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主要是指在海上搶劫其他船隻的強盜,雖然這些強盜偶爾也會跑到陸地上劫掠城鎮和鄉村,但其主要活動區域主要以海洋為主。海盜乃是一項極為古老的「職業」,古今中外均曾誕生過不少極為有名的海盜集團。
作為依靠海洋為生的「職業」,海盜雖然起源較早,但其發展卻呈現出兩個極端,即在海洋貿易蓬勃發展以前(同時受制於航海技術),海盜大多活躍於靠近陸地的近海或內海地區,數量和規模普遍較小;而當十六世紀海洋貿易興起以後,海盜們這才迎來了事業的爆發。
國內的海盜們:以明朝為分界線
如前文所述,由於職業的特殊性,海盜受海上貿易興起和航海技術的影響較大,因而在明朝以前海盜的規模普遍較小,其實稱為海賊更為形象一些,而明朝以後則開始誕生實力較為雄厚的海盜。
1、明朝以前: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海盜。明朝中葉以前,由於貿易運輸主要以陸路、內河和運河為主,海上貿易並不興盛,因此雖然出現了將據點設於海島上的強盜,但海島不過是他們的棲身之所罷了,例如東漢永初年間起義失敗、被迫退守渤海海島的張伯路;又如東漢末年割據一方,後被曹操擊敗被迫退守管彥島的管承;再如東晉時期的舟山海賊孫恩都是如此。他們雖然以海島為據點,但主要劫掠目標仍是陸地的村鎮,且大多是因各種原因而被迫流落海島之人,這些顯然都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海盜。
2、明朝陳祖義。與明朝以前的海盜不同,隨著海洋貿易的興起,真正意義上的海盜開始出現,而陳祖義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稱明朝「海盜王」。陳祖義祖籍廣州潮州,於明朝洪武年間舉家遷往南洋,後在渤林邦國擔任大將,國王死後他便召集了一批海盜自立為王,此後盤踞馬六甲十餘年,鼎盛時期超過萬人,戰船百艘,雄霸於日本、臺灣、南海、印度洋等海面,不僅劫掠過往船隻達萬艘,並攻打了50多座沿海鎮城。更奇葩的是,這位仁兄還經常向明朝進貢,不過卻是空船出發,一路搶掠,搶到什麼就送什麼,而返回時再一路搶回來,而且他不光搶過往商船,就連明朝的使船也不放過。結果,陳祖義最終激怒了明成祖,被鄭和擊敗後押回朝廷處死。
3、明朝王直。王直本名王鋥,號五峰船主。因當時大明禁海,王直便召集了一幫人和日本浪人組成走私團隊,依靠走私為生,後通過各種手段消滅了活躍在東海的各路海盜,從而確立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王直以舟山為據點,麾下20餘萬,巨艦100餘艘,壟斷了中國與葡萄牙人和日本人的貿易。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王直被抗倭名將俞大猷偷襲擊敗,被迫逃亡日本,結果這位仁兄又在日本平戶自立國家,國號為「宋」,自稱徽王,繼續把持中國、日本和葡萄牙人之間的走私生意,直到六年後被捕處斬。
4、明朝林道乾。又名林悟梁,青年時曾為潮州小吏,後因從事走私貿易而被朝廷不容,遂聚眾抗衡官軍,並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率戰船50餘艘自南澳島攻詔安,陷山南和廄下等村,為都督俞大猷所敗,退往臺灣北港,監造戰船,旋復回潮州。萬曆元年(1573年),明朝派重兵對其圍剿,林道乾突圍逃向柬埔寨出任把水使,明朝繼續對他緊追不捨,派使敕令柬埔寨、暹羅國王逮捕他。萬曆四年(1576年),林道乾離開柬埔寨,率潮州籍鄉民2000餘人,船100條,在大泥國定居下來,成了大泥國女王的駙馬,出任港務管理官。
5、明朝林阿鳳。與林道乾同一時期,另一個潮州海盜林阿鳳也以南澳島為據點,活躍在閩、粵、臺之間,就在明廷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趕走林道乾時,林阿鳳趁機吞併了林道乾的餘部和船隻,接替林道乾稱雄臺灣海峽。次年,林阿鳳在明朝閩粵水師的追擊下逃往臺灣,遭到追擊後,率戰船62艘、部眾5500餘人向南逃入菲律賓,攻打了馬尼拉的西班牙人駐軍,擊斃西班牙駐菲總指揮戈尹特。後來遭到西班牙援兵的襲擊,遁入菲律賓中部的玳瑁灣傍佳施欄河一帶,建立都城,自立為王。萬曆三年(1575年),明朝派出潮州把總王望高,聯合西班牙人進剿林阿鳳,林阿鳳留下部分人馬,突圍返回臺灣。
6、清朝鄭一嫂。清朝嘉慶年間,珠江口岸出現了紅、黃、藍、白、黑五幫海盜,其中勢力最強的紅幫幫主鄭一還兼任著海盜聯盟盟主,而鄭一嫂便是被鄭一劫來的妻子。鄭一去世之後,鄭一嫂成為紅幫領袖,就此開啟了自己的海盜王生涯,她聯手養子張保仔,帶領紅幫稱霸南中國海海域。而令鄭一嫂出名的是,她不僅不懼於和洋人幹架,她還喜歡綁架外國商人、官員、水手,以此勒索贖金,如東印度官員Richard Glasspoole便曾被其綁架,他被贖返回倫敦之後,便寫了一本回憶錄叫做《可怕的海盜》,結果鄭一嫂因此名揚海外。
明清時期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海盜集團可以說是此起彼伏,除了以上這些海盜集團之外,還有明朝的李旦、鄭芝龍,以及活躍於廣東沿海和內河水道的華南海盜,倭寇中的松浦家族,馬六甲的 Orang Laut 族等等。
國外的海盜們:豐富的水域成為了海盜的天堂
與我國古代不同的是,歐洲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不僅海洋貿易要比我國起源的稍早,而且更容易滋生海盜,在遠洋貿易開始之前,這些海盜大多活躍於沿海和內海地區。
1、維京海盜。也稱北歐海盜,這些海盜從八世紀到十一世紀一直在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其足跡遍及歐洲大陸到北極的廣闊疆域,因而這一時期也被歐洲人稱為「維京時期」。維京人雖然人數較少,但依靠著周密的策劃和出其不意的突襲,再加上維京人強悍的戰鬥力,可以說令當時的政府和商人們談之色變。然而,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維京人最終融入了曾經被自己徵服的文化。
2、巴巴裏海盜。該海盜集團主要活躍於北非,最早是由突厥人和摩爾人組成的海盜組織,不同於其他的海盜,在奧斯曼土耳其的支持下,他們擁有著極為嚴密的國家性質的機構。在奧斯曼人的支持下,巴巴裏海盜極為猖獗,對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極大危害,在1589年至1680年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估計約有85萬歐洲人被海盜擄走並賣為奴隸,另有125萬人成為海盜刀下亡魂。
3、黑鬍子愛德華·蒂奇。作為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海盜之一,愛德華·蒂奇於1680年出生於英國的布里斯托,彼時的英國和西班牙正在爭奪海上霸權,因而政府便默許一些武裝民船在海上進攻和搶劫那些過往的外國商船,尤其是西班牙商船,而黑鬍子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為了大海盜戈特船長的手下,後來則脫離戈特自立門戶。黑鬍子全盛時期擁有由四艘帆船組成的海盜艦隊,其中「安妮女王復仇號」便是他的旗艦。
4、女海盜安妮·鮑利。安妮·鮑利是海盜黃金時代著名海盜,也是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海盜之一,18世紀時活躍在加勒比海地區。她曾是一名種植園主的女兒,18世紀初與一名水手私奔,後加入了海盜頭目「棉布傑克」的船隊,從此開始了海盜生涯。在一次與圍剿軍作戰時,由於缺乏實戰指揮經驗,安妮-鮑利敵不住蜂擁而上的英軍,在經過一番拼死搏鬥後,身負重傷的她被英軍俘獲。1720年11月16日,在牙買加島的聖地牙哥德拉韋加法庭開庭審判,安妮和追隨她的所有海盜都被判處死刑。
5、基德船長威廉·基德。究竟是武裝民船還是海盜船?關於船長威廉-基德一直沒有明確的定論,基德最初是英國政府僱用的武裝民船船長,但後來又於1701年以海盜的罪名被處以絞刑。威廉·基德是格林諾克郡一位牧師的兒子,在1690年前後的英法戰爭期間他成功地維持了美國與英國之間的貿易航道。在大同盟戰爭期間,基德奉命捕獲了一艘敵方私掠船,之後他也獲得當地總督的許可證,在加勒比海地區進行武裝私掠活動,很快被官方宣布為海盜,並在幾年後下獄。
6、「摩根船長」亨利·摩根。「摩根船長」曾經是海盜頭目的代名詞,其最初帶領武裝民船橫行加勒比海地區,後來成為真正的海盜,他最著名的事跡就是對西班牙殖民地巴拿馬市的洗劫與破壞。亨利·摩根23歲就當上了海盜首領,他帶著自己的海盜軍隊搶劫了眾多城市,所到之處將財寶掠盡,留下的是一座座的地獄之城,連強大的西班牙人也對他無可奈何。 後來,亨利·摩根被查理二世赦免,成為牙買加總督,他清剿海盜,給牙買加帶來了繁榮的貿易。
除了以上這些之外,比較著名的海盜集團還有海盜王子黑薩姆(薩姆·貝拉米)、「黑色準男爵」巴沙洛繆·羅伯茨、「棉布傑克」約翰·傑克·萊克漢姆(海盜旗倡導者),以及紅鬍子兄弟等等。