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腿上長了「蚯蚓」和「棉花團」,任大伯已經有30多年沒穿過短褲了。即使在當下這樣的伏天,他也把自己的雙腿裹得嚴嚴實實。儘管雙腿有異常,他卻從未想過到醫院就診,直到最近情況嚴重了,才不得不就醫,最後被確診為靜脈曲張,而且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
腿上長了一團團「棉花」任大伯今年70歲。在他30多歲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腿上「青筋」暴露得厲害,很凸出,像一條條蚯蚓爬著,但因為不痛不癢的,也就沒有引起重視。
後來,隨著年紀漸長,腿上的「蚯蚓」也漸漸長大,還從小腿「爬」到了大腿,導致任大伯的腿像是被塞進了幾團棉花,形狀恐怖。家人見狀,很是擔心,總是催著任大伯去醫院看看,但任大伯脾氣很倔,覺得自己的腿只是有點癢,長得比較難看,沒必要去醫院。
這一拖,就是30多年。這些年裡,任大伯因為腿上的症狀,別說外出,就連在家裡都不敢穿短褲。
最近,任大伯感覺到自己腿上的情況變得嚴重了,除了腿部時不時會感覺沉重、乏力、腫脹之外,還漸漸出現了色素沉著、皮屑和潰爛。此時,任大伯才感覺到害怕,於是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就診。
經血管外科醫生方迪龍診斷,任大伯其實是得了靜脈曲張,並且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當天,方迪龍就為任大伯進行了手術。目前,任大伯已經順利出院,終於又可以穿短褲了。
可把雙腳墊起15度左右方迪龍介紹,大家常說的「靜脈曲張」,其學名叫大隱靜脈曲張,指大腿內側的淺表靜脈由於血液回流障礙,發生了伸長、擴張和蜿蜒屈曲的情況。
雖然大多數患有下肢靜脈疾病的人只是腿部靜脈血管呈「蜘蛛網狀」或「蚯蚓」狀顯露,但如果不加以幹預和治療,有5%的患者會發展到長生潰瘍、感染和出血的程度。
「靜脈曲張十分常見,但極易被患者忽視。」方迪龍提到,該病一般30歲之後出現早期症狀,但之後十幾年,患者仍可能感覺不到明顯不適。一旦出現不適,如皮膚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硬結的情況,往往已發展到皮膚營養障礙,還可能導致發炎、潰瘍、出血,患者還會有肢體酸脹、沉重和疲勞的感覺。
那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靜脈曲張呢?方迪龍表示,長時間久站、久坐的人是高危人群,因此市民日常應隨時注意變換姿勢;便秘、吸菸引起的慢性咳嗽會導致腹壓升高,增加靜脈曲張風險,所以市民要注意保持排便通暢,戒菸酒;肥胖人群易患靜脈曲張,所以超重人群要注意控制體重,定期檢查。
另外,方迪龍提醒市民不要天天穿高跟鞋,尤其是已經有靜脈曲張的患者。「靜脈曲張患者睡覺時可把雙腳墊起15度左右,促進雙腳血液流動,以舒緩靜脈壓力。一旦發現症狀加重,要及時就診。」
【來源:青年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