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肺炎疫情的發展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大家都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專業技能的醫生都衝到前線去了,而我們普通老百姓能做的就是聽鍾南山院士的話,老老實實呆在家裡別出去添亂。
於是,小巴又請來了老朋友,電影最Top的發條張為大家準備了一份「疫情期間的假期觀影指南」。
這份指南分為警示篇、科普篇和解壓篇三個部分,從傳染疾病的紀錄片,到放鬆心情的娛樂片,發條張老師都篩選了最經典的乾貨推薦哦!趕緊馬住吧~
警示篇
前兩天刷新聞發現很多年輕的朋友都在吐槽自家老人防範意識差,出門不戴口罩,還聚眾打麻將,如果你也有這種苦惱的話,不妨拽著他們看看下面這幾部電影,我相信裡面「過於真實」的感覺一定會讓他們立馬提高警惕。
1、《傳染病》
這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驚悚災難片,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是憑藉《毒品網絡》拿到奧斯卡小金人的種子選手,主演從瑪麗昂·歌迪亞, 凱特·溫絲萊特,到馬特·達蒙,裘德·洛,就連「小辣椒」格溫妮絲·帕特洛也在裡面打了回醬油,這陣容可謂是「大牌雲集」。
影片以病毒的突然爆發為開端,從調查病源、衛生防護到研製疫苗,一次世界級疫情的完整過程就這樣程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而在這條主線下,劇情又圍繞著衛生組織調查員、一線醫生、患病家庭、無良記者等不同的視角展開,採用多線敘事的方式展示了人類在面對災難時的眾生相。
由於採用了大量的長鏡頭和手持跟拍,導演索德伯格構建了一個極度冷峻又讓人緊張不安的世界,再加上影片在細節把握上進行了極富專業性的考究,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更像個紀錄片。
2、《流感》
和《傳染病》以03年「非典」事件為創作背景不同,這部201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的靈感來自於08年肆虐全球的禽流感——甲型H1N1。
影片開頭,一群偷渡客因為感染了新型「豬流感」導致大部分都死在了貨櫃裡,只有一個倖存者逃出,並將病毒攜帶到了韓國境內,隨後這種流感開始在首爾迅速蔓延,由於找不到病因,死亡人數也越來越多,一時間人心惶惶,整座城市危在旦夕。
除去災難片對人性探討的一貫主題外,《流感》最具亮點的部分其實是它用影像的手法把病毒的傳播過程進行了完整還原,讓觀眾對流感的「高傳染性」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也因為新型肺炎的關係,這部片子最近的出鏡率很高,不過我覺得通過看電影能提高的防範意識是好事。
以後誰再敢不在公共場合不戴口罩,你就給他發這張圖看。
3、《極度恐慌》
這部1995的作品由曾拍出過經典戰爭片《從海底出擊》的德國籍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 主演囊括了達斯汀·霍夫曼、摩根·弗裡曼、凱文·史派西、小庫珀·古丁等四位奧斯卡影帝,這陣容在當年絕對是「四大天王」級別的。
不過在影片裡最厲害的還真不是這幾位「表演天王」,而是一隻猴子。這隻猴子被人從非洲走私到美國,之後它身上所攜帶的致命病毒就開始在故事發生得小鎮上肆虐。
先拋開劇情設置了「主人公必須趕在小鎮被炸彈毀滅前研製出血清」這種好萊塢災難片的傳統套路,影片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部分是它對於病毒從動物宿主到威脅人類世界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現。
而在電影中的病毒有著極高的傳染率和致死率,其兇猛程度,讓人隔著屏幕仿佛都能感到脊背在陣陣發涼。
4、《大明劫》
比起病毒在地球存在的時間,我們的歷史實在短的可憐,所以和病毒爭奪在這顆星球上的「話語權」,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開始了。
而這部2013年上映的國產片就把觀眾拉回到三百多年前,去圍觀一場我們的祖先與這種「遠古生物」之間開展的慘烈的阻擊戰。
明崇禎15年,大將孫傳庭領重兵在潼關抗擊「闖王」李自成,眼看大戰在即,一種致命的瘟疫卻開始在軍中蔓延,遊醫吳又可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為尋找治病之法而四處奔走...
《大明劫》的故事來源於明末爆發的一場鼠疫災難,片中的遊醫「吳又可」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被稱為「傳染病學的先行者」。
所以影片既不戲說,也不胡說,而是通過對臺詞、服化道、人物的精準還原,帶給觀眾一種真實的質感,是近些年難得的嚴肅歷史題材國產片,非常值得一看。
科普篇
從晚明的瘟疫,再到近年來爆發的SARS、各種禽流感和伊波拉,病毒還真是怎麼打也打不完的「惡魔」。不過別害怕,下面這幾部紀錄片足夠硬核,看完會讓你在了解、預防、應對病毒方面有更清晰的認識。
1、《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
這部紀錄片由Netflix(網飛)製作,一共有六集,分別以「甩不掉的威脅」、「當務之急」、「以攻為守」、「團結社區」、「信仰的力量」以及「永不止步」為題,從尋找、認識病毒,到防控措施、醫療防護,有關病毒大大小小的知識都有所涉及,堪稱一本流行病「教科書」。
不僅如此,劇集還對對我們與「看不見的敵人」對抗時犯過什麼錯誤,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現在應該做什麼等等這些問題,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探討和反思。
而片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奮戰在抗擊流感第一線的醫生、護士、研究人員,他們是擋在人類和病毒之間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是離病毒最近、最危險的人群,透過他們講述,我們也可以了解到這些致命威脅最真實的一面。
如果要在春節挑一部「救命」片,那它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
2、《非典十年祭》
在這次新冠肺炎的新聞中,被提到次數最多的詞裡面一定有這兩個,「非典」。
這個詞對於很多2000年以後出生的朋友來說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如果回到17年前的那個春天,一說到「非典」那可是人人自危,為了記住這場災難,以史為鑑,鳳凰衛視在2013年推出了這部《非典十年祭》。
紀錄片一共有五集,以時間為序,從非典疫情的爆發,蔓延、到北京的應對,再到小湯山醫院的建立,以及疫情之後的尾聲幾個方面分開講述,帶著觀眾完整梳理了「非典之戰」的全過程。
片中的主人公除了當時抗擊非典疫情的一線醫護人員外,還有被救治的患者,通過這些曾經和病毒死磕過的同胞們的講述,會讓你有一種穿透時間來審視歷史的感覺。
而在這場災難中所「倖存」下來的最寶貴的東西,恰恰就是面對「非典」時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
3、《血疫》
和上兩部不同,《血疫》是根據一部非虛構文學領域的暢銷書改編的劇集,原著作者理察 普雷斯頓還因此獲得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頒發的防疫鬥士獎。
雖然不是紀錄片,但它的「毒性」可一點都不低,因為《血疫》的「主人公」是伊波拉。
「伊波拉」從被發現之日起,就以90%超高致死率排在病毒榜單的首位,在它面前,剛剛還飛揚跋扈的流感只能算個「弟弟」。這種讓人聞風喪膽的可怕生物曾在2014年肆虐非洲,並帶走了六千多條人命。
而《血疫》用六集的時長,分別講述了1976年伊波拉病毒第一次爆發,和1989年發生在美國的疫情,兩個故事互相交叉,節奏緊湊,無論是觀看體驗,還是對伊波拉病毒的「科普」作用,這部劇都值得一看。
當然看完之後也免不了也要感嘆,雖然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魔鬼」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威脅,但千百年來卻依然不斷有人投身醫療事業,站出來和它們抗爭,這才是人性之光啊。
心理建設篇
肺炎來勢洶洶,我們感覺擔憂,恐慌是正常的,尤其是當危機發生的時候,這些「應激狀態」下的負面情緒就很容易堆積,這時候就需要下面這些電影,來幫你放飛自我,俗稱「練膽」。
1、《喪屍樂園1&2》
喪屍類的恐怖片歷來是影迷,尤其是重口味影迷的心頭之好,不過這部可是一點都不恐怖,反而看著有點爽是怎麼回事?
影片故事發生在近未來,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被吃人的喪屍佔據,主人公哥倫布(話癆小哥艾森伯格飾演)在逃生路上與伍迪·哈裡森飾演的德州猛男,「石頭姐」艾瑪·斯通和「陽光小美女」阿比蓋爾·布雷斯林飾演的姐妹花意外相遇,然後四個人結伴,開著大吉普在美國四處旅行,好不快活..(嗯?)
這部低成本喜劇片雖談不上是什麼佳作,但簡單粗暴的設計,輕鬆又可愛的故事絕對是休閒必放鬆必備,尤其是在當下壓抑憋屈的環境裡,不求多麼深刻,但求好玩又下飯,那這樣一部傻萌的片子,絕對是你排解壓力的不二之選。
哦對了,這部09年的電影在時隔十年之後又召集原班人馬拍了一部續集,故事比第一部還扯,但腦洞大開的情節設計讓人感受到做一個單純的逗比的樂趣。
所以,當致命病毒感染人類,作為倖存者該腫麼辦?
當然是幹他喵的!
2、《極限逃生》
韓國近些年在類型片創作上的確很有一套,這部《極限逃生》也是去年暑期檔的一個小「爆款」。
導演黏合了喜劇、災難、動作三大元素組成了一個好故事,讓觀眾看得爽,還能跟著學點生存知識,比如怎麼用桌布做簡易擔架之類的。
極限逃生的情節也很簡單,大齡青年勇南平時好健身,耍個單槓,練就了一身腱子肉,但別看他表面風光,實際上連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俗話說「倒黴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勇南在母親70歲壽宴上巧遇了之前表白失敗的學妹儀珠,一系列丟臉的事兒讓他在儀珠面前抬不起頭來。
就在此時,一場意外發生了,一種致命的有毒氣體自下而上在整個城市擴散,想活命就必須爬到更高的樓層上去。
危急時刻,勇南練肌肉時學的「平時一點用都沒有」的求生技能派上了用場,他和儀珠組隊,帶著眾人尋找出路,一路上徒手攀巖、極限跑酷,原來的廢柴成了眾人心目中的大英雄。
經過這一場「同生死,共命運」的戰勝災難,勇南也贏得了儀珠的芳心,成功牽手女神。
所以老祖宗有句話說的在理,「禍兮福之所倚」,平時多讀書看報,強健身體,真等到災難來臨的時候,才能遇事不慌,從容應對,說不定還能人生逆襲!
3、《土撥鼠之日》
我相信大家跟我都有同樣的感覺,自從被疫情困在家裡之後,人生就好像按下了「重啟鍵」,每天的日子在吃飯和睡覺之間來回重複,可再好聽的歌也經不住這麼個「單曲循環」法。
別急,來看看《土撥鼠之日》裡的主人公是怎麼做的。
菲爾是個天氣播報員,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讓他逐漸失去了生活的興趣,就在這天一場暴風雪讓他被迫留在了小鎮上,結果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人生的時間停留在了昨天,每天早晨都會回到那一天,然後這天發生的一切都會在重複上演一遍。
而當他嘗試了各種方法都沒法逃離「無限回檔」的命運後,菲爾開始接受這一切,並運用自己的「超能力」去幫助別人,學習更多的技能,在之前不曾留意的角落裡發現美,挑戰未知。
影片最讓人喜歡的一個情節就是他與女主角走到一起的方式,起初菲爾打算用「重啟」的能力來「作弊」以此來獲得女主的青睞,結果卻發現每次都以失敗告終,而當他真正努力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後,女主反而被他的魅力所吸引,命運得到了逆轉。
所以,去珍視每一個今天吧,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新鮮感,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厚度。
4、《荒島餘生》
最近看了一個關於「武漢人隔空喊話」的視頻,讓人覺得好笑又心酸。
人是群居動物,自己一個人呆的時間久了會被逼瘋,就像《荒島餘生》裡面的主人公一樣,哪怕是個球都願意跟它說話。
這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由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主演,男主查克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倖存並落到了一個了無人煙的荒島上,在試圖返回人類世界未果後,查克開始化身「現代魯濱遜」,想盡辦法艱難求生。
查克從一堆飛機殘骸裡找到一隻排球,給它起名叫「威爾森」,每天查克靠著跟「威爾森」說話,聊天,甚至吵架來戰勝「孤獨」。
這個故事的最大亮點來自結局,「回到心愛的人身邊」曾是這麼多年支撐查克活下去的信念,可當費勁千辛萬苦返回人類社會後才發現物是人非,女友也早已改嫁他人,失去信念後該如何繼續生活才是真正的「荒島餘生」。
影片結束在查克站在十字路口,微笑著望向遠方的一幕,觀眾並不知道他接下來的人生會怎樣,但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透過主人公的臺詞,我們知道他會選擇希望。
明天的太陽,還會照常升起。
5、《夏日時光機》
2020年至今發生了太多讓人憂桑的事情,如果你有可以穿越時空的能力,你是否會選擇重啟它?
時間旅行歷來都是電影創作的熱門題材,而這部2005年上映的電影從氣質上來說有點獨特,既沒有特效也沒有奇觀,前半段還有很多讓人看了摸不著頭腦的劇情。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大學科幻協會的「普通學生」,某天他們意外地在房間裡發現了一臺做工粗糙的時光機,幾個人當即決定,坐著這臺機器回到昨天,就拯救一隻要被弄壞的空調遙控器。
這情節看上去有點「中二」,但此時他們正在經曆日本歷史上罕見的酷熱夏季,靠著空調續過命的你一定能對這種痛苦感同身受。
在時空旅行的設定上,《夏日時光機》採用了「蝴蝶效應」的說法,即改變過去會引發一連串未知的後果,而這些後果恰好和劇情前半段裡那些讓人看得莫名其妙的地方相互對應,不得不佩服編劇功力深厚,這些伏筆埋得既精巧又好笑。
不過這部片子最吸引我的並不僅僅是時間旅行,而是電影當中那種輕鬆幽默的青春氣息,整個故事裡沒有一點點負面情緒,生活中的壓力和煩惱,都不過是那隻壞掉的「遙控器」,那些酷熱難耐的時刻,也可以變成歡笑的原料。
我們或許永遠都沒辦法按下人生的重啟鍵,但我們可以選擇用更平和的心態去和憂傷和苦難共存,而時間早晚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