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在北極拍攝的紀錄片展現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2020-12-25 騰訊網

極光又叫歐若拉,可能只有這麼神奇的天象才配得起這麼唯美浪漫的名字。

新奧爾松,地球最北端的小鎮,中國北極黃河站就在這裡,是一個可以看到極光的地方,在這部《光語者》裡,也能看到。

雖然是一部紀錄片,但看這部電影確是一次真真正正的視覺盛宴,當小鎮陷入極夜,當在極夜的夜空中出現極光,那琉璃溢彩的光芒似乎能把人瞬間帶到另一個空間,一個不同的維度,或許小鎮上自古以來流傳的那個極光能吸走人的靈魂的傳說就是這個意思吧。它能瞬間美到讓你大腦裡瞬間一片空白,震撼到你毫無撤退可言。

《光語者》是中國首部北極紀錄電影,歷時兩年打造完成,以散文式的人文紀錄方式給觀眾呈現了在北極的幻妙極夜裡,一個人,以及一群人與光的故事。片中的男主角是中國科學院赴北極科考的劉楊博士,他在這裡長達四個月的極夜生活中,除了真切體驗到極光的極美、神秘和曼妙之外,還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他認識了生活在朗伊爾城30多年的版畫師,養雪橇犬的夫婦,愛上這裡的獨特風景的攝影師,即將離開這座城年齡最大的女士,還有來自各個國家的科研工作者們……在這些人看來,這裡的生活即便是孤獨寂寞冷,卻總能找到一種溫暖相伴。「當一個人的世界縮小到一棟二層小樓,當身邊所有的人都說著不同的語言,也不必害怕,總有一些溫暖會在黑夜裡發著光。」每個人都有一個愛上這裡的理由,不到生命的盡頭都不願離去,隨時隨地能與極光來一場偶遇,他們是這裡真正的光語者。

「孤獨是與自我相處,是隻身一人與自然相伴,是精神與整個世界的對立。」在朗伊爾城這個常住人口不足兩千人的北極小鎮中,出門碰上北極熊的機率比碰上人的機率多。雖然朗伊爾城也是一座旅遊城市,但穿越幾乎整個地球來到這裡,還是需要極大的勇氣。所以,這個距離北極點只有1300公裡的地方,也是地球最北的小鎮,成了這部《光語者》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影片自始至終都散發著一種靜謐感,鏡頭所到之處都仿佛是童話裡的世界,這裡最適合獨處。抬起頭,放下手機,學會跟自己的內心對話,這對現代人來說似乎是太難了,我們忘了與他人相處的同時也忘了如何跟自己相處。不過,看到朗伊爾城這裡的人,這裡的景色,或許多多少少能讓人尋回一點與自己相處的方式。

看完這部電影,所長有一種馬上動身去北極的衝動,路線都想好了,先到挪威,再轉機到朗伊爾城,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正是朗伊爾城的極夜。不過,想法歸想法,計劃歸計劃,實行起來還是有點艱難,只能從長計議。不過這部電影提前給我們做足了攻略,它把這個地球最北的小城展現在大家面前,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黑暗中的朗伊爾城錯落有致的燈火,寂靜中帶著溫暖,這裡的人們帶著一種極夜過後迎接太陽的希望享受著生活,作為一個普通遊客,還真的有點不忍去打破這片寧靜。

相關焦點

  • 人類和海洋如何和諧共存,看看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和BBC出品的紀錄片相比,似乎沒有感覺到哪裡有突破和創新。 BBC作為一個歷史悠久,資金雄厚,受英國皇家支持的公共機構,對於製作紀錄片自然不缺人員和技術。 人與自然 後來在接受專訪的時候,雅客 貝漢是如此回應人們對《海洋》中不一樣表達方式的看法的。 他覺著以往的很多紀錄片習慣於在片中不斷和觀眾介紹動物的產地、長度、重量、習性,而其完全當成一個客觀拍攝的物體來看待。
  • 這部紀錄片想向你展現「人類紀」的傷疤
    這部紀錄片想向你展現「人類紀」的傷疤 最近一部紀錄片
  • 首部北極科考紀錄片《光語者》總策劃、製片人是「縉雲人」
    2017年開始,盧武和他的團隊開始籌備拍攝一部關於北極科考的紀錄片。參與過很多拍攝,見識過各種場合,這一次卻與以往的每一次都不相同。拍攝工作完成後,盧武也像片中的人物一樣,仿佛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極夜,唯有用耐心和堅守才能將北極的故事慢慢打磨成片。與其說這是在製作一部電影,不如說是在磨練一種心態升華一種至境。盧武為人低調處事沉穩,直到影片宣布定檔後,他才走到幕前接受媒體訪問。
  • 【特約評論】央視紀錄片《自然的力量》講述美麗生態故事 呼喚人與自然和諧
    從茫茫戈壁,到林海雪原;從熱帶雨林,到南海之濱,深入中國最為人跡罕至的角落,把鏡頭對準了壯美雄奇的山川河流和生機勃勃的野生動物以及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央視紀錄頻道核心創作團隊歷時5年傾力打造6集原創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畫面大氣磅礴,故事引人入勝,呈現出一個前所未見的美麗中國。全景記錄中國特有珍稀野生動物的故事,展現舉世唯一的生態多樣性。
  • 美到窒息!5部BBC紀錄片震撼你的心靈
    美與真實的結合,是我對這部紀錄片最直觀的感受。美不單單指的紀錄片所呈現出來的畫面,更是紀錄片中動物展現出的愛之美。這部紀錄片給我帶來的最大的震撼是人類對於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它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的短視與貪婪所造成的惡果。
  • 10部不容錯過的紀錄片,讓你認識自然、敬畏自然
    自然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構成,每個個體都都處於自然的網絡之中,是網絡中的一個點、線條上的一個鏈,命運息息相關。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敬畏自然的前提,是了解自然。紀錄片是一個很好的渠道。通過10部頂級的自然紀錄片,在一場場視覺盛宴中,你將深入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感受它們的生命脈動,了解我們共同生活的這顆藍色星球。
  • 植樹節,來看國內首部大型生態紀錄片中的「自然之美」
    隨著環保意識在當代的提倡和重視,人類越來越意識到植樹造林能夠造福子孫後代,也逐漸明白了森林的重要意義。《森林之歌》森林中蘊含著怎樣的生物之靈、植物之美?帶著這些問題,曾有無數的紀錄片導演走進未知的森林,用鏡頭拍攝下叢林中茂密的植物王國,和在此處生活的奇妙動物。
  • BBC紀錄片《冰凍星球》:探尋美麗的極致之地
    整個紀錄片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記錄了地球兩極在一年內展現出的各種場景,從「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時都在光線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後以長夜漫漫的冬季結尾。但是受人類工業活動的影響,溫室效應急劇攀升,導致這片淨土正在被汙染。我們卻很難意識到,氣候變暖正在一點一滴地影響著北極和南極。如果我們再不採取任何挽救措施,保護環境,那麼終有一天,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人類將會被掩埋在茫茫大海之中。
  • 你所不知道的地球之美|16部超高分經典自然紀錄片推薦
    相對於這一系列其它幾部的視覺感官之美,拍攝最早的《藍色星球 第一季》科普性更強,不看這部紀錄片,你永遠不知道海底有那麼多精彩的物種,也永遠無法想像,深海有些生物醜到如此驚心動魄,反正也不用見光,長得過於隨意。背景樂也別出心裁,生生把記錄畫面營造出自然驚悚片的氛圍。
  • 【水滴星球•分享】適合孩子的自然類紀錄片(公園裡的自然體驗之四)
    這是「公園裡的自然體驗」系列之四,前面三篇點連結可見【水滴星球•分享】如何帶孩子做公園裡的自然體驗(之一)【水滴星球•分享】如何做公園裡的自然體驗(之二 一些活動設計及資源分享)【水滴星球•分享】帶孩子認識自然的繪本(如何做公園裡的自然體驗之三•繪本) 關於自然的紀錄片,電影,最為人熟知的有雅克
  • 人類最瘋狂的計劃系列之「北極消除計劃」
    北極指北緯66°33′(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也叫做北極地區。北極地區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如果以北極圈作為北極的邊界,北極地區的總面積是2100萬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部分佔800萬平方公裡。
  • 《未至之境》:自然類紀錄片的擬人化敘事
    BBC著名自然類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大衛·愛登堡曾說「最好的節目都像是一個故事。」同樣的,以動物自然為題材的紀錄片所展現的應該是一個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在給觀眾上一堂生物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導演們在拍攝時常常注入擬人化的故事思維,表現動物時採用擬人化的手段,從而提高紀錄片的趣味性。
  • 聚焦北極 展現「人性之光」 中國首部極地電影《光語者》即將上映
    【車訊網 報導】  由ARCFOX極狐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極地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12月21日,在冬至當天正式登陸全國院線,以北極之光開啟人們對2021年的祝願與期望。品牌靈感來自北極的ARCFOX極狐品牌,與講述北極追光故事的《光語者》,懷著對「敬畏自然,使用清潔能源,守護我們生存家園」共同的價值觀和追求,共同打造了記錄電影,屆時在本月18日在京舉行的首映儀式上,ARCFOX極狐將與《光語者》主創團隊一起分享電影背後的故事,共同揭開影片的神秘面紗。
  • 「不生不死」之城裡的生命感悟,一部有靈魂的紀錄片
    《光語者》是北京極光映像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攝製的紀錄片,該公司長期專注於極限領域(太空,深海,極地)的科學探索,這部紀錄片更是中國首部北極紀錄電影,為我們揭開了人類與北極的真實故事。我們所看到的,不僅是極地之城的震撼景象,還有人類對於光與希望的追逐,以及對於自然與生命的敬畏。
  • 紀錄片——《人類星球》
    從冰封萬裡的北極,到雲霧氤氳的雨林從浩瀚大海上的小島,到烈日炙烤的沙漠人類在最嚴酷的條件下也找到了適應環境生存下去的非凡途徑
  • 這三部9分自然類紀錄片,讓休息日清淨,給工作日撫慰
    《完美星球》有3000小時的視頻素材,拍攝耗時1113天,200多人參與其中,它帶我們去認識活火山、熱帶雨林、北極苔原、非洲的草原與沙漠……它講述地球的完美,以及與完美同在的脆弱。在過去數十年裡,他是BBC的紀錄片主持人(或擔綱配音),親眼見證別人也許一輩子都無法看到的奇景。據說,1993年之前,所有片子的最初腳本都由他自己創作,他把個人想法放入了大部分作品中,要以 「共情」 來改變人類對自然的認知。
  • 海洋、冰川、陸地,3部經典BBC紀錄片教孩子認識地球
    「美到窒息」的海洋紀錄片。 這部自然紀錄片由BBC與探索頻道及英國大學聯合製作,耗時5年,豆瓣評分9.7。 這部記錄片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春、夏、秋、冬的每個季節,南北兩極都在展現著不同的風貌。
  • 這部大衛 ·愛登堡的新紀錄片,講出了他多年來想說的真相
    不過,這部紀錄片的巧妙之處在於,它通過愛登堡所拍攝過的大量紀錄片的畫面,從其漫長的獨特的職業生涯出發,以一個生動的、有說服力的主觀視角,將環境危機在幾十年內的迅速凸顯展示出來。其實觀看這部紀錄片,觀眾是需要一些心理準備的。黑色的字幕每隔數分鐘出現,無情地提示隨著現代文明的一路高歌猛進,人類行為對自然界的破壞。
  •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這裡,就是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區,也是唯一有著人類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跟著紀錄片「雲旅行」的第四站,來到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這是一個冰與雪的琉璃世界,高原冰川上的積雪終年不化,只需一眼,就能讓遊人看到它的巍峨與純淨。
  • 紀錄片《珠峰清道夫》:有人類在傷害自然,也有人類在挽救自然!
    但正如老話所言,再美的一個地方,一旦被人類踏足,那都逃不過被糟蹋的命運,如今的珠穆朗瑪峰正是一個典型的悲劇案例,因為遊客太多又不清理垃圾,導致原本潔淨的聖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堆,其中很多是無法降解的。據統計,這些垃圾的重量已經達到了900噸,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人類副產品,比如登山者的屍體和超過12噸的屎,讓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