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書《三指禪》選讀

2021-02-12 燕子阿蘭若

三指禪賦

(以全求有眾皆生育為韻)

自呼夢覺(周君自號夢覺道人),人喚小癲(道人家前有周癲,人故以小癲別之)。荊楚鍾英(道人字荊威),士林望重;雷霆警眾(道人名學霆),郡志名傳。錄鉛汞於丹灶(《參同契》∶夫鉛乃君,汞乃臣。《志林》;龍者,汞也,精也,血也,出於腎;虎者,鉛也,氣也,力也,出於心。庚信詩∶「自可尋丹灶」);驅草木以赭鞭(《史記》∶「帝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帝,神農也。以赭鞭鞭打草木,使萌動也。語云∶「神農嘗百草而知藥性,蓋本諸此」)。現身說法,彈指參禪(本《傳燈錄》,古有一指禪)。成一家言之心裁(即機杼一家之意),作作有芒(《史記·天官書》「作作有芒國其昌」),大率微詞奧旨(出蔡沈《尚書序》),分四庫書之體裁(甲乙丙丁分為四庫,藏經史子集諸書),多多益善(漢淮陰候韓信將兵事),不遺斷簡殘編(出《文選》)。藻思頻催(錢起詩∶「文人藻思催」),鬼神默為啟牖(道人撰《數脈解》,是夜更深,燈盞無油,光芒漸漸長至五六寸高,輝煌滿室,直達天明。撰《三焦辨》,是夜漏水,忽聽門外喧嚷,騎擁多人。瞬息間,一方巾秀士,站立身旁,良久方去);薪傳不盡(《莊子》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倫物宜荷生全(病應手而即愈,人謂手底生春)。爾其九年面壁(《傳燈錄》達摩祖師至少林寺,面壁九年,始悟而成佛),六度行舟(江總《棲霞寺碑》∶「三乘謂筏,六度為舟」)。言庚庚而更卓(鄭元祜詩∶「兩徐識解更卓特,著書翼慎言庚庚。」原按,謂徐鉉、徐諧,注許慎《說文》),思乙乙其若抽(陸士衡《文賦》)。《靈》、《素》、《難經》,釀花作蜜(蜂採花蕊,以釀之而成蜜);醫方、《脈訣》,集腋成裘(《呂氏春秋》∶「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雖海上之奇方,無能為役(語出《左傳》);彼醫門之快捷方式,亦又何求(語本《周頌》)。折肱者三(出《左傳》),笑倩拈花之指(《傳燈錄》∶世傳拈花迦葉,獨破顏微笑。世尊雲∶「吾正法眼藏,分付於汝」);拍案者再(拍案稱奇,謂文章之奪目),點憑頑石之頭(梁高僧講經於虎邱寺,聚石為徒,頑石為之點頭)。蓋學不殊於半豹(《晉書》謝靈運雲∶「若殷仲文讀書半袁豹,則文才不減班固」),斯技無愧乎全牛(《莊子》∶庖丁曰∶「始臣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李商隱∶「文學殊半豹,技愧全牛」)。是以仰體三無(《禮記》∶「天無私覆,地分私載,日月無私照」)兼包萬有;不恤傾囊,有孚盈缶(二句本《易經》)。《白蓮集》於齊已,源紹木公(《浩然齋雅談》∶「唐僧齊已有《白蓮集》,為《風騷旨格》」);《紅藥傳》於謝庚,諦參金母(《西清詩話》∶末僧謝庚,詩多清麗,有《紅藥詞》傳於世。《西王母傳》∶「仙人得道升天,當揖金母而拜木公」)。契前三之語(《傳燈錄》「問佛法如何?住持曰∶「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師曰∶「多少?」眾翁曰∶「前三三,後三三」),意在筆先(陶宗儀說郛王維畫學秘訣,凡畫山水,意在筆先);留丈六之身(蘇軾詩∶「問禪不契前三語,施佛空留丈六身」),方垂《肘後》(孫思遂有《肘後方》)。慈航慧海(梁昭明太子詩∶「慧海渡慈航),輪王委通慧之心(開通智能),寶筏迷津(李白詩∶「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津」),梵帝伸指迷之手(指引迷津。宋之問詩∶「果漸輪王族,緣超梵帝家」)。神針暗渡(本薛靈芸刺繡事),錄合號以《傳燈》、《宋史》僧道原景德《傳燈錄》三十卷;明鏡高懸(用陳良翰虛堂懸鏡事,言心眼之朗明也。

六祖慧能雲∶「明鏡亦非臺」),書林疑其覆瓿(用楊子云語,謂是書之必傳也)。乃知鹿苑婆娑(珠林母鹿生鹿女,形極美,金仙養之。後佛母生於鹿女,因名鹿苑),雞園舞弄(《楞嚴經》∶「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如來最初成道」。)尋玉版以談元(用蘇東坡訪玉版禪師談元事。玉版禪師,筍也),設蘭盆以餞送(釋氏中元節,設盂蘭盆以迫薦鬼神)。奇超白石之糧(《神仙傳》∶白石先生,常煮白石為糧,)妙入黃梁之夢(呂純陽遺蘆生事,夢寤而黃梁猶未熟也)。攤寶書之玉軸(用黃山谷詩),鯨尚可騎(仙人每跨鯨魚),吸仙露與金莖(漢武帝金莖承露,取而飲之得仙),鶴飛難控(周王子晉,緱山乘鶴)。窗舒意蕊,僉躋壽寓福林(出《文選》),室度心香(梁簡文帝《相國寺碑銘》∶「窗舒意蕊,室度心香」),那借汗牛充棟(言書籍之多,直使汗牛充棟)。種菩提之樹(神秀詩∶「身是菩提樹。」六祖慧能詩∶「菩提本無樹」),濃披美蔭以庇人(《莊子》∶「睹一禪方得美蔭」)。泛般若之舟(梁簡文帝倡導丈泛般若之舟),大樣恩波而濟眾。彼夫騷人寄興,諸子遣懷。採漢儒之學海(《拾遺記》何休為學海),鬥唐室之詩牌(《雲仙雜錄》∶李白遊慈恩寺,僧用水松牌乞詩)。詞瀉老莊,信是周家著述(老莊·莊周皆周人);學宗陳邵(陳希夷先生傳,邵康節先生雍),羞同晉代恢諧(如樂廣之流)。

天文地理之精,任摩挲於玉腕(摩挲,神物,玉腕,言手腕之貴也);魚躍鳶飛之趣(此二語,詩詠之。子思引之程子,以活潑潑地贊之。朱子於書舍書而懸之,其悟道也皆然),供吐納於肖齋《國史補》∶梁武帝造寺,令肖子云飛白大書肖字,至今一肖字存焉。故時有肖寺、肖宮、肖齋之稱。鼓吹成群(孔稚圭以蛙聲當兩部鼓吹),鄙官娃之閣閣(晉惠帝問蝦蟆事。閣閣,鳴聲);推敲得意(賈島與韓愈商量詩中推敲字,愈曰∶「敲字佳矣」),羨儀鳳之喈喈(鳳鳴喈喈)。絳雪元霜(《漢武帝內傳》∶仙家上藥有絳雪元霜),參觀即是慈雲法雨(《雞蹠集》∶如來慈心如彼大雲蔭注世界。王維《六祖碑》∶「大興法雨」);觸處孔皆,則有丹經益壽(《宋史·皇甫坦傳》∶召問以長生久視之術,坦曰∶「丹經萬卷,不如守一」)。綠字留名(梁簡文帝大法頌綠字擒章),逢兇化吉,起死回生,字挾風霜(《西京雜記》淮南王安著《鴻烈》二十一篇,自雲∶「字中皆挾風霜」)。一字媲開天之畫(伏羲作卦,一畫開天),文光日月(《魚隱叢話》∶「淮西功德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文喧擲地之聲(梁周興嗣作《千字丈》,孫綽作《天台山賦》,既成以示範榮期,期曰∶「此賦擲地當作金石聲」),想入非非(《涅 經》∶「無非想,無非非想」)。刺膏肓而病將神爽(《左傳》∶「二堅子避膏之下,肓之上」);作針砭而聞亦驚心(鐵針磁砭,可以治病,謂藥石也)。

歡喜丸,躊躇滿志(《法苑珠林》∶「五百鹿車栽種種歡喜丸」);清涼散,慘澹經營(《侯鯖錄》∶劉子儀三入翰林,稱疾不出朝,士候之雲∶「虛熱上攻。」石中立雲∶「只消一服清涼散。」謂兩府始得用清涼傘也,此借用。「躊躇滿志」,本《莊子》「慘澹經營」,本杜詩)。緊惟有腳之春(唐宋景惠澤遍施於民,人謂為有腳陽春)。者廣(本楊子);是以如椽之筆(晉王 嘗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其後文思日進),濡染而成(濡毫染翰)。然則,因善病而廢書(道人世習詩書,自幼應童子試,輒冠軍,後因病搜方,遂明醫理,應延請而廢書),乃業醫以邀福(道人之病,自立新方治之,而病以全愈)。綜儒釋道淵源之教,統會禪醫(道人深悟禪機,故醫書亦號禪);萃天地人參贊之才,胥歸化育(范文正公曰∶「不為良相,當為良醫。」原謂其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圓通頓悟(《楞嚴經》「若能於此悟圓通根」),納芥子於須彌(《維摩詰經》「以須彌山之高廣,納芥子中而不迫窄。」崑崙山西方曰須彌山),方便隨行(《維摩經》「摩詰以無量方便,饒益眾生」),識廬山之面目(廬山以匡廬隱居得名。故云「始識廬山真面目」)。庋手澤於高閣,私專 梨(《南史》∶張敷,小名 ;父,小名梨。帝戲曰∶「 何如梨?」答曰∶「梨,百果之宗, 何敢比。」道人先世皆讀書掇科,故云);引眾生于慧門(佛經通慧為門),共銘 粥(《左傳》∶正考父之鼎銘曰∶「 於斯,粥於斯」)。曼倩之桃有核(馬臻詩∶「飢懷曼倩桃。」庚信詩∶「漢帝看桃核」),處處延齡(啖之延年益壽);安期之棗如瓜(《史記》∶「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巨棗如瓜」),人人果腹(《莊子》「其腹果然」)。非關剿襲(凡盜人之文章以為藍本,曰 襲。是書語語出自胸裁,毫無此弊),豈拘弓學箕而治學裘(《禮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良冶之子必學為裘」);儻事品題(一經品題,便成佳士),定屬豐年玉而荒年穀(劉義慶《世說》∶庚文康為豐年玉;玉樨恭為荒年穀)。

是書未刻之先,夜夢一道人,談禪精奧,問其姓名,曰∶「吉祥順」明日遇夢覺道人於貢院西街,行止異常,與夢中所見適合,一笠一缽外,袖中止藏《三指禪》三卷,因請而梓之。道人周姓,始悟不言周而言吉者,乃仙家隱語,省一圍也。名吉祥順者,道人本慈祥之念,順天地好生之德,以濟人也。梓成因錄數語,以志其異。

總論

醫理無窮,脈學難曉,會心人一旦豁然,全憑禪悟。餘未及冠,因病棄儒,留心醫學,研究諸書,並無一字之師,獨於脈,稍得異人指示,提一緩字,而融會之,全身脈症,於瞬息間,盡歸三指之下。距今四十餘年,所過通都大邑,探取病情,無一不驗。今不敢以自私,立為主腦,對以陰陽,注釋多本古人體裁,實非臆造,就正同學,幸其教我。

脈學源流

軒轅使伶倫截 谷之竹,作黃鐘律管,以候天地之節氣;使岐伯取氣口,作脈以候人之動氣。黃鐘之數九分,氣口之數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數始形。故脈之動也,陽浮九分,陰得一寸,合於黃鐘。黃鐘者,氣之先兆,能測天地之節候;氣口者,脈之要會,能知人命之死生。本律管以定脈,軒岐之微蘊,誠有未易窺測者。越人著《難經》,推明十變;叔和撰《脈經》,演成十卷,而脈始得燦明於世。迄五代高陽生《脈訣》出,士大夫多議之,由是才人傑士,鹹馳驟於筆墨之間,各據其理,各抒其見,而真訣几几乎晦矣。齊 澄論脈,女子陰逆,自上生下,左寸為受命之根,心肺脈診於兩尺,倒裝五臟,謬妄已極。趙維宗論脈,心肺在上,為浮為陽。肝腎在下,為沉為陰。脾居中州,半浮半沉,半陰半陽。意義膚淺,更屬無稽。吳草廬宗《內經》取之於氣口,未盡《內經》之奧。朱考享推《內經》,求之於遍身,未達《內經》之專。若二李者(瀕湖、士材)將前人所流傳之脈,依樣畫葫蘆,演成詩句,字字曉暢。叔和而後,幸有傳人,究未得平脈訣,醫無權度,殊失《內經》以平人定脈之旨。是編揆之前哲,雖則別開生面,實亦不過發明《內經》及《難經》、《脈經》之義云爾。

定脈部位

晦庵朱子跋郭長陽醫書雲∶「予嘗謂古人之於脈,其察之固非一道矣。然今世通行,惟寸、關、尺之法為最要,且其說具於《難經》之首篇,則亦非憑空結撰也。故郭公此書,備載其悟,而並取丁德用密排三指之法以釋之。夫《難經》蔓乎尚已,至於丁德用之法則,餘竊意診者之指有肥瘠,病者之臂有長短,以是相求,或未為定論也。蓋嘗考經之所以分尺寸者,皆自關而前卻是。則所謂關者,必有一定之處,亦若魚際,尺澤之可以外見而先識也。然考諸書,皆無的論,惟《千金方》內,以為寸口之處,其骨自高,而關尺由是而卻取焉。則其言之先後,位之進退,若與經文相合。獨俗間所傳《脈訣》,五七韻語,其詞淺陋,非叔和本書明甚,乃能直指高骨為關,而分其前後,以為尺寸陰陽之位,似得《難經》本旨。餘非精於道者,不能有以正也,姑附於此,以俟明者而折衷焉。」按《內經》十八卷,即三墳古書,既未經孔子刪定,復未經朱子集注,醫喙爭鳴,互相排詆,分門別戶,莫知適從。獨指高骨為關,以定尺寸,得朱子之跋,而脈之部位始得其準。

尺寸解

高骨為關,從關至魚際得一寸(脈浮九分),而寸以名;從關至尺澤得一尺(脈見一寸),而尺以名。

以關為間隔,而尺寸不得混為一家。合寸、關、尺為三部,其解最為直捷,不得曲為分晰。

六部脈解

六部之脈,候之寸、關、尺,出於《脈要精微篇》。左寸以候心,左關以候肝,左尺以候腎;右寸以候肺,右關以候脾,右尺以候命門,以明六部各有所屬。究之候脈,分而不分,不分而分,則得訣矣。《脈經》曰∶「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根據經分節氣。婀婀緩若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假如春脈弦,豈有肝脈弦而餘脈不弦之理乎?弦則俱弦,不過言春乃肝氣主事,非謂獨候之左關。但得浮洪,即屬心火,不必定拘左寸;但得短澀,即屬肺金,不必定拘右寸;但得沉細,即屬腎水,不必定拘左尺;但得和緩,即屬脾土,不必定拘右關。五臟之脈分,五臟之部不分也。是以傷寒之脈,仲景一書曰浮、曰緊、曰長、曰弦、曰沉、曰微、曰伏、曰代,但統分脈之浮、緊、長、弦、沉、微、伏、代,並未專指何經。內傷之脈,叔和一書,失血宜沉細,不宜浮緊;水症宜浮大,不宜沉伏;上氣宜浮滑,不宜沉數;腹痛宜沉伏,不宜浮洪;消渴宜數大,不宜虛細;咳嗽宜浮緩,不宜細數。但分脈之宜與不宜,亦不必辨其何髒,此其明白可證者也。要須知先天一點真陽之火,潛於水中,寄居兩尺,在右火用事,水為之涵。火生土,是為脾土,居右關;土生金,是為肺金,居右寸。在左水用事,火為之溫。水生木,是為肝木,居左關;木生火,是為心火,居左寸。自無而生有,由下而生上,各有其位而不可易者。《難經》曰∶「取寸口以訣五臟六腑之死生吉兇。」寸口者,手太陰之動脈。《內經》曰∶「心脈滿大,癇螈筋攣;肝脈小急,癇螈筋攣;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此又於部分之間,而別有會心者。分而不分,不分而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死生章

醫者,所以治人之生者也。未知死,焉足以治人之生。實知死之無可救藥,則凡稍有一毫之生,自宜多方調治。欲辨死生,仍歸緩字。緩為一身之元氣,即為一身之生氣。有十分之緩,即有十分之生;有分毫之緩,即有分毫之生。聽緩之聲,繪緩之象,取緩之魂,追緩之魄,刺緩之骨,縛緩之神,而幽明異路,如在目前。彈石劈劈而又急,解索散散而無聚,問有分毫之緩乎?曰∶無有也(彈石之脈,若堅硬之物擊於石上;解索之脈,猶解亂索,指下乍疏乍密);雀啄頓來而又住,屋漏將絕而復起,問有分毫之緩乎?曰,無有也(雀啄之脈,猶雀之啄食,連連湊指,且堅且銳,忽住忽來,屋漏之脈,良久一漏);蝦遊冉冉而進退難尋,魚翔澄澄而遲疑掉尾,猶有分毫之緩乎?曰,無有也(脈已濡細矣,加以十一二至,滿指是脈,猶蝦之擁於水中。冉冉而進退難尋;脈已沉矣,加以兩息一至,猶魚之在水中,頭身貼然不動,而尾良久一掉);沸釜之脈湧如羹,一佔此脈旦夕死,而緩全無餘影矣。修到神仙也無藥,世間何處覓醫生。復有絕處逢生,困頓沉沉,聲音劣劣,不患脈少而患脈多,不息脈無而患脈有。寸關雖無,尺沉而勻,病到無聊,脈猶有根,仔細栽培,立可回春。


有興趣看《三指禪》完整電子書,請關注本公眾號,留言免費索取。

相關焦點

  • 從「四大奇書」到「四大名著」
    追溯「四大名著」說法的來源,首先就要提到「四大奇書」。「四大奇書」的概念形成於明末清初。「四大奇書」是明代四部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的合稱。明末天啟、崇禎年間,這四部書常被論小說者並提,至清初,李漁明確提出了「四大奇書」的概念。
  • 《世說新語》選讀精講(第十四章《容止》)
    《世說新語》選讀精講(1)《世說新語》選讀精講(2)《世說新語》選讀精講(3)《世說新語》選讀精講(4)《世說新語》選讀精講(5)《世說新語》選讀精講(6)《世說新語》選讀精講(7)《世說新語》選讀精講(8)《世說新語》選讀精講(9)《世說新語》選讀精講(10)
  • 諸葛亮和司馬懿爭奇書
    當時老師教的東西諸葛亮和司馬懿很快就學會了,而且還能舉一反三,老師是高興地合不攏嘴,那時這個老師這裡是有一部舉世罕見的奇書的,據說這部書裡面是涵蓋了兵法、天文地理還有治國之道,內容是極其的豐富的,因為這部書實在是太了不得了,所以這部書很多的人都想得到,只要誰得到這部奇書那是一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的,因為這部書實在是太神奇,所以大家都稱這部書為天書。
  • 上古奇書《山海經》到底是誰的著作?
    大禹治水的過程中,一部對後世影響很大的奇書也誕生了,這部奇書就是《山海經》。《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有《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5篇。西漢的劉歆、東漢的王充及趙曄認為,大禹在帶領伯益治水的過程中,海內山川可說是無所不至,所以他們就把一路的見聞記錄了下來,並用誇張而荒誕的筆觸,寫成了這部荒誕不經的奇書《山海經》。《山海經》在國內外影響很大,在國際漢學界很受重視。對於它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餘不敢言也」,也就是不敢評論;而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認為是巫術和方士之書。
  • 《正念的奇蹟》佛經選讀
    佛經選讀(一)正念得呼吸:《入出息念經》諸比丘!持續不斷修習入出息念,能獲大果,能致大譽。佛經選讀(二)觀心念:《學處集要》菩薩四處尋找自己的心念。但,是什麼心念呢?佛經選讀(三)不住無為:《維摩詰所說經》
  • 明代四大奇書之一
    《金瓶梅》為明代四大奇書之一。
  • 修煉奇書《西遊記探幽》與《西遊點金》
    >《西遊記探幽——西遊真詮、西遊原旨合刊》內容介紹 《西遊記》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明清以來視作一部「奇書曾得到晚清道學家、大江西派真師汪東亭先生的高度稱讚,推薦《西遊記》是研究丹道必讀之書,稱讚——「真正是道家第一部奇書,自成一家,真妙極矣。」——「熟讀《西遊記》,一切火候功夫,無不俱明,這部書無一字祖述,真道家奇書也。」
  • 中國明代四大奇書排名榜單揭曉!《水滸傳》排名榜首!
    明代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創作的輝煌時期,明代四大奇書指的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瓶梅》,都是在明代完成的不朽傑作,並稱為中國古代小說的
  • 我國史上三大奇書,參透一本你便是曠世奇才
    中國作為舉世聞名的世界古國,有著上千年的文化歷史,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神話圖騰,包含了古人對美好的憧憬,自有了文字人類歷史就揭開了嶄新的一面,隨著漢字的出現與發展,出現了一些震驚世界的奇書。今天就為大家舉例一下被人津津樂道的神作,至今無人能參透一本書。
  • 「天下第一奇書」作者「蘭陵笑笑生」之謎被揭開
    李贄反理學、提倡「童心說」的新思想深深影響了丘長孺,並為邱長孺著下「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還值得關注的是,劉承禧是文獻記載最早的全本《金瓶梅》收藏者。他是丘長孺的妻兄,自然享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條件。劉承禧父親就是張居正柄國期間紅極一時的錦衣衛緹帥劉守有。
  • 中國第一奇書,卻被日本定為國寶
    網絡在售黃帝內經一書《山海經》、《易經》與《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這幾本書幾乎都找不到準確的作者,內容同樣的都很神秘,特別是後兩本書中的理論運用起來應驗如神。《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系統性的理論醫著,成書大概在戰國時代,以黃帝和岐伯等人一問一答的形式寫成。
  • 讀者通常說的「網絡三大奇書」是啥?本本都是巔峰之作
    對於眾多的網絡小說讀者來說,閱讀網絡小說已經成為一種本能的習慣,對于越來越多的網絡小說類型而言,有些小說在網絡文學歷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網絡小說當中的「網絡三大奇書」,本本都是巔峰之作,希望您能喜歡。
  • 《金瓶梅》為古今第一奇書,卻被認為低俗,但張愛玲卻十分推崇!
    《金瓶梅》為古今第一奇書,卻被認為低俗,但張愛玲卻十分推崇!在我國古代,誕生許許多多非常優秀的小說和名著,一直以來都非常受到人們的喜愛,比如《隋唐演義》,比如四大名著,還有《聊齋異志》等等,但是在這些書當中能夠被稱之為"古今第一奇書"的只有"蘭陵笑笑生"寫的《金瓶梅》了。
  • 中國古代三大奇書,日本一著化妝品品牌,取名自其中一本書
    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國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段漫長的歷史中,留下了三部奇書。這三部奇書,不僅僅在國內人盡皆知,而且也引起了國際相關研究的廣泛關注,其中一部書,還被日本人,用來取名一化妝品品牌。來看看這三部奇書都有哪些吧!
  • 江湖人士魂牽夢縈曠世奇書,被老木工深山尋得,古書下冊匪夷所思
    湖南省郴州的深山中藏著一本奇書,這本奇書千百年來讓江湖人魂牽夢縈,江湖人士一次次地展開尋寶活動。這本奇書到底是什麼,神秘在哪裡呢?傳說在這「青娥仙」山中藏著一本曠世奇書,奇書的位置就在「青娥仙」山的某處山洞中。雪後青娥仙江湖人士千百年來聞聲而至,相繼潛入深山,但是古書卻依然杳無音訊。村民們一直相信古書一直在山上。
  • 千古奇書:《菜根譚》03
    千古奇書:《菜根譚》0321、人能誠心和氣,勝於調息觀心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 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 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千古奇書:《菜根譚》01千古奇書:《菜根譚》02
  • 薦書丨日本推理四大奇書-「享書社」
    日本推理四大奇書推理文學史上的不可逾越的四大偉業,日本文學之「黑色水脈」,異端文學的四大高峰。【 編輯推薦 】日本四大推理奇書推理文學史上的不可逾越的四大偉業日本文學之「黑色水脈」,異端文學的四大高峰。
  • 網文界三大奇書、四大神書、五大至尊、六大流派,你都知道幾個
    今天推薦網文界三大奇書、四大神書、五大至尊、六大流派,你知道幾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網文三大奇書指的是蕭潛的《飄渺之旅》、蕭鼎的《誅仙》以及玄雨的《小兵傳奇》。這三本書因為在網文發展的萌芽階段,以高質量、高口碑、高人氣出名,因此被稱為「網文三大奇書」。
  • 大唐雙龍傳中四大奇書哪一本最厲害?
    這次說的是《大唐雙龍傳》中的四大奇書。大唐雙龍傳的故事和歷史緊密相聯,融合了江湖爭霸和朝代更迭,偌大的江湖風虎雲龍,風雲輩出。大唐的書迷朋友都知道,四大奇書分別是道家長生訣、慈航靜齋的慈航劍典、魔門的天魔策以及神秘莫測的驚雁宮中戰神殿內的戰神圖錄。
  • 21行測加分丨常識積累:明代「四大奇書」
    明代四大奇書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瓶梅》,並稱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奇書」。  這四部小說基本上代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類型,即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神魔小說和世情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