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菜缸、席夢思、紙板箱……堆在樓道的這些東西 杭州大伯大媽...

2020-12-19 瀟湘晨報

都市快報訊 杭州有很多老小區,老小區有很多老問題,公共樓道被雜物堆放佔用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廢桌舊椅罈罈罐罐,對別人來說,只是礙眼礙事的垃圾,對主人來說,家裡空間小放不下,留著吧,沒啥用,扔掉吧,捨不得。於是樓道等公共空間,就成了這些物品在家裡和垃圾箱之間的緩衝地帶。但畢竟佔的是公共空間,不僅堵了別人上下樓的路,時間長了,心裡也會堵。

毛大伯住在青年路社區,臨近西湖,環境、綠化各方面都不錯,毛大伯很滿意,就是有一點,小區樓道,旮旯邊角,雜物堵得慌。

昨天上午,毛大伯出門,看到很多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人員正在清理雜物,毛大伯毛開心,發朋友圈分享喜悅,「社區、物業、居民齊努力,小區環境衛生大整治,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毛大伯說,樓道清理確實很必要,老小區沒電梯,樓道原本就又暗又窄,再堆放一些罈罈罐罐桌子椅子,就更擠了,爬樓梯不方便,還有安全隱患。

這次清理,青年路社區看來是下了大決心,花了大力氣,他們按網格把社區分成了十五個片區,先進行全面的樓道堆放物排查,在動手清理前,通過發動小組長、樓道長二十餘人,張貼清理公告,挨家挨戶上門入戶做工作……

清理出的樓道雜物,都集中在一個臨時「安置點」,並大致歸了類,桌椅沙發床墊一類,自行車一類,罈罈罐罐一類,泡沫板紙盒一類,其他生活用品一類。一類就是或大或小的一堆。

社工小任告訴我,雖然這次清理樓道前,已經和居民通知過,但還是把這些東西臨時保管幾天,萬一有居民突然想起,回來找某個物件也比較方便。

正說著,70歲的吳阿姨來找自家東西了。

吳阿姨和毛大伯是老鄰居,也是毛大伯所在樓幢的樓道長,昨天的清理,社區請她幫忙做居民工作,吳阿姨早上5點多就起床,忙活了一上午,後來發現自家放在樓道的東西也清理走了。

吳阿姨在木板堆裡翻看,神情有些焦急,「原是6張椅子,其中一張是紅木的靠背椅,很沉。混放一起了,我中午回家才發現不見了……」

吳阿姨說,這張紅木靠背椅,是她媽媽留給她的,老太太今年88歲,住在敬老院。「我媽媽說紅木靠背椅是老物件,有年頭了,讓我留著,她回家來還要坐的。

「清理樓道,我肯定支持,另外5張椅子扔掉就扔了,可那一張不行,我得找回來。」

一個清潔工師傅肩扛一口大缸送到「安置點」,吳阿姨和毛大伯看了看,都笑了。他們說,這是杭州人醃大白菜用的,小時候家家都有。

秋天,長梗白菜買來上百斤,晾曬脫水葉略發黃後,缸裡放一層白菜,撒一層粗鹽,一層層鋪滿整缸,然後用大石頭塊壓著醃菜,壓出水,直到鹽水蓋住白菜。這是老杭州人每年都喜歡做的事,肉絲炒醃菜,吃起來很鮮美。毛大伯說,前幾年小區裡還偶爾能看到有老人醃,這兩年基本上再沒見過了。

「主要是太麻煩,菜場醃好的大白菜買買多方便?這東西不用了,擱家裡又佔地方,扔了肯定捨不得……」吳阿姨說完,繼續去找她的紅木靠背椅。

後來我聽說,吳阿姨還是找到了那把紅木靠背椅。

下午雨停了,清理工作繼續進行,社工小任也繼續上門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堆在樓道的這些東西,你先得知道是誰放的,通知他們,有用的,拿回家去,要是沒用,社區會上門清理掉。」

小任說,有些老人年齡大了,一些老物件雖然已經用不著,可體積大搬不動,社區幫忙處理,他們也毛開心。也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哪怕是一隻破罐子,也不能動,說是要種花養草。

來到七樓王大伯家。王大伯75歲,一個人住,退休前是杭州一家廠的廠長。他頭髮向後梳,白襯衫,打理得清爽精神,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家裡有電腦桌,有音響,他玩手機,聽音樂,挺潮流的。

王大伯把很多用不到的物件,像紙板、罐子、碗、盆……都打包放到頂樓隔層裡,聽說社區清理樓道垃圾,他表示支持。「小任啊,給你們添麻煩,東西有點多,我扛不牢,你啥時來搬告訴我一聲,我沒在家,你們搬走也沒關係,都不會再用了。」

現在王大伯每天自己買菜做飯,上上下下爬七層樓。

「孩子勸我請保姆,我不要的,還不如我自己收拾得乾淨。」王大伯說自己身體結棍的,疫情期間兩個月沒出門,後來猛地爬樓,腿抖氣喘,後來就每天逼自己出門鍛鍊,爬城隍山,體力很快恢復,現在能扛10斤大米,一口氣爬七樓。

王大伯隔壁人家,樓道堆著柜子,小孩子玩的木馬,還有「花為媒」牌席夢思床墊,毛大伯一眼認出,「哈哈,這種床墊我家也有,很軟很舒服,『花為媒』是上世紀80年代最知名的品牌,我家的那套床墊花了1700多。」

「花為媒」牌席夢思床墊

孩子已經大了,小木馬還捨不得扔。

過道裡的綠植盆栽

樓道裡有桌椅、盆栽、鞋架、自行車……有兩件東西讓我印象深刻。

樓梯間擺了椅子,有的安裝在牆上,可摺疊,還有扶手。

小任解釋,老小區老年人多,老人爬樓不易,裝一些椅子,方便老人歇腳喘口氣繼續爬樓,這個是政府工程,專門關愛老年人的。

還有一張圓桌,貼牆放在一戶人家門口。敲門,沒人應。

小任說,老小區一般家裡都只住老兩口,最大的戶型也不過五十多平方米,這個圓桌比較大,家裡不好放,可是逢年過節,兒女孫輩回家吃團圓飯時,圓桌就用得上了。

一戶人家門口的大圓桌,只有孩子們回來過節聚餐用得上

毛大伯自己,也有「雜物」堆在公共場地,樓梯間有的一臺鄧亞萍牌桌球桌。

那是四五年前,有讀者給快報爆料,說有一張桌球桌,沒地方放,可以贈送給桌球愛好者,來搬走就行。當時毛大伯花200塊搬運費從古蕩社區運回來,原想在小區裡找個地方擺張球桌,平時大人小孩都可打,但看來看去,小區用地緊張,一時沒找到適合的地方安放,只好放在樓梯間,偶爾天氣好的時候,搬到外面空地打打球。

看著球桌,毛大伯喃喃自語:這次小區樓道清理,球桌放到哪裡才好?

毛大伯家三室兩廳,他和老伴兩個人住,空間夠大的了,但走進房間,還是感到侷促,吃喝用玩的東西,堆放得滿滿當當。毛大伯老伴李阿姨說,好多都是外孫從小到大玩過的玩具,一直捨不得扔。

毛大伯兩個外孫從小到大的玩具都留著

毛大伯兩個外孫,大外孫16歲,小外孫9歲,毛大伯從小帶他們長大,兩個外孫從小玩過的玩具,汽車、輪船、積木、皮球……他都留著。這些玩具,兩個外孫早已沒了興趣,女兒也好幾次勸他們扔了算了,可毛大伯和李阿姨就是捨不得。

家裡其他好多東西,毛大伯也捨不得扔。女兒每次回家都要說他們,說著說著,就要動手收拾,每次回來都要扔掉一批。

「女兒問過我倆,你們住著這麼好的地段的房子,四五萬一個平方,堆放的都是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佔一個平方就是四五萬塊錢,值不值?」毛大伯笑著說。

「現在小年輕難以理解我們這代人,物質匱乏的年代,什麼東西都是從外往家裡掙,很少說有不好用了往外扔的,就拿衣服說吧,縫縫補補又三年,實在壞了還可當抹布……」

李阿姨也說,有些東西,看著好像沒用,扔了就覺得可惜,總想著哪天還能用到,其實也知道實際上用處不大了,只是不想浪費,留著它們,心裡就會覺得安穩一點。

一位社區負責人說,社區樓道清理、環境整治,每個季度都在做,有病蟲害消殺要求的,有疫情防控衛生整治要求的,也有消防安全要求的。

「我們社區堅持做這項工作兩三年了,過程雖難,好在大多居民都是支持配合的。接下來,我們將增加日常檢查及清運的頻次,形成常態化管理模式,鞏固衛生大整治的效果……」

【來源:杭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每人花3元 杭州大伯大媽「佔領」KTV成風潮
    每人花3元,大伯大媽「佔領」KTV  在KTV中午11點唱到傍晚6點,7個小時才35元,稍貴點的銀樂迪也就59元  帶上水果打包好飯菜,吃飽就開唱,紅歌越劇流行歌曲輪番上,氣勢不輸年輕人  每周二,是杭州的汪秀娥的卡拉OK時間
  • 杭州一洗衣機疑似「原地爆炸」,大伯看「熱鬧」時發現竟是...
    洗衣機除了會發生「罷工」故障,還有可能發生「爆炸」引起火災……今天下午3點44分,杭州指揮中心接到報警:江幹區閘弄口街道濮家新村某幢3單元一住戶家的陽臺起火,現場濃煙滾滾。接警後,艮山消防救援站4車18人立即趕赴現場處置。
  • 國寶玉器流落民間,竟成了醃菜缸......
    誰知乾隆皇帝還不過癮,他指著稍遠處一棵高大挺拔的白皮松說,此樹白盔白甲,分外雄壯,朕封它為白袍將軍,令它在此守著我的寶貝醃菜缸,看那醃菜缸還能再次逃跑不成?說罷,乾隆皇帝哈哈大笑。  故事說到這裡,有些分外的撲朔迷離了,乾隆皇帝真的在團城內放置了一口醃菜缸嗎?而且這醃菜缸還是一件寶貝?更奇怪的是,這口醃菜缸居然還能逃跑嗎?乾隆皇帝到底是在說什麼呢?
  • 杭州52歲大伯一覺醒來突然變成了 「大力水手」,怎麼回事?
    讓人羨慕的「壯碩」手臂大伯卻日夜擔心長了東西王大伯一大清早來到上城區湖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超聲診室,指著與他身體素質極不相稱的「大力水手」似的手臂,表情凝重地說:「醫生,你快幫我看看!是不是長什麼不好的東西了?」「痛不痛?」B超室副主任醫師王宏摸了摸王大伯左上臂前側鼓起的這個包塊,問道。
  • 席夢思床墊上還需要墊被褥嗎 席夢思床墊怎麼選擇
    床這個物品其實是由許多東西組合而成的,這其中包含了很多床上用品,而有些用品作用偏小,所以在操作購買時也比較簡單,但如若是一些很關鍵的物品,選購時就得多看幾個方面,像是在床墊上,床墊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人們的休息狀況,那麼席夢思床墊上還需要墊被褥嗎?席夢思床墊怎麼選擇?
  • 席夢思床墊太軟有什麼辦法墊硬 席夢思床墊怎樣清洗
    近段時間的床墊挑選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個問題,其實床墊的好壞並非是決定著大家的休息情況,他只不過是在其中佔據了一些影響,像是在必需品上,如若沒有床墊,床整個就是屬於一個框架,當然床墊的好壞在整體上來說,就是他的柔軟度是怎樣,那麼席夢思床墊太軟有什麼辦法墊硬?席夢思床墊怎樣清洗?
  • 杭州大伯直呼後悔
    一位78歲的杭州大伯,老伴因病去世,他名下有套180平方米的住房。兩個兒子,大兒子在美國,小兒子在深圳經商。兩年前,小兒子資金周轉不靈,向父親提出來把這套住房留給他。大伯想想自己遲早要走,就問了下大兒子的意見。
  • 杭州兩位大伯接連上醫院 都是因為吃這道菜時一個不好的習慣
    呼吸科何飛副主任醫師為王大伯行「支氣管鏡下異物取出術」,憑異物鉗僅耗時數分鐘就成功取出了異物,原來是一顆小小的豌豆。經了解,王大伯是老杭州人,每年春季開始,豌豆就是王大伯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餚,今年也不例外。一周前,家人照例給王大伯做了一道「豌豆小炒肉」嘗嘗鮮。吃飯過程中,王大伯突然劇烈咳嗽起來。
  • 杭州60歲大伯吃下自製月餅後險些喪命……
    前幾天,富陽一位大伯吃下自製的一個蓮蓉蛋黃月餅結果讓他差點喪命!60歲的陸大伯(化名)屬於過敏體質,平日裡吃東西很注意,他知道一不小心就容易發皮疹。趁著中秋節,家中做了一批蓮蓉蛋黃月餅,雖然陸大伯不愛吃甜食,但覺得自製的月餅還是應該嘗一嘗。當天,陸大伯吃了一個蓮蓉蛋黃月餅,但幾個小時後,他身上出現紅色皮疹。陸大伯趕緊找出家中的抗過敏藥服下,等待皮疹慢慢退下。可到了晚上,皮疹不但沒有退下,反而變得更加嚴重,蔓延到全身各個部位,且瘙癢難忍。
  • 紙箱、摺疊桌、廢舊自行車……北京社區樓道裡的雜物何時能清一清
    不少市民呼籲,這些影響美觀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的雜物,何時能徹底清一清?自行車電動車堵了半個單元門「這自行車在這兒放了得有幾年了,一看就是年久失修,人家也不要了。」家住豐臺區東大街西裡社區的陶女士每次帶著孩子下樓玩耍,看到堆在一層的廢舊自行車,就著實頭疼。
  • 紅+綠 楓林這個老舊小區改造從打造特色樓道中找到破解密碼
    舊家電、席夢思、老舊自行車......樓道內堆積物是不少老舊小區的通病。而在楓林的這個小區中,卻是另一番景象↓↓↓居民A:每次走進樓道都感覺非常溫馨。圖片說明:樓道綠色自治金公示欄+可回收物鐵桶←這裡設置了一隻可回收物桶,用於收集易拉罐、寶特瓶等,回收所得的錢作為樓道綠色自治金,用於購買木林角的多肉植物、空氣鳳梨等。如此,不僅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提升了,更增添了「家園」意識,木林角也讓整個樓道更加漂亮,讓居民更有參與感、互動感。
  • 76歲杭州沈大伯正在學科目二:考試我們也不怕滴
    距離新政實施已過去一個月,杭州有多少70歲以上老人成功報名學車?他們的學車之路順利嗎?12月21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杭州市區71周歲及以上成功報名學車的老年人共25人,其中有3人已經考出科目一(理論考)。
  • 樓道堆物,竟然還手持菜刀阻撓聯合執法
    樓道是公共空間關鍵時刻也用於消防疏散但,有人堂而皇之將樓道私用遇執法人員勸說竟「拔刀相向」!據了解,該戶居民在樓道內私自搭建了兩層三腳架,把疏散通道的空間改造成了自家儲藏間,變成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嚴重佔用消防疏散通道。有的居民對此十分反感,卻礙於鄰裡之間的情面,不願出面制止。還有的居民抱怨,這與物業管理不到位有關。然而,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表示,物業經常進行巡查,甚至還為該居民找了一間空屋寄養寵物,存放雜物,但過不了幾天,這些東西又回到原處。
  • 杭州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個……差點要命!醫生緊急提醒
    大伯姓徐,今年78歲。「醫生啊,我一個禮拜前,突然出現了右側臉麻木,嘴角歪向一邊。吃飯喝水都會漏出來,是不是面癱了?」徐大伯愁眉苦臉地說,最近幾年來,他右耳幾乎聽不到了,現在又撞上面癱了,真是屋漏偏逢雨。 接診的梅顯偉副主任醫師趕緊給徐大伯仔細檢查。
  • 《居家火案點滴錄》之五:91歲老人被濃煙嗆死,就因為樓道裡多了它!
    放樓道! 熊孩子的玩具箱沒地兒放? 放樓道! 2018年,杭州濱江區某小區內,居住在10樓的女子韓某來到樓道,焚燒紙錢祭祀。
  • 今早杭州一大伯被兩條狗咬傷,發白的牛仔褲染成一片深紅
    今天(5月7日)上午,時報熱線28111111接到報料稱:一位79歲的老人在三墩被兩條狗咬傷,送往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接到報料後,記者立即趕往醫院。下午1點,記者在急診輸液室見到了受傷的大伯。大伯姓馬,79歲。他穿著一雙拖鞋,正在掛鹽水。
  • 單元樓道被業主塗成大紅色,鄰居覺得很瘮人
    杭州採荷小區 青蓴邨的部分業主反映,有一位業主把樓道塗成了大紅色,晚上樓道燈一亮起來,氣氛顯得有點詭異。杭州採荷小區青蓴邨 業主:「他們晚上燈開了以後,因為是紅色的,就特別恐怖,塗成紅色按常理來說也沒有道理,因為公共區域也不能自己隨便塗的吧。」11幢有條樓道的牆面被塗成了大紅色,對面單元樓的鄰居們反映,到了晚上樓道燈一亮起來,遠遠看過去,塗成紅色的樓道有點瘮人。
  • 老實的父親活出精明大伯羨慕的樣子,善良是光會照亮一個人的世界
    他是堅決堅持原則,集體的東西絕對不能拿。那時候,看到鄰居家的孩子,他們的父親能拿回來一兩個紅薯,心裡是無比的羨慕,也暗暗在心裡瞧不起自己的父親,不就是一個「傻子」嗎?等自己長大,尤其人到中年之後,忽然明白了父親當初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