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誰在拍?誰在看?

2020-11-04 娛樂產業官方

作者 / Dany


2017年,有個叫王大維的廣告片導演,看了一檔選秀節目。

在那檔節目裡,有人一夜成名,被捧成全民偶像。如此火熱,讓王大維感觸頗多。對比他喜歡的獨立音樂行業,那些堅持了二十多年,依然不溫不火,躊躇獨行的獨立音樂人們,與成為全民偶像之間的距離,何止一個選秀節目。


市場與受眾不同,但幸運的是,那些始終堅持音樂夢想的人們,他們也還有自己的擁躉。

王大維的認知裡,擁躉和粉絲是不一樣的。

從事影像工作的他,敏銳地察覺到這裡面肯定有很好的故事可以挖掘,「當時就想拍一個比較有探討性的話題: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偶像?」

於是,這個叫王大維的廣告片導演,決定拍攝紀錄片,以真實的影像、事件,探討關於「偶像」的思考,不去定義,放寬範圍,打開邊界,思考。


「沒點毛病」,誰拍《我行我樂》啊?

決定要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時候,王大維快40歲了。

四十不惑,進入40歲的王大維,一邊「不惑」著,一邊也思考著。「快40歲了,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一個能夠對人生有點交待的東西。」

於是,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就來了。2020年9月30日《我行我樂》登陸愛奇藝,王大維的紀錄片,正式上線了。

打開《我行我樂》二手玫瑰樂隊出現在鏡頭裡,第一集,王大維記錄了二手玫瑰樂隊的「萬人之路」。


江湖有言:「沒點毛病」誰聽二手玫瑰啊?這話或許也適用於這部紀錄片:「沒點毛病」,誰看《我行我樂》啊?亦或者說:「沒點毛病」,誰拍《我行我樂》啊?

道理很簡單,市場定律,文化產品也始終得與商業回報掛鈎——拍廣告片,能掙錢;拍紀錄片,不好說。

《我行我樂》首先是一部獨立紀錄片,這意味著,它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然後,它還是一部系列紀錄長片,單集時長60分鐘左右,這樣的時長與內容,在當下習慣碎片化觀看信息的新媒體環境裡,不太討好。

明知環境如此,王大維有自己的堅持,「拍廣告更像是一個賺錢的工作,但做紀錄片,讓我體驗到了不同的人生。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能體驗別人的人生,但在我們長達半年甚至一年的跟隨拍攝過程中,我感受到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有意思的人和事。這遠遠超出了我最開始對獨立音樂人這個題材的目標和期待。」


「我行我樂」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我做我自己的音樂,二是我因踐行自己的選擇而快樂。

作為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旨在探討獨立人格與獨立精神,給希望有獨立思考的人一些能量和啟示。

因此,無論選題和內容層面,還是形式和時長上的展示,《我行我樂》在如今的新媒體碎片化時代都是一種探討和探索——哪些人可以被稱為獨立音樂人?什麼樣的想法和行為,會被認同是具備獨立人格的?


獨立音樂人往往不隨潮流前行,《我行我樂》也是如此,不盲目跟著市場走。

看不到鋪天蓋地的熱鬧與一夜爆紅的喧囂?沒關係,獨立音樂人的創作和表演,從來打的也不是迎合市場和觀眾的旗號,那些僅僅是因為熱愛和對自我追求篤定的音樂人們,依然在努力為熱愛發光。

因為熱愛而選擇,因為選擇而接受結果。

王大維說:「也許現在看不到,但是過了五年、十年,能看到在這樣一個時代,還有這樣一群人在堅持做這樣的音樂,在堅持做這樣的紀錄片,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價值。」


「沒點毛病」,誰看《我行我樂》啊?

紀錄片《我行我樂》已經在愛奇藝更新至第四集,幾乎每次更新,熱度都能衝上愛奇藝紀錄片熱度榜的前三名。

第一集是二手玫瑰樂隊的「萬人之路」,第二集則進入了亞洲鼓王Funky的熱血靈魂,第三集又來到了新疆說唱精神守衛者SixCity的世界,第四集展示了野孩子樂隊音樂作品中的原生力量,之後,乃萬NINEONE#,柳爽,九寶樂隊……等等都會陸續出現在這片「精神淨土」裡。


這些性格迥異的音樂人,他們對音樂與生活的理解自然也各有不同。因而《我行我樂》每一集的藝術表現形式也都有所不同。

王大維介紹道:「每個獨立音樂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剛剛更新的第四集《靜水流深:野孩子樂隊》,含蓄且充滿詩意,正如野孩子內斂的性格,他們慢悠悠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們原生的音樂風格。」

為了更好地契合野孩子的個性與音樂特徵,內容上,王大維選擇了以詩為結構框架,將文學性的美與音樂性的美結合,娓娓道來野孩子的故事。影像表達上,也一如既往地注重畫面的美、人物的美、節奏的美。而這也是王大維一直以來堅持的影像美學標準。


內容與製作層面,王大維做到了極致,但市場反饋呢?這樣一部或許算不上「熱門」的紀錄片,這樣一群或許算不上「熱門」的獨立音樂人,又是一群什麼樣的觀眾在關注他們呢?

《我行我樂》的評論區有著形形色色的樂迷和紀錄片愛好者。

「有時候,看評論和看正片一樣有意思。在評論區,有比朋友圈更真實的情感表達,有比微博更犀利的觀點呈現,有一群同樣有著獨立思考的人。「


你聽什麼樂隊?你為什麼聽這個樂隊?是因為它在哪個綜藝節目中意外爆火嗎?還是你自己在音樂的海洋裡甄選出了這支樂隊?

當這些問題拋向大眾,能否引發關於什麼是獨立精神的思考?

王大維認為「自己用腦袋想明白自己喜歡什麼,而不是一窩蜂跟著別人走,這也是獨立精神的一種體現「。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而,王大維對《我行我樂》還有另一重期待:「我個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其實都挺趨同的。因為媒體環境的變化,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有網絡在教你,很多年輕人都是被一些短期的、沒有生命力的欲望推著走。但在那個大家只能看電視或者聽CD的時代,會有很多時間去思考如何創造一種新的、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藝術形式。總之,希望大家看完這個片子之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有一些積澱性的東西存在,藝術形式也好,思考也好,都可以。而不是每天譁眾取寵。」


在紛擾盤大的信息裡、在人生難以把控的境遇中,或許我們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保持獨立思考。正如小說《一九八四》裡所寫道的:「沒有什麼東西是你自己的,除了你腦殼裡的幾立方釐米。」

不管見識遠近,或者學問高低,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人能不受外界幹擾而保持獨立態度,這件事本身就很迷人。



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不僅是在記錄獨立音樂人的創作與生活,更是在捕捉這個時代缺乏的獨立人格與獨立精神。

什麼是獨立?什麼是思考?什麼值得篤信?

要解釋這些問題,語言有時很無力,這正是音樂和影像存在的價值,這正是獨立音樂人和《我行我樂》存在的價值。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
    於是,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平均每集1h左右)《我行我樂》就來了。9月30日《我行我樂》正式登陸愛奇藝。 第一集是尋夢造夢的二手玫瑰樂隊,王大維記錄了該樂隊的「萬人之路」。 這話或許也適用於這部紀錄片:「沒點毛病」誰看《我行我樂》呀?亦或是:「沒點毛病」誰拍《我行我樂》? 為啥這麼說?因為紀錄片不好拍,而且還不掙錢。 但王大維有自己的堅持,「拍廣告更像是一個賺錢的工作,但做紀錄片,讓我體驗到了不同的人生。「我行我樂」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我做我自己的音樂,二是我因踐行自己的選擇而快樂。
  • 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活出理想的自己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更冷峻的現實做對照,「抬頭看月亮」這一行為才更加深邃,更具力量。  每一代人都游離於理想和現實的停掙扎中,這種掙扎往往會催生廣泛的討論,由北京麥潮影業推出的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
  • 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活出理想的自己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更冷峻的現實做對照,「抬頭看月亮」這一行為才更加深邃,更具力量。  每一代人都游離於理想和現實的停掙扎中,這種掙扎往往會催生廣泛的討論,由北京麥潮影業推出的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闢開理想的標準範本,選取「獨立音樂」這一切入點,將目光投向那些以音樂為信仰的獨立個體,
  • 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定檔9月30日
    由北京麥潮影業推出的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今日官宣,紀錄片將於9月30日在愛奇藝平臺獨家播出。這部聚焦中國獨立音樂的心血之作,不去記錄大眾意義上的流量咖、小鮮肉,也不圍繞明星愛豆、青春練習生,而是以冷靜的筆調,觀察者的視角,試圖在描繪記錄了一種音樂文化現象的同時,著墨於一批思想先鋒、自由流動的個體,分享引領著一個時代的音樂潮流。
  • 獨立音樂紀錄長片《我行我樂》:活出理想的自己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冷峻的現實做對照,「抬頭看月亮」這一行為才更加深邃,更具有力量。每一代人都游離於理想和現實的掙扎中,這種掙扎往往會催生廣泛的討論,由北京麥潮影業推出的中國第一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闢開理想的標準範本,選取「獨立音樂」這一切入點,將目光投向那些以音樂為信仰的獨立個體,探討更多關於理想的意義與空間
  • 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定檔9月30日
    近日,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正式定檔9月30日上線。該影片由王大維擔任總導演,分別從不同風格的獨立音樂人出發,深刻探討了音樂文化在時下社會環境中對青年思想的積極影響。在這樣的主旨下,《我行我樂》紀錄片所選取的陣容,幾乎涵蓋了中國獨立音樂的發展史。每個音樂人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同時他們身上又有著讓人痴迷的共性。
  • 愛奇藝全網獨播紀錄片《我行我樂》以記錄的形式引領時代音樂潮流
    愛奇藝全網獨播紀錄片《我行我樂》以記錄的形式引領時代音樂潮流 2020-09-30 17:32:00來源:北國網
  • 紀錄片《我行我樂》:聚焦隱於時代的先鋒音樂人
    由北京麥潮影業推出的中國首部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定檔9月30
  • 《我行我樂》定檔9月30日,紀實鏡頭記錄獨立音樂人之路
    日前,由王大維擔任總導的獨立音樂系列紀錄長片《我行我樂》正式宣布定檔,於9月30日上線愛奇藝紀錄片頻道。影片以紀實的鏡頭記錄了包括二手玫瑰樂隊、乃萬NINEONE#、野孩子樂隊、柳爽、SixCity、九寶樂隊、鼓手Funky末吉覺等獨立音樂人的故事,十分引人期待。
  • 《偶像:我本布衣》獨立音樂人的「偶像」力量
    《我本布衣》這部紀錄片是中國首部獨立音樂紀錄長片《偶像》第一季的第一集。無論是作為布衣樂隊的紀錄片,還是該系列紀錄片的首集,都是值得歌迷和紀錄片愛好者欣賞的佳作。但如果你認為《我本布衣》的受眾只能是搖滾歌迷,那就錯了。
  • 30億+票房大片誰花錢最多?《戰狼2》第六,第一能拍9部哪吒
    每一次,指影俠看中國影史票房榜時,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中國電影發展太迅速了,票房破億已成家常便飯。票房少於5億都不好意思說是大片。迄今為止,30億+票房俱樂部的成員已經有10位,除了好萊塢大片《復仇者聯盟4》,其他9位都是華語大片。
  • 獨立音樂紀錄片《偶像》,現實主義下的「先鋒日記」
    這天,王大維需要為獨立音樂紀錄長片《偶像》即將到來的發布會做準備,並與下一季的獨立音樂人團隊保持溝通。一些人覺得《偶像》選材小眾,沒人會看,王大維卻感覺恰恰相反, 「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未來的養生方式,不是去消費一些快消產品,而是能夠帶來深度思考的東西。」
  • 網大在拍誰在看?
    我又問他們:「看過網大嗎?」回答:「不看」、「只看過一兩部」、「看過《哀樂女子天團》」。 並不讓人意外短視頻採訪節目《透明人》中最近的一期《網絡大電影:人在做!誰在看?》 這對秦教授也有影響,例如,殭屍片就拍不了了,要改,他的代表作《殭屍歸來》系列拍了五集,但現在不行,要改名了,新的名字叫《神將歸來》。 這期《透明人》的採訪,信息量挺大,一方面,是因為秦教授有東北人的坦誠,有啥說啥,另一方面,因為我們對網絡大電影的世界並不了解,所以,每一句話,每一點信息,都是新東西,都能形成信息增量。
  • 多部金椰紀錄長片亮相 黃建新大鵬曹保平等推介
    多部金椰紀錄長片亮相 黃建新大鵬曹保平等推介 時間:2020.12.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心迷宮》破獨立電影票房紀錄 片尾彩蛋揭秘劇情
    白虎到底死沒死在片尾已揭秘  搜狐娛樂訊 電影《心迷宮》以首周末435萬的票房成績創下了國內獨立電影在院線上畫的最高票房紀錄。近日,片方首度曝出影片中極其隱秘的彩蛋,另網友大呼意外。  如何成就獨立電影最高票房? 好故事觀眾願買帳  文藝片在市場上沒有生存空間、票房慘澹一日遊幾乎是中國電影每年都要討論數次的話題,而獨立電影更是連在影院上映的機會都微乎其微。
  • 3227部各國紀錄片匯聚廣州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即將開幕
    海內外的優秀紀錄片即將來到 2020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據悉,本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面向全球的紀錄片製作、播放、發行機構,獨立製作人以及社會各界共徵集到來自全球五大洲的 126 個國家和地區的 3227 部作品參評參展。
  • 誰能拍中國「阿寶」? 資金匱乏 編劇思維落後
    ◎中國性格角色  ◎中國風格場景  ◎中國流派功夫  第一集《功夫熊貓》之所以能得到諸多中國觀眾的喜愛,是因為它基本算得上是國內出現的第一部「功夫喜劇」式動畫片。而這一次,除了「功夫」和「喜劇」,整部電影還有很多細膩的情感戲,催淚功能更加強大。
  • 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揭曉《愛在日暮》獲「優秀紀錄長片」
    揭曉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以及中國故事提案大會「十佳方案」「最具市場潛力紀錄片方案」名單。本屆共有3227部作品角逐金紅棉,經過初評、複評和終評,最終由評審團評出10個優勝名額以及組委會特別推薦的5部優秀紀錄片。最終,《海上來客》《棒!少年》《真實生長》三部由廣州出品或參與製作的紀錄片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