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海洋如何和諧共存,看看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2020-11-19 騰訊網

一個小男孩遠遠的跑上來問,「海洋到底是什麼?」

大海是什麼?你可以告訴他很多數據(統計學,統計數字)和拉丁語學名,但在書裡找不到答案。

想真正知道海洋是什麼,必須親眼看到,必須親耳聽到,且親身去體驗。

伴隨著如此富有趣味和童真的旁白,《海洋》的故事逐漸在人們眼前拉開了帷幕。

一個無比執著的老頭

確切的來說,當看到電影開頭,一隻蜥蜴望著冉冉升起的火箭,眼中倒影著火焰閃亮的光芒時,我甚至誤以為走錯了片場,以為這會是《哥斯拉》新版電影。

結果,我錯了,這部電影遠比《哥斯拉》要震撼,也更加的真實動人。

提到雅克 貝漢,可能許多人會說這是誰啊?沒聽過。

但是如果提及他導演的作品,相信很多人一定不會陌生,《喜馬拉雅》、《微觀世界》、《遷徙的鳥》……這些讓世人無比驚嘆的紀錄佳作無不是出自他的手中。

當然對於這些作品,有人會持不一樣的看法,比如:這算什麼?和BBC出品的紀錄片相比,似乎沒有感覺到哪裡有突破和創新。

BBC作為一個歷史悠久,資金雄厚,受英國皇家支持的公共機構,對於製作紀錄片自然不缺人員和技術。

而雅客 貝漢是憑一己之力找來的贊助,臨時拉來的人手。

作為一種投資風險很高,創作成本巨大,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影像類型作品,雅客 貝漢能夠持續多年拍攝,並且不斷推出新的紀錄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如果說對於紀錄片涉獵甚少,那麼作為演員的雅客 貝漢同樣能夠激起不少人的回憶,他曾經出演過《天堂電影院》、《放牛班的春天》等不少電影佳作。

可以說,《海洋》這部紀錄片能夠成功展現在人們眼前與雅客 貝漢的執著努力密不可分,他用五年的時間,耗資五千多萬歐元(注意不是美元,不是人民幣),集結了一共12個攝製組和70餘艘船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攝製。

如今呈現在人們眼前的這一百多分鐘電影內容是從多達500多個小時的素材中遴選而出的。

人與自然

後來在接受專訪的時候,雅客 貝漢是如此回應人們對《海洋》中不一樣表達方式的看法的。

他覺著以往的很多紀錄片習慣於在片中不斷和觀眾介紹動物的產地、長度、重量、習性,而其完全當成一個客觀拍攝的物體來看待。

雅客 貝漢覺得這種做法限制了人們對於紀錄片,特別是對自然紀錄片的想像空間。

所以雅客 貝漢和他的團隊在製作紀錄片的時候,都十分注意用鏡頭去捕捉動物的目光、表情,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動作,竭力想要突破傳統的限制,將鏡頭前的動物看作是一個故事的人物、角色。

這種創新正是《海洋》打動人心之處之所在,許多觀眾透過鏡頭前這些活靈活現的動物,能夠逐漸引發情感共鳴,會有一種這些動物一直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內心觸動。

影片中有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當看到千百隻海鳥和海豚一起在汪洋之中圍獵魚群的場景,搭配上此起彼伏的動人配樂時,相信所有觀眾都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激烈的競爭。

當看到兇狠迅捷的鯊魚將海獅幼崽殘忍殺死,而海獅媽媽只能無力地在岸邊黯然神傷,觀眾們又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人類社會中母愛的強大。

當看到影片中無辜的鯊魚被人們割去魚翅,扔回海中時,自然而然就會由內而外生出一種憤怒而又無奈的心痛。

諸如此類充滿深意的精彩畫面在《海洋》之中比比皆是。

一口吞下無數鱗蝦的鯨魚如同海中帝王具有無人能敵的氣勢,卻一如諸多同類一般飽受人類的迫害。

不計其數的海蟹層層疊疊鋪滿整片海底仿佛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生死大戰。

在導演雅客 貝漢的巧妙構思調度之下,最終呈現在大熒幕之上的海洋仿佛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社會,每天都充滿了競爭、死亡和希望。

而海洋生物們就是這龐大社會的成員,正是由於它們的存在,波濤洶湧的汪洋才逐步在觀眾們面前展現出它博大、寬廣而又奇妙的一面。

突破與不足

《海洋》開創了一種新的紀錄片製作模式,為紀錄片這種歷史悠久卻收益甚少的影像作品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其對鏡頭語言無比嫻熟地運用,更是使得這部作品超越了一般紀錄片的局限,像是一件渾然天成,充滿寫意主義色彩的藝術品。

也正因如此,該片在歐美各國上映後都取得了較為不錯的反響,特別是在日本公映之後,擁有200萬人次的觀眾,影響力甚至超越了當年的《阿凡達》公映。

多年以前,一位著名的日本電影人曾經拍攝過一部毫無對白的紀錄片《天地玄黃》,這部電影在放映之後引發了強烈的反響,當然爭論也很多。

許多評論家說,這部電影成功實現了依靠鏡頭來敘述故事,在無言的畫面中,觀眾們能夠依據自己的個人看法去進行解讀,從而在觀影的過程中,逐漸從一名旁觀者逐漸轉變成為故事的參與者和思考者。

當然,這部紀錄片也被許多普通觀眾看做是紀錄片中的另類,沒有一句旁白,單純依靠畫面來推動敘事顯得過於沉悶和壓抑。

電影對畫面剪輯可以說精美絕倫、毫無挑剔,也使得這部電影即便在過去多年之後依舊被許多攝影愛好者拿來品讀。

《海洋》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沒有在電影加入過多的旁白解讀,可以在鏡頭下依舊保持生命的真實狀態,留給觀眾自己去感受。

在情感的表達上,《海洋》不同於許多科教紀錄片對人類行徑歇斯底裡、不加克制的表達方式。

即便對人類對海洋的破壞行為持反對意見,《海洋》依舊保持了極大的克制和冷靜。

比如電影中有這樣經典的一幕,被殘忍割去魚鰭的鯊魚被冷酷地拋入海中,緩緩沉入海底。

鏡頭沒有過多的停留,沒有激起觀眾的悲情,而是採取點到為止的留白讓觀眾有自己思考和想像的空間。

這種克制的創作態度使得電影始終保持了冷靜而又客觀的整體風格,沒有偏離展現海洋生命的主題。

這和同時期另外一部極具畫面衝擊力和聲討力度的紀錄片《海豚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導演雅客 貝漢看來,與其把電影集中於控訴和聲討的思想之上,不如正視殘酷現實,冷靜思考人與自然該如何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和諧共處。

客觀而言,這部紀錄片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特別是作為一部電影來看,甚至在許多地方都不及雅客 貝漢以往的紀錄作品。

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在電影的敘事結構上,整部電影唯一的一條敘事線索只有老人與孩子這一條超越了主體紀錄片段之外的敘事線,而且所佔比重受制於電影時長和主題內容,只有短短的二十餘分鐘,在有些國家上映的電影版本中,甚至刪去了這一條對電影整體內容影響不大的故事線。

敘事線索的缺失使得整部電影雖然充滿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追逐以及嘆為觀止的奇觀,但是卻顯得雜亂無章、脈絡不清。

過於強調感性認知和寫意主義,提高了電影的觀賞效果,可是卻沒有滿足作為電影受眾的觀眾更多想要通過作品進一步了解海洋世界的觀看主旨。

環保的電影主題的確十分契合電影的名字,不過這樣一個主題卻沒有隨著劇情內容的展開而逐步推進和深化。

在整部電影中,環保的主題思想似乎更像是起到電影各部分的串聯作用,電影的過渡和銜接顯得十分鬆散和隨意。

相關焦點

  • 海洋紀錄片| 跟著紀錄片的鏡頭去看看不一樣的海洋~
    這部耗時5年才問世的紀錄片捕捉了很多珍貴的畫面,表現出大自然神秘奇幻的一面:包括冰山崩塌,神秘的活火山噴發這些真實的自然現象,以及巖石峰,美輪美奐的融水湖和針葉林;此外,這些真實的圖片也表現了大自然中殘忍的一面,動物之間相互的角逐、廝殺,比如一頭雄性北極熊勇敢擊退多達10名情敵,身披血漬和傷痕,最終抱得美人歸。這部紀錄片還經常拍攝到一些生物是如何團結協作捕殺獵物的,比如虎鯨共同合作獵捕海豹等。
  • 羅小黑戰記:人類與妖精的共存與對立,人類能和自然和諧共處嗎?
    文丨漫菌#電影羅小黑戰記#事物的發展都有自身的規律,在發展當中尋求共存,人類與自然達到和諧共處。《羅小黑戰記》是由MTJJ執導的中國動畫電影,在熙攘的人類世界裡,很多妖精隱匿其中,他們與人類相安無事地生活著。
  • 海洋紀錄片推薦 BBC紀錄片《向深海出發》
    海洋,深邃而神秘。然而,我們大多數人無法身臨其境,到海洋裡看看那裡到底有什麼?幸好有了這些海洋類紀錄片,用畫面和音樂,給我們打開了一扇探索海洋的大門,完整呈現海洋的壯美與遼闊。由加勒比海底神秘黑洞到北極厚冰下的深海極地,發現多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海洋生物,如體型超大的休博爾特魷魚和可怕的六鰓鯊。考察隊在探索旅程中更會為大家細心講解海洋究竟是如何形成,揭開人類是否可以在水底生存之謎等……為海洋學研究揭開了新的篇章。
  • 海洋紀錄片推薦 海洋巨獸
    海洋,深邃而神秘。然而,我們大多數人無法身臨其境,到海洋裡看看那裡到底有什麼?幸好有了這些海洋類紀錄片,用畫面和音樂,給我們打開了一扇探索海洋的大門,完整呈現海洋的壯美與遼闊。傳播海洋文化,共建海洋生態,海洋網推出《海洋紀錄片》欄目,為喜歡海洋熱愛海洋的人士,推薦那些精彩的海洋紀錄片。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海洋記錄片——《海洋巨獸》,是《自然密碼》雜誌的2011年特輯系列,主要介紹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類和生活與海洋密切相關的鰭腳目動物和北極食肉動物。
  • 海洋、冰川、陸地,3部經典BBC紀錄片教孩子認識地球
    陪著孩子們看了幾部BBC出品的紀錄片,BBC出品的紀錄片絕對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視頻之一,每一部都美輪美奐,通俗易懂,很適合給孩子看。 整理了3部,主題分別是海洋、冰川和陸地,讓孩子對地球全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給孩子作為科普資料再好不過。
  • 豆瓣9.3,這部關於海洋的紀錄片堪稱今年最美
    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為全面的海洋拍攝行動。 首先,不得不說《蔚藍之境》的取景和畫面實在是太贊了,隨手一截就是壁紙! 而這部6集的紀錄片,拍攝了約120個物種,分別從季節、潮流等角度為我們講述了許多大家不曾了解的海洋生物故事。
  • 8部世界上最好的自然科普紀錄片,一起看看吧!
    本片共計11集,期間還採用美國軍方發明的空中攝影機拍攝,可從一公裡外拍攝某物體的超清晰特寫。在一個遙遠且被人遺忘的野外,還存在著大自然最後的偉大傑作:數百萬有著紅色翅膀的的火烈鳥正展開雙翼,經歷著出生、成長和死亡的生命旅程。 影片中有著太多此前從未被攝影機記錄過的雄偉影像,並且記錄了這群瀕臨滅絕的稀有生物是如何為了生存而抗爭的。
  • 豆瓣9.3分,不輸於BBC的國產紀錄片,趁小長假和孩子一起看看!
    前段時間,我和孩子被《蔚藍之境》這部大型自然紀錄片吸引,尤其是孩子,特別喜歡這部作品,堅持要看完6集。 《蔚藍之境》是中國的紀錄片團隊第一次以自然紀錄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拍攝海洋的故事,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為全面的海洋拍攝行動。播出時幾乎「零宣傳」,但是因為製作精良,在網絡上「低調」走紅。
  • 豆瓣高達9.9分的神作紀錄片《藍色星球2》強勢回歸!大堡礁的戲份吸睛但同樣令人心憂……
    當《藍色星球2》首度上線第一天這部高水準大製作的震撼紀錄片觀看量就已經突破1400000001.4千萬播放量技術的革命性更新,我們得以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並拍攝到一些十多年前無法拍攝到的動物行為,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如今海洋的變化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就是《藍色星球2》。」
  • 經典美劇,《猩球崛起1》,如何和大自然共存
    經典美劇,《猩球崛起1》,如何和大自然共存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也越來越超出我們的想像力。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時也有部分的隱患存在其中。就目前而言是利大於弊的,所以說才能夠推行出來。這也是在時代的發展中必然要存在的。有利必有弊。
  • 【紀錄片】人類-動物 휴머니멀 (2020)
    導演: 김현기 / 소형준編劇: 조준묵主演: 金宇彬 / 柳承龍 / 樸信惠 / 柳海真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http://www.imbc.com/broad/tv/culture/humanimal
  • 感受生命的莊嚴與震撼:從紀錄片《海洋》說開去
    只有保護好大自然才能找到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 「2010年,由法國著名導演雅克·貝漢執導的紀錄片《海洋》(Oceans)在歐洲上映。這是一部以環保為主題,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的生態學紀錄片。
  • 第一季豆瓣9.7分,續集9.9,這部紀錄片,我想要和很多人類一起看
    不少網友也評價:想要和很多人類一起看;看完以後斷定:這輩子我不會看到比這個更好的大自然紀錄片了。,和無法模擬的真實力量。 藍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光是它的舌頭就能放上50個人;但隨著人類的捕殺和對海洋生態的破壞,藍鯨的數量急劇減少,龐大的身軀無力阻止它們進入瀕危物種的名單。
  • 摩耳朵,長見識,帶孩子看紀錄片吧
    @拔刀訣 孕期迎來這部紀錄片,是最好的禮物。@家養小怪獸鼎鼎大名的《藍色星球》系列,在2001年首播之時就大獲好評,開啟了紀錄片深海探秘的浪潮。這是它在2017年推出的第二季,依然以海洋世界作為主體,把覆蓋地球面基79%的海洋神秘生態呈現出來。
  • 【微小護 紀錄片推薦】以眼量錦繡山河,以心閱博採人文
    紀錄片是現實生活的見證、歷史的忠實寫照,因而能以其無可爭辯、令人信服的真實性和來自生活的特有的藝術魅力,去影響、激勵和啟迪觀眾。下面讓小編帶你來一起看看幾部高品質的紀錄片吧。 如果這部紀錄片僅僅是世界一流的自然與人類專家以及攝影師,從空中、陸地和水下抓拍珍貴鏡頭,拍攝地球之美,海洋森林,奇異景觀,那它還不足以稱之為神作。
  • 值得一看的人類十大紀錄片!
    《美麗中國》是第一部以表現中國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觀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它由中國中央電視臺和英國廣播公司(BBC)聯合攝製的作品。影片從長江以南的稻米之鄉開始,到酷熱的西雙版納雨林;從極寒的珠穆朗瑪峰,再到中國的標誌長城,以及中華文化發源地黃河流域和蜿蜒曲折的1.8萬公里海岸線等。
  • 耗資五千萬,在全球50個地區拍攝的紀錄片《海洋》
    我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實在沒有想到,這是一部紀錄片,《海洋》耗時五年,耗資五千萬歐元,動員了12個攝製組,70艘船,在全球50個地區拍攝,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到,超過500個小時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關素材,是史上投資最大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是一部以環保為主題
  • 用孩子都能懂的語言講述人與自然
    在這裡必須要誇張地誇一下這部紀錄片的高清程度,樹懶的每一根毛髮都清清楚楚,甚至它們每根毛髮上粘的灰塵都能看得清。這部紀錄片太真實了,真實到讓小愛和孩子都深刻地認識到:和這些動物們一樣,人類也是一個個在廣袤地球中存在的生命體。通過它,孩子明白了自己並不是孤獨而特殊的存在,對大自然,對地球,對生態,要始終保持敬畏之情。
  • 韓國動物保護紀錄片《人類-動物》全5集 高清紀錄片百度雲下載
    韓國紀錄片《人類-動物》共分為5集,講述了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Human)與動物(Animal)之間的生與死以及共存的史詩記錄。據《Humanimal》製作組透露,演員樸信惠將把出演紀錄片《Humanimal》的片酬全額捐給大象保護組織「無國界大象會」。一開始樸信惠就表示將不收取任何出演費用,但在製作組一再勸說下,樸信惠立即表明了捐贈意向。該大象保護團體代表邁克蔡斯(音譯)博士表示:「雖然有很多好萊塢和歐洲名人來訪,但像信惠一樣積極參與和動物進行交流的人並不多。」
  • 這部霸屏的紀錄片告訴你!
    刷爆了朋友圈。五千年歲月裡,中國人在與自然的相處之中,找到了一種獨特的審美和哲學,俯仰山水之際觀察與聆聽萬物如何自陳,《萬物滋養》就是大自然在每一個人間煙火的日子裡與我們的對話,有喜悅、有悲傷、有嬌嗔、有奔放,飽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幾千年間默默萌生的一種蓬勃力量,是作為觀者會被這部紀錄片激發出來的驚嘆、震撼、溫暖、感動。噓~~~~~~你能想像得到他的聲音竟是如此「酥」「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