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大眾詩社 埔埕釆風行

2020-12-28 錦屏山下

埔埕

七言絕句/押陽韻

文/林徵宇

埔埕街路貫三莊,房厝果林相蘊藏。

十八巷中圍九姓,一溪環繞藕蓮香。

埔埕村距城關南約25公裡,203省道貫貫全境,人煙熾盛,樓房密集,厝邊菜園種有果樹,厝基及菜園都用鵝卵石圍砌,各家厝、菜園之間均留小路通行,形成了許許多多如迷宮般的巷路,其中有十八條巷最為出名。

埔埕村歷史上有九個姓氏家族在此繁衍,至今有名稱的古民居33座,7座祠堂,村中還有長街、蓮塘,大樟溪環穿整個村莊,溪邊有新建龍津大道。

埔埕

五言絕句/押眞韻

文/林徵宇

玉帶繞龍津,峰巖出聖人。

山村存八卦,小巷客迷神。

埔埕別名龍津,周邊山峰環繞,峰巖都留有仙人、聖人的傳說。據說埔埕為八卦地形,風水寶地。外地人常多迷路於十八巷中,有「埔埕十八巷,走來走去走不通"之說。

埔埕獨特的多姓聚居文化,如迷官般的十八巷,美麗的鄉村風光,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參觀。

2020年8月23日上午,一批特殊的客人——永泰縣詩詞協會、永泰大眾詩社的部分領導和會員們也慕名前來埔埕採風,在參觀後,老師們用詩詞表達了對好客埔埕如迷宮般的巷路、古厝、古井及古老的傳說的印象。

以下摘錄部分老師們的作品及導遊對埔埕村人文景觀的簡介:

《喜相迎》

欣聞筆友埔埕行,小巷悠悠貴客迎。

古厝廳堂傳笑語,吟詩作賦寄深情。

註:

在得知永泰縣詩詞協會、永泰大眾詩社的老師們蒞臨埔埕參觀,埔埕籍林在洪老師寫下《喜相迎》七言絕句詩一首寄賦深情。

↑圖為永泰詩詞協會會員、永泰大眾詩社社長、民間民俗專家——張建設先生在採風過程中的圖片

埔埕採風印象

文/張建設

寺多唐宋姓多明,潭井千年真太平。

傍浦其居皆妙構,迷宮之巷豈虛名?

一懷旅夢開風氣,萬裡鄉心見性情。

百代文華細梳理,信當不遜鳳凰城!

埔埕人煙熾盛,樓房密集,歷史上有林、陳、黃、柯、李、鄭、張、鮑、汪九個姓氏家族在此繁衍。至今村中心還有古祠堂6座:陳氏、林氏、黃氏、柯氏、李氏、鄭氏;另有林氏支祠1座,鳳厝張氏新祠1座。有名稱的古民居33座:下新厝、下街尾、草堂前、榕樹下、橫厝仔、守良厝、下新廳、上新廳、下閘兜、上閘兜、鄭氏厝、南倉厝、新程厝、石街兜、懷遠堂、祖厝、德星堂、後玉梅、前玉梅、旗杆厝、門前厝、厝堂、尚埕(三合一)、吉星居、井兜厝、新井居、五蘭厝、樞庚厝、樹德堂、耕心居、柯厝、堯夫厝、溪墘頭。

古民居每座周邊聳立著經改建、擴建、新建的新式民房,前後相倚、左右相連,中間穿插街道一條,互連縱橫,形成許許多多如迷宮般的輾轉巷路,其中有十八條巷為故老口口相傳有名可查也最有特色的:牛馬巷、草堂巷、坑尾巷、下新巷、新廳巷、閘兜巷、石門巷、祠堂巷、石街巷、門前巷、尚埕巷、玉梅巷、旗杆巷、神公巷、井兜巷、宜常巷、巷頭巷、祖貴巷。

外地人常多迷路於十八巷中,有「埔埕十八巷,走來走去走不通"之說(這裡說的十八巷已不限於十八條巷,是對埔埕如迷宮般巷路的總括。

七律埔埕十八巷印象

文/張建設

走進埔埕深巷中,幾人曾未嘆迷宮?

壘牆卵石參差似,隔壁迂途恍惚同。

不是重關能拒寇,其如八陣敢稱功。

唯今盛世多驚喜,一樹丁香猛又逢。

↓埔埕十八巷

草堂寺

文/張建設

飛簷翹角貌嚴莊,古寺早成新校堂。

佛殿欣然充學舍,梵煙到底遜書香。

細觀梁柱當驚素,清賞門牆卻贊方。

育得滿村佳子弟,僧家何悔作文房?

↓草堂寺——在埔埕小學操場邊

憶埔埕草堂寺

文/林徵宇

猶憶草堂寺,少時啟蒙地。

偶攀梁柱歡,亦繞庭階戲。

寶殿作球場,禪房當教肄。

佛陀久不尋,空剩緬懷事。

七律、埔埕記遊

文/檀明光

休言幾度踏龍津,妙意縈情日日新。

古井豐祠尋故事,楹聯旌匾解精神。

棋杆石上羈天驥,樹德堂前駐畫輪。

仁義今欣傳百代,商潮學海任垂綸。

埔埕紀行

文/陳新生

喜探名村正入秋,悠悠小巷每通幽。

豪門四疊家聲遠,古宅三重歲月稠。

大道康莊鄉永泰,清溪坦蕩水長流。

情濃梓裡同心奮,事業欣欣展壯猷!

七律大埔埕印象

文/柯新基

千年邑落日懸霓,送爽金風拂碧溪。

渡眺龍津崖上秀,雲浮虎嶺樹梢齊。

葳蕤掩映黃金果,繾綣迴環卵石蹊。

望重闢雍前世耀,高胡二榜後人題。

註:

龍津二字飄逸俊秀鑿刻於距渡口百米的崖上;虎嶺指五虎山;高胡二榜比喻高榜、胡潤榜。

埔埕行

文/溫智清

吟友埔埕秋日行,林兄黃弟喜相迎。

拳拳盛意農家樂,茶酒傳杯敘故情。

埔埕行感懷

文/溫智清

古村傍浦景觀明,宋井千年話太平。

卵石滄桑鋪巷陌,旗杆富貴顯功名。

龍津達貴承鄉澤,商海飛騰寄客情。

昔日榮光今待見,風華依舊耀崢嶸!

↓太平井

古井井圍呈正六邊形,角對角1.45米,圍高0.53米,圍邊厚約14釐米,井深約15米,井水清徹見底。井圍由六塊石板拼成,每塊石板公母鑲嵌,井圍上沿內側被吊桶的棕繩磨出數十條溝,最深的溝有3釐米多,可見其年代久遠,井圍外側一個面上刻有「丙午歲造(1186年)」,尚清淅可見。古井邊上有一個大石臼,臼高半米,臼外徑約0.7米,壁厚9釐米,臼內深約25釐米,石臼內側底部的側面有一個直徑5釐米左右的洞通到外側。石臼上沿刻有「慶元二年造」五個字。

龍眼

文/林在桓

自古帝王方喻龍,卻稱金果作龍眼。

言因傳說著嘉名,還愛味佳美無限。

↓埔埕樟溪古渡(現埔埕大橋)上遊約50米的「角鹿巖」,巖下泅水進去有一乾燥石洞,巖壁上刻有「龍津」兩字,可惜由於下遊界竹口水力發電站水庫蓄水影響而沉入水中。

戲說埔埕角鹿巖「龍津」石刻

文/林徵宇

角鹿刻龍津,言聽已入神。

好泅常鬥水,難有露真身。

↓「角鹿巖」石壁上的題刻

鄉愁·情牽河卵石

文/林徵宇

圓圓卵石几多愁?巷路高牆影盡留!

花砌橫斜應有序,只牽鄉緒滿心頭。

埔埕行感懷

文/楊新厚

詩友誠邀結伴行,龍津勝景錯紛呈。

已嘗燕卵甜心底,更喜東家萬丈情。

埔埕,彎彎的古巷

文/楊新厚

八月的陽光啊

依舊那樣得青春活力

讓我的臉龐掛滿汗珠

抬眼望去

高高的龍眼樹

滿身珍珠串串

猶如待嫁的少女

在風中搖曳多姿

似乎在向我們深情地示愛

走進龍眼樹的濃陰

穿過彎彎的十八巷

希望逢著丁香般的姑娘

可惜這裡不是戴君的雨巷

摸著滑滑的鵝卵石

仿佛摸到了歷史的心臟

聽到每一塊石頭還在心跳

摸著每一面的古牆

仿佛摸到了曾經的繁華

每一塊石頭都是一部厚重的歷史

每一條古巷都連著一座房

有中西合璧的龍津廬

有德馨四溢的樹德堂

有勤耕傳家的耕心居

他們都在訴說著動人的故事

但走了好長好長

目及的依然是殘垣斷壁

和那消瘦的古藤

停下了腳步

卻停不了我心中的幾分感傷

走到巷尾

看到了那口油光發亮的古井

摸著井欄上道道的勒痕

尤讓我心疼

但她的表情仍是自豪的

她見證了曾經的興旺

見證了共飲一水的和睦

我心欣慰

我愛這井

我更愛這默默的奉獻精神

2020年8月24日

↓由美國人尹芳庭(當時在福州教會學校任教)先生和林致礎先生在參觀福州煙臺山英國等領事館的多幢建築後設計的、建於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八月,帶有中西合璧色彩的「龍津盧」銃樓。

贈除夕(林華年)

——北禪(曲蘭靜)

走完十八巷

走不出那些石頭

沒有流水

卻時常在耳邊

流淌出叮叮咚咚的歌樂之聲

親自走在期間,放不下想穿越的感覺

極力撫摸那些石頭

仿佛摸透了歷史的骨型骨質

走走停停回頭張望的樣子

像一個久別之後

終於找到家的孩子

《鄉愁》

文/林華年

最念家鄉小木樓,窗前柔櫓泛溪頭。

而今偶共親朋憶,心緒如波每顫悠。

《樟溪水岸》

—七絕—

文/林在洪

十裡清波映碧天,一群白鷺舞翩躚。

千山疊翠無窮盡,萬頃秋田迎盛年。

望故鄉

文/林徵宇

依山星月舞煙痴,玉帶飄搖添麗姿。

五虎仙巒凝望處,綠萌厝隱景如詩。

霓霧望故鄉

文/林在洪

婀娜多姿綺麗妝,霓裳豔舞露芬芳。

遙看五虎春眠處,玉帶環繞系故鄉。

《破陣子·埔埕樟溪新貌》

詞林正韻填詞

文/林徵宇

兩岸路橋環繞,河堤棧道成蔭。庫水行舟輕撒網,鷗鷺翩躚掠影沉。斜風撩醉吟。

水映青山細柳,飛簷偶響清音。喜看新風融古韻,亦蕩花船聽瑟琴。心嘆未早臨。

《聞院林靈鷲院感懷》

五言律詩/押陽韻

文/林徵宇

陡聞靈鷲院,但見野蒿荒。

遺址今難覓,殘碑似折殤。

劈荊尋舊路,斬棘泛愁腸。

名寺塵煙去,空餘懷故彰。

院林之嘆

文/林徵宇

野草過頭聞鳥啼,依稀鳴澗水聲低。

址殤碑倒荒涼景,懷古嘆今情自萋。

院林舊事

文/阿凡

鷲嶺常登經院林,砍柴割莽兩肩沉。

如今回想當年事,雖嘆艱難也醉心。

聽聞埔埕院林有靈鷲院吟詩二首

文/林華年

一、五絕/押佳韻

乍聽靈鷲院,曾踏砍蒿柴。

遺址難尋覓,殘碑鋪路崖。

二、七絕/押陽韻

乍聽喜奔靈鷲院,滿山但現野蒿荒。

緬懷英骨詩宗探,空見殘碑址已殤。

靈鷲院位於埔埕境內,在埔埕至興化的古道上,從上山面往聖君巖方向進去到房巖頭裡面的院林後再走不遠就到了。

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建靈鷲寺(院)於埔埕南面與興化接壤的靈鷲山,與鼓山湧泉寺同一年建。有文獻記載明末清初仍鼎盛,有習武風俗,惜今已不尋,空餘村縣誌記載。上世紀六十年代鄉人開荒山確有挖到寺廟座基。

憶古渡

文/林徵宇

幾曾舟舶勢衝衝,商貿往來潮若龍。

昔日繁華空憑弔,碼頭擊楫槳何從?

望鄉

文/林徵宇

踏雲撥露若飛天,凝望鄉山水墨妍。

厝隱果林煙漫舞,溪流阡陌綠春田。

埔埕村系福州市永泰縣梧桐鎮行政村,位於永泰縣西北部(大樟溪中遊),203省道及高速公路貫通全境,東與赤錫鄉接壤,距縣城25公裡,西與明燈村相鄰、南與仙遊交界,北與湯埕村隔溪相望。

境地內東靠鐵卷山麓,西北與五虎山隔溪相望。

埔埕原屬龍津裡二十六都。九十年代官方將埔埕村拆成上埕、中埕、埔埕三個村(據說中埕與埔埕間只是以巷路分隔,至今筆者還分不清三村的分隔線),但是老一輩以及在外經商沒這觀念,大家還是習慣說埔埕人,就是不認識也是問你是哪一對厝。現整個村有近二千戶,人口近萬人。年青一輩多在外經商、工作,子女也多在外就讀,有遷居上海、江蘇、福州、梧桐等地者眾。

過年過節時,回鄉者眾,豪車雲集,小孩歡跳、普通話與本地話摻和,蔚為壯觀、熱鬧。

八十年代,巷弄、街道原來是光滑、潔淨的河卵石路,街道中間鋪有一條長長的石板條。直到九十年代,家鄉人赴上海做生意,有了些錢,才有人倡議籌資重鋪石板路。統一用楓樹下石料場,三十釐米左右大的「溜只石」鋪路,從車子化頭一直鋪到長尾埕。再到二十一世紀後,才重新建造了水泥馬路。

如今有許多遊子對巷路上的鵝卵石路、以及路邊高高低低的鵝卵石牆情有獨鍾,寫下許多美篇,記下了鄉愁。

改革開放後,埔埕村逐漸富裕,現在也注重旅遊開發,加大了古厝的修復與保護,修建了沿溪的龍津大道,對埔埕的古厝、巷路、特產、拳術、傳說等,均有專人編撰成村志,逐步推廣埔埕名片,已取得一定成效,已引來了許多的旅遊者。相信埔埕的明天會更美好!

《埔埕之歌》

埔埕埔埕

九姓村莊

陳林鄭黃

柯鮑張汪

還有李姓

飛向遠方

埔埕埔埕

傳說悠長

飛李奇談

深甜古井

不沉傳說

永遠留傳

埔埕埔埕

武術之鄉

淵源流長

拳術刀槍

南拳風範

霸氣飛揚

埔埕埔埕

八卦之地

果林房厝

十八小巷

輾轉悠深

客常迷航

埔埕埔埕

農村特產

柿餅李幹

中外馳名

唇齒留香

回味幽長

埔埕埔埕

大好地方

青瓦粉牆

九轉深巷

尋幽探秘

步出安康

怠客

文/林在洪

高朋有幸蒞家來,野老無緣欠作陪。

蓊菜空心羞待客,含珠龍眼望賓開。

《埔埕頌》

文/林徵宇

七絕埔埕

埔埕街路貫三莊,房厝果林相蘊藏。

十八巷中圍九姓,一溪環繞藕蓮香。

吟一首新詩評賞,聽一聽鄉短裡長,美麗傳說永留傳。

看一看,青石路旁,深巷輾轉。

明清古厝,青瓦粉牆,窗廊廳堂,鬥拱飛簷,古色古香;蓮花荷塘,樟溪深廣,綠水青山,古樸怡然。

埔埕村莊,誠邀八方。

長街上,熱鬧非凡,商品琳琅。

品一品,鄉村小吃,嘗一嘗,農村特產。唇齒留香,回味幽長。

賞一賞:武術之鄉,淵源流長;拳棒刀槍,霸氣飛揚!

遊農家小院,看田園風光,賞李花芬芳。沁鼻幽香,心曠怡然!

逛一逛,九轉深巷,步出安康!

總有一刻,讓你感受快樂時光!

心語星空 (整理)

相關焦點

  • 永泰埔埕古剎草堂寺
    位於梧桐鎮埔埕村新廳巷口與什兜巷口,東側毗鄰埔埕小學。入選永泰縣第二批歷史建築。《埔埕梅山林氏族譜》記載:洪武初年,24世祖林岑前往北京遵化衛服軍役。洪武29年,福建都司撥福州左衛及延平衛軍士到永福縣26都埔埕屯、27都拿坂屯、28都京埕屯等17處軍屯「未科荒地」墾田。永樂元年,林岑長子林澄(澄公)任軍戶長。
  • 埔埕賦|永陽龍津裡拾錦
    【龍燈李幹故裡】:發端於明末清初的迎「椽板龍燈」習俗流傳至今,2007年被列為省級非遺名錄;「埔埕李幹」是永泰特產的一張名片,種植芙蓉李在當地至少有四五百年的歷史。 13.【三村】:出於行政管理需要,1987年初埔埕劃分為埔埕、中埕、上埕三村。 14.
  • 【鳳棲梧桐】之二 《奇異的埔李》
    隨著李子、李鹹的出名,埔埕聲名遠播。誰不知埔埕?誰不知埔埕李?誰不知埔李?埔埕,埔埕李,埔李,成了福州的代名詞,永福的代名詞,永泰的代名詞。遙遠的不說,就說稍近的吧。比如清朝,三百多年前,就有海外同胞來函定購,只要寫上「中國埔埕」這四字,即可寄達。我一直欣賞古樂府《雞鳴》那首詩開頭的幾句:「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
  • 大嶺埔行,遊金山清元洞
    文 、圖 / 周建苗元旦期間,我們到大嶺埔走親戚。大嶺埔,揭西大溪鎮的一個行政山區村落。大嶺,為大山嶺;埔,多為地名,意為山間的小平原。揭西,潮汕揭陽的一個縣城。古先秦時期,潮汕一帶稱為南交之地,揭西地域屬「揚州之域」,具有悠久歷史。1965年,揭西縣由揭陽縣劃出西北部13個公社(鎮)和陸豐縣劃出2個公社設置,正式設縣。
  • 【翠屏湖畔】美麗鄉村鳳埔行
    【翠屏湖畔】美麗鄉村鳳埔行 2020-11-29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頭條】英都鎮坂埔古民居新編對聯輯錄
    英都鎮的良山村是福建省的歷史文化名村;良山村的坂埔自然村系福建省的傳統村落;坂埔古厝是英都鎮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茲輯錄泉州楹聯名家為坂埔古厝編撰的民居厝號對聯,民居煥彩,聯對增輝。 英都鎮坂埔古民居 新編對聯輯錄 NO.
  • 南港大隊埕(露天電影)
    南港大隊埕在六七十年代是壩頭公社和南港大隊的政治文化中心,群眾集會,曬穀,放電影的場地。
  • 今日解字「釆」:採與釆,讓人傻傻分不清的雙胞胎漢字
    「釆」字念「biàn」。我們很多人容易把這個「釆biàn」當成「採cǎi」,它倆確實很像。這兩個字,我們只要認真看,很容易發現它們是不一樣的。釆(biàn)字,上面是一撇「丿」,下面是個米字。它是什麼意思呢?學到源頭自然明,我們還是要來看看古文字。
  • 福鼎市東埕貝貝樂幼兒園註銷登記公告
    福鼎市東埕貝貝樂幼兒園 註銷登記公告 第2020039號 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 永泰能源復牌首日遭「股債雙殺」,「18永泰集團SCP001」已構成實質...
    12月10日,永泰集團晚間公告稱,「18永泰集團SCP001」兌付資金未按時足額劃至託管機構,已構成實質違約。停牌5個月後,永泰能源今日復牌遭遇「股債雙殺」,股價一字跌停,報1.50元/股,成交額6009.81萬元,封單135.39萬手。
  • 重整工作塵埃落定 永泰能源守正篤實譜新篇
    近日,永泰能源債務重組有序推進至今,終於塵埃落定。據永泰能源公告,重整計劃經第二次債權人會議高票通過,山西省晉中市中級人民法院於同日裁定批准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計劃,並終止永泰能源重整程序。公司債務人受償比例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 廣州從化首個青年創業創新基地在江埔街成立
    廣州從化首個青年創業創新基地在江埔街成立金羊網  作者:張豪 劉志文 陳小武  2020-09-12 基地為青年創業就業提供創意模式驗證
  • 永泰古城 | 留不住的歲月 在漫漫風沙中陷落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志玲姐姐和紅雷哥拍過一部在西部的片子 決戰剎馬鎮拍攝地就是永泰古城先來一張鳥瞰圖 這像個什麼動物 ?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西南27公裡處,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因其城堡似金龜,故叫永泰龜城
  • 蘭陵詩社39一任浮雲遮望眼, 人間天上兩揪心.
    蘭陵詩社簡介   蘭陵詩社由蕭玉蓮於2018年8月註冊公眾號成立。
  • 永泰檢察 | 我的網絡「閨蜜」是男的
    永泰檢察 | 我的網絡「閨蜜」是男的 2020-03-13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