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在我對生活焦慮難過的時候,是曾國藩的16字藥方點醒了我

2020-12-20 重慶臺謝謝你來了

白巖松曾經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自己每天都會話上2、3個小時看書,而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曾國藩》。在曾國藩身上,看到了最複雜的人性,有令人尊敬的,也有令人生氣的。其中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是一句話,16個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物來順應

事情來了,順其自然應對就好,不慌張,不拒絕,不逃避,尤其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更要平和自己的心態。要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既於事無補,也讓自己更加難過。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坦然接受,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未來不迎

我們常常會為自己的未來擔心,今天還沒過完就想著明天如何。未來的事情,變化莫測,誰也無法預測。

常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對於未來,我們可以擁有詳細的計劃,為之奮鬥,但不要過多擔憂。因為未來還沒出現,更不一定會出現,這不是你我能左右的,不要過分擔憂,隆重歡迎,未免杞人憂天,浪費時間。

正如陸象先所言:「天下本自無事,只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

當時不雜

有人曾問過曾國藩一個問題:你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你是如何既把這些事物都處理好,而且在學問上還如此出色的?

曾國藩說: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

讀書的時候別想著見客,見朋友的時候,就別惦記著讀書。凡事專注於一事,才能忙而不亂事情自然就能做好了。

既過不戀

事情過去的就過去了,不用太過在意,很多人都走不出自己的過去,要麼沉醉於曾經的輝煌,要麼為自己的遺憾而耿耿於懷。人生的路很長,我們一定要往前看,如果一直活在過去,那麼,整個人生都會非常失敗。

白巖松曾經得過抑鬱症,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在那段時間,白巖松非常焦慮,工作不如意,生活太艱難,隨便一件小事都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直到白巖松重新拿起書本,看到曾國藩的人生智慧,才最終從抑鬱症中走了出來。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活在當下,才能贏在當下!

白巖松後來還說:我們讀所有的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你會發現焦躁的心平息下來了,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安全感,你會發現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來被無數的人思考過,並且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答案。

曾國藩雖然不是哲學家,他的言行卻處處充滿哲理,他的一生被後人復盤,寫進了《曾國藩全書》裡,在書中,你能領略到「千古第一完人」的格局、眼界和謀略,對我們的一生都很受用。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一生的智慧,為我們的學習、工作事業提供寶貴的借鑑,所謂「成功人士不得不讀曾國藩」,希望你也能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白巖松:也曾陷入絕境,無意中曾國藩一句話點醒了我
    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新聞評論員白巖松以特有的新聞視角、銳利的語言風格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連這樣的人也曾自爆焦慮5年,多次想自殺。焦慮5年,三次自殺,這是你所不知道的白巖松1992年的時候,白巖松天天寢食難安,睡不著,隨後察覺自己後腦殼有塊斑禿,問家人,家人才對他說其實他們早看見了,僅僅是不敢對他說,擔心他多想,而那時候家人已經可以感受到他內心中的焦慮。
  • 白巖松:我曾3次抑鬱到想自我了斷,是曾國藩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所以,我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的,都是一個可靠、嚴謹的白巖松,但其實,再成功,再風光的人,都是有不方便告訴大家的傷痛秘密。直到白巖松在參加年度演講節目《對白》之時,被提問是否抑鬱過,我們才知道,原來他已經和抑鬱症抗爭了5年了,並且嚴重到3次想要自我了斷,但幸好,有曾國藩的一句話拯救點醒了他!
  • 白巖松:抑鬱5年,3次想要輕生,卻終被曾國藩這7字點醒
    沒過多久,他就厭煩了這種無所事事的生活,再加上一些喜歡挑刺的人開始指責他名不副實,紛紛對他諷刺挖苦,他被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籠罩著,倍感失落和茫然,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白巖松說:「36歲的時候,你突然覺得看到終點線了,36歲之前你不太會去想死亡這樣的問題,那一年本命年,你突然會覺得人生已經到了一半了,那種沮喪,我才知道中年危機是什麼概念。你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有強烈的悲觀感絕望感,一種深深的失望。
  • 與抑鬱症抗爭5年,3次想自殺,白巖松:曾國藩的一句話,拯救了我
    白巖松回應,曾經抑鬱爭5年,天天睡不著覺,有3次想過自殺,和妻子只能書信交流。那時候發現自己後腦勺有塊斑禿,去問家人,家人才告訴他其實他們早看見了,只是不敢告訴他。「如果不是讀很多人看很多人我怎麼能接受缺陷呢?接受缺陷之後我就好多了。」那個時候白巖松看了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全集》,這裡面曾國藩說的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也拯救了他。「花未全開月未圓」。
  • 白巖松:抑鬱5年,3次想過自我了斷,最後被曾國藩一句話點醒
    白巖松並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在剛做主持人的時候,白巖松的壓力非常大。好不容易成名了,結果壓力反而更大了,每次節目一結束,白巖松甚至能緊張到一身冷汗。時間一久,抑鬱症就緊隨而來了。36歲時,白巖松被確定為抑鬱症,他曾說:「那一年,我好像看到了生命的終點線。對任何事情都失去了興趣,整個人都被強烈的悲觀感和絕望感淹沒。」抑鬱症中的白巖松直接從80公斤降到了55公斤,甚至和自己的家人溝通,都只能通過紙筆。
  • 白巖松:5年抑鬱,3次欲輕生,最後被曾國藩這7個字點醒
    失眠、體重驟降、內心封閉,白巖松產生輕生念頭2001年,白巖松選擇離開《東方時空》,創辦了一個叫《子夜》的新欄目。他用心準備三個月之久,節目卻遲遲未播。抑鬱症之後,大徹大悟白巖松說:「36歲的時候,你突然覺得看到終點線了,36歲之前你不太會去想死亡這樣的問題,那一年本命年,你突然會覺得人生已經到了一半了,那種沮喪,我才知道中年危機是什麼概念。你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有強烈的悲觀感絕望感,一種深深的失望。」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遺言,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百戰百勝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遺言,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百戰百勝在晚清時期,出現了四大中興名臣,一度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在這四大中興名臣中,左宗棠太狂,常以諸葛亮自比;李鴻章太圓滑,左右逢源,步步高升;張之洞太自愛,寫得一手好文章,事事顧全自己的名聲;曾國藩近似聖賢。
  • 白巖松:抑鬱症,三次想自我了結,曾國藩語錄拯救我
    白巖松:抑鬱症,三次想自我了結,曾國藩語錄拯救我白巖松:抑鬱症五年,三次想自我了結,治療中曾國藩語錄拯救我.抑鬱五年,三次自殺,這是你所不知道的白巖松1992年的時候,白巖松天天夜不能寐,睡不著覺,緊接著發現自己後腦勺有塊斑禿,問家人,家人才告訴他其實他們早看見了,只是不敢告訴他,害怕他多想,而那時家人已經能夠感受到他內心中的抑鬱。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曹德旺:「我一生最崇敬的就是曾國藩,我辦公室裡還掛著他的一幅對聯,也就是這幅對聯讓我一輩子順風順水,有了今天的成就。」14歲輟學,之後進入商界,從賺錢開始就不斷捐款,而且曹德旺性格剛毅,做事情一絲不苟,原則性很強,處世不失圓滑,做事又能遊刃有餘,在商界有著極好的名聲,後來更是被譽為「中國首善」!可以說,曹德旺的這些成就與曾國藩這12個字密不可分。
  • 白巖松:5年抑鬱,3次想要輕生,曾國藩的一句話讓我恍然大悟
    提起央視名嘴白巖松,大家應該都不會太陌生。幽默詼諧但又富有哲理是他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即便是這樣成功的人,也曾經經歷過生活的磨鍊。當時的白巖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覺得沒有人能理解自己。同時他也理解了海子這樣的詩人為什麼要自殺,因此白巖松自己也曾3次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卻最終都停在了最後一步。
  • 曾國藩:花未全開月未圓,這句點醒了白巖松的話,究竟是何玄機?
    這些書籍影響了很多人,就連著名的主持人白巖松說過:那個時候他喜歡閱讀《曾國藩全集》,有一天他讀到裡面有一句話叫「花未全開月未圓」,突然茅塞頓開!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表層意思是花沒有全開的時候是最好的,月亮還沒有全圓的時候是最好的,有時殘缺也是一種美,因為當你到達了極致後,往往才是災難的開始。說這句話的時候,曾國藩正處於人生的低潮期。
  • 影響白巖松一生的四本書,有一本我不敢讀
    他給出了他永遠的標準答案:「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新華字典》,沒有《新華字典》我不會認識那麼多字,看那麼多書。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我媽,沒有我媽就沒有我。」曾國藩近些年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和喜歡,像毛澤東和蔣介石一樣,成為必讀的人物。讀書通過與別人對話,讀別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對話,豐富自己的人生。書裡寫到,曾國藩一生的最頂點,就是皇帝請他吃了頓飯,他坐在皇帝的側面,風光如臨巔峰,又伴著很多焦慮。我突然領悟了生命的真相,每一處都是掙扎,凡事都有好壞兩面。重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面對人生的態度。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箴言,掛在我辦公司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曹德旺答:「我這輩子最崇拜一位古人曾國藩,我的辦公室中國掛著一幅他的12字對聯,這讓我這一生順風順水,有了如今的成就。」成大事者皆有信仰,曹德旺的信仰就是「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曾國藩的思想影響著曹德旺的大半輩子。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遺言,掛我辦公室50年,讓我至今順風順水
    因為家道中落,很小的時候曹德旺就不得不輟學打工補貼家用,因為沒讀過什麼書,所以在開始做生意的時候,經常受挫。後來情況逐漸好轉,1987年,曹德旺捐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筆捐款,2000塊,給了自己的母校。隨著事業越做越大,曹德旺捐款的數額直線飆升,有人說,曹德旺這是把慈善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在經營。
  • 白巖松:我也可以做評委賺2000萬,但總害怕把掙錢變得太容易
    「我也可以去賺2000萬,一個月當一把評委,但是我總是害怕,因為我掙錢變得這麼容易了。然後我拿它幹嘛呢,我的生活方式不需要這麼多錢,衡量的標準不能拿外在的標準去衡量,我掙多少錢,而是要拿你是不是真的開心?我覺得我做這件事情是真的很開心呀,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 戰略管理專家馮唐:我讀曾國藩20多年,這8個字讓我受用一生
    馮唐曾經說過:「在我漫長的管理生涯裡,特別到了後期,我漸漸沒了導師可以幫我解惑。我的管理困惑都在中國,我反覆比較後,不得不承認,我讀曾國藩的書最多、最勤、最有收穫。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8個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大處著眼是一種格局觀,一個人將來能走多遠,走多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格局。擁有怎樣的格局,就擁有怎樣的命運,怎樣的人生。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會有一個特有的思想準則,指引自己的言行決定,我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是如此,曹德旺曾表示,自己的一生深受一本書的影響——《曾國藩全書》,尤其是書中的12個字,更是成為曹德旺一生信奉的真理,被掛在曹德旺的辦公室50年,也讓他一生都順風順水
  •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而關於子女教育這個問題上,集千年古人之大成者,還得是晚清時期的曾國藩。 曾國藩自己便是勤奮讀書最後逆襲的典型,在子女教育上自然是親力親為。他有一招6個字的教字口訣,通過這個口訣,他不僅讓曾家後代人才輩出,還點醒了無數被子女教育問題困擾的父母。
  • 曾國藩:成大事者,不能束手束腳,這16字助你不再糾結
    曾國藩這一生何其壯哉,從天資魯鈍的少年郎,成為晚清朝堂的股肱之臣,他這一生簡直就是一個傳奇。要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只有兩個字「自律」,如果需要再清晰一些,不妨來看看他終生信奉的16字座右銘。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16個字是送給那些遇事不決,優柔寡斷之人,想要在某一領域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要當機立斷,不可束手束腳,否則就會延誤時機,這要放在古代戰爭之中,那可是一潰千裡的罪過!
  • 曾國藩這16字座右銘,助你克服優柔寡斷
    那麼,想要克服猶豫的缺點呢,不妨來看看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的16座右銘。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一則座右銘,曾國藩信奉了一生,影響了他許多年,他深知優柔寡斷對人的傷害,所以才會時時警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