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在影片中,使用了競賽級M1911,開槍動作如行雲流水。《槍王》藉助道具和真實的槍戰動作場面,成為華語電影中少見的經典實戰派槍戰電影。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走近真槍實彈。
《變臉》劇照 (資料圖/圖)
015年6月15日,美國柯爾特防務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柯爾特公司成立於1855年,長期是美軍輕武器的主要供應商,供應軍方產品包括著名的M1911 手槍和美軍現役的M16步槍。
近年來,由於與美軍的合同到期,加之一系列決策失誤,柯爾特在美軍新武器選型中屢屢失敗,曾經的輕武器業界主導地位逐漸沒落。
柯爾特進入破產程序是近年來輕武器行業又一個巨頭隕落。2009年,一代名槍AK47的娘家俄羅斯伊茲馬什公司也宣告破產,儘管大部分中國網友未使用過AK47步槍,卻依舊自發對這個符號化武器難以續命表示惋惜。然而,與柯爾特的破產在即相比,這只是一件小事,因為柯爾特公司才是真正的百年老號。「林肯給了所有奴隸自由,而柯爾特使這些奴隸獲得了平等」柯爾特公司成立於1855年。其創始人塞繆爾·柯爾特1835年投身設計槍械,其產品甚至成為美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柯爾特生活的時代正是美國西部拓荒時代。那時,除需要應付盜匪和惡劣的天氣之外,一路向西的移民還要和印第安原住民爭奪資源。當時,美國軍警數量極少。根據美國憲法,民眾有權持槍自衛,柯爾特看準了這個市場。在美國西部片中,牛仔的標準形象是穿著牛仔褲、腰挎兩支轉輪手槍的糙漢子。轉輪手槍正是塞繆爾·柯爾特的成名之作。
此前的各種燧發手槍,每次射擊必須重新裝填子彈,在戰鬥中幾乎不可能射出超過3發子彈。柯爾特曾經是一名海員,他根據輪船舵輪的機械結構設計出一種新的手槍,可以一次裝入5發子彈連續射擊,成為現代轉輪手槍的雛形。
柯爾特轉輪手槍,迅速贏得美軍青睞。 1845年,美國國家騎兵隊、德克薩斯州騎警隊與當地的印第安人展開了一場激戰。在這場戰鬥中,美軍使用了柯爾特設計的武器大獲全勝,且自身傷亡很少。這一戰例成為柯爾特的活廣告,轉輪手槍開始大量裝備美軍。
1847年式騎兵手槍是柯爾特第一個裡程碑式的作品。美國騎兵最初訂購了1000支這種手槍,在對墨西哥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861年爆發的美國南北戰爭,柯爾特手槍一統天下。美國陸軍採購了1860年式柯爾特手槍,這是第三代轉輪手槍,也是性能更穩定的產品。它成為美國軍官和騎兵的武器,且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戰爭結束後,美國民眾給了柯爾特這樣的評價「林肯給了所有奴隸自由,而柯爾特使這些奴隸獲得了平等。」
在美國文化中,槍象徵著自由和反抗暴政的精神,柯爾特手槍則是當時美國槍械當仁不讓的代表。天才設計師柯爾特終於成為統治美國槍界的王者,在此後的160年,這家公司一直為美軍生產軍官用的手槍。轉輪手槍代表了柯爾特的輝煌,真正讓柯爾特公司封神的則是傳奇的百年名槍M1911。
19世紀末,美國佔領菲律賓之後,當地摩洛族發動了反殖民鬥爭,對柯爾特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摩洛族戰士擅長使用刀劍近戰,充分利用叢林來抵消美軍遠程武器的優勢。美軍發現,柯爾特1873型轉輪手槍居然無法一槍撂倒對方,一些士兵因此喪命。這導致美軍高層開始對轉輪手槍和配套的.38英寸口徑子彈非常不信任。戰爭結束後,美國開始招標替代型號手槍,一代名槍M1911橫空出世!
這是美軍歷史上第一款自動手槍,也是最長壽軍用武器之一。至今,美軍特種部隊仍有這款105年前研發的自動手槍服役。
這款手槍的可靠性不錯,在戰鬥中幾乎不可能出現故障。得益於天才槍械設計師白朗寧的優秀設計,M1911手槍採取了套筒結構設計,這在當時是頗為前衛的一種設計方式。而現代幾乎所有的軍警用手槍繼承了套筒結構。此外,M1911還採用包括握把保險在內的各種保險結構,保證槍在上膛的情況下攜帶安全。與之相比,蘇聯同代裝備TT-33自動手槍的保險結構就極為簡陋,幾乎沒人敢上膛攜帶。
M1911最讓美國大兵喜歡的地方,在於採用了.45英寸大口徑彈。在實戰中,這種子彈一發命中敵人軀幹,對方就喪失了反抗能力。這就是為何美軍已經配發新的M9手槍,不少特種部隊成員卻仍舊保留M1911的原因。M1911手槍裝備美軍之後,成為人手一支的自衛武器。在一戰中,美國英雄阿爾文·約克中士創造了使用M1911手槍的著名戰例——這位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獲得者因為手臂受傷被迫單手使用手槍與德軍戰鬥。他和戰友用M1911手槍擊斃了25名德國兵,並俘虜了132人,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
由於這款手槍性能出色,被譽為一戰中最優秀的戰鬥手槍,當然它也是二戰中最優秀的自動手槍。在1942年太平洋戰場上的瓜達卡納爾戰役中,美國海軍陸戰隊槍炮軍士約翰·巴錫龍獨自一人在陣地上拖延一個連日軍的偷襲。他的武器就是一把柯爾特手槍和兩挺機槍。當時,他打死了近一百名日軍,並因此被授予國會榮譽勳章,其事跡在電影《太平洋》中被重現。美軍發現,日軍喜歡進行刺刀格鬥戰,而對付他們這一戰術最好的辦法,並非訓練士兵如何進行高水平的刺刀格鬥,而是每人發一支M1911手槍和足夠的彈藥。
當然,並非每個參與二戰的美軍官兵都對M1911絕對信任,巴頓將軍就不喜歡這款武器。巴頓本人是射擊高手,曾經參加過奧運會射擊比賽,他對m1911的扳機力度太大不滿意,認為這會影響精度。為了修正這個缺陷,巴頓自己動手修挫,結果槍枝走火,誤傷了自己。此後,巴頓對這款手槍有陰影,隨身的自衛手槍換回了柯爾特M1873轉輪手槍。由於該槍服役時間跨度較大,從美國早期黑幫片到現代槍戰電影中,都會大量出現。
1996年上映的美國早期黑幫題材電影《終極悍將》中,主角布魯斯威利斯手持兩支M1911手槍射擊的鏡頭,成為經典鏡頭。另一個經典的雙槍鏡頭則出現在電影《奪面雙雄》中,飾演反派一號的尼古拉斯凱奇的標誌性武器,就是兩支定製黃金版M1911手槍,以突出壞人的囂張和兇狠。在軍事電影中,M1911卻往往被賦予身經百戰老兵的角色。
在描述越戰的電影《我們是戰士》中,主角梅爾吉普森的助手,曾經歷過二戰和韓戰的老軍士長,不信任越戰新裝備美軍的M16步槍,他認為在戰場上還是M1911可靠。另一位電影中的經典老兵形象,《勇闖奪命島》中反派一號漢默將軍,他領導的陸戰隊叛軍全部裝備義大利貝雷塔M92F手槍,只有漢默將軍堅持使用M1911作戰。由於漢默將軍在影片中被賦予叛變的老英雄形象,M1911可以凸顯他這種老戰士的特點。
M1911是一支重達1.1公斤的重型戰鬥手槍,要知道一支可以連發且射程達200米的MP7單兵防衛武器淨重才1.6公斤。M1911不僅重且後坐力大,被認為不適合女性使用,是屬於猛男的手槍。
最愛用M1911的好萊塢動作明星是身高超過193釐米的合氣道大師史蒂芬席格,幾乎所有他主演的動作電影中手槍都是M1911。
然而,這支槍也並非只有糙漢子才能玩得轉。在香港電影《槍王》中,主角張國榮的槍就是一把競賽級的M1911。該片講述一名實戰射擊比賽的冠軍成為殺手挑戰警方的故事。張國榮飾演這名冠軍,實戰射擊比賽(IPSC)最初的競賽用槍就是M1911,張國榮在片中使用這款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槍王》劇照 (資料圖/圖)
「哥哥」在影片中,使用了競賽級M1911,開槍動作如行雲流水。《槍王》藉助道具和真實的槍戰動作場面,成為華語電影中少見的經典實戰派槍戰電影。其後續之作《槍王之王》中古天樂雖然也在用同款槍,氣場和張力比張國榮相差甚遠。1983年,美國陸軍向國內外的輕武器廠商提出招標請求,打算採購一款新的9毫米北約口徑手槍,替換當時已經裝備部隊超過70年的M1911手槍。柯爾特公司提供的樣槍柯爾特SSP9手槍,在第二輪的測試中被淘汰,最終同樣為百年老號的義大利貝雷塔公司獲得了訂單。這次競標標誌著美軍的槍械採購開始鬆動,自一戰之後美軍從未大規模裝備過美國本土廠家之外的輕武器。
喪失了柯爾特從1863年就開始壟斷的美軍手槍市場,是柯爾特帝國走向破產的開始。當時柯爾特參與競標的樣槍是SSP手槍,可以視為M1911換湯不換藥的改良型產品,面對更多70年代後設計的新式手槍自然敗下陣來。
順便一提,柯爾特公司在步槍項目上也一直依靠天才設計師尤金·斯通納設計的老本。1963年,柯爾特公司買下了阿瑪特萊公司斯通納設計的AR-15步槍的生產權,並重新命名為M16。不過,柯爾特的運氣也就到此為止了。為了利益,柯爾特後來甚至打壓尤金·斯通納新的M63模塊化步槍的發展,以保證M16系列步槍能夠持續獲得美軍的訂單。
從這點上來看,柯爾特公司已經不再是那個槍械天才塞繆爾·柯爾特創立的企業。儘管在歷史上其最成功的三個武器型號均來自三代天才設計師塞繆爾·柯爾特、約翰·摩西·白朗寧和尤金·斯通納,然而該公司自1960年代創新能力完全喪失。多年來一直在原有的型號上修修改改,做工質量均不如很多新銳廠商, 能夠支撐到今天才申請破產,也算商業上的奇蹟。
相關閱讀推薦:
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主角之一的狙擊手曾經說過「如果正好讓希特勒出現在我的射程內,那麼戰爭就可以結束了。」即便這個假設成立,我們也不能認為他的狙擊步槍是戰略狙擊步槍。同樣道理,如果二戰中有人用餐刀插死了東條英機,那麼這把刀會成為戰略餐刀嗎?
點擊閱讀原文,知道為你送上精彩文章《還戰略步槍呢?別逗了》。
未經同意,「知道」所有文章謝絕任何網站、新聞客戶端、微信公號等以任何形式轉載,若想轉載,請先聯繫小編郵箱liuyunshan113@126.com,但歡迎轉發和分享至你的朋友圈。
1、點擊標題下的
「南周知道」,看見「關注」之後迅速點上去。
2、複製「南周知道」或「nz_zhidao」,在」查找公眾號「界面,直接搜索。
3、長按二維碼可迅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