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監獄,就不得不提赤柱監獄。
赤柱監獄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安保級別最高的重刑犯監獄之一,也是第二座有過死刑犯和處理死刑犯的監獄(第一座為香港域多利監獄。但赤柱監獄建成後,便成為了香港唯一處決死刑犯的監獄),更是香港監獄題材影視劇的拍攝基地。許多耳聞能詳的影視劇都在此實地拍攝,比如《監獄風雲》、《廉政行動》、《再戰明天》、《反貪風暴4》等等。
赤柱監獄建於1937年,前稱香港監獄。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赤柱監獄都是香港條件最好、設施最齊全、犯人容量最大的監獄,幾乎香港所有的重刑犯都關押在此。
赤柱監獄的安保級別相當之高,凡進入監獄的人,哪怕你是香港特首,也必須進行必要的檢查。整個監獄全天二十四小時無死角監控。
赤柱監獄設計之初,有1600多間倉房(含禁閉室、病房和處決室),可容納1700多名犯人。但隨著死刑的廢止,拆除了一些獨立倉房和處決室,目前赤柱監獄的容納量為1511人(香港懲教署官方數據)。
赤柱監獄自1946年戰後到1966年,一共處決了122人,處決方式為環首刑(絞刑)。
環首刑,是要求死囚站在沙包上,頸項套上麻繩,當行刑者一把扳手推下,死囚站立的沙包會跌落一活門內,死囚隨即被麻繩纏著頸項,其頸椎骨亦因為受壓折斷而氣絕身亡。
香港最後一名被處決的死囚是越南籍的黃啟基,他因劫殺罪被判死刑,於1966年11月16日在赤柱監獄被執行環首刑。
其實由1966年至1993年的香港法例中仍然保存死刑,不過所有在當時被判刑的死囚,都會一律自動由英女皇赦免,改為終身監禁。1993年4月,當時的香港立法局通過修訂法例,以終身監禁作為最高刑罰,正式廢除死刑。
香港於1997年7月1日改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但依照「一國兩制」方針,沒有跟隨中國內地恢復死刑。
赤柱監獄環首刑執行室
作為全港最大的重刑犯監獄,赤柱監獄曾經關押過許多超級悍匪和罪大惡極的窮兇極惡之徒,這個在《走進香港監獄系列1》中曾經說過,就不再累述。
在很多人的眼裡,赤柱監獄是一個充滿了神秘和恐怖的地方,主要源於太多的影視劇所渲染的「監獄風雲」。其實,從赤柱監獄成立至今,僅在1973年4月發生過一次騷亂。
當時,容納量僅為1500餘人的赤柱監獄關押了約3000人,由於沒有對應的隔離措施,加之當時的黑幫活動猖獗,在一些人的煽動之下,犯人們故意製造混亂,甚至劫持了警官,企圖越獄。
幸好當時的外圍警察訓練有素,反應及時,最終成功制止了這起騷亂事故。
也正是這起事故之後,赤柱監獄安保再度升級,並增加了一堵電網外牆。儘管之後還發生過零星的越獄逃獄事件,但沒有再發生過集體騷亂事件。
至於網絡流傳的世紀賊王張子強曾經欲用800公斤炸藥炸掉赤柱監獄救出超級悍匪葉繼歡,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炸藥還沒弄到,人就被抓了。
那麼,現實中的赤柱監獄是不是經常發生犯人打架甚至群毆事件呢?
當然有,但不是經常。以下是香港懲教署提供的2019年的犯人違規事件統計圖片,請注意,這是全港28所懲教院所的數據。
從統計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按全年平均在押人數7000人左右來計算,這個數據並不算太高,不到6%。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曾經有很多人從中國內地偷渡到香港,也有不少人因在香港犯罪而被逮捕入獄,但遣返回內地之後,不少人都說在香港坐牢也是賺錢。這個一點也不誇張。時至今時今日,仍有不少在香港服刑的人不願意離開監獄,希望以監獄為家。
在香港影視劇《反貪風暴4》中,張繼聰飾演的阿碌,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坐牢,才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這是因為外面的世界仿佛比監獄更難生存,監獄中不愁吃穿,住房也不用花錢,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香港年輕人而言,這裡似乎過得更加輕鬆。
這句話不但道出了香港年輕人在現今社會的生活壓力之大,也印證了香港監獄的福利待遇之好。
因為香港所有的監獄待遇和衣食住行都差不多,所以,在本章環節,就不去描述赤柱監獄的各種細節了。下一章,咱們將重點講述香港監獄的住宿條件和飲食等方面的問題。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而成,部分圖片、數據及文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懲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