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瓊與鄭雨盛在雨中,這是《劍雨》中這對亂世鴛鴦難得的溫馨一幕
《劍雨》被主演楊紫瓊評價為《臥虎藏龍》之後她最期待的動作片,在媒體試映之後,也被部分影評人評價為「《臥虎藏龍》之後最好的動作片」,也有人覺得電影節奏緩慢,對不起這個強大的陣容。在上映之前,關於導演的署名也有一個小小的波瀾,最後確定了「吳宇森作品,蘇照彬電影」這樣的署名方式,蘇照彬這個臺灣的中生代導演終於站到內地電影市場前面。
蘇照彬和近10年臺灣出產的所有商業電影都有關聯,《愛情靈藥》、《運轉手之戀》、《臺北朝九晚五》、《雙瞳》、《詭絲》都是他參與編劇或執導的作品。在臺灣導演集體開始轉型商業的時代,蘇照彬早就已經是個成熟的商業導演了,只是他還要到內地走這一遭,在這個最大的華語電影市場,經受檢閱。日前,南方都市報記者通過電郵專訪了這位導演。
A
真實的武俠世界
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武打與文戲的
節奏調和在一起
殺手組織、江湖奪寶、金盆洗手又被追殺,這些熟悉的元素在《劍雨》中都有體現,給觀眾的第一感覺似乎回到了當年看金庸、梁羽生的武俠世界,但更突出的是,細節更加真實,每個主角都變成了普通人,他們追求武功的目的卻變成讓自己能過上普通人的日子,《劍雨》是我們熟悉的武俠世界,卻又有一點新鮮。
南方都市報:這個劇本是寫了多久,最開始的idea是從哪裡來的?
蘇照彬:在我看過的武俠小說中,金庸對我的影響很深,或許就是你所說「回到熟悉的金庸」的感覺吧。第一個大綱從2007年中就寫了。開始的構想是從一段歷史記載而來:達摩死後,屍體被埋於熊耳山下,但後來其門人開棺,卻發現屍體不見蹤影,只留下《易筋》、《洗髓》兩部經書。假如能找到達摩遺體,是否可以揭開達摩武功的秘密?就開始策劃這個故事。
南都:電影很多細節,衣食住行,道具美術都看得出在追求「真實」,很多鏡頭裡都是平常生活,打鬥只是在最後1/3集中展示,這樣做的出發點是什麼?
蘇照彬:真實,或說平凡,確實是我所定的一個基調。因為劇中女主角,厭倦了江湖鬥爭,一心退隱過平凡人的日子。其實每一個人,在追求的,都是身為一個「人」所需求的最單純的東西,像是愛,像是信任,或者像是身健體康。因為我覺得,所有人,不管他的地位,技能,擁有的財富如何,要的東西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南都:所以,從開始,動作就不是這部戲最主要的?
蘇照彬:動作戲當然重要,畢竟這是部武俠電影。在開拍前,我就知道拍這部電影最大的挑戰,不在武打,而在如何把武打與文戲的節奏調和在一起。希望武戲跟文戲不要看起來各拍各的,而能達成一種強烈的,無時無刻在推進的整體感。花了很多時間在拍武打戲中的文戲。
南都:雖然都是江湖人士,但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和困境,現代人也會碰到。比如有過去的楊紫瓊想要找到一段真正的感情,選擇一點武功都不會的鄭雨盛。
蘇照彬:每個人在生命中的某些階段,都想要有重新再來過,過另外一個人生的機會。這是片中一個隱含的主題。這是人性,不管放在時裝片,還是古裝片裡,我想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