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動畫片《功夫熊貓2》今日廣州上映,內地票房目標6億
我們為什麼拍不出「阿寶」?
曾經讓中國動漫人無比「憤懣」又無可奈何的熊貓「阿寶」又來「圈錢」了。就在今天,好萊塢動畫大片《功夫熊貓2》開始登陸內地大銀幕。3年前,這個憨態可掬的胖子讓很多人痴迷不已,而這一次,電影中除了隨處可見的中國元素,熊貓阿寶本身也變成了3D立體形狀,更值得注意的是,從電影結尾來看,很顯然這部動畫並沒有結束——— 也就是說,從這個項目裡,美國人還不知道最終能賺走咱們多少錢。但可以確定的是,鎖定了「六一」兒童節檔的《功夫熊貓2》野心不小,根據片方透露,其初步票房目標是在中國圈走6個億!
阿寶再來,有啥新花樣?
◎中國性格角色
◎中國風格場景
◎中國流派功夫
第一集《功夫熊貓》之所以能得到諸多中國觀眾的喜愛,是因為它基本算得上是國內出現的第一部「功夫喜劇」式動畫片。而這一次,除了「功夫」和「喜劇」,整部電影還有很多細膩的情感戲,催淚功能更加強大。第二集的韓裔美籍導演珍妮佛在片中盡展女性導演的柔情特色,有兩處關於幼年阿寶的情節將小熊貓的可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一個片斷出現在鵝爸爸回憶收養阿寶的過程時:鴨子爸爸買回幾大筐蘿蔔,突然發現有一隻筐子裡有動靜,打開蓋子一看,一隻毛絨絨的小傢伙一下子蹦出了筐。在3D動畫的展示下,小熊貓與觀眾之間幾乎沒有距離,讓人有一種攤開手掌讓小熊貓跳進懷裡的衝動。第二個片段則是小阿寶被親生媽媽放進筐子裡,母子倆生離死別的場景:小阿寶眼巴巴地看著媽媽,眼淚在眼睛裡打轉,怯生生地叫了一聲「媽」……相比以往好萊塢動畫中的中國元素,《功夫熊貓2》這次已經不僅限於文化符號的展示,而是深入到人物角色身上的中國文化傳統和性格特徵。據片方透露,這次他們的編劇甚至深入中國,從平遙到少林寺到成都大熊貓培育中心,一路走訪,將中國人的「神韻」深刻地植入到電影中。
當然,在形式上的「中國元素」方面,《功夫熊貓2》同樣不遺餘力。影片開場就是中國皮影戲,甚至連夢工廠標誌性的垂釣小男孩也變成了傳統皮影戲中的老烏龜。而包括阿寶在內的「蓋世五俠」潛入鳳凰城的「街頭戲」幾乎就是中國古代城市的翻版,「雞公車」、「擔擔麵」、結尾的青城山,甚至城裡隨處可見的紅燈籠和大反派「孔雀」沈王爺居住的寶塔也都是傳統中國建築的造型。
此外,第一集《功夫熊貓》中出現的「功夫」,雖然是不少港片中常見的拳腳功夫招式,但阿寶的大絕招「無極拈花指」到現在都有網友在問究竟是什麼東西。而在第二集裡,阿寶「平心靜氣」後使出對抗炮彈的招式絕對可以看出就是中國傳統的太極拳。該片導演說自己是看香港功夫片長大的,所以在故事中加入不少港片迷一看就能會心一笑的場面。譬如阿寶在黃包車上大戰狼匪的場面,就是成龍、洪金寶早期功夫片中常見的元素,而孔雀的招式,根據片方透露,居然是動畫師設計時看到北京奧運會的韻律體操比賽後產生的靈感。
中國「阿寶」,誰能拍出來?
◎劇情流於說教
◎資金依然匱乏
◎編劇思維落後
看完影片,不少人感嘆這部好萊塢電影是來中國「搶錢」的,有觀眾就評價說,如果不知道這部電影的來歷,再把英文配音換成中文,那麼你完全可以當它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國產動畫片,甚至可以說,這是一部專門拍給世界影迷看的「中國宣傳片」。與此同時,不少人也產生了與3年前第一次見到阿寶時的感慨:中國的動漫人都幹嘛去了?不光是動漫,整個中國的兒童片導演都幹嘛去了?
中國當然有動漫,更有兒童片。光是「六一」檔要上映的兒童片就包括了《親親我》、《守護童年》、《西柏坡》等。5月30日上映的《親親我》講述一個充滿溫馨的三代血脈親情的故事;5月27日上映的《守護童年》講述的則是一名警察與越獄犯人及其子女的故事;《西柏坡》則以兒童團員和革命後代挫敗敵人偷襲轟炸西柏坡為故事主線。
對比劇情我們就可以看出,《功夫熊貓2》與這些國產兒童片相比,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劇情輕鬆而不說教,不但適合兒童觀看,對成年人也有很強的吸引力。「現在的國產兒童題材電影,要麼是過於低幼化,要不就是太成人化。太低幼了大孩子坐不住,太成人化了又讓小孩子煩。」《功夫熊貓》貼吧裡的這番言論已經得到很多人的認同。有網友就表示,國產動畫片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劇情,而劇情的呆滯和教條化的根源則是中國編劇的思維理念,「一談到兒童片,就強調童真和教化,事實上很多成人社會中的簡單故事,對於孩子們的啟迪作用反而比單純的說教效果更好。」
國產動漫操作理念匱乏,也是中國動漫人的軟肋。《喜羊羊》系列總導演黃偉明表示:「《功夫熊貓》這一系列影片在創作手法上仍表現出美國味,比如個人英雄主義概念,音樂和節奏也都是美國式的,而它背後的支撐則是美國發達的動漫產業,相比之下,我們的差距非常之大。」在黃偉明看來,首先是製作費用上的差距,像《喜羊羊》系列到目前已經出了3部電影,但其製作費用最大的一部《兔年頂呱呱》也不過2000萬元人民幣,但3年前的《功夫熊貓》單是製作費就達1.3億美元,全球宣傳推廣成本更高達1.5億美元。2.8億美元和2000萬元人民幣,這中間的差別已經不僅是動畫形象的精緻度方面,而是整個產品的操作理念。
根據黃偉明的說法,中國動漫其實並不缺少技術,許多從業者現在都是從歐美或日本留學歸來,在圖案設計等方面頗有可取之處,而且中國動漫界的諸多企業其實都在為歐美日韓的許多創意產品進行代工,所以,中國動漫界要想再出一個「阿寶」式的能夠讓成人和孩子們都喜歡的形象,還得從理念上下功夫,《喜羊羊》已經算是一個成功的先例,但這個先例的偶然性太大,若整個編劇行業沒有思維躍進,中國動漫依然只能停留在初級量產的階段。
南方日報記者 鄭照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