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直擊疫情一線 走近黃山首康醫院首批馳援武漢的「逆行者」

2020-12-24 丁香園

距離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已經 5 天了。這 5 天裡,醫務人員們在武漢的生活還習慣嗎?他們每天的工作是怎樣的?直面病毒,他們的防護物資能得到保障嗎?這是很多家鄉人民的關心和牽掛。黃山首康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吳翔代表醫院馳援武漢的 4 名醫護人員,與我們分享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1 月 27 日 22 點 33 分,醫療隊的成員們抵達了武漢的酒店。一路舟車勞頓,卻不乏溫暖和力量。

吳翔醫生因地制宜,將賓館房間做了小改造,劃分了汙染區、緩衝區和清潔區,還自製了酒精噴霧。既做好自身防護,也為後續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積攢經驗。

大家都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進入一線,但衝鋒決不能是盲目的。接下來的兩天,他們接受了國家級專家組專家們的培訓和指導。1 月 30 日,大家正式加入了戰鬥。呼吸內科吳翔醫生被分到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醫院 8 樓第六病區,這是 5 天前因救治需要臨時成立的,共有 27 張床位,於成立當日便收滿了病人,其中不乏重症患者。

重症醫學科汪國斌醫生和張濤護士被分到武漢太康醫院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聖靚護士被分到普通病區。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熟悉工作環境和流程,這是一場沒有任何演習的實戰。

他們正當最美好的年紀,將最是青春洋溢的面龐罩在了層層防護之下。但就算身處陰霾,也要保持笑容,這亦是他們抗擊疫情的有力武器!進入各自的病區之前,聖靚和張濤朝鏡頭豎起了大拇指,防護服上寫著大大的幾個字:「武漢加油!」

汪國斌:不安穩的夜班

來武漢於一月三十一日開始了第一個夜班工作。因為考慮到今天來的病人比較多比較重,而且要穿防護裝備、熟悉電腦系統等,所以提前一小時到崗。

穿好防護裝備進去 ICU 病房後因為護目鏡上全身水霧,眼前是一片模糊,大家交流都得提高分貝。因為都穿著防護服,大家都會在防護服上寫上名字和加油鼓勵的話語。

剛進去病區就從普通病房轉來一個老奶奶,接班時氧飽和度只有三四十,精神狀態很差,立即無創呼吸科通氣等搶救治療,後她的氧飽和度逐步上升至九十多。在與老奶奶的老伴談話時他說:「我們老倆口相依為命,如果老伴有個三長兩短,我們這個家就毀了。我相信你們,聽說有你們醫療隊過來支援,才把老伴送過來的。」聽著他的話,我覺得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剛把老奶奶處理平穩,以為病房病人暫時平穩了,可沒一會 8 床老爺子又出現氧飽和度下降、全身紫紺,又是無創呼吸機通氣,情況有所改善。想著馬上到白班該交班了,那個心情別提多好了,坐在辦公室看看護理記錄單準備交班,突然聽到病房裡大喊:「快叫醫生,快叫醫生!」衝到病房發現 8 床老爺子突發意識不清、全身抽搐、面色發紫,判斷為癲癇發作,立即開放氣道、避免舌咬傷、扣面罩、安定靜注等處理後老爺子不抽搐了,面色也紅潤了,過了沒多久人也醒了,心裡終於放鬆了一下。這時候接班的白班老師也到崗了,拖著疲憊的身體終於可以下班了。

PS: 大家真的用了尿不溼的!

悶在防護服裡一整夜,溼透而褶皺的手

吳翔:武漢,很棒。武漢,加油!

「一個神經科的主任,帶著皮膚科、普外科、介入科醫生組成的團隊,堅守 5 個晝夜,工作井然有序。沒有怨聲載道,也沒有豪言壯語,只是一瞬間,似無語凝噎……真的有車釐子,吃的不少;夜班中,據說要來三個病人,先眯一下養養精神;天氣不錯,晴空萬裡的武漢,很美!」

「武漢的專科醫生積累了很多經驗,診療方案讀得再熟,紙上得來終覺淺,向姚主任學習收穫滿滿。早查房,很多患者即使隔離了這麼久,即使或多或少內心有焦慮,但從他們口中聽到最多的仍然是「感謝」二字。很多人都說:咳嗽減輕了,胸悶減輕了,越來越多的病人逐步在好轉。新聞媒體、電單車……各行各業都以不同的方式在為戰疫努力著。下夜班,洗完衣服睡了一覺。武漢的藕名不虛傳,一餐一碗精神煥發。」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直面疫情的日子裡,從醫護們記錄下的點滴片段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疫情的緊張,工作的繁重,也能感受到必勝的信念,和轉好的希望。

自踏上高鐵的那一刻起,每一個人都明白此行的責任與意義。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早點打贏這一仗,是整個醫療隊奮鬥的目標;不辜負所有的關心和牽掛,保護好自己,圓滿完成任務,是所有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們共同的心願。


*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同時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相關焦點

  • 一首獻給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的歌
    一首獻給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的歌 2020-02-01 2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嘉峪關市馳援武漢抗擊疫情工作紀實
    受此影響,湖北武漢決定封城,進入「戰時」狀態。面對疫情,嘉峪關市有這樣一群「最美逆行者」,他們選擇義無反顧,千裡奔赴武漢,開始了一場與生命賽跑的生死救援,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而響亮的名字——「白衣戰士」。吹響支援武漢集結號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記錄「逆行者」的逆行者離家16天,他們在武漢還好嗎?
    離家第16天,李巖給妻子寫了4句話  從大年初六那天算起,她的愛人李巖從鄭州緊急出發趕赴武漢,已經是第16天了。16天,384個小時,23040分,1382400秒……幾乎每分每秒,她和孩子都牽腸掛肚。  李巖不是醫護人員,而是一名記者。在見諸報端、客戶端的各類「逆行者」的背景中,看不到他,因為,他是「逆行者」的記錄者,永遠站在鏡頭的背面。
  • 《最美逆行者》千裡馳援「在路上」初心不改
    該單元採用雙線敘事的手法,一邊講述一老一少兩個貨車司機,「各懷心事」千裡馳援武漢的故事,一邊講述武漢當地的志願者司機熱心助人的故事,兩條線因為一個特別的人物產生交集,最後在火神山醫院匯集。一個資深老司機,一邊尋找「失聯」的女同事,一邊監督年輕司機把抗疫物資安全、及時運輸到武漢,一老一少「各懷心事」千裡馳援武漢,驚險不斷。兩個本應該是戰友的人,最初是相互不信任的,老司機甚至誤會年輕司機對抗疫物資有不軌的企圖。二人內部的矛盾剛化解,一通來自武漢志願者的電話,將劇情推向一個小高潮。另一邊,武漢志願者在撿到一部手機之後,開始了尋人之旅。最終三個人在火神山醫院相聚,故事的大結局令人出乎意料。
  • 《最美逆行者》第一單元:逆行者就位武漢,含淚致敬最美逆行者
    軍醫,武漢疫情防控期間,抗疫主動請纓逆行到武漢抗疫戰場,參加全民抗疫。肖寧的原型人物是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宋彩萍,除了沒去過小湯山,肖寧的經歷跟宋彩萍十分相似,也有人說肖寧原型是中國軍事醫學研究院的研究員陳薇,最貼合肖寧的原型應該是廣州南方醫院的醫生,曾經馳援過小湯山,當時按滿紅手印的請戰書令人印象深刻,劇中肖寧請戰時也代表全體醫務人員立下了不取得全面勝利,誓不歸還的承諾。
  • 馳援武漢的遼寧天使們出發!行李箱裡裝滿了……
    今日上午11時,遼寧支援武漢的各醫院醫療隊在桃仙機場集合正式出發。為全面支援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工作,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關於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函》要求,遼寧省衛生健康委迅速行動,1月25日發出組派首批遼寧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號召。
  • 京東健康捐贈3噸消毒液馳援武漢戰疫一線
    此次,京東健康聯合德國費森尤斯集團(Fresenius)旗下Helios赫利奧斯醫院,向武漢協和醫院以及洪山石牌嶺"方艙醫院"、武漢紡織大學、武漢市藝術學校等機構捐贈了總價值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5萬元)的Treox D消毒液,以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 《最美逆行者》催淚開播,多條線並進,展示疫情期間的真實武漢
    8月17日晚,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在央視一套開播。這部劇是根據全國抗擊疫情過程中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改編,共有《逆行》《別來,無恙》《婆媳戰疫》《幸福社區》《一千公裡》《了不起的兔子叔叔》《同舟》七個單元。
  • 「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戰地日記
    「到武漢去!到湖北去!」「疫情不退我不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北省廣大醫務人員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千裡馳援武漢馳援湖北,毅然決然投入戰「疫」一線,挺身而出守護人民健康安全。他們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最美的英雄。一封封請戰書、一個個紅手印,背後是一顆顆滾燙的心。現在,讓我們走近這些戰「疫」親歷者,從他們的戰地日記中,感受那份使命與擔當,見證那份信念與希望。致敬最美逆行者!
  • 這些鋼鐵人,奮鬥在戰「疫」一線!
    面對當前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和全國各大醫院一樣,冶金系統醫院也紛紛派出政治站位高、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的醫護「精英」緊急馳援湖北、馳援武漢。這些醫護人員,帶著企業幹部職工的殷殷重託,帶著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為民情懷,義無反顧地趕赴防疫最前線,為堅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增添了信心!
  • 瑞康醫藥捐贈價值500萬元醫療物資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集團捐贈...
    抗擊疫情,瑞康醫藥一直在行動!2月25日,瑞康醫藥集團決定,向抗疫一線武漢火神山醫院捐贈價值500萬元的醫療設備,包括3臺高敏化學發光儀和10臺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為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提供精準檢測分析。截至2月底,瑞康醫藥集團已通過軍委聯勤保障部隊、煙臺市紅十字會等機構捐贈設備試劑等總額超過4600萬元。
  • 抗擊疫情,物流最美逆行者在行動!
    緊急馳援,共克時艱。為支援疫情防控,1月25日起,傳化智聯聯合傳化·安心驛站在全國範圍內開通支援物資綠色物流通道,得到了28個省市301個安心驛站的2.2萬站友以及傳化智能物流平臺上全國卡車司機和物流企業的響應。他們中,有人是從傳化·安心驛站加入,也有人是通過當地政府、企業和公路港等渠道加入支援隊伍。無論何種方式,他們都用行動詮釋了物流「最美逆行者」。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不論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還是及時報導一線狀況的媒體人,此時此刻,勇敢都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第一集女護士戰「疫」日記,就先聲奪人,深深吸引了觀眾。武漢市肺科醫院是最早一批的疫情定點收治醫院,護士胡雪珺所在的呼吸與急危重症醫學科一病區臨危受命,在48小時內被臨時改造成隔離病房,開始接收第一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護士胡雪珺和她的同事,穿上厚厚的防護服走進戰「疫」最前線。
  • 鐵騎力士集團踐行社會責任 100萬元高品質雞蛋馳援武漢
    在當前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形勢下,鐵騎力士集團積極踐行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響應政府號召,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戰役之中,及時向武漢人民伸出援手,有力地踐行了"大災面前有大愛"的無私奉獻精神。"真是太感謝四川鐵騎力士集團了,我們醫院正缺蛋品等物資,你們的來到,是給我們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雪中送碳!"
  • 來自家居界的大愛 為武漢加油助力(持續更新)
    ,以馳援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線的武漢醫務人員。在得知該項目方對衛浴物資的需求後,恆潔再次以「恆潔速度」從廣東佛山馳援,在一天內就將項目所需的物資、物流、專責人員協調到位,包含坐便器、蹲便器、立柱盆、臺下盆等恆潔捐贈物資的專車目前也運抵項目施工現場。
  • 王永利:微紀錄片·小中見大,快速反應,直擊一線戰疫故事
    「眾志成城 共同戰疫」,總臺電視紀錄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有責任,有擔當,也是最可愛的「逆行者」,深入一線,用鏡頭聚焦重大疫情中個體人物的命運,暖心呈現中國人的抗疫故事,其中,微紀錄片,小中見大,快速反映,既有思想性,也有藝術性,直擊抗疫一線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成為深受廣大幹部群眾歡迎的一種報導形態
  • 越南添愛尊尚捐贈價值30萬元咖啡 馳援武漢疫情一線
    深圳2020年2月21日 /美通社/ -- 2020年1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前有醫務工作者馳援武漢治病救人,後有愛心人士自發捐贈盡力輔助。山水相隔,封路封城,也不能阻擋大家同舟共濟,鼎力相助。各個領域的企業也都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一同攜手戰「疫」,共渡難關。
  • 在抗「疫」一線寫下的入黨申請書
    ——來自我州馳援武漢醫療隊的系列報導之一編者按:在肆虐的疫情發生時,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們是生命的「守護神」;他們是救死扶傷的「戰士」,更是捨生取義的英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延邊大學附屬醫院迅速組派專家和馳援醫療隊奔赴武漢,這些醫護人員在疫情的第一線日夜奮戰,英勇抗「疫」,他們的事跡感人肺腑,他們的精神值得全社會學習。
  • 冰城白衣戰士馳援武漢「逆風而行」
    27 日 18 時,我省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集結,137 名醫護人員搭乘專機奔赴武漢,抗擊疫情。醫護人員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附屬第四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涉及呼吸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護理專科等科室。19 時,省衛生健康委在機場為醫療隊舉行簡短的出徵儀式。
  • 直擊隔離病房丨天目新聞紀實片《王叔在武漢:與抗疫戰士同行》在...
    2020年1月25日,首批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浙報集團天目新聞記者王堅穎隨團出徵,已逾40天,每天天目新聞APP發布他採制的前線VLOG,已有40餘期。為了更好地展示廣大醫務人員勇於擔當、不辱使命、敢打必勝的使命擔當,以及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鐵肩擔道義的職業信仰,天目新聞與紅旗出版社聯合出品了新聞紀錄片《直擊隔離病房——王叔在武漢:與抗疫戰士同行》。紀錄片已於3月4日在咪咕視頻APP、今日頭條、騰訊視頻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