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張玥潔 方迪龍
70歲的杭州任大伯,看上去精神挺好,但是這麼多年,一直有個小「瑕疵」。
30多歲的時候,他就發現腿上「青筋暴露凸出」,不痛不癢,他從來沒在意過,還給自己的症狀起外號叫「小蚯蚓」。
年紀越來越大,當初的小「蚯蚓」也一點點長大,以前還只「爬」在小腿上,後來就連大腿都好像皮膚裡被塞進了幾團棉花,形狀可怖。
家人很擔心,總催他去醫院看看,可脾氣有些倔的任大伯不肯:「我的腿除了有點癢之外,沒有什麼大礙,更沒到去醫院的程度。難看是難看了點,但我天天穿長褲,你們急什麼?」看到老爺子這麼堅持,家人也不怎麼提了。
最近,任大伯潛伏在腿上幾十年的「蚯蚓」和「棉花團」症狀更嚴重了。
除了腿部時不時感覺沉重、乏力、腫脹之外,還漸漸出現了色素沉著、皮屑和潰爛。
到了這程度,大伯才感覺害怕,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血管外科就診。
經主治中西醫結合醫師方迪龍診斷,大伯被確診為靜脈曲張,並且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的嚴重程度。
當天,任大伯就做了手術。第二天他就能下床走路了。3天後,任大伯出院。
方醫師介紹,靜脈曲張極易被患者忽視。該病一般30歲之後出現早期症狀,但之後十幾年,患者仍可能感覺不到明顯不適。一旦出現不適,如皮膚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硬結的情況,往往已發展到皮膚營養障礙,還可能導致發炎、潰瘍、出血,患者還會有肢體酸脹、沉重和疲勞的感覺。
靜脈曲張如何預防?
長時間久站、久坐的人是高危人群,應隨時注意變換姿勢。
常蹺二郎腿,小隱靜脈很容易受到壓迫,血液回流不暢,容易導致靜脈曲張。所以,二郎腿翹一段時間應變換坐姿。
不要天天穿高跟鞋,尤其是已經有靜脈曲張的患者。
便秘、吸菸引起的慢性咳嗽會導致腹壓升高,增加靜脈曲張風險。所以,要注意保持排便通暢,戒菸酒。
肥胖人群易患靜脈曲張。超重人群要注意控制體重,定期檢查。
方醫師建議,白天穿醫用彈力襪是一種很有效的保守治療措施。另外,靜脈曲張患者睡覺時可把雙腳墊起15度左右,促進雙腳血液流動,以舒緩靜脈壓力。不過,一旦發現症狀加重,還是應該及時來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病情制定治療方法,即使要做手術也不用怕,疤痕幾乎看不出來。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