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四大家之一錢穆先生及其一門六院士的無錫鴻聲錢氏家族

2020-12-25 末齋

在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兩院院士中,無錫籍的院士共有65位,其中無錫錢氏出了8位院士,分別是:中科院院士錢偉長(彈性力學專家)、錢臨照(物理學家)、錢令希(工程力學家)、錢俊瑞(經濟學家)、錢鍾韓(熱工自動化學家)、錢逸泰(無機材料化學家);工程院院士錢鳴高(採礦工程專家)、錢易(環境工程專家)。而這8位院士中錢鍾韓、錢逸泰、錢鳴高外,其餘5位都來自同一個家族——無錫鴻聲錢氏家族。這5位院士加上與陳寅恪、陳垣、呂思勉並稱」史學四大家「的國學大師錢穆,六人被稱為」無錫鴻聲錢氏六院士「。錢穆是錢易的父親,是」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的叔叔,他雖然不是兩院院士,但是在定居臺灣後,於1968年榮膺中央研究院院士。另外兩位院士錢臨照、錢令希是親兄弟。

史學四大家陳垣、呂思勉、陳寅恪、錢穆

高中未畢業的國學大師錢穆

錢穆,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生於無錫,先後就讀於果育小學、常州中學堂、南京私立鍾英中學(未畢業),1912年在無錫秦家渠三兼小學任教,後任教於鴻模學校(原果育小學),1922年後先後任教於廈門集美學校、江蘇省無錫第三師範學校、蘇州中學。1928年妻子鄒氏(無錫後宅人)因難產去世。一年後錢穆在蘇州與蘇州女子師範學校畢業的張一貫結婚,二人生有三子一女。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燕京大學教授蘇州人顧頡剛推薦擔任燕大國文講師。其後在北大、清華、西南聯大、齊魯、武漢、華西、雲南、昆明五華學院等高校任教。1948年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4月應廣州私立華僑大學校長王淑陶邀請到華僑大學任教,10月隨學校遷往香港,任香港亞洲文商學院院長。

1950年錢穆與四川宜賓人唐君毅、山東館陶人張丕介等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並任校長,1953年創立亞新研究所並任所長。1956年在香港與亞新書院的學生、江西南昌人胡美琦結婚。1963年香港的亞新書院、崇基書院、聯合書院合併為香港中文大學,1965年卸任亞新書院校長,任教於馬來亞大學。1967年應蔣介石之邀定居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素書樓,1990年6月1日因被陳水扁、周伯倫指控霸佔政府建築,搬離素書樓。同年8月30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5歲。

年輕時的錢穆

江蘇無錫湖頭錢氏(錦樹堂)

和錢學森的杭州臨安錢氏家族及其他江浙地區錢氏家族一樣,無錫湖頭錢氏家族也是吳越國王錢鏐liu後裔。據說江浙地區把石榴叫做金龐就是因為避錢鏐諱。湖頭錢氏是忠肅王錢鏐之孫中獻王錢佐支之後,錢鏐的六世孫錢進,字晉宗(一作進宗),宋祥符間由秀州崇德縣(今嘉興石門)錢市,贅於無錫沙頭村(今無錫南泉鎮塘前村)王氏,為無錫湖頭始遷祖。進公生三子,長子錢穎(無錫始祖,字慧甫);次子錢僅,字能甫;三子錢仁(淳安始祖)。錢進次子錢僅後,始祖錢鏐十六世錢恆,號文林,其子錢發,字公達(一作公治),號梅堂,遷垂慶鄉磚橋,為磚橋支祖。錢發有三子 ,錢種德錢順德錢正德,子孫散居無錫梅裡垂慶鄉磚橋傍嘯傲涇畔,衍為鴻聲裡、三房巷、七房橋三支。錢臨照、錢令希兄弟是鴻聲裡種德公支,經濟學家錢俊瑞是三房巷順德公支,錢穆、錢易父女及其侄子錢偉長是七房橋正德公支。

錢鏐(字具美,世居杭州臨安,吳越國武肅王)——錢元瓘(字明寶,文穆王)——錢佐(字玄德,一字元佑,忠獻王)——錢昱(字就之)——錢(字愛軒)——錢進(字晉宗,號忍軒)——錢僅(字能甫)——錢皋(字紹庭)——錢梓(字國器,一字國用)——錢宗起(字宏基)——錢成大(字容度)——錢志寧(字康國)——錢祐(其後錢謙遷馬橋,為馬橋支祖)、錢裕(字寬甫,其後錢發徙磚橋,稱磚橋錢氏)——錢文煜(字光遠)、錢文焯(字明遠)——錢士元(字彥春,溫州路永嘉書院山長)、錢士亨(字彥嘉)、錢士久(另有壽暘)——錢恆(字伯明,號文林)——錢登(字公進)、錢發(字公達,號梅堂)——錢厚德(字惟高)、錢永德(字惟允),錢種德(字惟常,號貞庵,嘯傲涇祖)、錢順德(字惟孝,號宜晚,三房巷祖)、錢正德(字惟義,號閱耕,七房橋祖)——

錢穆就曾在《八十憶雙親》中寫道:「餘生江蘇無錫南延祥鄉嘯傲涇七房橋之五世同堂。溯其原始,當自餘之十八世祖某公,乃一巨富之家,擁有嘯傲涇兩岸良田十萬畝。……此下遂生七子,在嘯傲涇上分建七宅,是為七房橋之由來。」

無錫湖頭錢氏在明代出過兩位進士一位舉人,兩位進士一位是錢穆所在的嘯傲涇七房橋支的錢榮(字世恩,號伯川);另一位是馬橋支的錢爾登(字叔嘉,號蓉峰)。一位舉人是嘉靖十年(1536年)舉人錢永昌。在清代出過七位舉人,分別是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順天舉人錢基(巫山知縣);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科舉人錢曜(字震暘,馬橋支,象山知縣);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科舉人錢世燦;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舉人錢兆榮;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舉人錢欽榮;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舉人錢鴻鼎;光緒十五年(1881年)已醜科舉人錢麟書。

光緒《無錫金匱縣誌》儒林志 錢爾登

《無錫金匱縣誌》卷二十一,儒林志,有」錢爾登,字叔嘉,九歲喪父,事母吳生母譚竭誠盡敬,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出給事中吳麟徵之門,爾登見時事日非遽歸福王,時授長興知縣,地阻山瀕湖,羽檄旁午,爾登戢境均徵,民不知亂,聞金陵不守,將圖後舉莫應,遂去官。裡居寢,處一小閣,當路敦勸不出,堅臥三年,卒。爾登師事高攀龍篤服,其所著書歿以為殉。

文林公分三德支(錢恆次子錢發三子種德、順德、正德)

錢種德——錢清(字孟清,號棲碧,晚號景婁)、錢深(字孟深,號懷慈)、錢濬(字孟濬,號味泉)、錢淳(字孟淳,號樸庵)、錢濙(號守約)、錢潤(號玉澗)、錢湜shi(號南淮)——錢楨(字世能,號怡閒)、錢棟(字世梁),錢模(字世範,號東山,清公次子,入繼深公為嗣)錢杞、錢榞、錢集,錢松,錢藻,錢樾、錢楩、錢枟——

錢順德——錢津(號怡雲,正德次子入繼)、錢浩(號養志)、錢漳(號尚庵,又名止庵)——錢本(字世立,號卓軒)、錢相(字世瞻,號暮雲)、錢幹(字世臣,號忠軒),錢桂(字世芳,號良溪)、錢椿(字世年,號怡萱),錢槃(字世器,號警軒)——

錢正德——錢洪(號梅林)、錢溥(號南邱)、錢淵(號靜修)、錢濂(號錦溪)錢潛(號樂閒)——錢樞(字世拱,號稼軒)、錢楠(字世用,號省易)、錢桴(字世濟,號梅舟)、錢校(字世學,號習齋)、錢植(字世建,號謹齋),錢楷(字世端,號東林,又號夢屺)、錢榮(字世恩,號伯川,弘治六年癸丑進士)、錢概(字世節,號味梅)、錢格(字世則,號陋齋),錢檄(字世文),錢棇(字世隆),錢櫑(字世誠)、錢楬(字世賢)、錢檟(字世英)——

光緒《無錫金匱縣誌》宦望志 名宦 錢榮

錢榮,字世恩,弘治六年(1493年)進士,歷官戶部郎中,奉命巡河,濬川築堤,民不苦役而權豪多惡之。武宗駕自南郊還,百官迎道左邏者,忽執榮去,無所得,乃釋。時劉瑾亂政,榮三疏得歸養。

無錫鴻聲錢氏:(無錫縣鴻聲裡,今無錫市新吳區鴻山街道)

錢種德(字惟常)之孫錢棟裔孫錢維鏞,字洪聲(一作鴻聲),生子一,錢瀛士,字偕登。瀛士公下房祖(30世) (清)錢世楷,字衛封(鴻聲五房祖); 錢世模,字季榮(鴻聲六房祖);錢世楠,字賡颺(鴻聲七房祖) ;錢廷枚,字吉臣,號容齋(鴻聲八房祖)。

光緒《無錫金匱縣誌》善舉 錢氏義莊

據《無錫金匱縣誌》卷三十,善舉志記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錢瀛士的妻子楊氏和兒媳周氏在南延鄉嘯傲涇捐田三百四十畝建錢氏義莊。後錢宗武和兒子錢學文續置田二百畝,錢瀛士的孫子錢煒燦捐書塾田七十畝,祭田二百八十畝。

錢臨照、錢令希家世系:(鴻聲裡種德惟常支)

錢棟——錢諷(字忠言,號愛日)——錢永顯(字達卿,號慕日)——錢曾樂(字師和,號存簡)——錢國耀(字懷簡,向稱磚橋錢氏)——錢尚文(25世,字振懷)——錢成禮(字君美)——錢維鏞(字洪聲)——錢瀛士(字偕登)——錢世楷(字衛封)、錢世模(字季榮)、錢世楠(字賡颺,七房祖) 、錢廷枚(字吉臣,號容齋)——

錢廷枚——錢煌(字冠林,女適華溯源之子華軼)——錢城(字宗藩)、錢璡(原名俊,字景崧,一字景嵩,號步周,又號維嶽,長女適華瀛州子華希皋)、錢堤(字繁峰,號梅園)、錢塘(字念祖,出繼滸關族叔葆初為嗣)、錢域(字坤元)——錢銧(入繼伯父錢城為嗣)、錢銛(原名文銛,號樨崧,字望屺,一字望溪,兼祧繁峰、坤元兩叔為嗣,娶華存寬耕樂公女,華子才胞姐)——錢宗濂(字念岵,號如水,娶華絜栩蝶然公女,華堂胞姐,長女字東亭華伯偉次子)——錢秉瓚(字伯圭,一字彼王,號御香,光緒九年癸未生,肄業於南洋公學,曾任湖南長沙影珠及經正學堂西算教員,後創辦南下初等學堂即鴻聲小學和又新小學)、錢秉圭(字蟾香,光緒十年甲申)、錢秉璋(字濟香,光緒十二年丙戌)、錢秉瑞(字餘香)——錢臨照錢令希——

錢臨照、錢令希(中)及其女兒錢唐

錢臨照,1906年8月28日生於無錫,1929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物理系。曾在廣東新寧縣和上海市的中學短暫任教,1930年開始在瀋陽東北大學物理系任助教,次年九一八事變後被嚴濟慈所長錄用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1934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赴英國倫敦大學留學,論文答辯完成後未獲得學位,於1937年4月離開倫敦。1938年夏回國,重回已遷至昆明北部黑龍潭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抗戰勝利後進入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解放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從事金屬物理研究工作。1960年調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1970年隨中科大遷往合肥,1980年至1984年任中科大副校長。1999年7月26日在中科大醫院逝世,享年93歲。

錢令希,錢臨照弟,1916年7月16日生於無錫,1928年沒有進初中學習直接考入上海中法國立工學院高中部,並於1936年以上海中法國立工學院土木科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獲得中比庚款赴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留學,獲得「最優等工程師」學位。1938年回國,先後在昆明敘昆鐵路局、川滇鐵路公司、雲南大學、交通部橋梁設計處工作,1943年應浙江大學工學院院長王國松邀請,到遷至遵義的浙大任教,1950年任浙大土木系主任。1952年受大連工學院院長屈伯川之邀到大連工學院任教,後曾任該校院長。1958年參加南京長江大橋的規劃工作,並主持創建了工程力學系和工程力學研究所。2009年4月20日在大連病逝,享年93歲。

年輕時的錢偉長

錢穆、錢偉長、錢易家世系:(七房橋正德惟義支)

錢樞——錢纓(字宗清,號誌滌)——錢來凰(字鳴岡,號心梅)——錢師堯(字仁夫,號海嶽)——錢輔家(字養心)——錢有恆(字仲元)——錢如璋(字惠南)——錢世德(字蘭生)——錢溥(字思洪,號亦軒)——錢紹霖(字雨三,號喜亭)——錢寯(字亦雋,號靜庵)——錢士晳(字步曾,號繡屏)——錢珏(原名鈺,字蔭樓,號鞠如)——錢承浚(字漢階,號聽泉)、錢承沛(字漢章,號季臣)——錢恩福(即錢掣,光緒己丑生)、錢穆、錢藝、錢文——錢偉長,錢拙、錢行、錢遜(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長)、錢易(女,環境工程專家,生於蘇州,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錢輝(女)——錢元凱——

錢偉長

錢偉長,錢穆長兄錢摯之子,1912年10月9日生於無錫,1930年從蘇州中學畢業,同時被清華、浙大、交大、武漢、中央大學錄取,1931年進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就讀,九一八事變後轉入物理系。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1939年與清華大學文學院畢業的孔祥瑛(山東滕縣孔繁霨之女)結婚,主婚人是其導師吳有訓,同年於昆明的西南聯大授課熱力學。1940年考取中英庚款會的公費留學生,因二戰爆發轉派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主攻彈性力學,並於1942年獲得應用數學系博士學位。1942年至1946年擔任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噴射推進研究所研究總工程師,師從世界飛彈之父馮·卡門,並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奇異攝動的理論。1946年5月回國應聘為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後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1983年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1994年任上海大學校長。2010年7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相關焦點

  • 娶了中國的居裡夫人何澤慧的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及其家族吳興錢氏
    跟「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杭州臨安錢氏家族和「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的無錫鴻聲錢氏家族(無錫湖頭錢氏分支)以及錢基博、錢鍾書的無錫城西黃泥橋錢氏家族(無錫堠山錢氏分支)都奉吳越國王錢鏐為始祖不同,「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所在的吳興錢氏家族因譜牒不存,只在1921年錢三強的伯父錢恂撰《吳興錢氏家乘》裡據其伯父錢振倫所述」錢氏受姓老彭,至吳越建國而始,大江以南子孫繁衍類皆為後人
  • 陸陽:錢穆家世考辨四則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長房七家由東弄堂出入,次房五家,由西弄堂出入。中間大門非遇事不開。」錢穆雖為一代史學大師,但撰文對其家族情況所作的介紹也有一些出入,如他在《八十憶雙親》中稱:「餘之曾祖父兄弟兩人,長房七子,次房五子,又分十二房。」但據宗譜載,錢穆的曾祖父輩實為兄弟四人,行二的錢士晳為錢穆的曾祖父,字繡屏,育有七子;其長子錢珏,字鞠如,即錢穆的祖父。
  • 中國史學四大家:他倆並稱「二陳」,全國中精熟全史者唯他一人!
    錢穆先生的弟子、著名史學家嚴耕望曾說:「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這一論斷正被越來越多的當代學者所接受。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 呂思勉位列中國史學四大家被高估了麼
    [摘要]近年報章時見評騭民國學術與當代學術的高下之論,倘以呂思勉作為民國史學的大師代表,在史學涉略的廣度上,識見的深度上,規模的創穫上,當代史壇能找出哪位大家足與其前後輝映呢?呂思勉被嚴耕望推為中國史學四大家之一。
  • 令人神往的蕩口古鎮,不僅有出名的華氏家族,還有赫赫有名的錢氏
    相信在旅行途中會認識很多古鎮,無錫的塘沽古鎮就是其中之一,這裡位於石山、常熟、吳縣三市的交界處,歷史悠久的文化名鎮,相傳南宋初年,韓正家族聚集在這附近,以捕魚和農業為生,因為這就是塘沽集鎮最古老的原型,所以它的第一個名字叫做「正村」,從元朝後期開始,這裡逐漸發展成為塘沽,到明清時期,可能的發展有盛況空前,市長/市場繁華,商人云集,可謂是一個真正繁榮的時刻
  • 錢穆先生和新亞書院
    1895年(清光緒廿一年)7月,錢穆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蕩口鎮七房橋錢氏家族。  錢穆所出的大房,人丁最旺,五世同堂。錢穆兄弟也不再上塾,錢穆則日日在家中閱讀小說。  1904年,錢穆10歲,與兄長一道考入無錫蕩口鎮果育學校。  果育學校是一所鄉間新式小學,原是鄉賢華子才(華鴻模)為華氏家族子弟而辦。果育小學分高、初兩級。錢聲一入高級一年級,錢穆則入初級一年級。當時的體操老師——錢穆的同族錢伯圭,是思想激進的革命黨人,對錢穆時有教導,是他政治上的啟蒙老師。
  • 錢穆叫錢鍾書父親叔叔,錢鍾書叫錢穆叔叔
    錢穆錢穆和妻子胡美琦錢穆,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1895年7月30日出生於江蘇無錫人,是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liú)之後。錢穆的最高文憑僅為高中(尚未畢業),完全靠自學成才。錢穆的長兄是錢摯,即著名科學家錢偉長的父親。錢摯英年早逝,錢偉長由錢穆教養成人。錢穆和錢鍾書有交集。錢穆曾經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介紹到無錫第三師範教書。儘管他們同為錢姓,但並不同宗。錢穆比錢基博小8歲、比錢鍾書大15歲,他們就按年齡來稱呼,錢穆稱錢基博為叔父,錢基博則命錢鍾書稱錢穆為叔父。
  • 香港的史學研究
    錢穆等人創辦新亞書院,培養了餘英時等一批史學人才。1963年,新亞書院與崇基學院、聯合書院合併,組成香港中文大學。錢氏等乃另立新亞研究所,繼續培養史學人才。60年代前後,牟潤孫、嚴耕望、全漢升、李定一、王德昭、陳荊和、王曾才等亦由臺灣、南洋等地來港,執教於香港大專院校,進一步充實了香港史學隊伍的力量。60、70年代,一批在本港培養的學者登上大專講臺。
  • 一位被體育老師帶入學問之門的大師
    教體育的是同一個家族的錢伯圭先生,他曾經遊學於上海,是一個秘密的革命黨人。有一天,伯圭師牽著錢穆的手,問:「你讀過《三國演義》嗎?」錢穆點點頭,伯圭師正色曰:「此等書以後不必再讀!一開卷即雲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治一亂,此乃中國歷史之錯亂,今日歐洲英法諸國,合了便不再分,治理了便不再亂,我們以後要學他們!」
  • 無錫市新吳區竟然出了這六大名人,無錫人的驕傲!
    新吳區(無錫新區)成功獲批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等。 當然新吳區自古至今也是人才輩出,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 【人物】民國大師 史學四大家之呂思勉
    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瀋陽高等師範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
  • 錢穆的史學大綱,司馬遷的史記……
    錢穆的史學大綱,司馬遷的史記…現在有很多有關通史的著作,都是非常平庸的。這類書籍大多只是對歷史事件做了羅列概括描述,並不能激起人心中了解歷史的願望,更別說給人們以深刻的啟發。比較優秀的著作,有錢穆老師的《國史大綱》。這本書在1939年六月正式完成,在1940年六月由商務印刷館出版。這本書考證非常細緻,它的見解尤其獨特,曾一度成為當時各大學的歷史教科書。
  • 一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亂世情緣
    電腦屏幕上,靜靜地出現一則新聞:錢穆夫人胡美琦老太太在臺灣病逝,而且還轉刊了香港新亞書院的訃聞,說「胡美琦為照顧錢先生,遂辭教職,為錢先生於教育及著述上創下不朽的豐功偉業,厥功至偉」。  訃文說,她是3月26日零時在睡眠中安詳過世,享年83歲。  胡美琦的逝世,很快被淹沒在浩瀚如海的網絡信息當中。
  • 四大史學宗師帶你讀中國史,讓歷史清晰再現
    呂思勉,中國史學四大家之一,錢穆、黃永年都得安靜坐著聽他講課。鄧之誠,弟子三千,當代紅學第一人周汝昌出其門下。今天推薦的《中國大歷史》,就一次性集齊這四位史學宗師的巔峰之作。十冊書,縱貫中國先秦到近現代的大歷史,更涵蓋了大師們的「辨史」角度和方法,可謂是現代史學的至高水平。
  • 三世五王:錢氏家族的興旺,豈是因為一塊「免死金牌」!
    他屢建奇功,歷「三世」、封「五王」,為家族贏得「免死金牌」;他深明大義,治國有方,為子孫留下著名的「武肅王遺訓」。錢氏家族因「免死金牌」尊享榮耀,「免死金牌」也因錢氏遺訓光彩熠熠。這一制度延續了近2千年,歷經漢、唐、宋、明,直到清朝才被廢除。縱觀中國歷史,獲贈「免死金牌」的大臣數不勝數,趙匡胤從柴家手中奪得天下,為了安撫民心,贈予柴家後人免死金牌;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表彰功臣,也曾授予徐達、李善長等34人免死牌。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大部分免死牌都遺失殆盡,僅有一塊歷經劫難保存了下來。
  • 張旭東 | 錢氏家難的預演——嚴武伯《破山寺》詩箋釋
    《停雲獻疑錄》,謝正光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版,251頁,36.00元謝正光教授《停雲獻疑錄》一書,收《錢謙益奉佛之前後因緣及其意義》一文,是向錢鍾書先生「獻疑」,因錢先生曾在書中講錢牧齋晚年佞佛,是「隱愧喪節
  • 家族的驕傲!姓錢的名人明星居然這麼多
    錢姓是比較古老的一個姓氏,從古至今出過不少的名人,他們都是家族的驕傲。小編整理了一下歷史上錢姓的名人,以及當代錢姓的明星,真 是一整嚇一跳啊,居然這麼多。接下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姓錢名人的檔案吧!  姓錢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