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是網球運動員,分別獲得過法網(法國網球公開賽)、澳網(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女單冠軍,是亞洲網壇歷史上女單世界排名最高的運動員。
當她有了兒女之後,最希望的是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路,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位傳奇人物還是個孩子時,是誰在陪伴著她?當她成為媽媽後,又是怎麼陪伴自己的孩子們成長的呢?
從學習網球到成為冠軍,爸爸都在我身邊
在李娜手捧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獎盃時,不禁回想起自己從4歲開始和爸爸一起晨跑的許多個清晨。
爸爸是最早將李娜帶上體育之路的人,也是和李娜關係無比親密、有默契的人。李娜的媽媽曾無比嫉妒地說:「她爸爸很有辦法,她就聽爸爸的話。」
4歲時,小李娜有些嬰兒肥,爸爸說女孩子胖胖的不好看,於是每天帶著她早起跑步。
李娜的父親曾經是位羽毛球運動員,對羽毛球有著異乎尋常的專注和熱愛,只要說起打球的日子就神採飛揚。
一直心有冠軍夢的爸爸知道,走職業路有多麼苦,但他更清楚,如果有天賦的人再加上刻苦的訓練,就可以在某個運動項目中出類拔萃,成為更好的自己。
於是,小李娜8歲起就開始了在業餘體校住校、練球的日子。
對當時的小李娜來說,談不上有多熱愛網球,但體校有不少可以一起玩的小夥伴,比放學後總是一個人在家待著有意思。
日復一日的訓練竟然讓小李娜有點離不開網球了,有一次她摔傷了,需要回家休養,但第三天她就要求爸爸把她送回體校繼續訓練。
做更好的自己,不斷拼搏
11歲的李娜開始正式打比賽,開始了正式的網球運動生涯,爸爸卻得了重病。
一次,在李娜南下打比賽的過程中,爸爸溘然長逝,當時她只有14歲。當李娜回到武漢的奶奶家樓下,看到了寫著爸爸名字的白色花圈時,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瞬間長大」的。
「做更好的自己」是爸爸留給李娜的精神財富,這句話鼓勵她在職業生涯的道路上一直目標高遠,堅韌頑強。這句話意味著,不需要跟任何人比,只要不斷地挑戰自己,就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所以,在全國冠軍夢想實現之後,李娜又給自己確定了打入「職業前十」的新目標,雖然這對於當時的中國網球選手來說是痴人說夢,但李娜卻心有父親陪伴的底氣,對自己的追求毫不動搖。
最終,李娜憑藉自己的努力做到了——退役前,李娜是網球選手世界排行第二位。李娜的夢想實現了,她也如爸爸所願,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各自成就更好的自己
訓練曾幾乎佔滿了李娜的童年時光,她沒有寒暑假、沒有時間看電視或者卡通片,但回想起當時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李娜覺得依舊是幸福的。
在體校訓練時,每天晚上媽媽會來輔導小李娜寫作業,還會給她帶零食;周六下午訓練結束,爸爸就會來接小李娜回家,那是她一周最盼望的日子,因為可以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後座上,跟爸爸撒嬌……
這些幸福的回憶,讓李娜一成為母親,就堅定了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願望,加倍地珍惜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做好準備,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有孩子之前,李娜和老公姜山就商量決定,一旦有了孩子就要自己全身心地帶,因為李娜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女兒和兒子都是李娜一手帶大的。
這裡還有一個小趣事,因為李娜無論去哪裡都要帶上女兒,以至於女兒一度認為:我媽媽沒有工作。在孩子的眼裡,這位世界冠軍只是媽媽而已,和別的小朋友的媽媽沒有什麼不同。
直到和孩子共讀《李娜:做更好的自己》這本繪本時,孩子才了解到媽媽以前是打網球的。
在具體陪伴孩子做什麼這件事上,李娜也和其他父母一樣:陪孩子一起讀圖畫書、看動畫片、搭積木、玩玩具、去戶外探險、到各處旅遊等。
但是李娜說,陪伴孩子,不僅是要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不是只和他們在一個房間裡,而是要隨著他們一起成長。
所以李娜說自己為了做到更好的陪伴,補了很多功課,也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感覺很幸福,還找到了生活中更多的樂趣。比如因為經常陪孩子們一起玩拼插玩具,李娜說她現在對玩拼插遊戲甚至比孩子還上癮。
Shocking News
近日也有網友爆料「李娜退出中國國籍」的相關照片和流言,有人將其與知名網球運動員、大滿貫得主李娜聯繫起來,一度在網絡發酵,甚至相關話題還登上了熱搜。
1月4日晚間,中國駐釜山總領館發布公告稱,「經查,該申請人證件使用姓名與知名運動員相同,其已在韓國結婚定居多年。經我館與申請人聯繫核實,該領事證明圖片系被盜用後上傳到微博炒作。我館對別有用心人員非法盜用個人法律文件並在網上傳播炒作的行徑予以譴責,鄭重提醒領區中國公民務必保護好個人法律文件,防止隱私信息洩露可能帶來的風險。」很快李娜本人也進行了闢謠。
大家喜歡李娜,可能不僅僅是因為她是世界冠軍,而是因為她有個性、有思想。前一段,李娜和幾位年輕媽媽參加了《妻子的浪漫旅行》,在裡面她也暢談了自己的育兒觀!她說:我不喜歡我的孩子接受中國的教育模式。
第一:中國的教育傳統,都不喜歡出格的與眾不同的孩子。
她說,中國教育的一貫思想,都不喜歡與眾不同很有個性的孩子。好像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一旦你破壞者這個規矩,或者不遵守這個規矩,就被視為不正常,甚至離經叛道。看看電視中,那些不守規矩的孩子基本都被定義為「壞孩子」,不受歡迎的孩子。比如曾經風靡全國的電視《我愛我家》,劇中的劉星,多麼可愛的一個孩子,但就是因為他調皮搗蛋不走尋常路,常常被家人和老師認為是個「壞孩子」。在中國的學校,孩子們是沒有個性的,大家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
這不是我喜歡的教育,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和那麼多孩子一樣,我希望他是有個性的,有自己想法的,那怕他被別人認為壞壞的,我也不介意。
第二:做個中國孩子太難了,競爭者太多,大家容易產生攀比心理,價值觀扭曲
李娜認為當今中國的孩子太辛苦了。目前的應試教育,孩子們幾乎沒有玩耍的時間。再加上中國人口眾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又有限,大家只能往死裡學。但這種學習方式真的太可怕了。另外中國人還有嚴重的攀比心理,很多父母不斷地和其他孩子比成績,好像成績差的都是壞孩子,甚至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玩。這種價值觀我真的很難接受,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後嫉妒心非常強,看不起弱者。
The End
我們的教育的確有很多問題,雖然高考很公平,但不可否認,高考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公平。只不過目前,沒有更好的代替它罷了,但我們不能說,這種「一考定終身」的制度就是最科學的。看看明星富豪的孩子,上的基本都是私立學,要不是那種不用考試的學校,要不早早就把孩子送出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