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香港,內地的武俠電影數量比較少,這部何平執導的《雙旗鎮刀客》是其中的巔峰之作。這是個人物少,事件少,極為簡單的單線故事。香港的武俠片一般都是刀劍齊鳴,打的很熱鬧,但《雙旗鎮刀客》的打鬥場面加起來也就幾分鐘,何平注重的是爆發力!
孩哥的老爸在去世之前告訴他,很久之前給他許了一門親事,讓他去雙旗鎮找個屁股上長了顆痣的女孩,那就是你未來的媳婦。孩哥腿上綁著雙刀騎著一匹瘦馬,直奔雙旗鎮而去。西部的大漠上出沒著各種刀客。其中最厲害的是一個叫「一刀仙」的,孩哥剛到雙旗鎮,就目睹了他的表演,據說他縱橫大漠20年,殺人從來沒有出過第二刀。
故事中的三個高潮就是孩哥出的那三刀,這三刀也象徵著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對於刀法,瘸子老丈人說到了「氣」這個概念,只有天賦極高的人才能練成,孩哥是具有這種天賦的,只是他並不知道那具體叫什麼。
孩哥的第一刀是立威,他已經不自覺的運用了氣。第二刀是當一刀仙的弟兄試圖強暴他媳婦時,他只有出刀,這等於是向成人世界宣戰。第三刀是與一刀仙的決戰,這段戲的氣氛營造極為出色。一刀仙在遇到孩哥之前,連殺三人,導演何平用一種很冷峻的方式把觀眾情緒引領到最高點,然後在一瞬間爆發,頗有古龍小說的風韻。
決鬥後,孩哥完成了這場血染的成人禮,帶著新婚的媳婦,離開了雙旗鎮,奔向漫天黃沙的未來。《雙旗鎮刀客》也許沒有花哨的打鬥,但它擁有武俠最核心的精神:無所畏懼的少年之氣。
我們暫時還不離開西部大漠,來接著看這部新派武俠的裡程碑式作品《新龍門客棧》,電影翻拍自1967年胡金銓的名作《龍門客棧》,基本沿用了原作「營救忠良」的敘事框架,並注入了大量的現代情感元素,在視覺上奇異浪漫,更加具有娛樂性。
俠者本身就是自由的象徵,所以武俠電影的場景大多是流動的,這個故事卻反其道而行之,大部分事件都發生在龍門客棧的密閉空間之中,朝廷、俠者、地頭蛇、江湖浪人,都聚集在這方寸之地中。影片大部分時間都是桌子底下的暗勁兒,充分利用空間製造衝突出場人物雖然多,都緊緊綁定在「救孩子」這條主線之上,所以並無任何破碎的感覺。
《新龍門客棧》中不光是刀劍打鬥,還有不少雜耍般的娛樂橋段,比如金鑲玉與邱莫言之間搶衣服的那場,女人間的鬥氣被很生動的表現出來。胡金銓的原作更多的強調「義氣」,但徐克的新版卻更加注重情,邱莫言的獻身更多的是因為愛,比如貫穿始終的那根「笛孔」信物。
周淮安與被東廠殘害的楊宇軒之間也是種亦師亦友的關係,金鑲玉則是一個X元素,她一開始是利字當頭,但最後被情所動,以至於覺醒,摒棄了這「無情」的沙漠。除了主幹人物,讓人久久不忘的還有那個韃子小廚神,他出場不多,但卻成為最後幹掉曹少欽的關鍵人物,這一幕庖丁解牛般的刀法小時候看的老過癮了。
本片改編自梁羽生的同名武俠小說,不過已經被導演于仁泰動了大手術,完全改成了自己的風格,梁羽生心也比較大,竟然沒什麼意見。《白髮魔女傳》也算創造了一個記錄,全片所有的鏡頭都是夜景戲,最大限度的突出燈光效果,所以和徐克的武俠不同,這部電影顯得分外華麗,充滿迷迷濛蒙的氛圍,甚至帶了點酒神氣質。雖然有一個大致的歷史背景,但故事有很濃的奇幻色彩。
張國榮扮演的武當弟子卓一航從小雖接受正統的教育,但骨子卻離經叛道,偶然間遇到了魔教妖女練霓裳,眼就拔不出來了。卓一航這個人物和梁羽生原著中差別比較大,從溫文儒雅循規蹈矩的正派弟子變成了一個浪子式的人物,髮型乍一看就像個日本武士,于仁泰更多的挖掘了他多情的一面。相比下,武功的招數反而顯得沒那麼重要。
《白髮魔女傳》中也有很強的政治隱喻,看起來好像是分明的正邪對立,其實正道魔道皆是虛偽。他們只把卓一航與練霓裳當作殺戮工具,實現自己的野心,雙向夾逼的結果就是練霓裳怨氣叢生瞬間白頭,既然正邪都容不下我,乾脆就忘愛忘情,獲得徹底的自由。
電影中還有個人物值得一說,就是吳鎮宇和呂少玲合演的魔教教主,雌雄連體的姬無雙,這個人物在原著中並沒有,但他卻分外出彩,集變態與深情與一身,打扮也特別朋克,濃鬱的邪典味兒,他對練霓裳的迷戀並不比卓一航少,但卻有心無力,到最後甚至會讓觀眾生出一絲憐憫。
少林五祖本是個民間傳說,說的是清朝初年清廷燒毀北少林寺,五個少林弟子跑到福建的南少林繼續反清復明運動,所以稱少林五祖。1974年大導演張徹還把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王晶的這部《新少林五祖》算是借題發揮,裡面那五個「祖」變成了五個娃娃,每個人身上紋了一塊明朝藏寶圖,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負責護送他們去找天地會的陳近南。
不過陳總舵主的存在感太低,剛出場就領盒飯了。《新少林五祖》我從小到大在不同場合至少看過五六遍,王牌武指元奎設計的動作戲紮實有力,再加上王晶半葷不素的笑料包袱,組成了一部情節緊湊同時讓人捧腹的娛樂佳品。
在故事中洪熙官主要負責掐架耍帥,那時候的李連杰正值生涯巔峰,一般來說他出演的動作片都比較少用兵器,大部分是拳腳,但在《新少林五祖》中,他使一桿奪命槍,凌厲剛猛,可以說是帥呆了。
除了李連杰,這部電影的樂趣還在於有眾多精彩紛呈的配角,邱淑貞與葉德嫻飾演的騙子母女,大部分的笑料都集中在她倆身上,充滿了王晶那種賤兮兮的幽默感。
最出彩的還得數謝苗扮演的兒子,帶領著幾個小孩插科打諢,極大的強化了電影的娛樂性,還有結尾大決戰時父子倆的雙槍戲,極為精彩。這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教育出個好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