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小生背後的辛酸

2021-03-03 民間懷舊劇場

出生於臺灣 嘉義縣布袋鎮的孫翠鳳,以26 歲之齡、為人妻母之後才正式學戲,克服僵化肢體和語言障礙,進而成為「明華園」的臺柱,其間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之艱辛――――――――――――――――――――――――――

孫翠鳳用7年時間成為臺柱子

七年從跑龍還搞砸到成明華園的臺柱子是一個驚人的速度

――――――――――――――――――――

在都市裡長大的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過上這樣的生活:坐在裝布景、道具的敞篷卡車上顛簸晃蕩,不分晝夜地趕路,有人竟會從車上掉下來;

化妝用的「粉底霜」瓶子上清楚地標明「工業用顏料」,描眉畫眼的黑粉是真正的鍋底灰,塗抹腮紅的「胭脂」是食用色素調和花生油熬成的;妯娌們前臺演戲,還要抓空到後臺看顧一下煮菜鍋;飯菜都是擺在地板上,幾十人圍成一圈席地而坐,或者乾脆蹲著吃,吃得慢一點菜盤就見底了;

 每天忙到下半夜,睡在帆布袋和草蓆上,夜不成眠,暗暗垂淚到天明;心愛的女兒被攔腰栓在戲箱上,繩子的長短剛好夠她爬到能望見媽媽的地方,本來在演著喜劇,眼淚卻忽然湧了出來,……生活在孫翠鳳面前展示出嚴酷的一面。兩歲的時候,父母抱著她離開了戲班,二十六歲的時候,孫翠鳳又走上了戲臺。臺北街頭少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白領,中國的演藝界從此卻多了一顆明星。「羈絆」的關係誰也不會明白

――――――――――――――――――――

在舞臺上演慣了風流倜儻的英俊小生的孫翠鳳坦言,最初完全沒有想到明華園會把白素貞的角色安排給她。

「我一看到自己要演白素貞就哭了。天啊,我已經在舞臺上演了20年的男人,對於怎麼演女人完全沒有概念!」孫翠鳳再三要求讓自己換一個角色,不過,並沒有得到批准。「沒辦法,只好趕緊學啊。」

 緊張的排練開始了。不料,第一場千年蛇洞的戲孫翠鳳就鬧了大笑話。按照編劇的設計,這場戲中,所有的演員都要跳「蛇舞」,那舞蹈被設計成了現代舞的舞步,其他演員很輕鬆地就學會了,只有孫翠鳳的動作彆扭極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跳那個舞時,屁股在左邊,腰在右邊,脖子在左邊……我對教這段舞的老師說,怎麼那麼彆扭啊?老師回答說,只有這樣才有蛇形啊。」那天排練完回到家裡,孫翠鳳只覺得整個背都在痛。

「蛇舞」練成了,孫翠鳳卻並不滿足。「白素貞是蛇女王,我們想如果讓女王多一點神秘感,在舞臺上效果是不是會更好。」經過一番商量和討論,最後決定要讓「蛇女王」在舞臺亮相時「變臉」。第一張白臉,第二張紅臉,第三次才露出令人驚豔的秀美容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蛇舞」鬧了笑話,學變臉足足花了1個月,而為了生動表現白素貞飲下雄黃酒後的痛苦掙扎,孫翠鳳又要開始練習傳統長水袖。看似柔軟的長水袖,卻給孫翠鳳帶來了難熬的痛苦。為了練好它,孫翠鳳的肩胛骨受了傷。每一次拼盡全力的演出之後,她肩胛骨上的傷痛就會復發,必須找醫生做治療。「這就是年紀太大練功的後遺症啊。」說這話的時候,孫翠鳳臉上還是掛著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七十三年


孫翠鳳回到屏東婆家明華園,開始戲劇新鮮人的生活。二十幾歲才開始學戲,起步不能謂不遲,但是孫翠鳳憑著毅力和那顆求好上進的心,硬是達成不可能任務。

明華園極受歡迎,一年戲路常常滿檔,身處其中的孫翠鳳便常有演出或觀摩的機會,加上聰敏肯學,幾年磨練下來,功力突飛猛進,生、旦、淨、末、醜皆能敷演,進步之速連同團的前輩都驚奇不已。

民國七十五年,明華園獲邀參加臺北藝術季,要在社教館演出《劉全進瓜》。孫翠鳳在此次公演擔綱演出男主角劉全,在大舞臺上初試啼聲卻一鳴驚人,開始綻放新星的光芒。

此後隨著明華園四處徵演,孫翠鳳也淬練出愈發耀眼的光採,身為當家小生的孫翠鳳,聲勢更是扶搖直上,民國八十五年獲選十大傑出青年,來年又獲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

孫翠鳳曾說:「歌仔戲經歷的,是一個快速滑落、緩慢拉升的過程,即使成名後,也仍要面對沒人看戲的窘境,不止一次,臺上的演員比臺下的觀眾還多。即使臺下只有一個觀眾,也要打足精神,演出最好水準,這是一個演員的職業道德。為歌仔戲守住舞臺,也是一個演員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從中能夠感受到孫翠鳳「德藝雙馨」的品質與個性。

―――――――――――――――――――

孫翠鳳從花旦、青衣、武生唱到小生,又與劇團在監獄、醫院、校園、工廠、鄉鎮演出,最大程度地推廣歌仔戲。最終使這種古老戲劇根植人心,婦孺皆知。

更多精彩關注民間懷舊劇場(hjjc316)

相關焦點

  • 【人物】歌仔戲小生莊海蓉.
    莊海蓉,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現任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旦轉生角,扮相英俊,獲獎頗多,已在舞臺演出二十餘年。(歌仔戲:發源於臺灣,盛行於閩臺地區的地方劇種。)歌仔戲《雙合鏡》劇照(圖左) 好一個威嚴的狀元郎和一個粉嫩的美小生!有些劇種盛行坤生。所謂坤生就是指由女性扮演的男性角色,她們比真正的男小生多了一份俊逸與柔情,簡直收穫一大批女性粉絲!
  • 《玲聽兩岸》春節特別節目:黃香蓮——歌仔戲當家小生的螢屏歲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年初五本期特邀嘉賓:黃香蓮她出生於臺灣梨園世家,祖輩父輩都是歌仔戲名角。她4歲時就在劇團登場亮相,後被電視歌仔戲導演陳聰明所挖掘,正式開始學習歌仔戲的唱腔身段。她領銜臺灣八點檔戲劇、主持超過30年,以英俊的扮相、靈活的身段,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當紅歌仔戲小生。她雖身為女子,卻巾幗不讓鬚眉,用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和堅持,成為臺灣炙手可熱的歌仔戲表演藝術家,她就是黃香蓮。
  • 臺灣歌仔戲小生柳青心臟病過世 享壽72歲
    歌仔戲小生柳青前天因心臟病過世。(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歌仔戲小生柳青和楊麗花、葉青、小明明並列為歌仔戲四大小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11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昔日歌仔戲小生柳青4日清晨因心臟病過世,享壽72歲。
  • 專訪臺灣歌仔戲「無敵小生」孫翠鳳
    如今,孫翠鳳已經可以做到收放自如,一卸妝,就做回女人  在臺灣,歌仔戲家喻戶曉,已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老字號」明華園的歌仔戲融合了民俗、戲劇、詩詞、音樂、舞蹈、雜技、美術、劇場技術等,依靠不斷創新為傳統戲曲找到了一條出路。而被譽為「無敵小生」的孫翠鳳,在歌仔戲的復興中功不可沒。
  • 傳統戲劇無敵小生孫翠鳳深耕校園傳承傳統歌仔戲文化
    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中)出席明華園創團90周年《龍城爭霸》彩排。(本報資料照片)歌仔戲是臺灣珍貴的戲劇之一,也是傳承傳統文化重要的一環,明華園戲劇總團的當家小生孫翠鳳,自小在外省家庭長大,從一句臺語都不會講,變身揚威國際的歌仔戲演員,1994年前往法國演出《濟公活佛之雪狐情》,把臺灣歌仔戲帶到歐洲。
  • 歌仔戲小生嫁中研院士 黃香蓮為愛苦練abc
    歌仔戲永遠的小生黃香蓮,睽違舞臺十年,受文建會之邀即將於九月以《江南第一才子》戲碼與戲迷相見,為宣傳復出作品,黃香蓮日前(30日)上中天
  • 她曾是最帥的歌仔戲小生,事業成功卻慘遭婚姻不幸
    楊麗花,1944年生於臺灣,是一名歌仔戲小生,可以說是那個時期最火的歌仔戲演員,她甚至可以說是歌仔戲的至寶了呢!還曾被評為「最帥小生」。楊麗花還是個小童星呢,從她四歲起就跟隨母親在劇團裡做群眾演員,七歲時候就以小安安這個角色出名了,從此正是走上了歌仔戲的道路。
  • 家喻戶曉的「歌仔戲天后」黃香蓮,為何曾一度自卑?
    4月7日黃香蓮走進《玲聽兩岸》她出生於臺灣梨園世家,祖輩父輩都是歌仔戲名角。她4歲時就在劇團登場亮相,後被電視歌仔戲導演陳聰明所挖掘,正式開始學習歌仔戲的唱腔身段。她領銜臺灣八點檔戲劇、主持超過30年,以英俊的扮相、靈活的身段,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當紅歌仔戲小生。她雖身為女子,卻巾幗不讓鬚眉,用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和堅持,成為臺灣炙手可熱的歌仔戲表演藝術家,她就是黃香蓮。小生表演藝術在歌仔戲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便是小生幾乎都由女生來反串扮演,長相英俊的黃香蓮也在舞臺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 歌仔戲的前世今生
    歌仔戲初以一男一女的對唱為主,後發展為有生、旦、丑三行併兼備科、曲、白的成熟戲劇。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醜行有三花、老婆等角色。眾角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
  • 揭密 ‖ 臺灣歌仔戲皇帝楊麗花
    提到歌仔戲,必然聯想到楊麗花。楊麗花的一生,可說是一部臺灣歌仔戲的發展史,兩者無法切割。而這蜚聲國際的戲曲與代表人物,正是源自宜蘭縣的員山鄉。楊麗花出生在歌仔戲世家,打從娘胎開始,就與歌仔戲結緣。臺下,她欣賞著母親的小生扮相,愛母親甩起水袖的優雅,手舞長槍的神氣,更會因母親與小旦眉目傳情的眼神而怦然心動。所以,她打小立志要以母親為榜樣,扮演小生。熱愛戲曲的她,有父親教唱七字仔等曲調,有母親指導身段以及對古井[哈]出渾厚的嗓音,更有平劇師傅為她紮下武打的基本功,以及漢文老師教導簡易古書以融合戲文,厚實文武小生兼具的底子。
  • 閩南歌仔戲 |《陳三五娘》
    歌仔戲初以一男一女的對唱為主,後發展為有生、旦、丑三行併兼備科、曲、白的成熟戲劇。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醜行有三花、老婆等角色。眾腳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歌仔戲的內容以演唱民間故事為主,劇目有《陳三五娘》、《劉秀復國》、《八仙過海》、《濟公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多強調忠孝節義,一般沒有固定劇本,至今仍沿襲以"戲先生"講戲並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歌仔戲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歌仔戲的音樂曲調包括《七字調》、《哭詞》、《雜念調》唱腔道白則是以廈門、漳州方言合成的臺灣腔。唱詞視情節而定,可長可短。
  • 歌仔戲與電影碰撞出的火花
    歌仔戲形成完整的戲劇表演後,由於採用閩南語演出,貼近民眾生活語言,且曲調採自歌謠小調,極受臺灣百姓歡迎,就連原本的大戲戲班都與歌仔戲合作,也促使歌仔戲吸收許多大戲的元素,成為了臺灣地區常民文化的代表。1925年,歌仔戲藝人回傳進入福建各地區,自此流行於閩南地區。
  • 歌仔戲《斷袖》詮釋同性戀皇帝情史
    一心戲劇團《斷袖》劇照  創團於臺北的一心戲劇團
  • 唐美雲歌仔戲《光目女救母》全集高清在線觀看
    出席活動(13張) 蔣武童十四歲拜師學藝,投入歌仔戲表演,二十出頭傳出名號,逐漸建立「戲狀元」的稱譽。唐美雲系從母姓,母親唐冰森,藝名「唐豔秋」,出身於紫雲社,專攻小生,於紫雲社中嫁與蔣武童。蔣武童夫妻婚後自組「寶安歌劇團」,1970年代正值臺灣歌仔戲沒落,撐持艱難。唐美雲本無意投入歌仔戲表演,然而受限於環境,自國中輟學,逐漸加入家中劇團幫忙。
  • 活著的閩臺傳統藝術——歌仔戲
    每逢過節,閩南人家搭戲棚請戲班,拜神明熙熙攘攘,鄉裡鄉外有說有笑藝人有情,傳承衣缽小小的一方舞臺演繹世代的悲歡與離合冰糖葫蘆,撥浪鼓,咿咿呀呀搬著小板凳,為戲入迷一路跟只為,等那故事裡的人歌仔戲,又稱「臺灣歌仔戲」,是臺灣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與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
  • 臺灣歌仔戲天王黃香蓮演繹經典
    欄目名稱:臺灣歌仔戲天王黃香蓮演繹經典   由廈門衛視與臺灣中視聯合制播的「今風古韻 四海同春--2019兩岸元宵戲曲晚會」將於2019年2月19日元宵節期間在兩岸同期播出。晚會上黃香蓮老師將帶來經典之作《前世今生蝴蝶夢》,為戲迷們送上久違的經典戲曲體驗。
  • 《龍飛鳳舞》| 歌仔戲與電影碰撞出的火花
    和展現本土喪葬習俗的《父後七日》一樣,《龍飛鳳舞》有著由各式通俗戲劇、影像元素拼貼出的歌仔戲獨特風貌,所講述的故事也草根性、幽默性十足。歌仔戲是現存劇種中唯一源起於中國臺灣的戲曲劇種。中日戰爭期間,日本殖民當局開始厲行皇民化運動,開始禁絕歌仔戲等漢人傳統的戲曲演出,歌仔戲藝人只得改穿和服、佩帶武士刀演出,唱日本軍歌,宣揚日本當局政策,也促使歌仔戲「胡撇仔」的形成。
  • 臺灣歌仔戲巨星柳青去世 生前僅重35公斤
    柳青舊照  搜狐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昔日歌仔戲小生柳青11月4日清晨5點多因心臟病過世,享年72歲。  柳青曾是紅極一時的歌仔戲演員,1962年以臺語電影《孫臏下山》竄紅,拍攝國臺語電影近百部,是當時影壇要角,1969年中視開播,受邀加入「中視歌劇團」,與王金櫻成為電視歌仔戲熒幕情侶。1973年參加「臺視聯合歌劇團」,和楊麗花從臺語片到歌仔戲都陸續合作,1985年轉戰中視演出,最後一部作品為《漢宮怨》飾劉盈,之後漸淡出電視圈。
  • 閩南文化之歌仔戲
    「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話表達就是「小歌」),歌仔戲以摻雜文言的閩南語為主,讓社會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的故事,成為早期臺灣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歌仔戲的雛形為宜蘭地區的落地掃,吸收車鼓陣等元素,慢慢發展成小戲。而後又學習高甲戲、北管戲、京劇等各類大戲逐漸具備完整的戲曲形式。
  • 1985年葉青歌仔戲 彩雲天涯(檀郎)楊懷民
    而楊小生最美的角色,卻剛好多是在神仙劇,雲七郎,仇天鵬,檀郎,花無痕,都是足以與男一抗衡,甚至討喜度甚過男一的角色,若說神仙劇讓楊小生大紅,應該也為言過其實。也就那麼剛好,個人接觸葉團作品就是從神仙劇的巫山一段雲開始,雖然當年錯過了楊小生最經典的雲七郎,卻恰巧遇見這位同樣瀟灑豁達的檀郎,讓我從此數十年念念難忘,就如同對楊團長的鷹王一樣,這二位爺因此成了我小時候最愛的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