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9時,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一場隆重而特別的祭孔儀式在這裡舉行。孔子77世裔、《中國字——講述中國人的思維和漢字的故事》(以下統稱《中國字》)的作者孔亞平攜同40多位專家學者一同出席了這場名為「庚子年,《中國字》祭孔儀式」的活動。孔亞平宣讀了祭文,立誓要像先祖孔子一樣,致力於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建設文化強國而奮發努力。
在隨後舉行《中國字》新書發布會和研討會上,世界儒聯副理事長、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院長、博導楊朝明,世界孔子後裔聯誼總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孔子後裔儒學促進會副會長、博鰲儒商論壇常務副理事長孔眾,中華孟氏宗親會副會長孟斌濟寧學院劉振佳教授、宋思偉教授,濟寧學院曲阜師範學校院長孫輝,孔子世家譜常態化續修工作協會辦公室主任孔祥勝,山東濟寧周易學會會長孔勇、副會長高恩山、孔子基金會特聘講師孔為峰、學者陳斌惠、中源學館講師團代表袁繼明、徐一航、胡含章老師和本書策劃編輯等4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世界孔子後裔宗親聯誼總會、中華孔子學會孔子後裔儒學促進會和人民日報出版社主辦。
與會的傳統文化學者紛紛讚許該書為中國傳統文化普及開闢新道路!
祭孔儀式
11月30日上午9時,在孔廟大成殿舉行了隆重的祭孔儀式。世界孔子後裔聯誼會副會長孔眾先生、《中國字》作者孔亞平先生等一行人參與了本次祭孔儀式。孔亞平老師表示要效法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努力弘揚優秀中華文化。
作者孔亞平先生參加祭孔儀式
新書發布會
在祭孔儀式結束後,世界儒聯副理事長楊朝明先生和世界孔子後裔聯誼總會副會長孔眾先生等40多位專家出席了《中國字》新書的發布會。
會上,作者孔亞平老師首先致辭,對蒞臨到場的嘉賓致以由衷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孔亞平老師在發布會上講話)
之後,孔亞平老師講述了《中國字》的創作背後的思考和故事。他說,漢字被簡化了之後很多已經失去原來的本意。我們的下一代已經難以讀懂古人的文字,理解不了古人的智慧,甚至扭曲、誤解。對外國的文化卻如數家珍,奉為時尚和流行,這讓人非常心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字》的出版,可以幫助中國人系統學習漢字,將推動中國人學習古文字的熱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個時代的傳播和普及。
會上,嘉賓們對於《中國字》的出版表示祝賀。楊朝明院長作為嘉賓代表作精彩致辭,他對《中國字》給予了高度肯定並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他提到通讀《中國字》這本書可以重新認知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
(孔亞平老師和楊朝明院長合影)
與會專家學者和傳統文化愛好者的高度評價了該書的出版發行。楊朝明認為:「《中國字》,是用中國字講述中國思維、講述中國人的故事、講述中國人從古到今的一個思維歷程,「我覺得意義也非常非同尋常,而且這書的形式,特別適合給我們的孩子看」。
此外,世界孔子後裔聯誼總會副會長孔眾先生代表孔氏宗親發表了重要講話,對《中國字》的形式創新和內容專業性、可讀性均給予了高度評價。
孔亞平老師和孔眾先生一起展示世界孔子後裔聯誼總會會長孔德墉會長為《中國字》發布賀贈的親筆題字
劉振佳教授在發言中表示:「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儒家的故事是中國故事的核心和主體部分。《中國字》以文字切入、以簡單通俗的語言、以富有故事性的情節、以大家能夠接受的理念去講述儒家的一些硬的原理,我想這是一個良好的突破。在某種意義上說,也為我們今後儒學怎麼走向社會,怎樣為更多的社會群體所接受,提供了一種思想,也提供了一種借鑑。」
目前圖書市場上的古漢字圖書的版本,注意點大都放在單個字的字形和字義上面,字與字之間的關聯比較少,陷入純粹的文字符號活動。但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張文化思維網,字與字,字與萬物,字與義都不應該是割裂的,它們應該是文化思維的一部分。如果今天的我們對漢字的認識和理解僅僅停留在符號上,甚至用現代人的思維去穿鑿附會,那將是多麼膚淺的文字符號遊戲。孔亞平老師對古漢字的講解,回歸了古人的思維,不停留在一筆一畫上,而是延伸到傳統思維的「巨系統」中。《中國字》的出版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和推廣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和方向,對新一代中國青少年的文化自信的建立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濟寧周易協會會長孔勇先生向孔亞平老師提贈對聯,祝賀《中國字》發布
(孔亞平老師與與會專家合影留念)
《中國字》的創作形式
《中國字》是以杜若、小雅、鹿鳴三位同學在美麗、幽靜的育賢書院跟隨先生學習漢字和知識。與其他書院不同的是,育賢書院的先生是用傳統的經學思維來講解經典中重點漢字的體、象、用三個方面的智慧、於是,在輕鬆有趣的課堂上,在老師與學生一問一答之間,同學們不僅學習了漢字的豐富含義,還能舉一反三地理解古文的正確意思,從而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國字》出版的意義
《中國字》的面世,讓大眾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漢字背後五千年華夏文明豐富、系統、細膩、敏感且圓融的思想和民族精神。帶給了廣大讀者一種新的解讀漢字的視角,這種角度是傳統也是現代的,是分析也是綜合的,是知識更是智慧的,給當前漢字解讀的圖書領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向與體驗。
《中國字》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人要復興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就需要先重鑄自己的根和魂。文字和經典就是蘊含著中國人精神的根和魂,文脈關乎國家的命脈,文運關乎一個民族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復興文化開始,文化的復興必從認識漢字開始。重新認識漢字,就要從甲骨文、金文、篆文等象形文字開始學習。
青少年是中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未來已來,唯有能觀乎天時人文者,惟有明華夏智慧之本者,唯有孜孜不倦於民族復興偉業之行者,才能自強不息成經天緯地之事業!
孔亞平老師將以《中國字》的出版為契機,大力推進以「中國字 中國夢」為主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公益講學」活動,在中華大地傳播中國文化和漢字文化,為全面提升廣大青少年的中華傳統文化素養、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中華傳統文化素養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