘量給觀眾一個迷局的感覺」。
「我們一直在嘗試探討,在同一內容主體的前提下,傳統媒體播放平臺與新媒體播放平臺之間,能不能有不一樣的呈現和表達形式。」傅東育覺得,《破冰行動》的這種剪輯和排播方式是一種創新,「口碑也好,又都符合政策。這次做得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