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XM3/BOSE 700橫評,讓你不再糾結降噪大耳怎麼選

2021-01-15 騰訊網

本文首發於什麼值得買平臺請關注本帳號獲取更多好文,作者:Geek研究僧

關注降噪大耳的童鞋,一定對於WH-1000XM3 / BOSE 700 這兩款產品不會陌生,他倆分屬於 SONY 和 BOSE家的降噪「當家花旦」。

先後發布以來,就不缺話題性,總是被消費者和評測機構進行對位比較,本文也來個馬後炮對比下二者在主動降噪、佩戴體驗、人機互動、音質表達、充電續航等層面的差異,讓你不在糾結如何選擇。

【SONY WH-1000XM3】:WH-1000XM3採用了HD降噪處理器QN1,QN1內集成的數模轉換器和模擬功率放大器,可以實現耳機出色的信噪比和低失真,處理性能比上一代提升約4倍。

【BOSE 700】:BOSE 智能消噪麥克風系統,搭載了全新數位訊號處理技術,通過BOSE 音樂APP可以實現11級可控消噪。

為了給太長不看的用戶總結下本文的評測結果,希望能夠幫到大家理解二者在多個層面的表現。

【主動降噪】:WH-1000XM3 對於高頻和人聲的處理是要優於 BOSE 700,在公共運輸環境中差距明顯,可以說是碾壓級別的。

【通話降噪】:BOSE 700 在無背景音時就擁有更好的收音和呈現,在測試中甚至不容易區分是否有低頻噪音的存在,WH-1000XM3 則可以明顯的感到低頻噪音的處理過程和人聲質量的削減。

【佩戴體驗】:BOSE 700 的設計感較好,一體性較強,耳罩非常舒服,但是不夠穩定,不能晃動。WH-1000XM3 的頭梁比較紮實,穩定性更高,但是夾頭感會比較明顯。

【人機互動】:BOSE 700 的觸控板非常舒服,觸控滑爽,但是觸控區域有限水平滑動切歌略受影響。WH-1000XM3 的觸控區域更大,但是操控的跟手性弱一點。按鍵方面,BOSE 700 三個按鍵的功能性較好,特別是三檔預設噪音檔和語音助手,操作便捷,但是按鍵比較鬆軟。WH-1000XM3 兩個按鍵功能實用,右耳罩覆蓋的監聽功能非常強大,但是喚醒語音助手需要長按觸控板,稍顯不便。

【APP適配】:BOSE 700 的適配App沒有什麼存在感,主要是調節三檔預設。WH-1000XM3 的 SENSE ENGINE 、均衡器、聲音位置控制以及環繞(VPT)音效都值得好評,特別是自動場景識別,但是觸發的閾值有待優化。

【音質感受】:WH-1000XM3 的高頻延展和低頻下潛要比 BOSE 700 更多,但是在細節方面會有些毛躁,BOSE 700 的處理則會更加圓潤,但顯寡淡。同時對於安卓用戶而言,WH-1000XM3 能夠支持LDAC、aptX和aptX HD,能夠傳輸更高品質的音樂。

【充電續航】:充電續航方面,WH-1000XM3預計30-36h的續航能力,BOSE 700 預計是20h,同時在快充方面,WH-1000XM3快充10min5h續航,BOSE 700 快充15min3.5h續航。

一、SONY WH-1000XM3 / BOSE 700 主動降噪

相信點開這篇原創的用戶,應該都對於主動降噪(Active Noise Reduction)這個功能有所耳聞。原理即:即耳機通過降噪系統產生與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將噪音中和,從而實現降噪的效果。

1.多場景主動降噪

BOSE 700 (上)的左右耳均設計有三個降噪麥克風,而 WH-1000XM3 則有兩個降噪麥克風的,但是數量多寡並不能代表性能高低。所以我們還是來看看WH-1000XM3 / BOSE 700 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消澡表現。

【圖書館】:首先,我想選擇的是圖書館的環境,噪音主要集中在人員走動時的腳步聲。總之噪音的組成還算單一,並且是一陣陣的起伏。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下,WH-1000XM3 / BOSE 700 間的差距不是很明顯,整體都比較純淨,幾乎不會感受到周圍人翻動東西,起身走動的影響。

【馬路】:馬路上其實並不應該使用降噪耳機,因為消除的低頻噪音恰恰是容易給使用者帶來危險的重要信息,因此WH-1000XM3 / BOSE 700 採用了不同的策略來保障消費者在路面的使用安全。WH-1000XM3 採取的策略是強化高頻人聲+低頻背景,女聲和引擎聲會比較明顯,來保證使用者在步行或者跑步時注意周圍環境安全。而 BOSE 700 強化的內容相對均衡,主要是低頻和人聲,不分男女的強化,比較自然。

【公交】:公交是公認的比較嘈雜的公共運輸,因為交通工具在運行時不僅由外部的噪音,還有車體的工作聲、乘客的交流聲。降噪的處理難度相比於街道,只多不少。WH-1000XM3 在經過自動環境噪音優化後,可以在旅途中隔離車輛噪音,同時對於人聲優化也不錯,基本上2個座位遠的人聲就聽不清了。BOSE 700 開啟等級10的降噪後,低頻的噪音削弱比較明顯,但不如大法純淨,同時人聲和高頻部分顯得較弱,3個座位左右的人聲還能夠聽清。

2.低頻噪音通話降噪

通話降噪一直是我在測試中比較重視的一個環節,本來我以為此前 WH-1000XM3 既然能夠在降噪方面力壓 BOSE 700,那通話降噪測試中應該也會復現。我和@李狗帶_Eazz 進行了將近10分鐘的通話測試,結果是無論是在無背景、20%背景噪音、50%背景噪音三種場景中,BOSE 700都表現出了優勢。

【20%背景噪音】:首先解釋下為什麼是20%和50%的背景噪音,因為我宿舍的真力 G ONE在50%音量時已經非常吵鬧,比較接近在公共運輸時的音量,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20%的音量時,可以看到 BOSE 700 基本都看不到波動,狗帶甚至都沒發現我打開了噪音,而 WH-1000XM3 則比較奔放,前面就稍顯吵鬧,經過大概數秒鐘後背景噪音有所下降。

【50%背景噪音】:開啟50%音量底噪,使用 BOSE 700 時狗帶也基本沒聽到任何噪音變化,WH-1000XM3 則是烏拉一聲,然後在3-5秒內迅速下降,不過此時人聲的削弱也比較明顯。

不得不說,BOSE 700 這個技能樹點歪了,但是它的通話降噪效果確實不錯。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一般是不會去專門買降噪大耳打電話。而對於WH-1000XM3 也應該考慮加強通話降噪這一領域,實現錦上添花了。

二、SONY WH-1000XM3 / BOSE 700 佩戴體驗

佩戴體驗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負重感,好在二者的重量比較接近,WH-1000XM3重量255g,BOSE 700 重量254g,普通消費者是不容易感知這1克的差異。

【BOSE 700】:

首先,我們來看看 BOSE 700 的佩戴體驗,整體來看還是較為舒適的,個人非常喜歡耳罩與連接杆的組合,通過在耳罩背面的凹槽實現伸縮。

細節方面,BOSE 700 的不鏽鋼金屬頭梁採用無接縫設計,一體式的流線型設計富有美感。頭梁與頭部的接觸部分採用的是超柔泡棉搭配高質感皮革面料,親膚感很強。

BOSE 700 耳罩的角度經過精心考量貼合耳部,同時可以調節旋鈕,讓佩戴更適合所需。

蛋白質皮革耳罩,適合長時間佩戴,耳罩內側還標識有「L」和「R」便於用戶區分左右。

BOSE 700 的設計感是相當出色的,給人的一體性很強,同時耳罩的接觸面也很舒服。

但是它比QC35二代重量上有所增加,並且佩戴舒適度會有一定的夾頭。同時 BOSE 700 的防抖穩定性會稍弱,如果頭部動作幅度過大可能會有些許的鬆動。

【WH-1000XM3】:

接下來我們來瞧瞧WH-1000XM3,這款耳機的頭梁皮質感會更強,同硬度和回彈程度會強於 BOSE 700,造型上也更加收緊,頭部貼合感會更明顯一點,不容易掉落。

SONY WH-1000XM3 耳罩襯墊採用的是軟質聚氨酯泡沫材質,而且更大更深,對於耳朵的包裹感更加舒適。

耳罩貼合力度適中,長時間的佩戴也沒有壓迫感。

耳罩頭梁末端同樣標識了「L」和「R」,同時在左側耳罩旁還設計有可觸摸的盲點便於區分。

SONY WH-1000XM3 的優勢在於對於頭部的包裹感更強,穩定但不壓耳。但是由於組件分割較多,相較於 BOSE 700 的整體感可能有所削弱。

三、SONY WH-1000XM3 / BOSE 700 人機互動

1.觸控操作

觸控操作是降噪耳機最容易實現的操作,比較巧合的是WH-1000XM3 / BOSE 700 均採用了實體按鍵+觸控的組合方式。

【BOSE 700】:BOSE的觸控位於右耳罩的前部,表面非常光滑,觸控時非常滑爽。但是操作受二者中部的頭梁影響,縱向的音量調節不受影響,但是橫向的左右滑動區域大概只有2-3cm左右,不是很便利。

在功能性上,『雙擊』:播放/暫停音樂、接聽電話;『上下滑動』:調節音量;『左右滑動』:調節曲目。操作比較容易上手,學習成本較低。

實體按鍵方面左右耳機側面均有所涉及,左側多功能鍵負責降噪等級調節,右側藍牙鍵(電源鍵)、語音助手鍵可以實現輔助功能。

BOSE 700 按住左耳罩後方按鍵,可以快速降低噪音等級、暫停音樂播放,方便與人臨時對話。但每次主動降噪檔位的調節有些反覆,其次實體按鍵稍微偏軟,縫隙稍大。

BOSE 700 的底部設計了一個3.5mm接口,同時右側採用了Type-C接口進行充電,旁邊的小孔應該是通話麥克風。

【WH-1000XM3】:WH-1000XM3的控制同樣通過觸控實現,不過因為耳罩背面比較平整,所以控制區域會更大,橫向的操作更加便利。

WH-1000XM3在功能性上和 BOSE 700保持了一致,『雙擊』:播放/暫停音樂、接聽電話;『上下滑動』:調節音量;『左右滑動』:調節曲目。操作比較容易上手,學習成本較低。

WH-1000XM3 的按鍵主要集中於左側耳罩底部,一個環境噪音優化鍵、一個電源鍵。個人非常喜歡環境噪音優化,可以在開啟後自動識別環境噪音,實現最便捷的自動優化。

同時還有個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功能,就是在用手包裹住右耳罩時,WH-1000XM3 會開啟「快速提醒」,最大限度地收聽環境噪音。

同時 WH-1000XM3 的左耳罩設計有NFC標籤,可以在與安卓設備配對時觸碰即可實現配對。

最後在 WH-1000XM3 的底部接口方面,仍然包含了1個Type-C接口、3.5mm接口、通話麥克風。

2.APP適配

【Bose 音樂】:BOSE 700 的適配APP名字為Bose 音樂。

Bose 音樂的核心功能其實主要就是對於使用功能的解釋和三個降噪檔位的預設,默認的是0/5/10。BOSE 能夠自動播報預計續航時間的功能我個人非常喜歡。

我其實覺得 BOSE 700 可以考慮下增設自動優化環境噪音,三檔可調的設計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切換降噪效果的需要,但是更多的時候人們是需要直接實現最佳的效果。

【Headphones】:在APP適配方面,WH-1000XM3配備的是Headphones。

Headphones的功能性會更強一些,主界面涵蓋了自適應聲音控制、均衡器、聲音位置控制以及環繞(VPT)音效等。

其次比較直觀的是噪音的自動優化,首先會測量使用者的佩戴條件,然後測量大氣壓,最後完成優化。大部分耳機的降噪優化是不含大氣壓,空氣密度變化則可能導致較難獲得理想的降噪性能。

其次個人比較喜歡的是SENSE ENGINE,WH-1000XM3 會根據使用者的定位和噪音變化情況自動採用停留、步行、跑步、交通工具四種模式。

總體來說,BOSE 700可以脫離APP工作,而Headphones則可以為 WH-1000XM3 更加錦上添花。

3.語音助手

BOSE 語音助手已經針對Apple Siri進行了優化,激活語音助理,只需按右耳罩上的按鈕,即可喚醒我的Siri。

WH-1000XM3的喚醒方式主要依靠長按右耳罩觸發,個人感覺觸發的時間還是稍長,我個人比較傾向於語音喚出或者 BOSE 700 那種實體按鍵解決方案。

四、SONY WH-1000XM3 / BOSE 700 音質表達

除了降噪之外,音質更是我們挑選耳機的關鍵所在,如果說 BOSE 700 傾向於功能型,WH-1000XM3 則是更加注重音質。

首先是在編解碼器上,BOSE 700 目前支持 ACC、SBC,對於IOS用戶而言沒有什麼短板,但對於安卓用戶而言可能就無法實現更高碼率的音頻傳輸。BOSE還搭載了動態EQ音質技術,可以針對各種不同的音量進行優化。

WH-1000XM3 在 BOSE 700 的支持基礎上還增加了 LDAC、aptX HD、aptX,不過目前需要安卓系統或者專門的播放前端,IOS用戶則主要通過ACC藍牙連接。開啟LDAC藍牙編碼格式後,WH-1000XM3 最高可以支持到24bit 192kHz 以及 32bit 96kHz的傳輸規格。其次在發聲技術上,WH-1000XM3 採用了40mm液晶高分子振膜,並且支持Hi-Res,內置專門的DAC和音頻信號處理器。

實際的試聽體驗中,在使用iPhone進行藍牙連接試聽時,師弟反饋的意見是WH-1000XM3 確實要比 BOSE 700 細節更加豐富,音質更加優異。而在換成了安卓設備——堅果 R1,並且開啟LDAC通訊協議之後,這個差距只增不減。

《江南·林俊傑》,WH-1000XM3背景聲非常突出,細節比較豐富,但是人聲會比較沙。 BOSE 700 的柔和度更高,人聲和背景比較和諧。

《你曾是少年》,BOSE 700 延續了此前的柔性風格,對於喜歡女毒的我可能會有些寡淡,WH-1000XM3的表現則更加細膩,女聲的延展性上更強。

《Remember Me》,WH-1000XM3 的背景樂器比較亮耳,例如吉他、沙球,但是人聲有些弱化。BOSE 700 在這首歌的上會更好,背景沒有喧賓奪主。

《Lonely》,BOSE 700 的人聲比較圓潤,沒有毛糙,但是整首歌聽感的缺少張力和感染力。WH-1000XM3 的低頻鼓點非常明顯,人聲的細節呈現更加豐富。

《月亮代表我的心》,WH-1000XM3 的男聲低頻下潛比較好,細節豐富,但是邊緣部分還是有些許的毛糙,背景音樂一如既往的突出。BOSE 700 的聽感則會更加圓潤一點,但是也出現了細節方面的毛糙。

WH-1000XM3 和 BOSE 700 聽感差別還是比較大, BOSE 700 適合人聲和背景聲比較混雜的曲目, WH-1000XM3 則更加適合背景安靜的人聲。用戶可以考慮按需選擇,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於 WH-1000XM3,因為本就戶外聽個響的節奏,如果還不能稜角分明,那在環境的幹擾下真的就沒啥特色了。如果要把 WH-1000XM3 和 BOSE 700 以刀作類比,我個人認為 WH-1000XM3 就像鋒芒畢露但是邊角有些毛躁的刀,而 BOSE 700 更像是一個邊角圓潤、尚未開刃的刀具。三頻方面,BOSE 700 的高中低都比較均衡, WH-1000XM3 在高頻的上升和低頻的下潛會更多。

五、SONY WH-1000XM3 / BOSE 700 購買建議

【WH-1000XM3】:WH-1000XM3的官方定價在2899元,目前出現過的歷史最低價為1614.05元,隸屬於天貓國際,個人感覺還是相當划算了,畢竟二代產品在今年618也都要1400元左右。

【BOSE 700】:BOSE 700的官方定價在2999元,目前出現過的歷史最低價為2129元,隸屬於拼多多,估計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優惠空間。

相關焦點

  • 掛脖式降噪耳機的紫禁之巔:Bose QC30與索尼WI-1000XM2
    之前的無論是bose的QC35,NC700還是索尼的WX1000系列都殺得有來有回。近期索尼發布了其掛脖式無限降噪耳機的新一代產品:WI-1000XM2,正好我有幸拿到了這款產品,相較於前代,自然是買新不買舊,而相較於老對手的QC30,WI-1000XM2到底表現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 索尼WH-1000XM4與Bose 700無線智能降噪耳機對比測評
    下面我們就從各個方面來體驗Sony WH-1000XM4與Bose 700這兩款無線智能降噪耳機,看看他們之間的比拼究竟是不分伯仲,是高下立判還是各有千秋。如果你是iOS用戶,新耳機還能基於GPS定位自動檢測用戶的活動地點(比如辦公室、健身房、咖啡館)自動切換預設的降噪方案。
  •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當之無愧年度降噪耳機新標杆
    在頭戴式降噪耳機領域,索尼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大概是由於WH-1000XM3的表現太過出色,很多人甚至已經忘記了它是一款2018年推出的產品。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雖然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優秀的頭戴降噪耳機被推向市場,但「標杆」這兩個字卻一直牢牢把在1000XM3手裡,直到今年WH-1000XM4出現。
  • 「靜噪時代」最好的選擇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因此,一款出色的降噪耳機必不可少。但降噪耳機的選擇,絕不僅僅在於它的降噪性能,也在於它的舒適度。索尼這款全新推出的WH-1000XM4耳機,不僅繼承了前作的強大降噪功能,更在舒適度和智能程度上有所革新,成為了我們必不可少的旅途好伴侶!
  • 2020年真無線降噪耳機推薦:選AirPods Pro還是WF-1000XM3
    自從蘋果推出AirPods Pro以來,真無線降噪耳機開始成為無線耳機的一個發展趨勢。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市場評價比較高的兩款無線降噪耳機:蘋果的Airpods Pro和索尼的WF-1000XM3。音質及降噪方面,AirPods Pro具有豐富的低音深度和清晰的中高音質,極大地改善了貼合性和音頻性能。在降噪效果上,AirPods Pro 貼合度不錯的入耳式設計本身就起到了物理降噪作用,主動降噪的效果也令人滿意。AirPods Pro 還提供了透明模式功能,以便在戴上耳機時也能聽清外界聲音。
  • 聲音風格「不偏科」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聲音風格「不偏科」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4 10:47:05
  • AirPods的強勁對手 索尼真無線藍牙降噪耳機WF-1000XM3
    AirPods的強勁對手 索尼真無線藍牙降噪耳機WF-1000XM3 不可否認蘋果AirPods帶火了「真無線藍牙耳機」,憑藉著硬實力及軟體上的優勢,AirPods
  • 智能降噪,非凡音質:索尼WH-1000XM3 帶來天籟享受
    WH-1000XM3 採用了最新QN1降噪晶片,除了目前最好的主動降噪效果以外,也帶來了音質上的提升。QN1 內集成的數模轉換器和模擬功率放大器,提升且支持LDAC 的傳輸規格,常規的aptX HD、SBC、AAC同樣支持。
  • 索尼的匠心誠意之作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索尼今年已經發布了新款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WH-1000XM4。儘管它看上去與前代產品沒有太大不同,但WH-1000XM4以極高的佩戴舒適度、出色的降噪效果,依舊是2020年無線降噪耳機的最佳選擇。WH-1000XM4的耳墊非常柔軟,舒適,可以很好地包裹住耳朵,即使不打開開關也可以消除很多外界噪音。
  • BOSE 700耳機:在KTV包房也能任性打電話
    在BOSE 700沒出現之前,我也考慮過入手索尼WH-1000XM3,然而在「去年買了華為Mate 20 Pro,今年再換Mate 30 Pro有點虧」的心理暗示下,我忍痛「拒絕」了索大QN1降噪晶片帶來的4倍降噪能力以及進一步優化的佩戴舒適度。
  • 索尼降噪藍牙耳機WH-1000XM3 自動匹配場景實現智能降噪
    說起降噪型耳機產品首先想到的便是索尼,索尼作為降噪技術的引領者,通過多年的不斷摸索和創新,實現了智能降噪。索尼降噪藍牙耳機WH-1000XM3作為索尼旗艦型產品搭載了索尼研發的降噪黑科技,可通過SENSE ENGINE傳感器檢測您的活動狀態並切換至預設的環境聲或降噪方案,實現智能聆聽。
  • 為數不多的真無線降噪耳機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雖然近兩年真無線耳機已經全面爆發,但即便在今天,能夠同時具備主動降噪和真無線功能的耳機依舊是少數,可見這樣的產品確實考驗廠商的技術實力。其實,有很多人都在期待索尼能夠推出完美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就這樣索尼WF-1000XM3真的來了。
  • 實現音質和降噪並存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索尼的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擁有穩定的藍牙連接以及出色的降噪功能,這在真無線耳機系列中實屬少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款耳機還有哪些精彩表現吧!   在音質方面,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配備先進的音頻處理技術,採用6mm驅動單元,讓迷你尺寸的耳機也能呈現細節豐富、清澈通透、頻域寬廣的好音質;其搭配的DSEE HX™數字聲音增強引擎,可彌補高頻信號和數字音頻壓縮丟失的尾音,在藍牙連接下帶來接近Hi-Res的高品質音效。
  •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用黑科技上演聽覺盛宴
    作為最受追捧的高解析度無線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主打「聆醇音,享靜界」,隨時隨地輕輕鬆鬆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場聽覺盛宴,它可以根據不同的聲學環境進行實時降噪處理,讓我們擁有一個立體乾淨的聽覺環境,還可以同時與兩臺藍牙設備保持連接,輕觸耳機按鍵能夠快速順暢的在兩個設備中切換,自由享受與影音軟體的完美結合。
  • 2021年十佳耳機,權威推薦讓你不再糾結
    頂級降噪——索尼WH-1000XM4索尼上一代的WH-1000XM3表現就很好,但有個弱點在於語音呼叫,特別是在嘈雜環境中。WH-1000XM4在這方面做了改進,並增加了多點藍牙配對,可以同時連接兩個設備,比如手機和電腦。換句話說,在你使用電腦時連接著耳機,如果有電話進來,你接通後耳機會自動切換到連接手機電話。
  •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在「好聽」之外也變得更「好用」
    前段時間,索尼正式發布了一款頭戴式降噪藍牙耳機——WH-1000XM4,相對於第三代,這次WH-1000XM4在外觀上沒有多大變化,只是作了一些細微之處的調整,但卻加入了多項智能交互技術,在「好聽」之外,也變得更「好用」。
  •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多設備切換使用輕鬆便捷
    索尼新品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擁有比同類產品更高的連接穩定性,解決了易斷連、延遲大、左右耳飄音等痛點,只需一次藍牙配對,便自動開啟並始終保持連接,免去了手動配對的煩惱,內置的降噪系統,通話時自動消除環境噪音。
  • Airpods Pro對決Bose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長期體會
    The Headphone是有降噪,有透傳的。所謂透傳,是將外界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遞到耳道裡。這些真無線藍牙耳機,都需要做成海螺狀,緊密的鎖住耳道縫隙,來達到不容易脫落的效果和降噪的前提。它們都有嚴重的聽診器效應!你可以試試用手指頭將耳朵眼兒塞住,自己的呼吸可聞,牙齒碰撞的聲音,更是清晰異常。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不舒服。
  • 降噪耳機到底怎麼選,這裡有一份良心攻略
    索尼 WH-1000XM4說到索尼降噪必提 WH-1000XM4,作為索尼頭戴式降噪的旗艦型號,1000XM4 在降噪水平上稍有提升,但最重要的是它「修復了」1000XM3 聲音表現過於拉胯的問題。強大的降噪能力搭配上索尼的聲音表現,再加上手勢操作、快速注意模式等一系列索尼的人性化功能,WH-1000XM4 是我個人最推薦的頭戴式降噪耳機。Bose 700
  •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連接穩定聆聽更自由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連接穩定聆聽更自由 2020年09月17日 10:18作者:宏偉編輯:宏偉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採用業界盛名的降噪技術,耳機表面配置了前後雙反饋麥克風,可靈敏地捕捉周圍不同頻段的環境噪音,如飛機噪聲、城市交通噪聲、辦公室交談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