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四人,誰的官職最高,諡號最尊?

2020-12-23 奧古說歷史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

可是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曾左李胡四人雖說都是清朝的救世之臣,可總有先後之分。

那他們之間誰能排第一呢?

論官職:

曾國藩官至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

左宗棠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兩江總督;

胡林翼官至湖北巡撫;

李鴻章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

論官職,當以李鴻章為第一

清代,內閣大學士雖形同虛設,權力基本上被軍機處、六部等衙門所瓜分,可仍然是文官所能做到的最高官職,是為文官之首。而雖說每殿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但是其地位卻也有著高低之分,自乾隆十三年始定「三殿三閣」時,一般從高至低的順序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通常的晉升次序是東閣—體仁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保和殿,即以保和殿大學士為尊,東閣大學士最次。

論爵位:

曾國藩,爵至一等毅勇侯;

左宗棠,爵至二等恪靖侯;

胡林翼,無爵;

李鴻章,爵至一等肅毅伯,死後追封一等肅毅侯。

論爵位,以生前爵位而定,曾國藩當為第一。若要以死後追封而定,曾國藩、李鴻章同為第一

清代,賜給異姓功臣最高爵位就是公爵,其次是侯爵,再次是伯爵,而後公侯伯爵又分三等,一等最高,二等次之,三等最次。故而曾國藩的一等毅勇侯當為四人之首,李鴻章生前只是伯爵,死後才被追封為一等侯。

論死後榮寵:

清代,看官員死後榮寵如何,就看兩點:其一是否入太廟,其二諡號是什麼。

曾國藩,未入太廟,諡號「文正」;

左宗棠,未入太廟,諡號「文襄」;

胡林翼,未入太廟,諡號「文忠」;

李鴻章,未入太廟,諡號「文忠」。

論諡號,當以曾國藩為第一

清代文官諡號,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諡號,「文正」最高,其次是「文貞」,之後依次是文成、忠、獻、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

論功績:

曾國藩,最大功績就是創建湘軍,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滅亡太平天國,為清朝延續半個多世紀的國祚。

左宗棠,最大功績就是收復新疆,保住了中國六分之一的疆土,使得166萬平方公裡領土得以回歸中國,維護了我國主權的完整,正所謂「無左公則無新疆」

胡林翼,最大功績就是攻克被太平天國佔據的武昌,將湖北重新納入到清朝的統治之下。

李鴻章,最大功績就是力促洋務運動的實施,並建立了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艦隊。

論功績,對於大清朝來說,曾國藩當為第一,因為他挽救了大清朝,讓大清朝得以繼續苟延殘喘半個多世紀。但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左宗棠當為第一,因為他替中國收回了六分之一的疆土,使得166萬平方公裡領土得以重新回歸中國,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若以現在而論,左宗棠實乃四人之首,名列第一。至於為何,單憑「無左公則無新疆」就足以。

正如著名史學家繆鳳林所說:「唐太宗以後,對於國家領土貢獻最大的人物,當首推左宗棠,實非過譽」。

相關焦點

  • 李鴻章的最高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清王朝瀕臨崩塌之際,慈禧太后重用漢人為官,這才有了後來的「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人扶大廈之將傾,強行為即將崩塌的清王朝「續命」。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有關李鴻章的事情,他是中國晚清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將領,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的一生參與了一系列的重大歷史事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評價李鴻章: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 曾國藩與左宗棠鬧矛盾,是在給滿清皇室唱雙簧嗎
    左宗棠極受時人推崇,潘祖蔭甚至在奏摺中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可見左宗棠在士人心目中的分量不輕。左宗棠三十八歲出山,曾國藩對他有薦起之功,兩人淵源不淺。平定江南時,左宗棠率楚軍屢建奇功,在軍事上襄贊曾國藩,對後者助益極大,曾國藩也對左宗棠屢加褒獎和不斷舉薦。
  • 那位被左宗棠罵的總兵後來怎麼樣了
    左宗棠,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或者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早年的生活其實很不如意,自道光十二年(1832年)20歲中舉人後,接下來的6年中,3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雖如此,但他一直胸懷大志,他的朋友圈裡面有「陶澍,林則徐,胡林翼」等,都是當時或者將來的封疆大吏,對他很是推崇。
  • 從「滌生」到「晚生」:左宗棠的瑜亮情結
    一則是左宗棠湖南巡撫幕僚的身份,一則是左宗棠的見識才華,曾國藩都希望得到他的幫助,無論如何,湖南是湘軍的餉源和兵源基地,曾國藩誰也靠不上,只能靠湘軍的發源地。因此兩人通信頻繁,彼此互動不錯。加上有湖北巡撫胡林翼的居中協調、兩方圓洽,曾左算是度過了一段時間的「蜜月期」。雖然是體制外人,且不信曾國藩是「戡亂之人」,但抱負不淺且頗具家國情懷的左宗棠對湘軍戰事始終高度關注和支持。
  • 我讀左宗棠
    竊以為,同為晚清重臣、中興名臣,李鴻章與之相比,不啻天壤之別;即便是胡林翼、曾國藩,亦不能與之完全相提並論。他是林則徐一流人物,其歷史功績遠沒有被我們發掘和認可。曾氏雖有「三不朽」在身,加上國人近些年極盡誇大美化之能事,使其光環效果一再增強,但至多只算是「半個」聖人,原因即在於他欠缺獨立的人格,私心亦過重,距離「奴儒」,僅有咫尺之遙。
  • 一位被嚴重低估的猛人:如果不是早逝,必超越曾國藩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歷來有不同的版本,共涉及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李鴻章、張之洞等六個猛人。一個個都是當時天下第一等的牛人。這中間,個人認為最悲劇的人物,正是胡林翼。他的才幹、品性和威望,在世時就公認在曾、左之上,李、張這些晚輩就更不用說了。但他又是走得最早、享壽最短的一個。
  • 諡號文正,對於古代臣子究竟是怎樣的殊榮,千年來只有32人
    說到追求一個諡號,似乎是古人為官者的必然追求,每個人都渴望死後得到一個名垂千古的諡號。同時臣子的諡號也是有著文武之分的,武官最高的諡號為武忠,例如嶽飛被誣陷致死之後先諡「武穆」,後來平凡諡「忠武」。而與武將相對於的文臣,其諡號則最高的為文正,文正這一諡號自兩漢開始至今,僅有三十二人。例如範仲淹、司馬光、曾國藩、李東陽等人。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諡號究竟要有著怎樣的功績和作為才能夠被賜予。
  • 【微歷史】左宗堂李鴻章劉銘傳是如何走進曾國藩視野的?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綠谷先鋒」關注。   曾國藩自知領兵打仗非自己的長項,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戰略,「集眾人之長,補一已之短」,「合眾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無可著力處。」據不完全統計,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間召集的幕僚達400多人,而後官至三品者達47人,位至督撫者33人。左宗棠、李鴻章、彭玉麟、郭嵩燾、沈葆楨、劉蓉、李元度、羅澤南等晚清的棟梁之材,無不受曾舉薦,「國之重臣,悉出曾門矣!」
  • 大清第一廉吏:彈劾曾國藩之弟 斬殺李鴻章之侄 6辭高官 捐銀百萬
    尤其是,他為官不徇私情,執法如山,曾彈劾大清名臣曾國藩之弟,斬殺李鴻章之侄;一生視權勢如糞土,曾6辭高官;視金錢如草芥,曾為國捐出百萬銀兩,堪稱大清第一廉吏!欲知此人為誰?有何歷史功績?本期解讀。 (一)痴情小姨,為之畫萬幅梅花 也許此人名氣遠遠沒有清朝名臣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等人那麼大,但他卻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又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清朝中興四大名臣。
  • 最高諡號文正的來源是啥?誰才是歷史上最厲害的文正公呢?
    千古名臣魏徵 在「王與馬,共天下」的東晉,王導是唯一榮獲兩個字的諡號——【文獻】。該諡號是東晉最高的諡號。五國(代)元老、書法家崔宏榮獲了【文貞】的諡號。這五國分別是前秦、翟魏、後燕以及由他提議改國號為(北)魏的代國。【文貞】是北魏到北宋真宗前文臣最高的諡號,偉大的意見王魏徵同志也榮獲此諡號。 北宋仁宗時【文貞】的諡號改為了【文正】,為什麼改?因為宋仁宗名趙禎,諡號用字與皇帝名字字形相近,字音相同,為了避免侵權——避諱,而改為【文正】。
  •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一般來說,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在正一品之上還有「超品」官員,在從九品之下還有「未入流」官員。 正一品官員有哪些呢? 其實,在很久以前,太師、太傅、太保是屬於地位最尊、身份很貴、權力很大的三個官職,合稱為「三公」。《尚書·周官》記載:「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為了天地和諧、陰陽平衡,周朝才在天子之下,設置了太師、太傅、太保。由此可見,「三公」的重要性。
  • 曾國藩20年苦心,塑造出李鴻章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欲封侯!二十年前,北上京師的李鴻章還是一個21歲的少年,就寫出了這樣的佳句,才氣一時間傳遍京師。當時的曾國藩只有33歲,還在翰林院擔任侍講,淹沒在茫茫京官叢中低調地奮鬥。他和任職刑部的李文安同年中榜,雖然二人談不上肝膽相照,但依舊可以算是君子之交。
  •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左宗棠落榜之後這樣自勉!
    高考是莘莘學子們最重要的一次大考,但它對於考生命運的影響其實不如古人的科舉考試那麼大。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曾經是文人士子生命中的頭等大事。你知道嗎,晚清重臣左宗棠當年參加會試的時候,三次落榜,他自寫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 曾國藩1853年被趕出長沙與左宗棠毫無關係
    (2)左宗棠強大的人脈關係,讓其成為湖南人才的核心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被駱秉章教訓。當曾國藩組建「湘軍」的時候,曾國藩的「脾氣」仍然沒有消失,而是像許多「京官」下鄉時的那樣,「我是京官天天跟皇上在一起,爾等芝麻綠豆的小官兒都得聽我的」,結果得罪了諸多好友、同僚,其中就有駱秉章。
  • 都屬地方團練,為什麼曾國藩湘軍被裁10多萬,李鴻章淮軍能倖免?
    誰曾想,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情被曾國藩的競爭對手們知道了,他們在朝廷上向慈禧告狀,並列舉了曾國荃的3大罪狀:「1、朋黨結私而沆瀣一氣並作亂;2、私吞敵賊巨額財富;3、擁私人武裝,日益強大,留有後患,最終是大清之國之殤!」
  • 李鴻章死後,慈禧賜5000兩白銀作為安葬費,3個兒子都加官進爵
    01李鴻章的死提到李鴻章,總是無法避免要提到兩個人,一個人是李鴻章的恩人曾國藩,因為曾國藩的提攜,李鴻章才能夠一路順風順水,從辦湘軍到後來的洋務運動,可以說曾國藩都是大力支持李鴻章的。另外一個人也就是李鴻章的死對頭左宗棠,兩人原本都是曾國藩一手提攜的,不過左宗棠這個人脾氣不好,而李鴻章又喜歡斂財,再加上兩人政治意見不統一,李鴻章主張保守對待戰爭,而左宗棠主張激進對待戰爭,因此兩人晚年基本都在爭鬥。
  • 女婿胡林翼獵豔,丈人陶澍指示帳房:備一萬兩銀子支付,別問用途
    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與曾國藩、李鴻章、彭玉麟並稱「中興四大名臣」。蔣介石對其非常推崇,評價胡林翼:「泊乎民國二年失敗,吾再將曾國藩與胡林翼諸書集,悉心討究,不禁而嘆胡林翼之才識略見,確高出一世,實不愧為當時之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