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豆瓣好於97%的劇情片,讓人吃驚

2021-01-07 騰訊網

《何以為家》讓人吃驚。

驚詫之處有兩點,其一為票房,上映8天收穫1.74億人民幣,排片率是國產熱門影片《下一任:前任》的整整兩倍。

這些數據讓它成為了五一檔的「黑馬」,僅僅排在「巨無霸」《復仇者聯盟4》之後。

這不能不讓人吃驚,看看同檔期的國產影片的表現,王家衛監製的《撞死了一隻羊》上映11天票房僅為985萬,張震和廖凡主演的《雪暴》上映7天票房也剛剛過2000萬,即使帶有IP效應的《下一任:前任》上映6天也只有1.02億。

若這些國產的影片難以與《何以為家》形成類比,那麼就同是「奧斯卡系」的影片來說,獲得今年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最終斬獲最佳男主角獎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上映46天票房仍沒到一億。

而去年的第9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內地的最終票房也是僅為1.05億人民幣。

而《何以為家》還只是僅僅獲得了今年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提名。

讓人吃驚的還有《何以為家》的口碑。

超過10萬人在豆瓣給他打出了綜合8.9的高分。

這是什麼概念?——好於97%的劇情片!

今年第91屆奧斯卡打敗《何以為家》、獲得最佳外語片即將於5月10日登陸內地的《羅馬》,如今在豆瓣有超過5萬餘人給出綜合8.1分。

即使是斬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綠皮書》,也是8.9分。

是什麼原因讓內地的觀眾對《何以為家》的口碑如此「慷慨」呢?

是因為《何以為家》不僅顛覆了觀眾們的許多固有認知,還切中了人們心靈裡最柔軟的部分。

「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贊恩·阿爾·拉菲亞 飾)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這是《何以為家》的劇情簡介,很明顯,這是一個完全可以拿出來作為宣傳電影的噱頭,短短幾十個字,道出的儘是那麼的「不合情理」。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個「噱頭」真的僅僅就只是一個「噱頭」,因為看過電影之後,並沒有多少人去在意這個「贊恩狀告父母」的舉動,也沒有多少人在乎這場官司的結果。

人們在乎的,只有12歲小男孩贊恩的艱難人生:

「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憤怒離家,之後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生活,但是,生活還是沒有眷顧到可憐的贊恩、、、、、、「

即使這是一個明顯被「誇大」的故事,編劇人為的假設了一種最極致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把所有的「最悲慘」都集中到了贊恩的身上;

即使影片的導演娜丁·拉巴基,從母性的角度,極度的詮釋和渲染了「孩子的無助和可憐」;

但是,觀眾還是無法「跳出電影」,還是願意去相信那一切,並「感同身受」那一切,從而願意承認,電影深深打動了自己。

為什麼呢?對於不同的觀眾人群有不同的原因。

對於當今電影院的「生力軍」——年輕人們來說,他們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據網上收集的公開資料顯示,如今的獨生子女大約為2億人左右。

而這些年輕人們,作為獨生子女,不僅有爸爸媽媽,大多還有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呵護著,幾乎一切都有人幫著擋風遮雨,對於他們的童年,都是只管快樂的無憂無慮。

所以,即使《何以為家》只是一部「被藝術化」的生活電影,但是12歲小男孩贊恩,小小年紀不僅要承擔家庭的重任,最後還淪落為孤苦無依的流浪兒,那種完全無助的艱難和絕望,都會讓年輕的觀眾們看得膽戰心驚,畢竟那種境況,是他們完全無法想像得到的。

所以,他們被震撼了,也許也下意識的對比了一下贊恩和自己的童年,於是,贊恩的那份堅強和獨立,或許也僅僅是贊恩那最後扣人心弦的一笑,都值得年輕的觀眾們給予極高的評價。

而對於已經為人父為人母的觀眾來說,看完《何以為家》之後感受就更深了,不是說給孩子榮華富貴才是「好父母」,而是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就要盡到父母應盡的責任,「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那種擔當,往往正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模樣。

還有一個特殊的觀眾人群,就是那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們,估計看《何以為家》的感受都是心如刀割,因為不說給孩子們擋風遮雨,連最基本的陪伴都沒辦法做到,看著贊恩的遭遇,想想自己遠在老家的孩子,誰能忍得住不感慨萬千呢?

不管你是「高居廟堂」,還是泥濘在草野,孩子都永遠是每個人的軟肋,所以,關於孩子苦難的故事,總是最能牽動人們柔軟的心窩。

《何以為家》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相關焦點

  • 豆瓣9.1《何以為家》:父親節裡關於孩子的故事,是對教育的反思
    電影《何以為家》是一部劇情片,講的是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從小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中,由於家裡沒錢養活他,扎因又作為家裡的老大只能出去幹苦力掙錢。扎因認為父母只是生下他,卻沒有給他一個完整的家。扎因對於這個家唯一留戀的就是妹妹,到後來父母為了賺錢,把自己的女兒賣給了雜貨商,這讓扎因受到刺激,又經歷了一些事情,最後扎因在律師的幫助下,替自己爭取幸福的故事。
  •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8.9 真人真事改編劇情背後是失序社會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8.9 真人真事改編劇情背後是失序社會  電影《何以為家》斬獲2018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並獲得2019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雙提名,講述了十二歲男孩贊恩向法庭狀告其親生父母的揪心故事。《何以為家》豆瓣評分8.9,影片是改編自真實事件,據悉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小男孩的親身經歷,讓人不敢相信。
  • 電影《何以為家》:真實得讓人不忍直視
    MOVIE 看片·熱映 鑑定對象:《何以為家》 發行時間:2019年4月29日 ★★★★★8.8 ★★★★★51.1%《何以為家》片尾,小男孩贊恩終於露出了笑容,但這個難得的笑容卻讓人心頭百般不是滋味。這部電影讓人想起《無人知曉》和《佛羅裡達樂園》,但它更殘酷,更讓人心碎,它提醒大家,在黎巴嫩,還有無數個像讚恩一樣的孩子。 《何以為家》並不是一部消費苦難的片子,導演娜丁·拉巴基用了大量手持攝像機的拍攝方式,盡最大可能真實地呈現黎巴嫩孩子的童年。
  • 豆瓣8.7分,好於97%的劇情片,忍不住想推薦給你!
    《荒蠻故事》這部由阿根廷製作,西班牙語對白的影片可謂是有不少的粉絲,在豆瓣上有著高達8.7的評分,好於97%的劇情片,並且還入選了豆瓣Top250的榜單。飛機上這位模特和一位樂評家聊了起來,他們都認識同一個人:帕斯特納克
  • 何以為家影評!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的這部電影是何以為家。《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 《何以為家》?無以為家
    假期是補劇的好時候,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部2019年4月上映的電影——《何以為家》。這是一個關於社會,關於人性,關於家庭,關於成長的故事。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無力撫養卻拼命生育,單薄脆弱的脊骨承擔了讓它畸形的重擔。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電影《何以為家》有哪些讓你感動的地方?
    一部榮獲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獲得坎城金棕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雙提名的小語種電影《何以為家》(迦百農)《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貧窮和生育,一直困擾著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群體,而不斷地生育,卻沒有能力撫養,只是一種悲劇的延續。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何以為家》近期上映
    由娜丁·拉巴基執導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音譯《迦百農》)將於近期上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何以為家》近期上映我的父母沒有給我一個家所以我要打官司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黎巴嫩底層社會中12歲男孩贊恩的艱難人生,他的父母極其貧窮卻不停地生下了一個又一個孩子
  • 豆瓣64萬人打出9.1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為何能收穫如此多好評?
    《何以為家》中開頭有這麼一段對話:贊恩說:「我想起訴我的父母」。法官問:「你為什麼要起訴你的父母」?贊恩用冷漠的語氣回答:「因為生了我」。當我繼續追著這部《何以為家》看下去時,隨著劇情的發展心中不自覺就升起了一股憤恨的情緒:生而為人,這劇中的那雙父母應該自慚形穢;為人父母,他們根本不配!《何以為家》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黎巴嫩電影。豆瓣電影打分9.1分,在豆瓣前250部經典電影排名中排名34位。
  • 《七號房的禮物》:《何以為家》的另外一種走向
    《七號房的禮物》:《何以為家》的另外一種走向 1905電影網訊 去年,一部來自黎巴嫩的電影《何以為家》以黑馬姿態佔領中國銀幕,片中父母的失職和殘忍引發無數人聲討與思考:做父母的需要門檻嗎
  • 《何以為家》看哭無數人:父母與孩子相愛的地方,才是家
    本文首發小十點 說起最近值得一看的電影,《復聯四》絕對會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可是不能忽視的是,同時段影片中還殺出了一匹黑馬,它的豆瓣評分高達8.9分,上映9天票房就超過了2億。 這部影片叫——《何以為家》。
  • 從貧民窟到奧斯卡紅毯,《何以為家》改變了這個小演員的生活
    眼下,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正在院線上映。該片口碑非常好,豆瓣評分達到8.9分,所以票房逐漸呈現與《復聯4》相抗衡的姿態,目前累計票房達1.71億元,排片佔比高達22%。《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叫贊恩的小朋友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而他的飾演者其實真名也叫贊恩。
  • 人·人口·人類——《何以為家》的啟示
    兩次點映散場後,我都聽見有觀眾小聲地彼此告誡:咱們這樣多好,珍惜和平、珍惜幸福吧……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宣傳海報1《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名叫贊恩的黎巴嫩窮孩子的故事。贊恩出生在一個一貧如洗的多子家庭,自小生長在貝魯特的貧民窟。因為家裡窮,他無法上學,早早地就去雜貨鋪做起了幫工,憑藉瘦小的身軀給人送水送煤氣罐送各類雜貨。
  • 《何以為家》:為人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處為家?
    娜丁·拉巴基執導的《何以為家》是一部紀實劇情片,通過深入了解黎巴嫩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從而以一種更加自然的方式,將其搬上熒幕,引人深思。導演拉巴基在製作《何以為家》時,前後花費了5年多,前三年調查黎巴嫩貧民窟的現狀,之後用6個月完成拍攝,在素材中精挑細選出近520小時的片子,經過2年的剪輯,終於在2019年於中國上映。
  • 《何以為家》,如果生下了我,那能不能讓我活下去?
    11歲的新娘,12歲的殺人犯,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以為家?奧斯卡虐心神作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何以為家》,這是一部讓人看了會壓抑沉默的電影,12歲的贊恩將父母告上法庭,控訴自己的父母,為什麼生下了他,卻不養他?
  • 電影《何以為家》,值得一看
    前天,我們帶孩子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這部片子網上口碑不錯,豆瓣評分達到8.9分。
  • 《何以為家》成「眼淚收割機」,竟然是因為他?
    2016年,《何以為家》的選角導演看到小贊恩時,他正穿梭於貝魯特(黎巴嫩首都)貧民區的街道送貨。娜丁·拉巴基在《何以為家》拍攝現場指導贊恩正是這份與角色的契合,毫無表演經驗的贊恩·阿爾·拉菲亞在《何以為家》貢獻了感人至深的表演。
  • 天下之大,《何以為家》
    斬獲多項大獎的影片《何以為家》(音譯《迦百農》)將今日全國公映。
  • 第71屆坎城評審團獎《何以為家》:今日重映依然賺人熱淚
    今天要來跟大家推薦這部重映的佳作《何以為家》,希望大家在注意做好防疫安全措施的同時,也能好好的重溫電影帶給我們的力量與感動!《何以為家》我要控告我父母--贊恩,圖/擷取自《何以為家》預告《何以為家》這部片於豆瓣上的評分為9.1分,在國內的票房高達3億多人民幣,上映當時正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同檔期,但依然於少少的排片下搶下亮眼的成績,它的口碑爆棚,但它其實只是一部來自黎巴嫩的電影,講述著關於黎巴嫩難民的故事,它的成功在於故事的真實與殘酷徵服了觀眾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