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感嘆馬雲、劉強東時勢造英雄時,不曾體會過他們吃住睡在公司焦慮前行的無可奈何與取捨;在大家感嘆任正非鋼鐵硬漢時,不曾體會過他44歲夫妻感情破裂、事業失敗、上有老下有小想活不能想死也不能的痛楚。
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新聞評論員白巖松以特有的新聞視角、銳利的語言風格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連這樣的人也曾自爆焦慮5年,多次想自殺。
焦慮5年,三次自殺,這是你所不知道的白巖松
1992年的時候,白巖松天天寢食難安,睡不著,隨後察覺自己後腦殼有塊斑禿,問家人,家人才對他說其實他們早看見了,僅僅是不敢對他說,擔心他多想,而那時候家人已經可以感受到他內心中的焦慮。
後來的5年時間裡,他焦慮無法自拔,回絕與外人交流,就連日日陪伴他的妻子朱宏鈞他也只願意用紙筆進行交流,拒絕言語上的溝通,但是越是拒絕交流越是焦慮,以致於他曾一度認為這個世上無人能理解自己,而自己也理解了海子、海明威等人為什麼最後的選擇全是自殺結束生命,所以他三次想效仿自殺,卻最終依然停留在了最後一步。
幸運的是,家人及早發現了他的一系列異常狀況,深愛他的妻子陪他一起去看心理醫生,陪他一起歷經數次治療,最終白巖松找到了開導自己的方法,也是協助他走出抑鬱症的最好的良藥——讀書。
他說:「讀書便是在讀自己,假如不去讀很多書,讀很多的人,我怎能懂得自己,自己又怎麼去接納自己的缺陷?而接納缺陷之後,原本焦慮的我忽然覺得自己竟然完美多了!」
讀得多了,讀得深了,從一個個人物身上他發現了自己的影子,而自己的全部經歷、想法在那些人的苦難、成功面前不足掛齒。
那個時候他喜愛閱讀《曾國藩家訓》,有一日他看到裡邊有一句話叫「花未全開月未圓」,突然茅塞頓開!這一句話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花並不是全開的時候是最好的,月亮還沒有全圓的時候是最好的,殘缺這也是一種美,因為在你到達了極致後,往往才是災難的開始,自此一句話徹底點醒了他!
蔣介石自愧不如,任正非是鐵粉,白巖松一語點醒抑鬱五年的白巖松
白巖松曾自殺三次無果,以後柳暗花明苦盡甘來
至關重要的並不是生活本身,反而是應對人生的態度,樂觀的人一定比悲觀的人走得遠,走得更好——後來白巖松在自身的著作《白說》中提及《曾國藩家訓》給予他的啟示如是說到,言語神情之間都是平靜的放下。
曾國藩為了塑造家風,晚年的曾國藩鑄成《曾國藩家訓》,只為教導家族以書為鑑,時刻修生,在曾國藩後兩百年之間,曾家後人240多人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而在
在這三本書中,是「千古完人」曾國藩的傳世之作,其中囊括了修身養性、克制欲望、為人處世、結交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優質精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借鑑性。
在如今撲朔迷離的誘惑前,能夠嚴於律己的人少之又少,摒棄養尊處優的現實,走入嚴自克己的自律,這的確是一道心中的難坎兒。面對人生意義、工作壓力、家庭負擔、企業經營、為人處事的迷茫,曾國藩的這一套書或許能夠成為一味良藥,能夠給難以治癒的心病一次刺激。
原價149元,現在只需62.8元,不到百元的價格就能體會曾國藩這個「半個聖人」的為人之道,無論是自己尋找人生方向,還是送給孩子建立價值觀,都是即實惠又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