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的眼中,打工對農村的一般家庭來講是個好事,換句話說,不打工吃什么喝什麼,是打工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是打工讓農村的樓房多了起來,是打工讓農民出門也有車開了,但對農民來說,打工是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選擇,因為自從踏上打工之路的那天起,農民基本上就過上了「拋妻棄子」的生活。表面上看著光鮮亮麗,一個月寄回家好幾千,但孩子從小性格養成的時候缺少的父愛卻再也補不齊了,妻子一個人在村子裡望著幾畝地的麥田,無從下手的壓力,再也沒人分擔了。
對幾乎所有的農民來說,打工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一旦走上了打工這條路,年年如此,不同的就是自己足夠努力,運氣又好的農民最終從村子裡走了出去,一輩子不再返回,更多的農民卻要在鄉村和城市,打工和返鄉之間糾結,來來回回,也是一輩子,「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是這些農民由衷的感嘆。如今又到了歲末之際,很多農民工都會在短時間內集中返鄉,成為春運的主力軍,但也有4種打工族的回家之路很「艱難」,這樣的人村村都有,希望沒有你。
第1種打工族:跑了一年,沒幹到活
「找個能長期幹,好結帳,包工頭不唬人的地方就好好地幹一年,再苦都堅持」,這應該是農民工每年離家時候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了,很多農民也確實奔著這個目標去的,但出去後才發現總是事與願違,要麼是因為環保不達標,被責令整改,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工,要麼是包工頭不靠譜,不想跟著幹,要麼是情況不樂觀,接不到活兒,總之不少農民出去的時間不算短,但一年換了四五個地方,正兒八經幹活的時間沒幾個月。
對這樣的農民來講,今年就算是白跑了,手裡不可能有幾個錢。回到村子後各種花銷都要來,過個年沒有個三五千根本不夠。除了花銷大之外,村子裡還不乏一些愛看熱鬧的人時不時來一些「冷嘲熱諷」,不管是從經濟上還是心理上,感覺都不太好,所以回家之路不可能多順暢。
第2種打工族:活兒沒少幹,就是不結帳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情況比第1種情況更扎心的話,那就是第2種了,活兒沒少幹,就是不結帳。其實農民工現在不怕賴帳的包工頭或者老闆,就怕是「軟刀子」,軟硬都不吃的人。這樣的人態度很好,從來不說不欠農民工的錢,並且農民去要帳的話,他們的態度也很好,但就是不給結帳,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搪塞。農民碰到了這種情況簡直是無解,回家等也不是,追著要也不是。不過現在各個城市都有專門幫農民工解決工資問題的部門,農民真因為這事兒導致回家難的話,可以去尋求幫助。
第3種打工族:離婚後,婆家不待見,娘家不歡迎
這種情況雖然有點特殊,但是在現如今的農村,並不少見。現在農村的女人也都十分要強,再加上現在人都比較注重自我,婚姻的觀念也更為民主了,所以過不下去的時候就會選擇離婚。不少農村的離婚女都是獨自在外打工,每到了過年的時候,回娘家吧,可能在婆家的時候和婆家一心,招娘家不待見,也可能娘家有弟弟、弟媳,擔心惹麻煩。去婆家吧,已經離婚了,偶爾去看看孩子還可以,去過年是不可能了。對這類人來說,歸家之路必定艱難。
第4種打工族:因工作原因,假期回不去
農民進城後從事的工作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在工地上幹活雖然辛苦,但還能回家過年,有些農民從事的工作恰恰是沒辦法回家過年的,最常見的就是保安,還有工廠裡普通農民工,越是到了別人都休息的時候,越是忙。有人說「逆春運」現在很火爆,可以把家人接過去,但對農民來說,花銷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說來說去,只能一個人在外邊過年了。
對農村的打工族來說,一年到頭,歸家才是一年最完整的句話,但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牽絆著農民,導致不能回去的,但無論如何,別忘了農村還有最親近的人,抽出時間,問候下,或者雖不能在家過年,提前回去看看也未曾不可。最後,古人用「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讓」來表達對故鄉複雜的感情,真希望農民的歸家之路都是坦途。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