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曾經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自己每天都會話上2、3個小時看書,而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曾國藩》。在曾國藩身上,看到了最複雜的人性,有令人尊敬的,也有令人生氣的。其中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是一句話,16個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物來順應
事情來了,順其自然應對就好,不慌張,不拒絕,不逃避,尤其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更要平和自己的心態。要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既於事無補,也讓自己更加難過。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坦然接受,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未來不迎
我們常常會為自己的未來擔心,今天還沒過完就想著明天如何。未來的事情,變化莫測,誰也無法預測。
常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對於未來,我們可以擁有詳細的計劃,為之奮鬥,但不要過多擔憂。因為未來還沒出現,更不一定會出現,這不是你我能左右的,不要過分擔憂,隆重歡迎,未免杞人憂天,浪費時間。
正如陸象先所言:「天下本自無事,只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
當時不雜
有人曾問過曾國藩一個問題:你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你是如何既把這些事物都處理好,而且在學問上還如此出色的?
曾國藩說: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
讀書的時候別想著見客,見朋友的時候,就別惦記著讀書。凡事專注於一事,才能忙而不亂事情自然就能做好了。
既過不戀
事情過去的就過去了,不用太過在意,很多人都走不出自己的過去,要麼沉醉於曾經的輝煌,要麼為自己的遺憾而耿耿於懷。人生的路很長,我們一定要往前看,如果一直活在過去,那麼,整個人生都會非常失敗。
白巖松曾經得過抑鬱症,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在那段時間,白巖松非常焦慮,工作不如意,生活太艱難,隨便一件小事都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直到白巖松重新拿起書本,看到曾國藩的人生智慧,才最終從抑鬱症中走了出來。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活在當下,才能贏在當下!
白巖松後來還說:我們讀所有的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你會發現焦躁的心平息下來了,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安全感,你會發現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來被無數的人思考過,並且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答案。
曾國藩雖然不是哲學家,他的言行卻處處充滿哲理,他的一生被後人復盤,寫進了《曾國藩全書》裡,在書中,你能領略到「千古第一完人」的格局、眼界和謀略,對我們的一生都很受用。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一生的智慧,為我們的學習、工作事業提供寶貴的借鑑,所謂「成功人士不得不讀曾國藩」,希望你也能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