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真是一檔寶藏節目,第一期播出僅一天,就以1.3億收視率橫掃綜藝節目,豆瓣評分21393人打出8.6的高分,質保這關肯定不存在硬傷。這群30+、40+、50+的小姐姐們,熱歌勁舞,吊打一眾小鮮肉,讓屏幕前的我們看得身心愉悅,4小時不捨得離開屏幕。
如果說有什麼讓人不那麼暢快的小插曲,就要提到熱度比30位人氣小姐姐還要高的評委杜華女士了。她在擔任評委過程中,非但不因丁當的能力出眾給予肯定,反而給出低分;接著,又以金莎唱跳都OK,但沒有突出點的理由同樣給出低分,這波迷之操作令網友感到窒息。
緊接著,又以太過個性化,其他成員會很辛苦為由,給出堅守中國元素女團的阿朵低分,以至於姐姐們都以為聽錯了。鄭希怡笑道:「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麼……的人去評審我自己」,讓網友大呼過癮,接下來,杜華更是被寧靜懟得不知所措到結巴的地步。
事實上,就像在樂華,杜女士是絕對的領導者一樣;《乘風破浪的姐姐》錄製現場,她作為手握大權的評委,高居權力核心,同樣是一個重要的領導者角色。她的這次失誤,就是因為在這個全新節目中,沒有很好掌握領導權變理論的精髓導致的。
今天,我們就從這個節目切入,來談一談領導者特質、領導權變理論以及評委翻車事件的破局法。
通常認為,領導特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人們對身居高位者懷有心照不宣的期待,這也是為什麼古人說「德不配位必有餘殃」。領導有時會有減分決策,比如事件發展過程中,沒有及時理解情境的改變,根源往往是「領導力五力模型」發展不平衡所致,它包括感召力、前瞻力、影響力 、決斷力和控制力。
杜女士一手打造的樂華有很多流量明星,包括早期頂流韓庚,鮮肉界王一博、孟美岐、吳宣儀,大多是從0到1發展路徑,而《乘風破浪的姐姐》大多已擁有各自飯圈地位。以練習生標準對待,顯然無法充分共情、細膩領導。
這次疫情讓中國本土文化與本土力量覺醒,在國際上為中國贏得了相當的地位,這不但體現在外交與經濟上,也體現在娛樂與文化上。
30位小姐姐,哪一個是吃素的?不說寧靜、伊能靜這樣的大姐大級實力派,各自均能撐起一片舞臺。圈內影響力有的甚至比杜女士還要廣,要知道,現在是粉絲經濟。
杜女士在給出建議的時候,時常有一些模稜兩可的表達。也許是為了緩和自己的強硬與僵化,但這卻必然削弱作為領導的決斷力。
這個節目跟其他選秀節目從思路上有著本質不同,作為發起人的黃曉明非常清楚這一點。如果騎手的能力不足以支配馬匹,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小結:
杜華女士在擔任評委過程中,沒有充分共情到優秀的選手,給出自己清晰的標準和建議,以真誠的姿態來彌補影響力和控制力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她沒有看到,中國娛樂行業雖然在過去多年,向日韓借鑑、摸索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想要發展本土特色的娛樂偶像天團,還是要借力民族文化基因,要知道中國的才是世界的。
情境領導理論是由行為學家保羅·赫塞和管理學家肯尼思·布蘭查德,在心理學家卡曼1966提出的領導生命周期基礎上,吸取了阿吉裡斯的成熟 、不成熟理論 ,於1976年形成了重視下屬成熟度的權變理論,又稱情景領導理論 。指出領導者的領導方式應與下屬員工的成熟程度相適應,選擇正確的領導風格才能取得成功。
①領導者:曾經成功的經驗對領導者自身發展的阻礙
翻開杜女士創辦樂華一步步走來的歷史,可以看到她從商人轉型到娛樂,憑藉著自己的頑強毅力、對機遇的把握,以及對利益的考量平衡能力。然而這些曾經成就過她的部分,如今,卻成為在這個新局面下的阻礙。
因為她身上這些特質,30個小姐姐毫不遜色。30+的女人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什麼適合自己。有主見,不像初出茅廬的練習生,這種不恭順對於一個重視利益平衡的人來說,自然不受歡迎。這就形成了如不退讓則無法調和的矛盾。節目中,杜女士選擇了退讓,實屬明智之舉。
②被領導者: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千古難題
相信最讓網友感到憤怒的是,丁當被打低分的原因——單方面技能點太突出,而彈唱水準皆平平無奇的黃聖依,評分居然高達80。連來搞社交的張萌都忍不住驚呼:看臉嗎?相對於明星一閃而過的容顏,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在時光見證下的內在特質與積澱。
③環境因素:我的姐姐我來守護,這屆網友太彪悍
這30位小姐姐在娛樂界的地位,以及自身所散發出來的迷人魅力,召喚了大批守護者,「大齡女性」這個侮辱性概念左右了杜華的成團理念,這是網友根本上不買帳的原因。網絡發展到今天,粉絲的力量不容小覷,路轉粉與粉轉黑,全憑藉個人自身實力,以及在事件中的真實表現。得粉絲者得天下,這是飯圈的永恆真理。
杜女士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遭遇了滑鐵盧,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30+的女性,卻以一種世俗眼光去挑剔女性的時候,已然冒犯了所有的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人終究是要老去的,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妻子、我們的女兒,但是她們是美的,身上的特質不可取代,這也是《乘風破浪的小姐姐》身上經時光沉澱的美。想要扭轉敗局,杜女士需要從領導權變理論入手,做很多工作。
①診斷 :評估《乘風破浪的姐姐》的適宜評委/領導風格
如果想繼續做《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評委,杜女士需要改變的,不光是表面策略和方式方法,而是根本的價值觀。這非常難,尤其作為一個已然進入成熟期、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但人的一生就是不停拓展、更新認知版圖的過程,希望杜女士經此一役,能夠擊碎自己原有陳舊、僵化的價值觀,那倒真的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②彈性 :結合自身經驗靈活調整領導策略
杜女士能夠取得一定成功,可見自身是有可取之處的,拓展與更新要在原有經驗之上,從過去的成與敗中提取能量,將自己調整為同樣能乘風破浪的小姐姐。要知道,她本身也是30+女性之一,更懂女性打拼的不易,評委的意義在於站在更高的視野幫助選手,而非挑剔和打擊,明白這一點就能轉過這個彎。
③約定:多方面了解選手,以便約定並形成適宜的評委/領導形態
通過與導演組的溝通,明確自己和製作方思路高度統一,嚴謹流程,糾偏過於個人化的觀念對選秀節目的影響。同時,與選手多溝通,不要將自己變成高高在上的俯視者,要真正懂得這些值得珍惜的女性,就要與之平視,這絕不會影響自己權威,因為真正的威嚴並不來自於權力和冷漠,而是來自公平和愛。
《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後,杜華女士微博立刻淪陷,她開通了7天關注才能評論功能,一些從前的粉絲倒戈,開啟了代罵功能,這屆網友真的不好惹,相信能讓杜女士清楚意識到一些問題。網友總是以別開生面的方式打通年齡與年齡、價值觀與價值觀之間的鴻溝,希望這件事能推動杜女士改變自己的領導風格與策略。
事件中網友對姐姐們的維護之情,不同於以往對偶像的維護,多了一份守護這些30+小姐姐的騎士精神,雖有過激之辭,更多的是讓人看清一個事實:這屆網友不是評委或權威說些什麼就點頭,而是真的在用自己的價值觀度量、理解整件事,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正是我們的網絡新生代未來可期的閃光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