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嶺埔行,遊金山清元洞

2021-01-12 人在潮汕文字坊

文 、圖 / 周建苗

元旦期間,我們到大嶺埔走親戚。大嶺埔,揭西大溪鎮的一個行政山區村落。大嶺,為大山嶺;埔,多為地名,意為山間的小平原。揭西,潮汕揭陽的一個縣城。古先秦時期,潮汕一帶稱為南交之地,揭西地域屬「揚州之域」,具有悠久歷史。1965年,揭西縣由揭陽縣劃出西北部13個公社(鎮)和陸豐縣劃出2個公社設置,正式設縣。當地居住民以漢族為主,還有壯、回、苗、滿、畲、黎等少數民族;河婆縣城等說客家話,大溪鎮、棉湖等說潮汕話。大嶺埔是外公外婆家族的鄉村,兒時母親經常帶我一起到這兒做客,故此對於該鄉村記憶深刻。

大嶺埔坐落於池揭公路大溪路段旁邊,依山而立,處於榕江上遊,村後山丘邊緣與臺地相連,坡度和緩,是天然的小盆地,水溼條件很好,靜風環境,宜種植宜居住,山林、村居、安靜、舒適,生活安逸。二、三十年前,幾乎整個村落的周圍,以及屋子的四周,都是數百年以上碩大的烏橄欖樹,有的需要幾個人合抱才能圍住樹身,參天屹立,蔚然成片,整個村落隱沒於樹林之下,時不時有小鳥的叫聲從屋子的窗口傳來,還用棲落於庭院前面曬衣竹竿歡叫,村居環境像隱於深山中原始、天然。

進入村子的村道,都由黑色、黃色等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山裡鵝卵石鋪成,走於上面就像行走未經開發、渾然天成的景觀園林,極樸極拙,美不勝收。村落都為平房建築,灰瓦三合土牆,單間、多間的房子,抑或是有院子的「下山虎」、「四點金」潮汕民居,也有就地取材用鵝卵石壘成的壘成的屋子,粗獷原始。家家戶戶的屋前、屋後的空地,都可見有幾棵枝繁葉茂的橄欖樹,樹下有垛成堆的山草,抑或有土角壘成的簡陋放柴火的小屋,經常可見雞、貓、鳥,跳於山草堆頭玩耍,趣味盎然。

村子的中間,有一個如操場大的大埕。大埕由於依著山坡,高低不平,為分上埕和下埕,兩埕用鵝卵石牆壘成坡度牆體相隔,約有一人高。大埕是村中最熱鬧的地方,村中做戲、放電影等的大型活動,都在這兒舉行。農忙時刻,家家戶戶也在這兒曬稻穀以及其它農作物。大埕靠山的一面,便是村中的大嶺埔小學。從學校門進去,裡面便是一個小操場,操場內有不少古老樹木,後面成排的教室,都處於綠蔭之下,坐於教室中,可聽到鳥鳴蟲啾,環境清涼幽靜。大埕的前方不遠,便村子公社的辦公場所,記得公社的大門,有一木做的厚厚門階,及大腿高,小孩幾乎要爬上才能進去。八十年代初,鄉村沒有電視,那時的村公社便擁有一臺電視機,每晚放給全村子的人看,這便成了村子唯一的娛樂活動。老幼女娃每晚都擁到這兒來看電視,那個熱鬧擁擠的場面,依舊清晰。

小時,每每我們到外公外婆家做客時,外公總會拿著一張撒網,至榕江的溪裡撒網網魚,溪裡有著潔淨的沙灘,溪水清清,那兒的沙鰍、溪蝦、鯽魚等魚類,純天然野生,用油炸來吃,十分好吃。外公看管一個山場,他沒在家時,我們便去山場找他。他也會去網魚,抑或找出燻肉,用松柏樹幹柴,砂鍋做飯,煮魚給我們吃,噴香噴香的,令人回味無窮。他還會從山上,摘來種植的西瓜、菠蘿等給我們,那兒的小屋前,有一棵高大的楊桃樹,我常常會爬到樹上的上面,採摘青青的楊桃偷吃,酸得自己吡嘴咧牙,也樂此不返。

大嶺埔村留給我童年的記憶,永遠是美好懷念的。每每踏上這片土地,我都會感到無比的親切,往事也一幕幕浮現。幾十年過去了,美好記憶依然留存,村落卻已是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村前的泥土道路,已變成了寬闊筆直水泥大道;以前鵝卵石村道,也已鋪上平坦水泥道;昔日的潮汕特色民居,多已建成了數層高的筆直樓房……就連村落數百年成片的橄欖樹,已經蕩然無存了。

這見證了鄉村振興的發展,也看到了以往山區鄉村的日子已過得越來越好了。可是,不知為什麼,站在村落之中,我仍是懷念以往的那個美麗村落,那成片的橄欖樹林,以及那崎嶇不平的鵝卵石村道,一切有如世外桃源的原始、淳樸、幽靜、安逸的生活。如果以前的村落仍保存完好的話,便是一個原生態的旅遊景點了。可能,現代人更嚮往那種簡樸、寧靜的生活,有返璞歸真的追求吧!

在舅舅家喝茶的空閒時間,我便問起了以前村後山坡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紅的白的,鋪天蓋地,一望無際,花海般美豔迷人,如今是否仍然存在?他們說,這兒已不住桃樹、李樹了。我甚感可惜,正是賞梅的時節,如果仍在的話,便可以走到山裡看一看,飽覽人間的這一方美景。略為遺憾之餘,我又想著再往村後的山坡走走,再看看山野是否有了新的變化,以前也很少去村後的山林閒逛,如今再把這一份遺憾補上吧!

村後便是山區村落的靠著山邊的田園,由於獨特的坡度和緩地理位置,大嶺埔村往金山坡度而上的可種植山野十分寬闊。與平原不相同的是,山區的田地並非平坦成片,為低矮梯形逐級而上,有點像梯田。不同的是,田地也並非都為泥土,多為鵝卵石間留出一方土地種植,較少種水稻,多種蔬菜、姜薯、淮山、果樹等。這些土地也較為肥沃,種出的蔬菜都長得旺盛,青翠誘人。意外的是,我發現了山野的溝渠、池塘、伯公廟、道路等旁邊,還留存著不少百年以上的橄欖樹,原生態的樹木仍保護得很好,童年的熟悉久違感覺,甚感親切。

村落的山野獨具特色的是,這兒的池塘很多,按山的斜坡度錯落有致,間隔連成一片,十分有趣。池塘不大,都是幾分地大的小池塘,較少有上畝田大的,池塘堤圍長著茂密的青草,池塘邊鋪滿著天然而成的鵝卵石。這可以看出來,整個池塘都是由鵝卵石和沙子築成的,應該叫石塘,並非泥塘,山區特有的池塘類別。這兒並沒有見到溝渠,但可以見到池塘綠綠的塘水,令人十分好奇,池塘的水到底從哪兒來的呢?

山泉水,我的腦海驀然想起,池塘水便是從後面的青山流下,也有從石縫中滲出來的。田地裡,還有種著綠油油像韭菜一樣的專門餵魚的青草,想想這樣的石塘、山泉水、綠草養出來的魚,原滋原味,到底有多麼的清甜鮮美?池塘邊還植有百年以上的橄欖樹,雖然是冬季,由於山泉豐盈水溼充沛,遠處的青山依舊青綠,放眼山野,一片青翠,青山、綠水、古樹相映成趣,美不勝收。觸景感懷,我不由寫下了一首詩《大嶺埔村景》:

塘前古樹輕波倒,背後幽林墨畫裁。

在水伊人村一景,依山獨處近蓬萊。

行走了山野的田地,我的心情一下子便開闊了起來,遠處的青山,近處的菜地,仿佛進入山林田園生活,無比的舒適安逸。慢慢地順著田埂、道路山行,我細細品味著這兒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景。山野也滋生著天地萬物,勤勞的村民,也於漫山遍野之中,種植果樹、農作物、蔬菜,嚮往著自己美好生活。地裡有芥蘭、包菜、天津青、萵苣、玉米、土豆等多種蔬菜,遠處還有陣陣的燒地裡雜草的青煙,鄉村田間勞作的氛圍格外的濃。山野上還種植有荔枝樹、楊桃樹、油柑樹、龍眼樹、青橄欖樹等,似乎一到地裡便能吃到自己想吃的水果。樹林下,還見到不少低矮綠油油的植物,這便是茶樹。以前父親曾到大溪拿過茶葉,純手工製作的那種,喝著有天地之間的純淨,又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這便是金山生產的不多的茶葉,其茶香很是回味。

我們沿著上山的水泥道,向著靠著金山的山峰前行。雖是果實收穫過的季節,我們走在道路旁的樹下,還可見地面掉下的青橄欖,散落於一地,乾癟的果實,已不能吃了,看著有些可惜!不遠處,還見到池塘旁,一棵粗壯茂密的橄欖樹下,壘著一個石屋,這便是塘主看塘的屋子吧!池塘中,有幾隻鴨子於清水中遊著,怡然自得,池塘靠山的一邊,接著一根伸入塘中長長的竹筒子,一股清清的山泉水順著竹筒,靜靜地流淌著。古樹、石屋、鴨子、清流、山景,這如詩似畫的桃源,不禁觸及心頭的那份渴望與世無爭的嚮往,站著看著,真想讓時光停滯下來,就在這樣的一種美好中老去。

這樣漫無目的的行著走著,我還看到道旁,有一棵樹格外引人注目,樹身上掛著成串如紅櫻桃般的果子。樹木很少見,像這樣的季冬遍樹還開著櫻紅果實,更為少見了。我不禁上網查詢這為什麼奇木異樹,原來這便是傳說中的鐵冬青,冬季中亮麗的山景,「冬青樹上桂凌霄,歲晏花凋樹不凋」,原來如此啊!山路看似不遠,沒想到走著走著,卻感覺很遠,有好幾公裡的路程吧!幸好的是,路邊的果樹、茶叢、蔬菜、池塘、溝壑、茂林等,飽嘗不盡,不知不覺之間,路也變近了,人也走遠了。

本來想著爬上金山去瞧瞧,沒想到眼前卻見到了成片的橄欖樹,前邊也傳了隱隱約約的梵音,原來山邊有巖寺啊!雖然,我來大嶺埔做客,已有多次了,卻從來沒有聽人說這兒的巖寺,這倒有些意外,又有著豁然開朗的感覺。沿著路兩邊的成排,遮天蔭地的的古樹慢慢走,至了山邊,我們便看到於山坡的一邊,建有一個巖寺,也不知叫什麼巖寺。在通往巖寺的茂樹下,我見到了山旁有一個伯公廟,廟前的圍牆瓷磚牆面,寫著一副對聯「水清泉潔古今傳,水朝龍山結對地」,前方有橫批「出入平安」。雖然聯對不是很嚴謹,卻也可以了解此地的景象。

前面是一片空闊的綠蔭林地,林下還有一個簡陋的小廟,前面有一石頭上寫著「佛」字,廟內供奉著神明,我們上前跪拜,祈求保佑平安。此時,我便看到了橄欖樹的一橢圓形的巨石,上面用紅色的字體寫著「清元洞」。這兒,就是清元洞啊!甚感奇怪的是,一般的巖寺都有遊玩、香客焚香祭拜,但是這兒十分清幽,鮮有人跡,抑或是巖寺藏了深山茂林,鮮為人知吧!

順著靠山的茂樹下,有一條小石徑通向清元洞背面,我們拾階而上,不禁到來到了清元洞的埕前。清元洞其實不大,隱落於金山畔的茂林之間,有如與世隔絕般清幽,有人間仙境的意味。正中間為青琉璃瓦雙層廡殿式建築,飛簷翹角,門左右有楹聯「金山造成三尊地,清元生成一洞天」,門層牆上橫批「金山清元洞」。左右建有各一排廂房,前面建有護欄,清元洞前有一小埕,甚感簡陋,沒有其它巖寺般的規模宏大,香菸繚繞,遊客者眾。清元洞也是剛為修葺、新建不久,其主殿、牆面、琉璃瓦、前欄、屋子等,像是剛建成不久,殿門也沒打開,可能未對外開放吧!

我們圍著巖寺四周逛了一圈,並沒有找到所謂的「清元洞」的洞口。其實,這兒所謂的「洞」,可能說的是我國東南和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稱謂,並非一種實際的洞吧!殿的右邊有一水泥小池,旁邊有兩棵參天直立的羅漢松,樹身很粗,樹冠不大。看樣子,這兩棵羅漢松應該有幾百年的樹齡,否則難以長得如此大的樹身。據有關資料記載:傳說清元洞原建於宋,1994年重修。建築面積164.9平方米。廟主祀慈悲娘娘。今存前代舊物還有廟左後側的焚化爐。二棵羅漢松、二棵桂花樹,年代都較早,當地人傳說該洞創於北宋,在楊文廣平「南蠻十八洞」時,洞名「葉子洞」,為儂智高所統率,清順治元年重修始改名清元洞……

楊文廣平「南蠻十八洞」,在潮汕有不少傳說。普寧的洪山洞,也流傳著楊文廣與桃花公主締結良緣的悽美愛情故事。傳說宋朝時期,潮汕地區(包括福建幾個縣)稱之南蠻。潮汕有十八路反王作亂,宋朝元帥楊文廣奉旨到潮汕平定南蠻十八洞。 「南蠻十八洞」有:鳥崎洞(大龍溪水庫的西北角)、落霞洞(桑浦山西南方石龜峰頂)、跑牛洞(桑浦山西北方金D峰頂)、蜴母洞(在桑浦山龍坑峰頂)、蝴蝶洞(桑浦山的獅子巖下)、棲雲洞(揭陽黃岐山西南麓)、洪山洞(普寧)、金山洞(揭西錢坑鎮)、五雲洞(揭西五雲鎮)、沙坑洞(揭西上砂鎮)、葉洞(揭西京溪園鎮)等。這兒也未見有「葉子洞」記載,可是「十八洞」在揭西已有多個「洞」的民間傳說,由於手頭資料有限,有待進一步考究。

清元洞的下山道,是剛修過的,上面鋪著沙子。我們下來時,便見到有一輛車停在山下的空地,像是一家子剛來這兒遊玩。我用手機拍了這茂林下的巖寺,附近遮天蔭地的古樹,驀然見到地面有不少烏欖欖,經風吹日曬已為曬乾,有包著幹皮的、有剩下核的,這是有炭爐蒲扇燒水煮茶的好燃料。潮汕工夫茶的獨特之處,也是用這種欖核煮水,才有那種耐人尋味的茶香,以前不少山區的老人便拾此橄欖核煮水衝茶。多年沒見到這樣的橄欖核了,我們不禁彎腰拾了一些,以備有空時,用此來煮水,喝一杯獨特的工夫茶,也作為我的大嶺埔村行,一遊金山清元洞的一種意外收穫吧!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摘編,只認可一種轉載模式:分享方式。法律顧問王文林律師。歡迎關注「人在潮汕文字坊」百家號。

相關焦點

  • 【翠屏湖畔】美麗鄉村鳳埔行
    【翠屏湖畔】美麗鄉村鳳埔行 2020-11-29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因地鐵嶺兜站建設需要 24日起呂嶺路金山路路口實施圍擋
    廈門網訊 據廈門新聞廣播消息,因軌道交通2號線嶺兜站主體土建工程建設需要,2016年12月24日0時至2017年5月20日24時,呂嶺路金山路路口實施嶺兜站主體土建二期工程圍擋施工。
  • 永泰大眾詩社 埔埕釆風行
    埔埕行文/溫智清吟友埔埕秋日行,林兄黃弟喜相迎。拳拳盛意農家樂,茶酒傳杯敘故情。埔埕行感懷文/楊新厚詩友誠邀結伴行,龍津勝景錯紛呈。已嘗燕卵甜心底,更喜東家萬丈情。院林舊事文/阿凡鷲嶺常登經院林,砍柴割莽兩肩沉。如今回想當年事,雖嘆艱難也醉心。
  • 日出金山紅勝火 24小時跨年大直播展示全景金山
    如果在金山跨年,你會有怎樣的體驗?「金山如畫·憑海江南——上海金山5G跨年24小時大直播」或許可以給你答案。從昨天中午12點開始,這場覆蓋吃、住、行、遊、娛、購等全領域、精彩活動輪番登場的文旅「大戲」一刻不停。24小時,給你好看,讓你一次玩個夠。
  • 埔前三角嶺戰役:河源全境解放最後一戰
    粵贛湘邊縱隊6團當年的「老班長」,今年89歲高齡的葉慈林儘管已經頭髮花白,但說起69年前的埔前三角嶺戰役時,他仍然激動不已。記者採訪當天,也正是葉老與老戰友——古添南敘舊的日子,從兩位戰役親歷者的口中,當年慘烈的戰事再一次浮現在我們眼前。
  • 跨越300年,塘廈石潭埔麒麟隊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故事……
    而支撐他們付出如此熱忱的,是石潭埔舞麒麟載負的文化傳統以及深深的榮譽感。石潭埔舞麒麟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有著悠久的民間傳統,1949年以前為村民組織的民間麒麟隊,逢年過節開展活動。1964年,石潭埔麒麟隊成立,設麒麟武館,有隊員40多人,不久停止活動。1983年,石潭埔麒麟隊重建,並設武館,有隊員30餘人。
  • 城市品牌策劃:遷西金頂山旅遊策劃方案——中華金山!
    定位金山囊括了人類的幾大欲望。第一,人人都想坐擁金山;第二,人人都想探尋寶藏、探秘金山;第三,人人都追求黃金所代表的權利、富貴,都想來金山沾沾貴氣。之前香港的一隻黃金馬桶就引發大眾的強烈追捧,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世界級新聞。由此可見,黃金對人有著天然的、無法抗拒的誘惑力,若是將金頂山定位金山,其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再者,黃金文化發達、影響深遠。
  • 黃埔|「靠埔青年『河小青』「,為護河湧操碎心
    在富有「水鄉」美稱的大廣州 為響應政府號召,共同推動河湧治理,努力實現水更清、人更善,景更美,10月17日上午,團黃埔區委、黃埔區河長制辦公室聯合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所屬各志願服務隊伍和廣州航海學院、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共60餘名青年志願者組成「靠埔青年『河小青』」護河志願服務隊,在黃埔區烏湧開展靠埔青年「河小青」巡河護河志願服務活動。
  • 「戰役青春 逆光而行」,金山巴士穿上新衣服啦~
    「戰役青春 逆光而行」,金山巴士穿上新衣服啦~ 2020-05-04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邵東詩詞】皇帝嶺採風專輯
    遊皇帝嶺禹華光冒雨暢遊皇帝嶺,四圍山頂插雲天。小溪碧水流山外,絕壁青松掛眼前。猴子石前輕霧繞,觀音座底夜珠眠。聚能發電奇觀燦,忙取佳詞欣喜填。 遙和羅琦先生雨遊皇帝嶺劉旺波山花不成釀,為缺詩作媒。無人花變落,我來萬象催。雨分天地帳,峰出美人偎。九龍纏帝氣,雙鳳繞此飛。 雨中遊皇帝嶺伍冰玉柱擎空山作宮,青雲帶雨傘為篷。
  • 齊齊哈爾市敖包嶺山地運動賽道成為2020年國慶黃金周體育旅遊精品...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 這兩個親子遊聖地,濃縮了金山整個冬日的溫暖與甜蜜!
    這兩個親子遊聖地,濃縮了金山整個冬日的溫暖與甜蜜!又到了金山人吃草莓的最佳季節了!面對香氣誘人、清甜多汁的草莓誘惑,你還hold得住嗎?那就帶著孩子到金山的田間地頭!讓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體驗釆摘的樂趣和豐收的喜悅,暢享「莓」好親子時光!
  • 上海人遊上海!金山1條線路、1個活動入選,看看在哪裡?
    「時尚之都,魔力上海」2020「上海人遊上海」網絡評選活動正在進行,金山區「金山田園如畫之旅」入圍「特色旅遊線路」、「2020海漁文化節」入圍「城市好活動」。
  • 埔埕賦|永陽龍津裡拾錦
    今世界大同趨扁平43,日行千裡;全球互聯補短長,融貫一體。珠熠深山,魚躍津門,乘風破浪,正當其時!林綏 庚子年仲春於滬上新涇河畔1.【龍津】:埔埕村位於永泰縣梧桐鎮東部,宋代屬永福縣和平鄉龍津裡,有文波、鳳朝二境,元代為廿六都,明代洪武年間設埔埕屯。
  • 【鳳棲梧桐】之二 《奇異的埔李》
    李白寫道:「桃李賣陽豔,路人行且迷。」呂溫寫道:「夜疑關山月,曉似沙場雪。」韓愈寫道:「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長物志》寫道:「李花如女道士,宜置煙霞泉石間,但不必多種耳。別有一種名鬱李子,更美。」不過,鬱李並不屬於李子,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讚賞李花時就做過這樣的甄別:「自有此花以來,未聞稍易其色,始終一操,涅而不淄,是誠吾家物也。
  • 大陸遊客個人遊成行在即 臺北為個人遊推薦路線
    旅遊業掀投資熱潮大陸遊客赴臺遊開放之前,臺灣服務業長期逆差。「經建會」官員指出,2008年陸客赴臺開放當年,服務業即轉為順差18億美元,2009年增加為20億美元,2010年再增加為29億美元。陸客帶動臺灣旅館業再投資。僅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旅館業就投資了700多億元。根據臺經濟部門統計,在此期間,住宿服務業受僱人員增加了5795人,成長一成二。
  • 傳說 | 鯉魚洞與打兒窩的故事 | 別客傳媒
    ○丁信才    「混血兒」沱江,集五河源頭,納岷江導水,嶺壑交錯,起伏崎嶇一路走來,南繞獅子灘而去。    一天,東海龍王的小女兒遊鯉魚洞,帶金、銀色鯉魚群到達沱江石壁下的深潭,見深潭有一個漩渦飛轉,一籠海帶在漩渦中搖曳。    鯉魚洞深潭與沱江對岸獅子灘古鎮梨灣以北的後山相通,留下一個腦髓洞,相傳打兒窩深潭的鰲魚,經常溜進腦髓洞歇息,吸納天地之靈氣。
  • 臺灣16條必遊路線一網打盡
    農曆春節難得出遊,卻又擔心大塞車、人擠人,小編挑出16條新春旅遊路線,想不到能去哪玩的旅客,北、中、南、東建議景點,從單車騎行、海岸漫遊、生態踏青、茶席體驗、原民藝術到溫泉美景
  • 湖北宜昌(2004年):自助旅遊:吃、住、行、遊、購、娛
    宜昌自助旅遊:吃、住、行、遊、購、娛作者:劉洪進編者按:吃、住、行、遊、購、娛,是旅遊六要素。宜昌,是世界水電之都——長江三峽工程的所在地,是「詩祖」屈原、古代美人王昭君的故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旅遊產業蓬勃興起,在這個大背景下,本文作者劉洪進,第一次全方位對宜昌旅遊六要素進程進行了綜合調查,並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完成了《宜昌自助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寫作。劉洪進系湖北長陽人,現定居宜都。
  • 來這兒,賞燈光秀,逛美食街,遊野人洞…
    來這兒,賞燈光秀,逛美食街,遊野人洞… 2020-10-10 09: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