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略了解中國通史,該讀哪些書?錢穆的史學大綱,司馬遷的史記……

2021-01-09 李淵回

大略了解中國通史,該讀哪些書?錢穆的史學大綱,司馬遷的史記…

現在有很多有關通史的著作,都是非常平庸的。這類書籍大多只是對歷史事件做了羅列概括描述,並不能激起人心中了解歷史的願望,更別說給人們以深刻的啟發。

比較優秀的著作,有錢穆老師的《國史大綱》。這本書在1939年六月正式完成,在1940年六月由商務印刷館出版。這本書考證非常細緻,它的見解尤其獨特,曾一度成為當時各大學的歷史教科書。

這本書是在戰亂時期完成的。當時錢穆老師還是北大的歷史系教授。我們都知道,由於戰亂影響,北大清華和南開組建西南聯合大學,西遷至昆明。錢穆老師也來到了昆明。史學大綱這本書主要就是在雲南昆明的巖泉寺完成的。

錢穆老師認為:治國史之第一任務,在於國家民族之內部自身求得其獨特精神之所在。其中,對中國命運的思考貫穿全書的始終。這本書在當時學生中廣受歡迎,也奠定了錢穆老師史學大家的地位。

總之,錢穆老師的史學大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國通史著作。

除了錢穆老師的著作,我們還可以參考白壽彝老師主編的《中國通史綱要》。這本書在1980年出版,曾經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流通。對學術界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以上淵回推薦的兩部著作,內容都非常豐富。但是,可讀性相對來說可能並不太強。這些大的著作,對於歷史的研究可能更加有幫助。如果只是想大概了解一下,不做深入研究的話。以上兩本書可能並不太適合。

只是想做一個大概了解,可以去讀一下黃仁宇老師寫的《中國大歷史》。

這部著作是大歷史觀的一部著作。大歷史觀也是作者提倡的一個觀點。因為我們國的歷史漫長而悠久,其中的歷史著作典籍浩如煙海。初學者包括一些普通大眾,如果沒有方法的話,很難深入了解。所以,大歷史觀就是對現有的史料,做一個高度的概括,壓縮。然後,由時間的先後順序,連貫地展現在各位讀者面前。

《中國大歷史》這部書對我國曆朝歷代的發展問題做過一定的分析,並且引用了很多研究的內容。雖然只有短短的20多萬字,但是他卻描述了我們中國長達幾千年來的歷史。對於初學者,對於非歷史專業研究者來說,這部書是了解中國通史全貌的一個不可多得作品。

通史,顧名思義就是貫通的歷史。這是相對於斷代史而言的。最典型的通史著作就是,司馬遷老先生的《史記》。

《史記》從上古傳說黃帝時代到漢武帝時代,連貫地描述了30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史記也是一部重要的通史著作。

通史並不局限於某個歷史特定時期,而是大跨度的記述從古代到現在的所有歷史事件。不僅是時代,時間上的跨度。通史,對於各類內容都不局限。比如軍事經濟,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是我們了解歷史的一扇窗口。

淵回建議,想要大略了解中國的通史,都可以去讀讀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讀完之後覺得還有心思,還有精力去深入的話就去研究一下錢穆老師的《國史大綱》等其他較深入的相關內容。

時間有限,以上內容只是原回個人的經驗,見解並不保證全對大僅供參考,如果覺得有疑問,需要交流各地方,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大家儘量不要發私信,私信太多,精力有限,實在處理不完。

另外,大家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點讚收藏轉發(^~^。讓有限的內容發揮無限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楊照的《史記》導讀,如何走進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他從《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開始,解讀司馬遷的切身遭遇,進而從《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后本紀》等篇章分析漢代初期的歷史,表現司馬遷對漢初政治運作的觀察。在多重時間維度的觀念中,《史記》中的「表」和「書」可以突顯司馬遷的突破性創意;而本紀和列傳的布局謀篇中,也可以發現司馬遷眼中誰才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典範,哪些價值才是讓他耗盡全部心神寫完《史記》的動力所在。
  • 為什麼要讀通史?
    兩千多年後,中國也有個大歷史學家說過類似的話,不過他更狠一點,他認為不了解中國歷史的人,不能算是中國人。這個大歷史學家就是錢穆。這話出自錢穆的《國史大綱》,這是一部中國通史。這部通史無論是在學界,還是在豆瓣上,評價都頗高,豆瓣得分是神級的9.3分。
  • 四大史學宗師帶你讀中國史,讓歷史清晰再現
    呂思勉,中國史學四大家之一,錢穆、黃永年都得安靜坐著聽他講課。鄧之誠,弟子三千,當代紅學第一人周汝昌出其門下。今天推薦的《中國大歷史》,就一次性集齊這四位史學宗師的巔峰之作。十冊書,縱貫中國先秦到近現代的大歷史,更涵蓋了大師們的「辨史」角度和方法,可謂是現代史學的至高水平。
  • 難覓知音的司馬遷|閱讀《史記》
    讀《史記·太史公自序》並不一定看得懂司馬遷,要走進他的內心,得去看《漢書·司馬遷傳》,特別是其中收錄的《報任安書》。寫《史記》時的司馬遷是克制的,他並不輕易向人彈奏心曲,只是偶爾隱晦地抒發自己的憤懣,略微表露下心跡,例如在《伍子胥列傳》的結尾,他寫下這樣一句話:「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這是夫子自道。
  • 你真的讀過《史記》嗎?
    為什麼很多讀者認定「好看」的內容,在《史記》中往往被放在很後面?為什麼依照司馬遷自己的編排方式,讀者必須先讀很多沒那麼好看的內容,挨著挨著才能挨到「好看」的篇章出現?.這一切,要先回到最初的問題:今天,為什麼還要讀《史記》?我們今天要讀《史記》,首先會遇到兩個問題:為什麼讀?用什麼方式讀?
  • 漲姿勢 中國通史哪家強?
    以上固然是本書的優點,但對於初學者,需要對中國史有一總括的印象,需要對中國史的演進分合有細緻的了解,所以筆者不推薦。6、袁騰飛《這個歷史挺靠譜》袁氏因其講高中歷史的視頻而爆紅,此書即是其講課內容的文字版。袁本非歷史學者,閱其書,小說家言實多,雖雲靠譜,實為不靠譜。對袁氏此書的批評,參見虞雲國的文章。
  • 《中國通史》:100個核心命題全面理解中國歷史
    中國最高學術機構專業史學工作者集體回應「歷史熱」—— 全新《中國通史》:一百個核心命題 全面理解中國歷史 中國通史立體封面 湖南日報記者 龔旭東 有著數千年不絕文明的傳承,中國人尤其注重修史,擁有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從史學鴻篇巨製《史記》《資治通鑑》《二十四史》到汗牛充棟的各類野史、筆記、演義,充分反映了中國人對自己民族歷史的重視和珍愛,更體現了中國人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傳統理念。這是中國歷史區別於世界各國歷史的顯著特點,也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的堅實基礎。
  • 《呂著中國通史》何以稱為經典?
    關於它的特色,最早已有史學名家顧頡剛先生在《當代中國史學》中略作評述,可惜八十餘年來,閱讀界對此點還未十分留意。顧先生《當代中國史學》的「通史的撰述」一節惜墨如金,列舉「較近理想的」通史家七位、通史著作八種,而具體展開評述的唯呂先生和張蔭麟先生的著作三種。
  •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夢裡婉歌)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1909年2月19日,白壽彝出生於河南開封的一個富商家庭,回族人。1925年(16歲),白壽彝考入上海文治大學。
  • 這樣讀《史記》,才能思接千載,走進司馬遷的精神世界
    古建築讀史書,是為了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要培養"讀書人"的精神。不僅僅是了解知識。朱子治家格言說:「子孫隨愚,經典不可不讀」。大家都有共識,沒有經典著作的民族不會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讀經典著作的民族,也不會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千年以來,《史記》中的智慧無窮,我們發掘這裡面的富礦,成為我們的身體之養,精神之鈣。讀《其實列傳太史公自序》,我們首先發現,一個家庭的世家傳統特別重要。司馬氏世典周歷史。他們家族有一個深厚、傳統的家學淵源。
  • 秦漢流光——司馬遷著《史記》
    司馬遷塑像他父親逝世三年後,司馬遷如願以償,當了太史令,這為他博覽石室金匱之書,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於是他便整百家之不齊,開始了《史記》的寫作。話劇《司馬遷》劇照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司馬遷為其辯護,漢武帝擬以犯上罪將其下獄處死。按漢代當時刑法,用錢贖或處以腐刑可免一死。此時司馬遷一無錢,二無親友相助,為了完成著《史記》之大業,他自請腐刑,忍辱含垢,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目的,以本紀、表、書、列傳、世家五種體例相結合的形式,以大約十八年的時間,以五十多萬字的鴻篇巨製,記述了中國上自軒轅黃帝,下至漢武帝時期約三千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
  •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
    01《史記》是中國的史學巨著,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的歷史,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美譽!02讀《史記》,首先應該關注一下作者一一司馬遷。「西漢兩司馬,南陽兩臥龍」,其中一司馬就是司馬遷。他的知名度就不用腦子衡量了。
  • 呂思勉位列中國史學四大家被高估了麼
    他所推舉的四大家即陳垣、陳寅恪、呂思勉與錢穆,入選條件是「及睹其風採,或讀其書時,其人尚健在」。據他說,錢穆受呂思勉「影響最大」,呂思勉對錢穆也「深為獎掖」,師生同成大家後,仍切磋問難,互有補益,這有錢穆《師友雜憶》可以對證。抗戰勝利不久,錢穆再訪母校,呂思勉請他演講,錢穆開講便說:「今日此一四十年前老學生之講辭,乃求不啻如其四十年前老師長之口吐出。
  • 千古一書:司馬遷的《史記》背負了太多痛苦,但卻終成絕響
    前言現在的學生們在學習語文的時候,都會學習司馬遷和史記,不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是書上必學的課文,幾乎會成為該學期的重點。那麼現在的教材書上為什麼會這麼重視這個兩千年前的著書立說的人,這樣重視這本兩千年前寫就定稿的書呢?
  • 鐵肩擔道義,秉筆寫春秋,且看《史記》中包含的秘密
    提及司馬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用畢生心血寫就了一部著作,那就是《史記》。它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記錄了上到上古傳說的黃帝時代,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間約三千年的歷史,被列為中國「二十四史」之首。數千年來,《史記》在浩如煙海的歷史著作中佔據著超然的地位,享譽古今中外,為何?
  • 如何「科學」地向大眾講授中國通史?《大師課》講出背後深層邏輯
    20世紀初,「中國通史」的寫作實踐在梁啓超等人提倡的「新史學」中興起,從最初的歷史教科書起步,眾多史學大師都留下了名為「中國通史」的傳世作品,比如錢穆著名的《國史大綱》,從上古三代一直講到清代結束。錢穆在前言中提出對待本國歷史文化應該具有「溫情與敬意」,被後人引為經典。
  • 喬治忠:王國維、錢穆、陳寅恪、雷海宗學問中的局限性
    如《資治通鑑》敘述歷代的政治變法,往往故意施加貶抑,其記述商鞅變法僅取材於《史記·商君列傳》,摒棄《商君書》等資料。司馬遷因反感商鞅的嚴刑峻法,在《史記》中不乏對商鞅的苛責,但還是肯定了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史記》,根本就不是司馬遷的原汁原味!
    《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史學上的地位不用多說。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史記》,根本就不是司馬遷的原汁原味,而是添油加醋、狗尾續貂的山寨版,至於山寨的成分有多少,眾說紛紜,最多的說法是可能有近三分之一的篇目是山寨的。當史官,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也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
  • 呂思勉《中國通史》推出全景插圖版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再版了「史學四大家」之一呂思勉先生的代表作 :《中國通史》(全景插圖版),在前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插圖,優化了版本,豐富了圖注,精校精編,力圖給讀者呈現一個精美、豐富又便於讀者閱讀的版本。呂思勉先生在中國史學界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創造了諸多史學界的第一。
  • 史記百講—楊照
    楊照在我看來 是最優秀的經典擺渡人之一 無論是哪一部 華夏人的經典巨著 他都能娓娓道來 講的是深入淺出 這一次 他跟大家使出真功夫 打算做一百講的史記 史記值得我們花這麼多時間嗎  當然 在我看來 這不只是中國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史學著作之一 如果沒有讀過史記 那我們做中國人 這個資格就很可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