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頭》由李運傑、萬仁聯合執導,黃鴻升、王陽明、孫鵬等主演的一部黑幫電影。本片於2015年7月9日在中國臺灣上映。影片講述了兩大幫派頂莊幫、橋頭幫為了各自的理念,維護自家道義而對立相鬥的故事。 角頭名稱是臺灣的一種地方街頭勢力的團體稱謂。
電影講述勇桑是建國市場老大,年齡已經六十多歲,在市場內深孚人望。建國市場類似我國的菜市場,就是臺灣不同的是不僅賣雞鴨魚肉,青菜果蔬,而且經營各種百貨。勇桑手下有兩名得力幹將,一個是清楓,一個是阿雄。阿雄年齡比清楓稍小一些,尊稱清楓大哥。
在多年前幫派與另外一個幫派的衝突中,清楓失手殺人,而阿雄卻替其頂罪,做了三年牢。阿雄被釋放出獄後,清楓已經成為頂莊角頭黑幫內的第二號人物,是幫內最被看好的勇桑老大的接班人。阿雄為人善良,守規矩,為人古道熱腸,有人情味,是勇桑看好的對象,甫一出獄就被賦予看管令一市場的職務。
此時,臺灣另一幫派大橋頭老大身死,其兒子麥口從美國學成歸來,掃平幫內其他不服從他的勢力,重新奪回大橋頭控制權。麥口一直身處美國,上過大學,也參與過黑幫活動,商業概念超前,他看中了頂莊所管理的建國市場,欲將其建設為一個集觀光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商業中心。
但在與勇桑商議此事後遭到拒絕,原因是建國市場如果一旦拆遷,在建國市場經營十幾年的這些老商戶無法得到合理安置。麥口眼見直接商議不成,就挑撥離間清楓與勇桑的關係,用金錢誘惑清楓讓其想辦法做掉勇桑自己得到老大位置,可以與麥口一起瓜分這塊大蛋糕。但清楓一直不為所動。
雙方談判不成最終開戰,明面暗面衝突不斷,各自成員也有不斷受傷。麥口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這次利用建國市場中的老商戶餃伯愛賭博的毛病,讓他欠下幾百萬高利貸,從而要挾餃伯將一直守護在勇桑身邊的清楓誘使離開勇桑身邊,麥口好對勇桑下手。
脫離清楓和阿雄保護的勇桑被暗中殺害。阿雄與清楓悲憤填膺,在麥口召開建國市場拆遷大會時發動突然襲擊。人群聞聽槍聲,頓時抱頭四處奔逃,麥口手下先後中槍身亡。最終,麥口死在清楓和阿雄合力之手,但阿雄也被麥口所殺,最後只有清楓還殘留著一口氣。
本片雖然是以黑幫為題材,但絲毫不能讓人體會到黑幫囂張和相互仇殺的快感。電影故事的紕漏可算是不勝枚舉,本片不僅故事冗長,而且劇情拖沓,讓觀眾看得不可耐煩。其中故事線索之一清楓有可能背叛勇桑,電影中處處顯示出清楓有可能反殺勇桑的原因和線索,但在劇情營造的十分濃厚的情況下,最終清楓卻為勇桑而抗戰麥口到底,這實在讓人有點出人意料。
另外一點是大反派麥口在電影開端即乾淨利落的剷除掉幫內對他形成威脅的對頭,顯示出其做事狠毒不擇手段的作風。但是其在之後處理建國市場拆遷問題上卻拖拖拉拉,屢屢不能得手,這不能不讓觀眾對他有些看扁,大反派實在不夠狠辣,而優柔寡斷的像個娘們,前後對比,角色塑造的可謂是十分矛盾。
本片與其他臺灣片沒有什麼不同,同樣很詳實的展現了臺灣普通民眾的生活。閩南語的語調有些溫柔上揚,總是給人一種家長裡短的嘮家常的感覺,也有一種親人之間互相嘮叨不斷抱怨的生活境調,所以看臺灣的黑幫片總是不如看香港或者大陸的黑幫片有那麼一種肅殺到底和陰狠兇冷的感覺。臺灣黑幫片無論如何營造殺伐,一旦沾手臺灣大眾溫情脈脈的平淡生活,就會讓本屬於黑幫的冰冷和陰狠湮沒在無窮的臺灣永遠的小清新語調當中。
有網友曾簡單概括此片,一場拆遷,三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