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分《何以為家》:成長離不開關懷,也離不開陪伴

2020-09-10 南方有沐柒

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盧梭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黎巴嫩12歲男孩贊恩在法庭上起訴自己親生父母的故事。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孩子的情況下依舊不停地生育,還將未成年女兒賣給商販為妻,贊恩因此離家出走。

出走的贊恩遇到一對黑人母子並與之相依為命,黑人母親卻因無證被捕。贊恩無力撫養她的孩子選擇將孩子賣掉,回家拿證件發現妹妹由於生孩子死於非命,憤怒之下他持刀將商販砍傷而入獄。在獄中他向父母提起訴訟,希望他們不要再生孩子。

《何以為家》劇照


該片提名第76屆金球獎和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並獲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導演娜丁·拉巴基擅長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拍攝,她的電影總是透過普通人的現實問題來揭露中東國家突出的社會現狀。

《何以為家》就是這樣一部帶有現實主義色彩的電影,影片中暴露的難民問題、兒童買賣、包辦婚姻、教育匱乏等都是對黎巴嫩的真實寫照。

影片啟用了真實生活在影片背景下的人擔當演員,用接近寫實的手法讓其具有紀錄片般的真實感,在豆瓣上得到了9.1分的高分評價。


接下來,我將從景別的作用,蒙太奇手法的運用,電影符號及特殊物件的設定和對現實的反思四個方面來解讀該影片對成長的啟迪意義。

一、交替使用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係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景別一般可以劃分為五種,由近至遠分別為特寫、近景、中景、全景和遠景。

1. 遠景鏡頭介紹了環境,突出了人物的生活背景

影片的開頭用高空拍攝的遠景鏡頭,介紹了影片的社會背景和主人公的生活環境,描繪了陰沉的貧民區。

貧民區


那是用混泥土搭建起來的樓房,樓房之間近而窄的空間充斥著熒幕。隨著鏡頭的移動,一群孩子在狹窄的街道間追逐打鬧,體現了在夾縫中生存的人們的生活面貌。

通道狹窄


2.近景鏡頭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的性格

在黎巴嫩,很多生活在底層的少女一旦具備生育能力就會被父母賣掉,在客廳招待「準女婿」商販阿薩德時,贊恩母親一臉愁苦,一個近景鏡頭將她被迫賣女兒的神情表露出來。

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


阿薩德離去,意味著雙方已談妥,又一個鏡頭拉近,她用手捂著額頭黯然神傷的狀態被刻畫出來。這種鏡頭的表現手法將贊恩母親內心的無奈和軟弱的性格展露無遺。

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


3.特寫鏡頭能細微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

黑人拉希爾為了避免被驅逐,到處籌錢買假身份證。走投無路之際她不得已賣了自己的頭髮。頭髮剪斷的一瞬間,特寫鏡頭出現了。

特寫鏡頭刻畫人物心情


頭髮被稱重的鏡頭


拉希爾絕望中落下眼淚的一幕和剪斷的頭髮放在秤上的一幕互相襯託,將她內心的絕望和無助之情呈現在觀眾面前。

特寫鏡頭提示信息,營造懸念,能細微地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這種手法感染了觀眾,讓觀眾對拉希爾的處境深表同情。


4. 全景鏡頭在敘事、抒情和闡述人物與環境的關係的功能上,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在贊恩把約納斯綁在街頭,獨自在旁邊偷偷觀望時,一個全景鏡頭把小約納斯和周圍的環境展現出來。

眾人對小約納斯視若無睹


在熙熙攘攘的街頭,路人行色匆匆,他們對約納斯視若無睹,即使是旁邊坐著的兩個男人也對此無動於衷。

這個鏡頭把人們對兒童的冷漠與無視闡述了出來,藉此表達了對兒童缺乏關注的社會現狀。

影片中景別的運用必不可少,它將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的面前,讓影片更具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成為了影片的一大特色。


二、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打破敘事的平淡性,增加戲劇性

蒙太奇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當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含義。蒙太奇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

1.平行蒙太奇(敘事)

常以不同時空(或同時異地)發生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並列表現,分頭敘述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結構之中。

一邊是拉希爾因為無證居留被逮捕入獄,尚處於哺乳期的母親在監獄裡擠壓因奶水過多而脹痛的乳房,一邊是失去奶水餵養的孩子約納斯因為飢餓和思念母親撕心裂肺地啼哭。

母親擠奶水


孩子因飢餓啼哭


這兩個畫面相互烘託,形成對比,給觀眾造成了強烈的感染效果,啟迪觀眾思考。母親費盡心力最後還是敗給現實,無法照顧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這其實也是對現實的一種無聲的控訴。

孩子本能反應將手伸進贊恩懷裡


2.對比蒙太奇(表意)

通過鏡頭或場面之間在內容或形式上的強烈對比,產生相互衝突的作用,以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強化所表現的內容和思想。

12歲的贊恩年幼的肩膀承擔起了養家餬口的責任,他每天到雜貨店打工,搬重物,送煤氣,這種成人才能勝任的工作卻讓一個小孩擔任。

當他用瘦弱的身軀吃力地搬著飲料運上貨車時,一輛掛滿書包滿載學生的校車經過,停在店門口,老師和學生道別。

贊恩搬運貨物與經過的校車對比


校車上的學生和正在打工中的贊恩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相互衝突的作用,傳達了贊恩渴望上學卻因家庭困境無法實現的強烈願望。

這種手法總共出現了兩次,一次是贊恩在搬運重物時,一次是他給顧客送煤氣時。這種重複出現的手法又叫重複蒙太奇。

贊恩送煤氣與經過的校車對比


蒙太奇手法的交替使用,避免了影片敘述的單調笨拙。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和劇情的飽滿性,從而增強了電影藝術的感染力。

三、電影符號和特殊物件的設定,起到了現實隱喻的作用


月經

當贊恩在白色床單上發現薩哈的血跡時,他就意識到了妹妹可能會走上被賣掉的命運。為了阻止事情的發生,他幫妹妹洗褲子,脫掉自己僅有的上衣給妹妹墊在褲子裡。

發現妹妹來月經


脫出上衣給妹妹


他還跑到超市偷衛生巾,交代她如何處理用完的衛生巾。

這一段導演通過小女孩身體的細微變化來促進情節的發展,來月經代表可以生育,暗喻社會包辦少女婚姻來獲取經濟來源的醜惡嘴臉。

薩哈抱著妹妹


十字架

贊恩父母決定要將女兒薩哈當作賺錢工具嫁給商販的那個晚上,影片中出現了十字架,十字架代表著愛與救贖,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標誌。

暗喻了贊恩父母賣女兒是一種罪行,需要得到懲罰,更需要得到救贖。

十字架的出現


雕像

贊恩離家出走,在遊樂園脫掉雕像的衣服,使其露出乳頭這一幕,也具有暗喻作用。乳房具有傳承生命、養育生命的涵義。

贊恩脫掉雕像外衣


雕像用外衣藏起乳房,表達了生而不養的社會問題。脫掉外衣露出乳房,是贊恩渴望得到親情潤養的心理表現,也是導演想要藉此傳達生了就要養的美好願望。

雕像乳頭露出


奶瓶

當拉希爾去上班,贊恩接過她手裡裝有奶水的奶瓶時,意味著他接過了照顧她兒子的重任。此時奶瓶的出現更像是一種責任的傳遞。

照顧小約納斯


最後贊恩把孩子賣掉獨自坐車回家時,鏡頭切換到他手中的奶瓶,只剩一個奶嘴。這其實暗喻了贊恩責任傳遞的失敗,他最終也變成了和父母一樣的人,無力撫養孩子。

奶嘴


電影符號和特定物件的使用,增強了影片敘事的獨特性,啟發了觀眾的思考。


四、現實的反思: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成長需要關懷和陪伴


法庭上,贊恩的父母不理解兒子為什麼提起訴訟,因為他們也是這樣過來的。商販也不明白娶一個11歲的女孩有什麼錯,他的嶽母也是在這個年紀結婚生子。

贊恩的父母在法庭上哭訴


商販阿薩德認為自己沒錯


正是這種代代相傳的愚昧,缺乏教育的社會現狀,讓一個又一個的贊恩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

迫於生計,贊恩也做了很多壞事。為了幫妹妹隱瞞身體變化,贊恩去打工的雜貨店偷衛生巾。為了照顧約納斯,他搶奪其他孩子手裡的奶瓶和滑板,他也學會了弱肉強食。

看見其他孩子在喝奶


搶奪滑板


因為缺乏教育,贊恩知識面匱乏。為了獲得救助站的幫助,他謊稱約納斯是他親弟弟,媽媽在懷他的時候喝了太多咖啡,所以他才變黑。這是一個兒童單純和無知的表現。

滑板用來載小約納斯


拉希爾在籌錢買假證件時,辦假證的人提出可以賣掉她的孩子,但是她沒有,她一直努力地承擔起一個母親的責任。

影片出現得最多的畫面也是她給孩子餵奶和陪孩子玩耍的溫情時刻。

孩子在母親懷著安然入睡


看了這部影片,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對一個孩子成長的意義所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是孩子的避風港,是他們成長的有力保障。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教育靠的是言傳身教。父母常常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不準玩手機、玩遊戲!」可是轉身卻當著孩子的面無所顧忌的玩起了手機。


孩子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也會被帶壞,產生了父母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的想法。如果你想讓孩子認真學習,請從自身做起,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父母對孩子的陪伴缺一不可。很多家庭因為工作原因,不是父親角色的缺失就是母親角色的缺失,缺少對孩子成長的陪伴,造成了親子關係緊張的狀況。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平時多抽空陪伴孩子,當好父母這個角色。

家是孩子的避風港,家長注重對孩子成長的關懷與陪伴,才能讓他們健康茁壯成長。就像影片最後所說:願每個孩子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作者簡介:南方有沐柒

一個有溫度的南方姑娘,感謝閱讀!

本文原創首發今日頭條,歡迎轉發,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圖片來源網絡。


歡迎掃描加關注哦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陪伴
    是啊,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爸爸的陪伴的,爸爸媽媽的陪伴對孩子的來說是不一樣的。此時,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也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電影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女孩艾米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失去了母親,被迫來到與母親離異多年的父親身邊。
  • 豆瓣64萬人打出9.1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為何能收穫如此多好評?
    《何以為家》中開頭有這麼一段對話:贊恩說:「我想起訴我的父母」。法官問:「你為什麼要起訴你的父母」?贊恩用冷漠的語氣回答:「因為生了我」。當我繼續追著這部《何以為家》看下去時,隨著劇情的發展心中不自覺就升起了一股憤恨的情緒:生而為人,這劇中的那雙父母應該自慚形穢;為人父母,他們根本不配!《何以為家》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黎巴嫩電影。豆瓣電影打分9.1分,在豆瓣前250部經典電影排名中排名34位。
  • 《何以為家》豆瓣好於97%的劇情片,讓人吃驚
    《何以為家》讓人吃驚。驚詫之處有兩點,其一為票房,上映8天收穫1.74億人民幣,排片率是國產熱門影片《下一任:前任》的整整兩倍。這些數據讓它成為了五一檔的「黑馬」,僅僅排在「巨無霸」《復仇者聯盟4》之後。
  • 一部豆瓣9.1分的電影,戳中了全世界家庭難言的傷痛
    2019年,由黎巴嫩、法國、美國共同製作的劇情電影《何以為家》賺足了中國觀眾的眼淚。該電影於內地上映後,雖與大熱的《復仇者聯盟4》撞檔,仍收穫了3.69億元票房,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0分。一部描寫敘利亞難民的電影被中國觀眾如此買帳,離不開其電影對於底層人民苦難和無奈的精準刻畫。
  • 通透陪伴計劃|豆瓣9分以上電影裡的那些成長故事
    通透教育特此推出了「家庭陪伴計劃」,希望能夠為仍在苦惱該如何安排假期的家長們一點小靈感,幫助家長們為孩子提供更高質量的陪伴。認真陪伴,好好愛 :-)Total Education家庭陪伴計劃 · 影視推薦專欄豆瓣9分以上高分電影合集:那些電影教會我們的事——愛、成長、勇敢和追夢
  • 通透陪伴計劃 | 豆瓣9分以上電影裡的那些成長故事
    認真陪伴,好好愛 :-)Total Education家庭陪伴計劃 · 影視推薦專欄豆瓣9分以上高分電影合集:那些電影教會我們的事——愛、成長、勇敢和追夢《當幸福來敲門》豆瓣評分 9.1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第64屆金球獎電影類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 豆瓣9.1《何以為家》:父親節裡關於孩子的故事,是對教育的反思
    前言記得漢武帝時期一位將領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裡的家是指的家國天下,而電影《何以為家》指的是生而不養的父母,何以為家。如今在父親節再回味一番,更覺其中是對社會的反思。《何以為家》曾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豆瓣評分9.1分。
  • 世界冠軍李娜: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
    當她有了兒女之後,最希望的是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路,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位傳奇人物還是個孩子時,是誰在陪伴著她?當她成為媽媽後,又是怎麼陪伴自己的孩子們成長的呢?
  • 豆瓣9.1分《何以為家》|撕破現有的平衡,才能建立新的「家」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在一個12歲孩子對父母的控告中拉開了序幕,以「生了我」為理由對父母提出控告不僅震驚了影片中的眾人,還死死的掐住了觀眾的好奇心,畢竟在傳統的觀念中父母的生育之恩是要我們用一生來報答的而不是控告的。
  • 天下之大,《何以為家》
    斬獲多項大獎的影片《何以為家》(音譯《迦百農》)將今日全國公映。
  • 《何以為家》:真實的如同一部紀錄片,絕對值得你一看
    文/阿旨 校正/松松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高達9.1分,該片曾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與201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非英語電影提名。
  • 小學生寫作文,描寫自己的媽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陪伴
    為什麼孩子會反問別人家的媽媽會陪孩子做作業,而自己的媽媽卻關起門來網遊?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導。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多數家長對此十分困擾,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去引導教育。孩子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之後,經常就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這裡推薦父母看這套《養育男孩》和《養育女孩》。
  • 《何以為家》看哭無數人:父母與孩子相愛的地方,才是家
    本文首發小十點 說起最近值得一看的電影,《復聯四》絕對會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可是不能忽視的是,同時段影片中還殺出了一匹黑馬,它的豆瓣評分高達8.9分,上映9天票房就超過了2億。 這部影片叫——《何以為家》。
  •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8.9 真人真事改編劇情背後是失序社會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8.9 真人真事改編劇情背後是失序社會  電影《何以為家》斬獲2018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並獲得2019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雙提名,講述了十二歲男孩贊恩向法庭狀告其親生父母的揪心故事。《何以為家》豆瓣評分8.9,影片是改編自真實事件,據悉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小男孩的親身經歷,讓人不敢相信。
  •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
    相信大家都看過《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看過之後真的感觸很深,生而不養,那為何要生!賣子女真的狠心嗎。影片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何以為家》磨滅人性美好的殘酷世界。生活可以把一個孩子逼到什麼程度?一句為什麼要生我?
  • 林永健兒子變身鋼琴小王子: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培育!
    用他自己的話說,「功課門門100分」。這真是學習、愛好兩手抓,哪一手都不耽誤。  大竣的優秀讓他在同齡人中可以脫穎而出,這離不開他的自律與努力,同樣也離不開他父母的悉心培育與堅持。 大竣的爸爸媽媽都是知名演員,事業非常繁忙。但是在大竣出生後,他的父母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留給了大竣和家庭,沒有讓他的成長離開父母的陪伴。
  • 豆瓣9.1分《尋夢環遊記》的成功因素離不開音樂的背景與推動
    這部電影一經播出,就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票房迅速突破了12億,在豆瓣上評分更是高達9.1分,,榮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和第75屆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等多項獎項。這些與墨西哥音樂文化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尋夢環遊記》中,墨西哥的民俗音樂文化成為絕對的主體,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作為點綴出現,它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喚醒墨西哥的民族認同感。
  • 電影《何以為家》,值得一看
    前天,我們帶孩子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這部片子網上口碑不錯,豆瓣評分達到8.9分。
  • 《何以為家》?無以為家
    假期是補劇的好時候,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部2019年4月上映的電影——《何以為家》。這是一個關於社會,關於人性,關於家庭,關於成長的故事。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無力撫養卻拼命生育,單薄脆弱的脊骨承擔了讓它畸形的重擔。
  • 從貧民窟到奧斯卡紅毯,《何以為家》改變了這個小演員的生活
    眼下,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正在院線上映。該片口碑非常好,豆瓣評分達到8.9分,所以票房逐漸呈現與《復聯4》相抗衡的姿態,目前累計票房達1.71億元,排片佔比高達22%。《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叫贊恩的小朋友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而他的飾演者其實真名也叫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